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成本管控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2022-11-23姚晓萍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文/姚晓萍(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通常情况下,制造企业可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成本管控,如变动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法、本量利分析法等。
制造企业应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确定成本管控方法,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特别是在新时期环境下,为制造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企业应转变以往经营方式,实施成本精细化管控,拓宽企业盈利空间,本文就制造企业成本管控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一、制造企业强化成本管控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制造企业中,财务会计会为企业提供重要信息,科学作出资源配置决策,如果存在库存积压以及产能过剩情况,会增加企业占用资金,并且,还会使企业支出更多的管理费用[1]。而通过强化成本管控,能够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使企业拥有更多的现金流,有利于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第二,提升制造企业运营效率。减少成本支出,能够使制造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增加企业价值。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成本进行管理,保证成本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可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提升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第三,通过强化成本管控,制造企业管理人员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环节中的问题,并及时作出应对。成本管控环节,会科学制定控制标准定额,包括人工耗时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等,若实际情况与标准定额存在较大偏差,能够及时找出导致偏差的主要原因,不断进行纠正与完善。第四,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对于竞争战略而言,主要分为集中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以及成本领先战略。而通过强化内部成本控制,能够促进成本领先战略的实现,最终使制造企业获得更高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健康发展。
二、制造企业成本管控现状
现阶段,制造企业为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已经逐渐意识到成本管控工作的重要价值,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提升成本管控效果。不过成本管控工作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制造企业在成本管控上仍存在较多问题,首先,不具备先进的成本管控理念。一些制造企业开展成本管控工作时,会将重点放在产品生产制造环节,忽略了对其他环节的成本控制,未能形成价值链条成本控制思维,无法整合分析产品制造的整个环节,没有重点研究产品竞争力,影响到了成本管控效果。其次,成本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一些制造企业是由财务人员负责开展成本管控工作,而一些企业会将成本管理交由核算人员负责,没有将成本管理工作具体落实于业务部门中。制造企业重点进行生产运营费用成本管控,制定出了相应机制,不过不够完善,缺乏对营销销售环节的成本控制,虽然降低了生产成本,不过却存在较高的营销费用,对企业综合利润产生了较大影响。最后,一些制造企业仍选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没有引进先进的信息系统,未能实现成本管控的有效创新,使得成本管控工作无法满足制造企业实际需求,影响到了成本管控作用的发挥。此外,一些制造企业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在成本管控责任制度与考核监督制度上不够完善、合理,无法科学制定成本目标,导致员工责任不清,阻碍了成本管控的良好落实。
三、制造企业成本管控对策
(一)更新成本管控理念
成本管控工作开展中,若想获得良好的成本管控效果,制造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更新自身成本管控理念,实际制造产品时,通过有效的成本管控手段,从多方面入手科学控制资金成本,包括原材料环节、产品销售环节等,强化企业内部成本管控。基于产品产业链条,实施全面分析,同时,还应详细分析企业竞争对手及外部环境情况,重视成本管控分析,构建出完善的成本管控体系。此外,还应构建出现代化成本管理模式,尤其是要重点关注无形成本,不仅要进行精确测算,还应实施计量核算,将其作为成本管控中的关键内容,同时,还应强化精准管理控制。开展经营成本管控工作时,还需要转变以往降低开支的手段,优化产品生产技术,保证资金支出的合理性,提升制造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完善成本管理机制
制造企业开展成本管控工作时,财务部门人员应全员参与其中,并且,还应获得研发部门、采购部门、市场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等人员的积极配合[2],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成本工作的良好开展。构建全面成本管理机制,将成本管控工作深入贯彻于制造企业各个工作环节,除此之外,成本管控工作开展环节,还应根据产品设计等要求综合考量,严格管控产品生产制造的整个过程。
同时,还应重视后期产品销售等环节,分别开展成本测算工作,全面汇总各环节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确保测算方案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选择科学有效的方式,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具体工作环节,找出成本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出针对性的完善方案,纠正成本目标执行偏差,确保成本管理机制与制造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制定成本战略,提升成本管控效果。
(三)重视信息系统建设
第一,制造企业应从自身实际需求入手,构建出资源计划ERP系统,重视成本管理及核算。同以往的管理方式相比,该系统具备较强的功能性与通用性,在该系统与现代化成本管理、核算手段的应用下,避免人为失误对成本管理、核算工作的不良影响。第二,制造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下,可以转变单一的成本核算分摊方式,利用多样化的成本核算手段,如作业成本法、分批法以及品种法等,准确开展成本核算工作。重视制造企业财务业务原始凭据,强化业务会计流程以及程序审计,进一步拓宽报表使用范围,利用资源计划ERP系统,整合企业各项业务,严格监督审查制造企业分子公司的原始业务会计信息,全面分析成本变动的主要原因,在准确的成本核算数据下,确保成本管控的有效落实,保证企业各部门良好沟通,共享成本管控信息,科学进行成本管控决策,获得更高的成本管控质量。
(四)优化成本管控责任制度与考核监督制度
首先,制造企业应保证成本管控体系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因此,企业所有部门均应主动参与到成本管控体系中,合理划分企业目标成本,实现层层分解,并且,还应立足所有部门工作形式与内容,进行成本管控目标分配,明确各部门与人员责任[3],在此基础上,确保成本绩效考核工作的良好开展。结合制造企业实际情况,科学划分成本控制目标;根据不同工作内容,分别制定出针对性的考核标准,清晰各项成本所对应的经济责任,实现精细化市场利润管理。制造企业应对宏观成本管理组织体系加以完善,并且,落实责任成本制度,向制造企业各部门、各生产环节及员工分解落实成本责任目标及措施,执行全员成本管控;成本管理工作实施后,应严格监督成本目标管控执行情况;根据相关标准,对成本管控目标实施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科学开展成本绩效考核评估。通过成本管控目标的分解与细化,有助于成本控制目标的良好实现,强化人员责任感,提升员工工作热情,使制造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其次,结合企业运营情况,构建出完善的成本管控规章制度,包括成本管理制度以及成本约束制度等,对企业内控制度与各个作业流程加以梳理,优化成本管控评价制度,使成本管控与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确保成本管控责任良好落实的同时,使员工更为主动地参与到成本管控工作中。最后,对成本管控监督制度加以强化。产品生产环节,需要结合企业成本方案开展生产活动,不可随意变更,同时,实时监督、考核成本管控落实情况,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科学管控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五)规范成本控制基础工作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若想完善成本控制内容,使成本控制目标更为精准,应规范成本控制基础工作[4]。第一,制造企业应明确价值核心,在此基础上设定成本科目,其中应涵盖管理要求,还应包含产品工艺流程以及生产特点等,根据原材料购进、产品销售等进行原材料、库存商品等会计科目管控;第二,制造企业登记成本信息时,应确保信息更加完整、准确,主要是因为数据属于成本控制的关键资料,只有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才能有效提升制造企业成本控制水平,因此,制造企业应重点做好数据信息管理工作;第三,制造企业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应分部门做好分配与归集,不能仅凭经验进行,数据分析会对成本控制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信息管理工作不可或缺。此外,还应注重以下工作:构建科学、完善的材料领取制度,优化材料仓储管理工作;产品生产环节,应重视边角料管理;重视生产流程价值链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构建生产设备责任承包制度,按照规定要求,使用并维护生产设备,有效提升设备利用效率;强化考核评价制度,通过构建责任会计中心,实施责任成本考核与控制。
(六)完善成本费用预算定额标准
制造企业开展成本管控工作时,应构建成本费用定额标准,事先对资源耗费标准加以明确,获得更高的成本费用支出效益[5]。标准体系建立时,存在较大的难度,制造企业管理人员应统一组织安排,各部门良好配合,并且还应与企业管理状况、生产经营能力相结合,立足企业以往数据,在各职能部门详细讨论、研究下,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标准。其中应涉及制造企业各项成本费用,如,资金占用、原材料、费用开支等,还应定期做好检查、分析与完善。例如,制定差旅费预算定额标准时,需要先制定出年度人均支出标准,包括交通费、住宿费、补助标准与伙食费等,再结合各业务部门情况,做出适当调整,最终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标准。设立标准后,制造企业应要求各部门严格执行。
成本费用定额标准不仅属于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制造企业开展成本费用控制与成本费用核算的关键所在,所以,制造企业应不断完善成本费用预算定额标准,提升成本费用管控水平。
(七)明确成本费用归口管理责任部门
制造企业归口管理责任部门,需要结合业务管辖范围,实施垂直管控,降低损耗,防止浪费问题的出现[6]。对成本费用预算开支进行统一安排,精细化管理成本费用开支。如,制造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主要负责人工成本费用开支,涉及人员工资、五险一金、培训费、奖金、福利费等预算安排。制造企业综合部,主要负责制造企业通信费、装修费、接待费等预算安排。制造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的是企业投融资费用、业务费用以及广告费用等预算安排。不仅要编制各项成本费用预算,还应做好预算审批、考核、执行、控制等工作。当企业发生相关成本费用支出时,应根据报送归口管理责任部门的预算执行,对归口费用预算进行调整时,需要上报审核,明确调整的主要原因。对于归口管理责任部门,应对归口费用使用、预算以及结余情况进行随时监控,每季度结束后,详细分析归口费用的执行情况,确保费用的科学使用。
(八)提升成本管控人员专业素养
第一,成本管控工作,主要是由成本管控人员负责,制造企业员工专业能力及素养,会对工作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制造企业若想更好地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应重点提升成本管控人员的专业素养及能力水平[7]。第二,制造企业管理人员,需要重视成本管控人员的培训工作,为其提供充分的培训学习资源,可邀请专业人员前来讲座,为企业工作人员答疑解惑,使企业成本管控人员学习到更先进的成本管控知识制度体系,同时,经过实际演示,确保工作人员了解信息系统的应用方法,提升成本管控工作效率。第三,制造企业若想有效提升成本管控目标,应强化培训学习成果与绩效考核间的联系,同时,定期实施业务能力考核评比,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提升成本管控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成本管控的有效落实。
(九)强化审核监督力度
第一,制造企业管理人员,应设立专业监督审核小组,主要负责开展审核监督工作,为避免受到其他部门的限制,影响工作的良好开展,制造企业需要对审核人员赋予相应的权利,保证其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在此基础上,使审核结果更加准确、客观。第二,制造企业管理人员应要求审核监督人员实施全过程监督,及时获得各项工作结果,从工作反馈中,及时发现工作制度及流程中的问题,同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与流程,通过强化审核监督力度,有效提升成本管控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制造企业应积极探究有效的成本管控方案,提升自身市场竞争优势,重点建设更新成本管控理念;完善成本管理机制;重视信息系统建设;优化成本管控责任制度与考核监督制度;规范成本控制基础工作;完善成本费用预算定额标准;明确成本费用归口管理责任部门 ;提升成本管控人员专业素养;强化审核监督力度等工作,提升制造企业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
相关链接
成本控制是保证成本在预算估计范围内的工作。根据估算对实际成本进行检测,标记实际或潜在偏差,进行预测准备并给出保持成本与目标相符的措施。主要包括:(1)监督成本执行情况及对发现实际成本与计划的偏离;(2)将一些合理改变包括在基准成本中;(3)防止不正确、不合理、未经许可的改变包括在基准成本中;(4)把合理改变通知项目涉及方。在成本控制时,还必须和其范围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相结合。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同时还是铂略咨询Linked-F重点关注的企业财税难点。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
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为绝对成本控制;成本降低还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因此又称为相对成本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根据预先确定的成本制度和管理控制目标,在一定职权范围内,在成本过度耗费发生之前,对各种可能影响企业成本的主要因素和不利条件进行管控,进而采取风险预防和控制成本的措施,从而保证成本制度和管理控制目标顺利实现。根据成本控制的阶段进行划分,企业成本控制主要分为事前企业成本控制、事中企业成本控制和事后企业成本控制三类。第一,事前企业成本控制是整个作业成本控制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作业管理流程的成本。第二,事中企业成本控制是指对整个物流企业运行成本的事中控制,包括对物流人力、物力、财力的事中控制以及劳动工具等费用支出的事中控制。第三,事后成本控制是指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成本问题,及时进行问题纠正,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满足成本要求主要是指满足顾客、最高管理者、相关方以及法律法规等对组织的成本要求。
成本控制的对象是成本发生的过程,包括:设计过程、采购过程、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销售过程、物流过程、售后服务过程、管理过程、后勤保障过程等所发生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结果应能使被控制的成本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使成本控制达到规定的、预期的成本要求,就必须采取适宜和有效的措施,包括作业、成本工程和成本管理技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