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中地区清代民居的保护与开发探析
——以郑州市高新区任家古宅为例
2022-11-23周佳雯
周佳雯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国的古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清代民居作为其中的一种,分布范围广,是研究地方历史与人类文化面貌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但是随着城中村改造浪潮的不断推进,大量的清代民居都因此而毁坏,而豫中地区的清代民居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同样无可幸免。综观学者对豫中地区清代民居提出的保护与开发建议,大多数是以康百万庄园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旅游、文化内涵等角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却鲜有以郑州高新区的任家古宅为研究案例。因此,本文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结构式访问的基础上,分析了任家古宅的历史沿革、建筑文化、名人文化,并归纳了古宅在开发和保护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保护与开发措施,旨在为豫中乃至其他地区清代民居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
一、任家古宅概况
(一)古宅历史沿革
任家古宅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沟赵乡东史马村内,系清代建筑,始建于乾隆中期,历经四代63年修建完工,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此宅最早由任德润的曾祖父任君选所建,传到任德润这一代陆续完工。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清代中后期,任氏家族在此曾拥有土地3 600多亩,宅址建房150余所,前后五进院落,品字形布局。院东侧为一大花园,占地数十亩[1]。从其数目,古宅当初的宏大规模可想而知。
任家古宅建成时,为七进院落,占地30多亩。20世纪80年代,由于家族内部分置家产,完整的古宅变得零零散散。随着时间的流逝,拆迁买卖,旧房翻新,再加上近几年城中村改造的热潮,使得古宅如今仅剩两进院落。其南北长44.5米、东西宽22.5米,占地面积约1 000平方米,分为门厅、前后两院、东西楼、客楼、堂楼等,总体呈“目”字形,坐北朝南,呈轴对称格局分布。宅院门前拴马桩林立,各式各样,形态不一。古宅大门以黑色为主,敦实厚重。大门两侧是一字排开的陪房,门东3间,门西5间,凸显门棱的威武高大和院落的严整。古宅东西厢房均有游廊、雕花大门、门罩、大窗[2]196。客厅山墙两侧为通向二进院落的小道,穿过小道,到达古宅后院,院内有房屋三座,高于前院,为封闭式的砖结构二层楼。
虽然古宅规模大不如以前,但仍凭借其独特的清代建筑和砖雕艺术,从众多传统民居中脱颖而出,并于2009年被市政府公布为郑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二)古宅建筑文化
在古宅大门前,整齐地矗立着30多根拴马桩。其造型以走兽类和人物类为主,前者以“猴子”造型为代表,为“马上封侯”之意;后者以“胡人奴狮”为代表,象征人主宰着牲畜的命运,胯下骑狮,显得威风赫赫,表现出一种狮子被主人降服、俯首顺从主人的场面,从而起到震慑牲畜的作用,是北方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相碰撞的产物。另外还兼具镇宅祛疾、迎祥纳福之意[3]。
在古宅西偏房的房门中间部分是呈深嵌式的浅浮雕和嵌雕,共四幅:一是“鲤鱼跳龙门”,象征家族子弟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意;二是“松鹤延年”,象征家族绿松常青、健康长寿之意;三是“喜上眉梢”,象征族人笑口常开、好运不断之意;四是“双牛共饮”,象征夫妻和睦、关系融洽之意。从国家到家族,从君权到夫权,无不流露出中国的儒家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古宅后院堂屋建构特点为“七间七檩朝王殿”,庭院格局为“凤凰展翅式”;前院堂屋建构特点为“九条九檩抱花厅”,庭院格局为“怀中抱月式”。正如大门、二门上“辅翼国政”和“望重干城”的牌匾一样,前后两院房屋结构、庭院布局仍旧采用了“对偶”手法,相互映衬,实乃有趣。关于“凤凰展翅”和“怀中抱月”两种风水学观念的运用,体现了古宅初建者对家族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任家古宅建筑房顶以硬山顶为主,在山墙与房瓦檐交接的地方,镶嵌着众多雕刻精美的墀头,属于砖雕装饰。古宅墀头类型较为单一,以动物类为主,麒麟纹样最多。麒麟是多种动物的组合,集众多动物优点于一身,代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追求浪漫、完美的精神特征。麒麟性格温顺,“有足者宜踢,有额者宜抵,有角者宜触,惟麟不然”,“是仁也”。麒麟又为瑞兽,可象征祥瑞,能为人带来子嗣,故有麒麟送子之说[4]。在古宅的雀替、门窗雕饰上有葡萄的纹样,古宅一二进院落正屋门前的石榴树也都是多子多福、子孙后代绵延不绝的含义。
(三)古宅名人文化
任氏家族世世代代家教严谨,人才辈出。任氏长门长孙任德润先生,从道光初年(1821)起至光绪三年(1877),一直掌管着32公顷的土地和100余口人的家庭。任先生办事公道,乐善好施,曾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咸丰四年(1854)多次捐粮捐款,救济穷人。因功被保荐为布政司理问。其弟任德馨在清道光年间任带兵千总。其子任彤光,道光二十三年(1843)癸卯拔贡,任湖北谷城县知县。长孙任耀墀曾与北洋政府总理徐世昌为同窗好友,后为众议院议员。次孙任耀楯为宣统六年(1909)优贡。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有一位能写善画的任七在世[2]195。
二、任家古宅保护与开发现状
现今的任家古宅由于其中仍有原住居民,所以宅院内部仅开放了东临街房、一进院落堂屋和西偏房,共三间房屋,另加古宅南侧露天展厅一间。因古宅目前除充当博物馆的功能以外别无他用,所以本文就其主要功能——博物馆的角度,从其名称来源、展厅情况两方面作出以下陈述:
(一)天祥博物馆的名称来源
如今的任家古宅,已被开辟为民办博物馆,名为郑州天祥博物馆。关于博物馆名称的由来,在任二公德馨墓志铭上有过这样的记载:“甲寅以后,毫匪滋扰,公始则出力,团练一邑,峙以无恐,继则出资,筑寨一方,赖得以安。”(1)引自郑州天祥博物馆展品《皇清例授武德骑尉馥吾府君任二公墓志铭》。从这段话可知,甲寅年以后即道光三十四年(1854)以后,因地方盗匪滋扰不断,为护村人周全,任氏家族慷慨解囊,出资团练民兵,修寨筑墙,村子才得以安定下来。另外,据任家后人介绍,由于建好的村寨需要起名,再加上当时村子里的人都极力推荐任家出面来起,于是当时的任公便以天降祥运之意给寨子起名为“天祥寨”。如今,正在筹建中的博物馆便继承原村庄传统之意,取寨名前两字为“郑州天祥博物馆”。
(二)博物馆的展厅情况
博物馆一共开放四个展厅。其中一展厅主体建筑为一进门的东陪房,展览主题为“穿越时空 家族传承”,展品以任家古宅家族收藏和部分实用器为主,包括汉代陶器、唐宋金元明清瓷器、任二公墓志铭、清代木胎漆金托盘、方孔铜钱、砗磲冒顶等,文物保存完好,并全部存放于玻璃展柜,根据现代博物馆布展原则进行展览。二展厅主体建筑为二进门西偏房,展览主题为“一门荣耀 布德施恩”,展品以任氏家族获得朝廷褒奖匾额“耆宾”“耕读”、五爪蟒袍礼服、清代瓷器、文房用品以及清代家具为主。二展厅除衣物用玻璃装裱以外,其他均处于露天展示状态,展示条件略显简陋。三展厅主体建筑为一进院落正堂屋,展览主题为“缅怀先祖 承秉家风”,展品以任氏先祖墓志铭拓片、祝寿刺绣中堂、清代传统家具、房上木雕为主,木质雕刻表面覆有彩绘,因时代久远,大部分已脱色甚至无色,其保存状况令人担忧。四展厅位于门楼南侧,为露天展厅,展览主题为“记忆中的乡愁”,展品内容有:其一为东史马村村史展,以“辛勤劳作 勤俭持家”为主题,露天展至展厅西部;其二为古代家具展,以“小家具 大概念”为主题。在这些家具中间,零星分布有汉代的空心砖、老式酒坛、石磨等小物件。目前四展厅建筑正处在筹建阶段。
三、任家古宅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任家古宅保护与开发现状的梳理,其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古宅主体开发方式单一
任家古宅现今对外开放的房屋有:一进门的东陪房、一进院落的西偏房和正堂屋。东陪房和西偏房除建筑本身无任何改变以外,其内部原有实物全部被腾空,人为地进行了内部结构的调整与改变,形成了现在的第一展厅和第二展厅。而正堂屋作为古宅原来的客厅,仍保持着原来以八仙桌为中轴线、两侧的太师椅呈南北向一字排开的内部空间布局,其原真性没有得到过多的人为干预,以原有的实物为展品,形成了现在的第三展厅。从以上古建筑内部实物、古建筑内部空间的利用来看,古宅现有的开发和利用者,仅关注到建筑实物本身的空间利用,只是把古建筑作为郑州天祥博物馆的展厅,而忽略了建筑内部构件比如雀替纹饰、房梁木雕等图案文化内涵的发掘,体现了古宅开发模式的单一性。
(二)区位优势不明显
首先,从古宅的地段空间布局来看,其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白桦街西段南侧中偏南,其西侧和南侧分别与东史马小区南区10号楼和西雅图荣邦城小区10号楼相邻;其次,从古宅的门口朝向及与街道的距离来看,古宅正大门朝南,位于胡同最深处,并不临街;再次,以古宅周围空间布局来看,古宅周围以现代化小区建筑为主,主要有西雅图荣邦城和东史马小区南区。另外,经过实地走访与调查,白桦街整个西段无一固定公交站点,距离较近的站点有古宅西侧的雪松路南端公交站、莲花街与雪松路交叉口的快速公交站、白桦街中段西的牡丹路公交站。综上,古宅被现代化小区楼盘所包围,古宅正大门较为隐蔽,再加上周围公交站点并不多且距古宅较远,所有这些因素使得古宅位置显得偏僻,交通条件优势不大。
(三)缺乏必要的资金和人才支持
资金是博物馆能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缺乏资金,博物馆的日常维护与发展就会比较难以为继。天祥博物馆现在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政府方面缺乏资金支持,目前展厅及基础设施的维护资金基本全部来自现在的任氏后代。另外,关于第四展厅区域的归属问题,政府方面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表态,这也是阻碍古宅博物馆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进行第一次实地调查时,古宅大门紧闭,并不允许外人进入,经询问周边得知,当时的古宅内部正在进行维修,但是关于维修资金的来源、修补古宅的承办者是谁则未能知晓。当笔者再次去访问时发现,古宅博物馆的雏形已经形成,古宅堂屋的外部木窗有明显的修补痕迹,新修部分与建筑原有木头的色泽存在很大的差异,从古建筑日常维护的角度来看,与“修旧如旧”的理念相差甚远。另外,从建筑整体的修缮程度来看,得到修补的仅仅是古宅外侧比较简单的木质构件,室内房梁上的彩绘并没有得到修补,至今仍旧处于未修缮的状态。
(四)文物展厅条件简陋
展品是博物馆的基础,所以对于馆内文物的维护是博物馆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于天祥博物馆的藏品保护分析,兹以第二展厅为例展开陈述。一是文物外部人为保护措施分析:其陈列的文物以瓷器为主,部分清代服饰、牌匾、木雕、家具、文房用具辅之展览,除两件衣物用玻璃装裱起来外,其他均处于露天存放的状态。二是展厅内部文物照明状况分析:展厅内采用白色荧光灯照明,虽打开时照射角度斜于文物一侧,但是白色荧光灯本身温度就很高,并带有很强的紫外线,一旦持续时间过长,则会导致纺织品褪色、泛黄、酥脆甚至断裂。三是展厅内部环境状况分析:第二展厅主体建筑为传统的砖室瓦房,冬暖夏凉,可以满足藏品最基本的低温保存条件,但是建筑本身所能提供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是有限的。经国内外博物馆藏品保护科技人员的长期研究实践,目前已基本公认的博物馆建筑物内环境气候的标准数值是: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45%~65%[5]。就以上标准来看,郑州天祥博物馆的人工调温调湿设备是远远不够的。
四、任家古宅保护与开发策略
任家古宅作为中原地区清代古建遗存的优秀代表,为清代建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将古宅作为博物馆展厅,仅仅实现了古建筑本身的“部分”开发,所以,要实现其整体保护与全面开发还需从“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方面着手。关于这两方面具体措施如下:
(一)“互联网+古宅文化”多元化开发
“互联网+古宅文化”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本载体,并在此基础之上添加任家古宅的多种文化作为发展与宣传途径的链条式开发模式。古宅先人任德润先生乐善好施的事迹,任德馨、任彤光、任耀楯三位先生的求学经历,任耀墀先生与民国总理徐世昌同窗好友的关系,后来能书善画的任七,以及古宅用作装饰的石雕、木雕中所蕴含的清代民居建筑文化等,都是任氏家族发展历史上的“点睛之笔”。
古宅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山西平遥的乔家大院人文历史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两者同为历史名人,并且所留下的故居同为清代民居中的典型代表,唯一不同之处是前者为官员故居,后者为商人故居。自电视剧《乔家大院》播出以后,乔家大院和平遥古城线路真正地火了起来,通过影视营销模式,“乔家大院”作为山西平遥的历史名片被真正地建立了起来[6]。而任家古宅自身深厚的名人文化和建筑历史、文化同样也可以借鉴这种影视剧开发模式。通过任氏家族发展历史、故居乔迁变化、名人官职仕途等历史故事的梳理与复原,将其拍成各种影视剧、纪录片、故事短片等多种数字影像,以互联网为基本平台,经过有效的市场运作扩大其影响力与社会感召力,从而打造属于古宅自身的在豫中地区的特色文化。
(二)区域旅游线路综合性开发
区域旅游线路是指以某个固定区域为单位或者对象,通过不同的景区组合形成地区性特色文化旅游线路,以达到加强区域内景区景点间互动、合作与交流的目的。郑州市政府在加强对地方小规模旅游景区的政策支持的同时,要突出区域文化与特色,实现其间的真正融合与交流。对于豫中地区的清代民居来说,既要突出任家古宅拴马桩、古宅建筑以及名人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又要将其合理地融入郑州地区区域文化旅游体系的格局中来,与康百万庄园、巩义石窟、嵩阳书院等景点相结合,在形成特色的区域古建筑文化旅游的同时,减少任家古宅位置偏僻不显眼的缺点影响[7]。
(三)高校合作与人才联合培养
任家古宅位于郑州市高新区莲花街,从其位置来看,西侧紧临河南工业大学和郑州大学。就专业力量来说,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是河工大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设置的土木工程、建筑学、道路桥梁与建筑工程、工程力学,以及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与传统民居、古建筑紧密相连。郑州大学更是河南省唯一的一所“211”高校,直接由国家支持建设,其旅游管理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美术学院中的专业,涉及旅游、历史、文博、设计、美术等各个方面。两所院校人才资源和师资教学力量雄厚,不论是古建筑维护、博物馆建设,还是古建筑实习基地、文博实习基地等各个方面的建设,对于任家古宅来说都是一笔丰厚的人才资源。从学校方面考虑,任家古宅作为清代民居中的优秀代表,可以为两所学校的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实习的机会,使学生课堂上学的专业知识付诸实践,更突出其专业的实用性与趣味性,为文博类、艺术类人才的培养做一定的基础铺垫。
(四)文化地产开发
“文化地产开发模式”是房地产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优势,以文化创意作为转型升级的途径,以文化资源作为竞争力要素实施的一种差异化和品牌化的开发模式[8]。任家古宅周围小区林立,有的处于正在建设的状态。从古宅地理位置来看,其正大门刚好处于西雅图荣邦城小区大路的最中间位置,但现实中两者之间因被一堵砖墙隔开而处于前后两难的尴尬境地。现在小区设计模式已经固定,无法改变,但是任家古宅却具备实现两者互利共赢的活跃因素。乡土是家庭赖以繁衍的土壤,是思想和情感上更为牢固的居住环境。传统民居所具有的历史感受和故土情怀,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精神支柱[9]。任家古宅作为原东史马村古民居中的“幸存者”,虽然只剩两进院落,但其所富含的“乡土情结”是我们所应该重视的。房地产开发商可利用这一特殊的“乡土文化”,打破小区与古宅之间的“砖墙”,将古宅的建筑文化、名人文化、博物馆文化作为小区的开发特色,将这种传统文化与商业开发相结合,通过纪录片、文化旅游节目、特色小区建筑文化节等措施扩大其商业与文化影响力,建立独树一帜的文化地产开发品牌,从而实现房地产开发与文化创意的互利共赢。
(五)古民居与博物馆展厅“一体化”开发
清末甲寅年以后,为避免东史马村再次遭受盗匪的滋扰,当时的任氏家族慷慨解囊,带领村民修寨筑墙,起名为“天祥寨”,其名称具有天降祥福之意,现在的任氏后人继承传统,直接将博物馆名称定为天祥博物馆。另外,博物馆结合自身的藏品、民居规模和建筑特色等多种因素,并依据现代博物馆展品管理和陈列模式,将展厅分别安排在一进门的东陪房、一进院落西偏房、正堂屋、院落南侧的围墙以内4个地方。任氏后人在博物馆的筹建之初,就直接将古民居的建筑用于博物馆的展厅,大大节省了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使得古建筑的日常修复与维护推进到“自觉保护”的轨道中来。保护与开发并重,符合事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值得借鉴和提倡。
五、结语
郑州市高新区的任家古宅作为豫中地区除康百万庄园以外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内涵较为丰富的、古建筑艺术较为精湛的、且为数不多的清代民居代表,对于豫中地区清代民居的历史演变、特征分析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通过对其保护与开发模式的探讨,以期对同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带来启发与借鉴。但是对于如何更好地去开发与保护任家古宅并深入挖掘它的价值、内涵,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