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探讨

2022-11-23李守芳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7期
关键词:绿色食品现代农业绿色

李守芳

(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技术进步对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驱动作用更加直接,正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中央倡导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指明了方向。

1.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生产成本过高

绿色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在保障农产品绿色天然无污染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成本高难以避免。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农业为改良土壤活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有机肥料上,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运用新的管理方法,都存在潜在成本。为保护生态环境,土地因为自然灾害、气温变化等无法正常生长农作物,处理成本加大。因为绿色食品生产过程需要检测,绿色农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形成一定的规模才能产生效益,导致该行业门槛较高。适宜生产绿色产品的地区往往远离城区,位于环境较好的偏远农村地区或者无污染的高原地区,这就导致生产出来的绿色产品流通困难,运输成本较高。而且高原地区由于气候寒冷,造成产量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1.2 绿色食品监管机制不完善

绿色农产品的受欢迎程度高于一般农产品,且价位高,市场上流通着部分假冒伪劣绿色食品,无视法律权威,仿造绿色食品商标标识,打着绿色、无污染的广告以次充好,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品牌信誉。缺乏有力的监管使消费者对我国绿色食品信心不足,面对市场上价位不等、产地不同的绿色产品难以选择,严重影响了绿色农业的发展。

虽然我国建立了绿色食品的认证体系,但监管机制不完善,绿色食品认证机构之间方法和认证标准不能完全统一,使得达标边缘的产品有机可乘,降低了我国绿色食品认证体系的公信力,降低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任度。

2.我国农业现状分析

2.1 生产成本与生产力

随着农村地区生产模式的变化,农业生产中的承包经营、联合经营模式逐渐增多,租赁土地进行生产使农业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同时,随着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机会逐渐增多,农村地区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趋势加剧,农民平均收入增加的同时,农业生产的用工成本同步增加。与此同时,农村地区青壮年人口逐渐转移到城镇以及其他非农业部门,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明显呈现老龄化趋势,土地谁耕种的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2018 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中必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牲畜幼崽等资源价格持续上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投入明显提升,近三年农业基础资源的购置成本提升超过14.2%。与此同时,在新农村政策的支持下,购置补贴与作业补贴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负担。

2.2 科技、农艺及模式

据《2019 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报告》数据可见,具有企业特征的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农业科技、生产模式、基础设施的布局更加合理,农业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化,国家级、省级等众多农业示范区起到良好的科技引领作用,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理念趋于现代化,生产过程中的粗放性特征呈现缩小趋势。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农民整体的信息获取能力显著提升,加之国家大力实施农技推广,农民的生产理念得到改善,对于生产新农艺、新农机接受程度得到提升,免耕播种、秸秆回收、秸秆还田、混作生产等非常规模式被越来越多农民接受和应用,农民对于农业生产的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农业科研院所、技术企业也实现了同步的转型升级,科研方向能够与我国农业实际需求更好结合,农业生产中所需的种子、化肥、机械设备等品质持续提升,为农业生产的有序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

3.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

3.1 增强农业经营规模化发展

规模化发展是农业应对劳动力短缺、土地分散的有效手段,能够更好地利用农村地区的土地、基础设施、人力、机械设备等资源。在现阶段农业生产模式的基础上,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积极配合农业管理部门进一步鼓励土地流转和农业合作经营,加速耕地整合,使小规模同类经营逐渐合并,使分散经营快速向集约化经营转化,逐渐实现乡镇划分区域经营或整村联合经营,为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3.2 促进科技兴农工作落地

现代农业的发展与传统农业存在很大差别,农产品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农业产量和粮食品质,农业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绿色无污染、健康无公害等都成为社会评价农产品的新标准。在这一基础上,农业生产必须跟随社会需求时刻创新,在生产方式、农艺技术、机械化生产、营销模式等多个方面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配套,利用网络、新媒体、大数据指导农业生产的实施。与此同时,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力度,鼓励先进技术的研发、推广与应用。

3.3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为更快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国家和各地区的农业主管部门应从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支持帮助,重点支持农业合作社、农业大户开展合理化经营和现代化生产,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于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机企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使农业经营的相关人员完成角色转变,形成企业化经营管理、各司其职的集约化新形势。

4.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4.1 绿色农业:将农业与环境协调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户收入,保护环境,同时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农业。

4.2 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以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间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游乐。

4.3 工厂化农业:工厂化是设计农业的高级层次。利用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4.4 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地理、气候、资源、产业基础)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特色”在于其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倾慕,在本地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外地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对优势甚至绝对优势。

4.5 观光农业:观光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绿色旅游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农民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提供设施,招揽游客,以增加收入。旅游活动内容除了游览风景外,还有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实等农事活动。有的国家以此作为农业综合发展的一项措施。

4.6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以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

4.7 订单农业: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所谓订单农业,是指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订单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要,避免了盲目生产。

5.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5.1 加强部门联动,做好组织保障工作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高效运用,务必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政策环境,要在政策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实现多部门联动,发挥部门组织的合作作用。首先,地区要重视对可利用耕地资源的开发,成立包括农业、发改委、国土等多个部门在内的三级(省、市、县)农业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对整个省域内的农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农业优势产业进行统筹制定和实施,做到适度差异化,从整体上实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基本蓝图;其次,可以发挥上级管理部门的引导作用,由省级部门的农业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带头,建立全省农业适度差异化发展规划小组,根据全省各个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从而加速实现现代农业。

5.2 科学制定整体发展规划,突出地区优势产业

成立省级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对全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制定,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满足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现实需要。一是要求各个市级部门汇报农业发展规划情况,二是组织相关专家对各市汇报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进行统筹协调,确保全省农业发展适度差异化,三是审定后形成科学的规划实施流程,第一时间向社会大众公布。此外,需要注意两点内容,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对不同地区的农业种植条件有充分把握,有针对性地开发优势资源,形成地区核心竞争优势;其次,统筹协调,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地区农业发展的核心优势,在乡镇地区规划发展至少5 个农业优势产业,形成全省范围内合理布局农业优势产业适度差异化发展的具体布局,进一步明确不同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突出优势产业。

5.3 加强龙头企业培育

政府应对农村绿色农业发展予以财政支持,引导地区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环境特色选择符合生产条件的产品,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地区绿色农产品特色。让龙头企业带动周边中小规模企业发展,扩大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形成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将相对分散的个体经营整合为产业群,培养复合型农业人才,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支持龙头企业与农业高校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提高绿色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5.4 健全绿色农业监管体制

对绿色农业的监管要延伸至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分阶段独立监管。从源头抓起,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管,对土壤、水源等环境进行质量监控,定期检测绿色农业生产基地所使用的肥料和农产品。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建立统一的绿色农产品认定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可按监测系统或检测标准细分绿色食品的商标,并根据检测侧重点分类,使每一类绿色食品商标有一套严格的检测标准,对通过检测的绿色农产品或绿色食品贴上认证商标让消费者放心。

5.5 产业融合带动农业增值

将绿色农产品和相关产业关联,有助于拓宽销售渠道,加大传播力度。近年网络直播带货兴起,可用于绿色农产品营销,以原生态环境和正规产品检测报告吸引消费者。

绿色农业可与旅游业融合,在环境承载的范围内,在绿色农业基地附近打造生态旅游,吸引游客。游客在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同时,可以品尝新鲜绿色无污染的蔬菜水果。

拓宽产业链,引入冻干等技术到绿色农产品基地,使用无污染的精选绿色原料,配合无添加的加工方式,最大程度保留营养成分,保证农产品、果蔬的纯天然性,在绿色的土地上生产绿色的食品。

5.6 落实优势产业规划,加快土地整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很多地区的可用耕地面积在逐步减少,如何最大化发挥土地价值,提高农业效益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任务之一。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指引下,地区要重视对土地资源的整合和开发,保护有限耕地。首先,将地区规划方案中的优势产业发展计划和具体内容向广大农民公开,积极和基层群众进行沟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形成以行政村为单位的自愿联合发展要求;其次,坚持土地确权,并且在保持基层农民土地权属的基础上,遵循“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灵活使用权”的原则,以产业科学发展规划为中心,引导农民群众自愿进行土地流转和置换,从而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的片区集中,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在此过程中,需要把握两点要求,一是务必要坚持土地确权,保持农民群众现有土地权属,保障最基本的土地经营权、使用权等合法权利;二是尊重基层群众的主观意愿,在具有产业优势和群众自愿联合的地区先开展,最大程度的保障农民基本利益,维护农民发展意愿,从而对现有发展资源起到保护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5.7 建立现代化农业产业组织体系

相对来说,现代农业发展起步较快,快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从发展角度来看,现代农业和家庭小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载体就是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建立和完善该组织体系,可以确保其功能的全面发挥,一方面可以发挥家庭经营农业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可以解决分散农户经营的弱点。从现代农业发展之初至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在经济发展带动下演变为“龙头企业+基层农户”模式,结合市场环境来看,农业现代化产业组织体系是农户家庭、专业合作社、农业行业协会的“三位一体”,据此就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依据自身农业发展实际,形成农户家庭、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行业协会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并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专业合作社和农业行业协会上。

5.8 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和资源条件,需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的应用力度,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设施技术、节能技术等,在对现有技术应用的同时还要积极落实新型农业科技研究和开发工作。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农业公共研究机构为主体,以科研机构和企业为力量,形成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成果开发体系,为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改革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与此同时,还要对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者进行科学利用,实现科研资源的集中利用,使之成为公益性研究的主要参考,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

结论

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建设现代农业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努力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建设农业特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走出城乡一体化新道路。

猜你喜欢

绿色食品现代农业绿色
绿色低碳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什么是绿色食品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绿色食品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