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蚌埠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2-11-23徐星宇蚌埠市科技情报所

安徽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蚌埠市科研院所科技成果

文/徐星宇(蚌埠市科技情报所)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风险性事业,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蚌埠市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取得的成效显著。“毫米波与太赫兹(50 GHz-500 GHz)测量系统”等2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地质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创蚌埠市获奖等次最高纪录。蚌埠市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69 项,位居全省前3。2018 年以来,蚌埠市技术交易工作日趋活跃,在蚌企业积极吸纳省内外先进技术进行转化,驻蚌高校院所将可产业化成果转移转化,共吸纳、输出技术250 亿元,成交总额位居全省前3。

一、科技成果转化基本情况

1.主要做法

(1)强化政策支撑。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两个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支持驻蚌单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意见》,支持蚌埠市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2)增加科技成果供给。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与企业精准对接,实施了“抗熔滴聚乳酸复合材料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等一批高水平联合攻关项目,引入科技成果在蚌转化。

(3)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在全省率先开展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贷款,设立2 亿元天使投资基金、23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20 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基金和30 亿元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创新资金链不断完善,为成果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

(4)发挥驻蚌科研单位作用。采取“一事一议”加大对驻蚌科研院所在蚌转化成果的支持,依托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建成了玻璃新材料产业园,依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四研究所建成了MEMS产业园,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建成了电子测量仪器产业园,一大批科技成果相继落地转化。

2.取得的成效

(1)为科技进步增添强劲动力。蚌埠市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大幅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获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43 个,获安徽省支持资金5750 万元。其中,蚌埠市科技局推荐立项27 个,获安徽省支持资金3670 万元;中央、省属高校、科研院所推荐立项16 个,获安徽省支持资金2080 万元。共获批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79 个,获安徽省支持资金3188 万元。其中,蚌埠市科技局推荐立项42 个,获安徽省支持资金1778 万元;中央、省属高校、科研院所推荐立项37 个,获安徽省支持资金1410 万元。共有864 名科技人员参与了项目研发,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35 人、中级职称人员398人;项目实施过程中,引进培养博士生28 人、硕士115人,带动企业研发投入3.2 亿元。同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 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7 项,申请发明专利295件、授权98 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512 件、授权401件,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共9 个,主持或参与制定地方标准63 个。

(2)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生活力。蚌埠市通过项目实施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并快速占领市场,培育出行业领军企业,超薄玻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丰原集团成为国内唯一全产业链聚乳酸生产企业。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把全球最薄电子玻璃技术应用到金刚玻璃和TFT 玻璃生产中,产出国内首张自主知识产权8.5 代TFT 玻璃。芯动联科公司以敏感结构的研发为基础,生产国际先进的高性能MEMS 系列产品,销往百度等200 多家客户,同时实现了海外销售。相关验收项目实现销售收入11.06 亿元,实现利税2.4亿元。

(3)为市场竞争提供技术支撑。“全海深(11000米)固体浮力材料用超细超强空心玻璃微珠及其产业化技术研究”项目的实施,攻克了空心玻璃微珠粒径控制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国产化空心玻璃微珠生产关键装备;“0.15 毫米极薄浮法电子玻璃工艺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实施,掌握了超薄玻璃成型与退火温控技术,成功生产出0.12 毫米厚度超薄电子玻璃产品;“高阻隔水汽薄膜与AMOLED 封装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研究”项目的实施,掌握了真空卷绕磁控溅射镀膜等技术,成功生产出高阻隔水汽膜等产品。

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4 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供需双方沟通渠道不畅;二是产业化工艺研究投入大、难度高;三是新产品推广受多种因素制约;四是风险补偿机制严重缺失。为此,结合蚌埠市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建设科技大市场。蚌埠市目前正在积极建设蚌埠创新馆,依托创新馆引入高校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投资机构等单位入驻,并积极与安徽省科技大市场对接,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皖北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为皖北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成果展示、技术交易、技术咨询、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二是探索开展科技专员选派工作。从高校、科研院所遴选一批责任心强的青年教师、专业人才,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挂职科技副总,帮助企业开展产学研活动,增强企业成果转化意识和能力。

2.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积极加快新产品的推广应用,鼓励企业把本市重大新产品纳入供应链采购,对企业首次采购重大新产品的,可适当给予补贴。二是提高企业吸纳科技成果的主动性。鼓励企业开放式创新,对企业购买科技成果在蚌转化的,根据实际发生额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相关成果产业化后对地方产生新增经济贡献的,可再适当给予奖励。

3.增强成果转化金融支撑

一是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培育一批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把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实绩作为政府类基金支持的必要条件。二是发挥省市成果转化扶持资金作用,积极支持蚌埠市企业争取安徽省科技成果工程化专项和省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三是鼓励支持保险机构探索符合企业成果转化需求的保险产品,以科技保险为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4.统筹推进政产学研对接

学习借鉴昆山等先进地区做法,以购买社会服务方式,或依托现蚌埠市科技情报所组建蚌埠市创新服务中心(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重点整合全市现有大院大所科技中介服务资源,以及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统筹推进政产学研合作,统一服务模式、支持方式及绩效评价标准,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集聚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链上的要素资源,为企业创新提供一站式服务。

5.加大科技成果有效供给

针对企业所属领域和具体需求,开展科技成果精准推送业务,把重大成果及专利技术送到企业。建立与驻蚌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长效对接机制,及时了解其科研和成果转化动态,积极争取其科研成果在蚌转移转化。实施“凤还巢”计划,加强与在外创业的蚌埠籍和原驻蚌单位科技人员联系,邀请其携带成果回蚌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蚌埠市科研院所科技成果
科研院所法治建设探究
科研院所研究生管理模式与创新
北京市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调查与分析
关于军工科研院所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思路研究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基于SWOT分析的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水中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