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超高龄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中医辅助治疗及心理护理
2022-11-23陈海燕方立娜方晓梅
陈海燕,方立娜,方晓梅
(1.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周围血管科,北京,100091;2. 北京小荷门诊部综合门诊,北京,100080)
下肢动脉栓塞(AE)是常见的血管外科急症,栓塞栓子通常来源于心脏和主动脉附壁血栓的脱落,有较高的截肢率和死亡率[1]。因此重建下肢动脉血运,恢复和改善肢体血流,从而避免肢端缺血坏死,减少截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是当务之急。超高龄患者(>90岁)[2]听力明显下降,缺乏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对手术有恐惧、焦虑的心理,所以围术期应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介入疗法是AE的主要治疗方法,具有简单、创伤小的优点,在临床应用广泛[4]。本文总结1例下肢动脉栓塞超高龄患者的中医辅助治疗及心理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
患者女性,101 岁。主因“左下肢发凉麻木1月余,左足破溃伴疼痛1 周”于2022 年4 月14 日16:05 以“下肢动脉栓塞”收入院,刻下症:患者神清,精神弱,左足皮温低,皮色苍白,左足肿胀溃烂,红肿,末端干性坏疽,少量渗出,舌淡红,苔薄,老舌,脉弦。查体:右侧股、腘动脉搏动可及,左侧股动脉搏动弱,左侧腘动脉及双足背动脉搏动未及,双足皮温凉伴可凹性肿胀,左足较重。既往:10 年前因胆囊结石于外院行胆囊切除术,肢体动脉粥样硬化性坏疽,轻度贫血,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颈动脉硬化。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13×109/L,血红蛋白99 g/L,血小板计数40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93.8%,淋巴细胞百分率3.7%。生化:全血肌钙蛋白T 定量测定0.028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5.43 ng/mL,肌红蛋白586 ng/mL,降钙素原检测8.61 ng/mL,白蛋白27.4 g/L,尿素14 mmol/L,尿素氮39.2 mg/dL,肌酐99 μmol/L,尿酸414 μmol/L,氯97.33 mol/L,钙2.15 mmol/L,超敏C 反应蛋白114.45 mg/L。彩超示:1. 双侧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2. 二、三尖瓣返流(少量);3.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4. 左房轻度扩大;5. 左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左侧股浅动脉、胫前动脉闭塞,左侧腘动脉大部分闭塞,左侧腘静脉血栓形成伴部分再通,右下肢动脉硬化。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
入院后于4 月14 日20:00 急诊下行股动脉支架置入+股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经皮股动脉取栓术+胫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腓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下肢动脉导管溶栓术,术毕22:00安返病房。术后患者病情平稳。术后第1 天予以心理疗法后人工辅助通便,实施中医辅助治疗及心理疗法,术后大便每两日1 次,效果较好,中医辅助疗法有效缓解患者下肢疼痛,于4 月17 日患者安全出院,随访恢复较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严格消毒隔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针对超高龄患者,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予以患者单间保护性隔离,尽量为患者营造好的治疗环境。
2.1.2 规范化疼痛管理
下肢发凉、疼痛是下肢动脉栓塞的主要症状[5],疼痛导致患者情绪波动,做好疼痛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入院时应用疼痛评分尺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NRS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疼痛评分最高为10 分。护理人员安慰鼓励患者,协助医生置入神经阻滞导管,自神经阻滞导管推注罗哌卡因75 mg+利多卡因100 mg,30 min 后疼痛评分降为3 分。每班评估疼痛1次,≥4分时对症处理。
2.2 术中护理
患者容易对手术环境产生恐惧感,护理人员需陪伴在旁,通过抚摸、轻拍患者手背来稳定患者情绪,多与患者沟通转移其注意力,鼓励患者放松心情,经常询问患者感受,加强体征监测,如有不适及时处理[6]。
2.3 术后护理
2.3.1 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主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常规予以心电监测,监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特别注意血压变化。鼻导管吸氧,床头配备吸痰器,每小时巡视病房。②穿刺点及患肢的护理:术后左侧腹股沟沙袋加压6 h,左下肢制动12 h,密切关注并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观察患者穿刺点有无渗血、皮下血肿。观察左下肢皮温、足背动脉搏动、肌张力,谨防下肢再灌注损伤[7],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相应处理。挤压腓肠肌并指导患者踝泵运动,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③准确记录出入量,精确到每小时,严格控制每小时入量(包括静脉输液量、饮水量、食物含水量和其他治疗时所摄入的液体量),记录每小时出量(包括尿量、大便、呕吐量、出汗、呼吸),24 h 总出入量要保持负平衡状态,遵循“量入为出,宁少勿多”的原则[8]。④密切观察患者神经阻滞导管贴膜是否固定良好、有无渗血,如有渗血及时更换。⑤饮食及体位护理:手术结束2 h 后进食水,嘱患者头偏向一侧,床头抬高30°,禁止半卧位进食,小心呛咳。6 h后停止沙袋加压,协助患者轴位翻身,12 h后协助患者半坐卧位进食,24 h 后协助患者下床活动[9]。⑥嘱患者切勿用力排便,并告知家属或陪护,患者打喷嚏、咳嗽时可用手稍加压力按压穿刺部位,避免腹压增加而引起穿刺点出血[10]。
2.3.2 基础护理
2.3.2.1 便秘干预:患者住院时已经7 d 未排大便,术后第1 天清晨诉腹胀、排便困难,为解决患者腹胀、便秘情况,与患者沟通后,使用石蜡油润滑肛周后予以人工辅助通便,过程中不断安慰、鼓励患者,患者顺利排出宿便后。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生理护理的同时也应该满足患者心理上的需求,平衡患者的身心需求和状态。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针对患者舌苔脉象予以中医辅助疗法,解决患者便秘情况。
2.3.2.2 子午流注法中药穴位贴敷:7:00开穴,选穴神阙。中医神阙穴即“阴脉之海”,为任脉上的重要一穴,任脉及冲脉均于此处交汇,脐与百脉相通,外达四肢百骸,内联五脏六腑,在人体经络的疏通下可通肝肾、脾胃、心肺重要脏腑及百脉,可起到化瘀消滞、和胃理肠的调理功能。穴位贴敷的双重调节作用体现在药物的吸收及腧穴激发精气的作用,可以共同促进大肠的传导排泻[11]。
2.3.2.3 穴位按摩:取穴参照200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的《腧穴名称与定位》[12],包括天枢(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 寸),大横(与天枢穴平行,距脐中4 寸),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上4 寸);操作:根据子午流注每日9:00—11:00 为足太阴脾经流注时间,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双腿屈曲,腹部放松,先用掌面按顺时针方向按摩患者腹部3~5 min,再用指腹按揉大横、天枢(双侧)、关元、中脘穴,每穴各36 次,每次治疗时间约20 min,1 次/d,7 d 为1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13]。
2.3.3 心理护理
此病例为超高龄老年患者,住院及手术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很重要,需要运用系统的心理护理进行干预。①重视与尊敬:此患者突出的心理需求是受重视和尊敬。针对患者视力、听力稍差的特点,与患者沟通时采用亲密距离,适当加大音量,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保持微笑,增进与患者的内心距离。②关心:患者因疾病及住院饮食习惯改变后,情绪波动较大,拒绝服药进餐,通过唠家常等方式,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说出存在的问题,在病情允许范围内,予以满足患者需求,让其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与呵护。③社会支持:如与老人喜欢的子孙视频,与病房其他超高龄患者沟通交流长寿经验,来调节老人情绪。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以及患者意见,指导家属加强陪护,提高患者安全感,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2.3.4 饮食护理
结合中医饮食调护,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中医认为老年患者术后常处于“多瘀多虚”状态,易导致气随血脱,气虚推动不力,进而加重血瘀,导致局部肿胀疼痛。故饮食调护以补脾益气、滋阴养血、活血祛瘀为原则,通过前期养脾胃,后续调气血以缓解患者局部症状,同时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14]。患者超高龄,性格返璞、执拗,拒绝营养食堂配餐,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并与主管医生及营养食堂沟通,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合理制定膳食方案,营养食堂配餐+患者自主要求食物,做到少食多餐,增加对高热量与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保证饮食摄入均衡。
3 讨论
超高龄患者的身体各项机能退化严重,基础病较多,术后容易发生各项器官功能衰竭[15]。因此,针对此类患者的手术需要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医疗护理小组,多学科合作,确保患者安全。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需要根据超高龄患者及71 岁高龄家属的实际情况制订,要做到科学、系统和个性化。患者因卧床未排便1 周,入院后行急诊手术,术后要求平卧,患肢制动,胃肠蠕动减慢,便秘风险持续增高,术后第1 天患者诉腹胀、排便困难,因此帮助患者安全且无风险排便是首要问题。患者本身超高龄情况,沟通困难,护理难度大,需要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积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向患者讲述开心的事,病房内安排1名性格开朗、善于交谈的患者,促进病房内愉快的气氛;耐心倾听患者的顾虑,与患者亲切交流,减轻其思想负担,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展开有趣的术后健康宣教,通过与患者互动给予一定的鼓励[16]。介入治疗可快速恢复下肢血供,但常并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会影响缺血组织的功能,而且会累及远隔脏器,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死亡[17]。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是本病护理的重点与难点,术后需密切关注患者下肢皮温、足背动脉搏动、下肢肌张力。该例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及积极的术后干预,手术顺利完成,肢体功能良好,最终得以痊愈,患者安全出院。本文通过总结上述护理经验,以期为临床在开展类似护理工作时提供参考。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