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思考
2022-11-23彭东亮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
文/彭东亮(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
企业绩效评价应当将企业经营作为基础,逐渐拓展经营理论及影响因素、评价内容。绩效评价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下的国企监督管理手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自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国对供给侧改革的关注度增高,将提升供给侧改革质量作为重要研究方向,深化供给侧改革需国家支持及企业抓住机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及经济实力,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基础[1]。国企绩效评价可挖掘市场中的主体内在潜力,引导企业形成正确的经营行为,提升企业资产运营质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国企绩效评价覆盖范围广泛,应当自财务绩效特点角度出发,制定符合国企需求的绩效评价系统,为我国的国企绩效评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国企财务绩效指标特点
(1)客观性:国企绩效评价的重要原因是对企业自身业绩进行数据化分析,体现国企发展优势,凸显企业发展的问题,使企业在发展中扬长避短,确保企业发展的经济性。(2)科学性:绩效指标建设是否合理是评价绩效质量的关键。在国企发展中,新财务绩效考核体系应当发挥资本效应,约束资本运营方向,降低资本运行风险。(3)整体性:企业绩效体现整体经营情况,企业应当对财务指标有认知,树立整体意识,体现资本回报、企业风险、经营增长等情况。(4)有效性:国企绩效考核设置的目标不仅自理论出发,而是立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收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析企业盈利状态。企业财务指标覆盖范围广,为避免计算繁琐,可选择具体指标计算。(5)对比性:财务绩效指标设置让国企在行业内部合理及公平对比,对差异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财务绩效考评范围广泛,企业差异大,同质性差,难以计算可比的指标[2]。不同行业生命周期因素不同,指标也要随之更改。针对上述同质性问题,应当关注财务指标设置的合理性。
二、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及目的
(一)内容
国企发展中,绩效评价应当结合明确的体制及程序,合理对评估内容进行调整,评估体系及内容的契合性,满足企业的考核标准。在评价期间,需分析职工发展指向性规划及反馈方法,从而实现贡献价值及评估内容相互融合。评价是薪酬决策的依据,针对职工个人能力,给予相关的绩效考评指标。在规划绩效考核体系中,需反映人力资源调控方案、规划内容。
(二)目的
自绩效考核的形势上看,应当把握设计及评价的中心,把握评价的核心意义。在运营管理中,应当控制经营活动关键步骤,将本职组织管理内容及绩效要求相结合,确定组织发展及规划的方向。评价体系需结合体系发展目标,确保管理的精准度,自目前的发展角度上看,我国绩效管理体系中要采取KPI方法,该方法对绩效考核指标具有重要意义。绩效考核关注“代理理论”,该理论基于国企运营利益及信息兼容性,鼓励经营者与客户数量明确契约关系。
三、国有企业绩效指标的构建
(一)资产报酬率
国企财务绩效评价中,将盈利能力作为反映国企经营水平的指标,在管资本的形势下,国企盈利能力关注资本回报率高于计划盈利水平。在原有的指标体系中,国企改革对其中的几项指标进行修正,比如,基本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其他修正指标是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资本收益率。在管资本前,国企大体借助特定营业时间产出率及获利情况进行分析,相应的财务绩效考评指标体现权益报酬及总资产报酬。在本文研究中,将国企盈利水平基本指标作为净资产收益(ROE)及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是权益报酬率,指的是国企股东出资获得的净利润[3]。总资产报酬率在修订前,计算公式是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经修订后,企业计算利润总额过程中,被扣除的固定资产及待摊费用进入计算公式。说明国企关注的资产体系复杂,涉及的方面不断被修正。在修正财务绩效指标中,针对高度相关指标,如成本利润及营业利润指标均纳入财务绩效体系。国企经营中,成本占据较大的部分,营业成本占比较大,自科学性角度出发,排除营业利率,从而获得成本利润率,最终计算资产报酬率。
(二)资产利用率
管资本前,国企对内部资产质量分析,将资产利用率及资产管理能力作为重点,以上两项指标也体现资金周转率,对应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周转率。在国企发展中,资产流动率及变现率会对总盈利情况产生影响,对企业资金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在思考应收账款周转率时,将坏账中的应收账款缩减,体现企业实际收账情况。分析资金周转率时,主要是体现企业运转情况,体现流动资产周转率及企业先进回收能力[4]。在指标选取时,通过赊销的企业,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占比较大,应收账款周转率也会对总资产周转率产生影响。分析不良资产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回收效率,不良资产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情况,不同企业的资产管理模式存在差异,现货销售及赊销企业差异较为明显。针对无法及时收回的账款,应当将一部分账款作为坏账进行计算。对此,国企在绩效评价体系中,资产现金回收率体现资产经营及先进回收情况,在经济下行的状态下,国企应当缩短应收账款,提升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
(三)资本安全
国企资本安全可体现债务风险,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是企业负债程度及偿债水平中的潜在风险。其中囊括两个基本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管资本情况下,国企关注内部资金管理,覆盖经营恶化等内容,控制现金流缺失风险,也要思考资本是否会贬值,计算贬值率。在绩效考核中,修正资本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及不易变现资产流动率、不确定偿债能力、未知负债率等。在过往指标中,国企资产负债率发生变化,资产负债率体现企业资金及外部资金占比,呈现举债企业的资产差异及企业的经营结构[5]。针对修正的速动比率,思考国企是大量库存的企业,流动资产会受到各类因素影响,导致企业资产无法转变为现金,在资产计算中速动比率及流动比率计算结果更为可靠。在流动负债偿还过程中,利息保障倍数、流动负债比率具有相关性,将其中一项指标剔除可提升计算准确性。企业资本安全财务评价中,带息负债率资本化,对企业资金安全不会产生影响,或者将负债比率剔除。
(四)经营情况
国企营业增长率及资本增值率是判断企业经营情况的指标,可判断企业经营情况。为适应国企发展要求,体现国企经营指标,原有营业增长率调整为营业利润增长率,资本增值率调整为总资产增长率,并添加技术投入比率。在基本指标上,营业增长率体现国企多个周期的经营情况,营业增长率指标在各类约束性因素下,导致获得的结果比较片面。资产增长率则关注企业资本安全,经营增长情况分析中,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在国企财务绩效评价中,需加入资本保留率及技术投入率指标[6]。前者主要体现国企内部总利润在分配股东红利后的参与指标;后者则是体现技术创新下的企业增值过程,将两项指标去除,通过财务杠杆达到企业规模扩展及营业利润的增长目的,企业财务风险随之增高,对国企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国有企业绩效的评价方法
在国企绩效考核过程中,应当设置合理化的考核内容及考评体系,从而满足国企现代化考核管理要求。
(一)设置评价内容
绩效评价内容包括财务管理内容、基本税务内容、信息管理内容及风险管理内容、成本计算内容,国企在管理中应当与内部控制联合。对此,评价体系应当与国企混改结合,提升评价预测的效率。比如,以科研为主的绩效评价体系中,需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实施,实现全过程监督及管理,将合理运行条件与代理方向融合,促使管理内容合理有效。通过上述评分结果体现财务指标,基于客观性及公平性原则对指标进行考核。但此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财务绩效内容,将企业盈利信息及考核经济附加值融合,通过软件可测评此阶段的经营成果。经济附加值与评价收益、资本增值、评价改进融合,获得的理论促进企业成长,对资产周转价值、固定资产收益额度进行分析,确保企业偿债能力及经济指标具有兼容性,从而明确指标体系下的负债资产。其次,也要根据KPI指标进行计算,在该指数下体现内部考核真实指标,在标准模式中体现收益值、矛盾值。在国企经营期间,单一的KPI指标也存在缺陷。企业应当结合MRO模式整合,关注自我鼓励及自我管控,以导向性管理方法完成授权操作,提升双向要素的价值。也要关注管理要素是否可行,通过合理运营成本提供支持,联合针对性的建议,将运营方法落实。在国企经营中,通过量化的绩效考核模型分析,比如,ai=(ai1,ai2、ai3...ain),i1-in代表企业n个指标,其中的指标向量通过ai表示。通过将指标与基本权重结合,使模型保持理想状态,通过该方法提升指标及绩效定位。在计算过程中,先计算差额,并导入计算模型中,获得企业利润指标。
(二)设置考评及管理体系
创新、开放、共享理念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企业不仅满足目前的发展,也应当追求高层次发展,使自身具有良好的价值及创造力。国企与社会力量也要形成合力,共同创造全新的发展格局,创新能力薄弱是我国国企发展的重要问题。在供给结构及生态环保、公司治理等方面依旧存在不足。为满足企业发展要求,应当发挥考评的作用,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在财务方面,选择的绩效指标需坚持两项原则,确定全面及系统的指标体系,保持企业经营活动一致性,满足企业战略目标。也要明确其中的不确定性,在指标制定过程中评估其中的潜在风险,并结合政策综合分析。国企价值与经济指标通过经济附加值联系,通过平衡记分卡,优化企业过往的考评模式。自内外方面推动企业适应新格局发展要求,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引导管理人员从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不只是关注目前的利益,以此提升国企创新力。在客户关系上也要设置考评机制,比如,选择高素质的职工,职工素质决定企业发展,改善企业生产经营中效率低下等问题,推动企业价值增高。自供应链角度上改善不同主体的关系,固定供应商可保证材料供应稳定,确保产品输出稳定性,客户不仅要提供高质量及具有市场竞争能力产品,也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提升客户对企业的信任感,提升企业绩效水平。最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采用绩效棱柱法,制定符合市场的方针政策,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企业在内部管理中,应关注企业绩效提升。对考评体系适当优化,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必要情况下,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测算,增加管理及评价力度,合理管理及评价。企业应当明确绩效管理及评价的对应性,根据战略模式框架将植被方案与目标层内容融合,确保评审资质与管理资质真实有效。考评体系应当根据个人意向制定报表内容,改善其中不合理的内容,提升考评的价值。若管理中依旧存在制度问题,还需企业发布考核管理制度。比如,内部管理上,通过考核测评寻求企业提升绩效的方法,企业生产流程反馈应当结合精益体系,内部绩效考核委员会可承担相关的职能。董事会选取部分成员完成考核评估,绩效考核委员会自制度视角下分析,完善制度及健全的考核办法,并制定详尽的方案,积极聆听职工建议,自基层中发现问题。绩效考核委员会具有承上启下的职能,将高层的决策下发到各个部门,促进各个部门完成各项工作,确保企业处于高效运行状态。企业成长与职工素养技能息息相关,新发展格局下,职工技能提升应当由企业培训,信息系统构建也要有资金支持,企业在具体考核过程中,通过信息系统可观察职工的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关注重点人才培养,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设,应当发挥国企的引领作用,加速国企经营布局及优化,推动国企改革,在实际工作中攻坚克难,以国企改革为基础,促进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改革发展。
五、结语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面对的挑战量增多,国企为在市场经济下健康发展,应当适应社会发展,寻求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企业绩效评价作为企业发展能力的衡量标准,企业考评采取的方法较多,包括杜邦分析体系及平衡积分卡等。企业绩效评价经历单一指标到非财务指标过程,评价角度具有多元化特点,考核模式也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每种评价模式均有借鉴价值。随着市场化发展,我国的绩效考核评价面对巨大的挑战,财务指标在绩效评价中占比较大,绩效评价指标往往无法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矛盾,这也是我国绩效评价中的重点问题。对此,国企应当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及KPI绩效管理、平衡记分卡管理方法,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
相关链接
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中央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绩效评价的过程就是将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同要求其达到的工作绩效标准进行比对的过程。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和产出所做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二是电子政务建设产出的成效;这是因为电子政务建设不仅要有好的建设产出,还要尽量以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产出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