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大事记(2022 年第一季度)
2022-11-23
一月
6 日 安徽三市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科学技术部发布《科技部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通知》(国科发区〔2022〕5 号),支持全国25 个城市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安徽省滁州市、蚌埠市、铜陵市位列其中。至此,安徽省已拥有合肥、马鞍山、芜湖、滁州、蚌埠、铜陵等6 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总数位居全国第5 位。
12 日 国家支持安徽省建设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科技部关于支持安徽省建设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函》正式发布。函件明确,支持安徽省建设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到2025 年,要努力建成全省创新发展的新引擎、长三角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示范样板。示范区将以合肥、芜湖、蚌埠、安庆、六安5 市为建设主体,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水平。
17 日 中国科大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实现硅基自旋量子比特的超快操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郭国平教授、李海欧研究员近期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实现了硅基自旋量子比特的超快操控,其自旋翻转速率超过540 兆赫,是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最高值。硅基半导体自旋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研究的核心方向之一,其具有长量子退相干时间、高操控保真度等独特优势,并且可以很好地与现代半导体工艺技术兼容。研究结果表明,硅基锗空穴自旋量子比特是实现全电控量子比特操控与扩展的重要候选体系,为实现硅基半导体量子计算奠定重要研究基础。
19 日 中国科大光纤量子密钥分发距离刷新世界纪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王双、银振强、何德勇、陈巍等,近期实现833 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该成果不仅将光纤量子密钥分发距离从500 多公里大幅提升至833 公里,而且将安全码率提升了50 倍至1000 倍,向实现千公里量级陆基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
23 日 国内首个量子计算全球开发者平台在合肥上线。 由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合肥市大数据公司共同打造的量子计算全球开发者平台正式上线。这是国内首个“经典-量子”协同的量子计算开发和应用示范平台,将为推进量子计算产业落地,协力合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中心贡献力量。
28 日 《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正式印发。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安徽省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重大任务和重要举措,对安徽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创新工作做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规划》指出,安徽将以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为目标,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为主线,以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与开放协同双轮驱动,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动力,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力争在量子信息、核聚变、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领域取得关键性技术突破,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助力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
二月
4 日 中国科大首次测得神秘“第二声”衰减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在世界上首次“破译”了“第二声”的衰减率,即声扩散系数。这项量子模拟重大突破是该团队基于超冷锂-镝原子量子模拟平台获得的结果,并以此准确测定了体系的热导率与粘滞系数。这一发现为理解强相互作用费米体系的量子输运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信息,是利用量子模拟解决重要物理问题的一个范例。
25 日 深空探测实验室揭牌。 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国家航天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揭牌活动。深空探测实验室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是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国家航天强国战略需求,围绕深空探测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实现科学、技术、工程融合发展的新型科技研发机构。
2022 年安徽省科技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 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安徽创新馆采用“主会场+分会场”视频形式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2021 年安徽省科技创新工作,部署安排2022 年重点任务。会议指出,2021年,安徽全省科技系统聚力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强培优建强创新载体,持续推进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建设,融通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速实现科技政策落实落地,顶格推进“双招双引”和“科创+产业”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引领赋能农业和民生发展,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28 日 合肥、芜湖、淮南高新区在全国排名上升明显。 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1 年国家级高新区评价结果,其中安徽合肥、芜湖、淮南高新区在除湖北以外的157 家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分列第8、36、132名,较2020 年分别上升2、4、17 位。
安徽省2021 年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步入全国第一方阵。 2021 年,安徽省着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积极引导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技术合同成交额大幅上升,连续五年实现吸纳、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进大于出”。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公布的全国输出技术合同数据排名,安徽省2021 年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排名较上年上升3 位,位居全国第9 位,首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排名较2020 年上升4 位,位居全国第6 位。
中国科大“祖冲之号”入选2021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1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的“可编程二维62 比特超导处理器‘祖冲之号’的量子行走”入选。该成果为在超导量子系统上实现量子优越性展示及可解决具有重大实用价值问题的量子计算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此外,基于“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的二维可编程量子行走在量子搜索算法、通用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将是后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月
15 日 国内首个量子计算技术创新中心获批。 合肥市政府发布《第三批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名单》,本源量子与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共建的量子计算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通过认定,这也是国内首个围绕量子信息技术建设的技术创新中心。该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后,将在量子测控技术、超导量子芯片升级与工程化等方面展开科研攻关。
26 日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在合肥正式交付启用。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是合肥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后首个落户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CRAFT 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分为主体工程和园区工程。园区顺利交付启用是其主体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基础。该设施全面建成后将是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平台,为聚变工程堆核心部件的研发和聚变工程堆的建设保驾护航。
28 日 中国电科38 所研发低残留物助焊剂填补国内研究空白。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通过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开展的“面向电子产品智能化组装的高端钎料国产化工程研究”项目获得突破,成功研发一款满足低温钎焊智能组装需求的低残留物助焊剂YT-BW2,填补了国内高端微电子封装用助焊剂“绿色智能制造”的研究空白,助焊剂焊后残留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其钎焊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