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施工中的运用

2022-11-23周永辉安徽省天长市水政监察大队安徽天长236300

黑龙江粮食 2022年6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

□ 周永辉(安徽省天长市水政监察大队,安徽 天长 236300)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为满足我国农业生产用水的需求,我国持续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旨在更加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提高农田生产水平和效率。然而,就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来看,很多农田水利施工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不利于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为此,有关部门必须深入分析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运用信息化技术,以此实现对农田水利施工的智能化与现代化管理,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难点

农田水利工程涉及水库、大坝等众多类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非常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而言,既能够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还能够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所以,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尤为重要。但是,水利工程通常位于偏僻地区,四周地理环境也较为恶劣,这就给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带来了诸多干扰,增加了施工难度。若农田水利工程所处地区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都比较差,将会让施工更加艰难,例如:施工现场有着大量的软土,就需要做好地基的加固处理,若前期没有做好这项工作,后期很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地基塌陷,影响施工进度。此外,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有效保证农田水利施工的进度、效率及质量。

二、农田水利施工中信息化技术的价值

对于农田水利建设而言,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的特点,整个施工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资金,这就使施工工作量显著增加,需要建设企业从多层面、多角度对农田水利施工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设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对农田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排水灌溉、环境保护、水资源高效利用等,且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配备科学的排水灌溉系统和设备设施,来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高质高效运行。而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农田水利施工中,可以实现对每一个施工环节的信息共享与统筹规划,以此来保证整个农田水利施工工作更加有序、高质高效的开展[1]。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有利于提高信息传输与数据搜集的效率。在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通过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对整个施工工作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从而更加及时高效地取得相关信息数据,且做好相应的分析和整理工作,为施工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指导[2]。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在全过程监测农田水利施工现场的地质地形、水文等情况,为整个工程获取更加丰富的资源与数据,再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处理,以便施工人员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农田水利施工现象的具体情况,编制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从而确保农田水利施工的有序开展。

二是有利于提高水利施工管理效果。在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及时取得与本工程相关的信息数据,再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明确现阶段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保证农田水利施工的有序开展。例如:在正式开展农田水利施工前,施工企业可借助信息化技术对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气象水文、生态环境及民风民俗等情况加以全方位了解;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则利用信息化技术的计算分析能力,制订行之有效的施工计划,并利用传感技术对施工现场所在区域内的水文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由计算机系统对监测所得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尽快找出农田水利施工中容易产生的问题,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3]。在施工结束后,可借助信息化技术对整个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用进行持续评估与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工程管理办法,从而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良好运行。

三、农田水利施工中常见的信息化技术

(一)工程管理系统

对于农田水利施工而言,通过有效应用工程管理系统,能够顺利完成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建设工作,以便施工企业更加充分地把控整个工程的施工工作,确保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和效果。基于此,在工程管理系统应用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购置集成化的管理系统软件,在这一系统中上传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信息数据,保证管理系统与农田水利工程的相适应,这样才能够为农田水利施工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还需合理运用第三方软件,不断拓展工程管理系统的功能,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管理效果。然而,工程管理系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不同农田水利工程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软件和工程的适应性相对较差,难以满足比较复杂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部分软件的人性化程度有待提升,操作较为复杂,施工人员很难有效应用[4]。

(二)计算机仿真技术

计算机仿真技术也就是计算机模拟技术,主要是借助丰富多样的技术手段,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农田水利施工工作,以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让各项施工操作更加便捷,尽最大可能减少返工问题的发生。在施工前,全面收集农田水利工程的各项信息数据,建立工程数据分析库,确保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设计的合理性与严谨性[5];在施工过程中,合理预判可能产生的安全与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由于施工不合理而引发的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提高施工企业处理突发事件的水平;最后,施工企业需要全面分析农田水利工程的各项参数,以明确整个工程施工的基本方向,并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可见,计算机仿真技术有利于提高计算的精准度,相关人员能够更加快速和简便地完成各项数据的计算,为水利工程施工提供更加充分的时间。

(三)GPS定位技术

对于农田水利施工而言,各项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是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田水利施工效果。为此,可将GPS定位技术应用到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施工企业通过有效利用GPS定位技术,建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管控网络系统,以便相关人员随时随地、不受任何因素影响地精准获取到工程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详细数据,从而为农田水利施工开展提供必要的指导。该信息化技术的具体应用优势为:①精确度高,能够对施工现场进行精确测量,并及时收集施工过程中的所有信息数据和材料信息;②应用性强,任何气候、自然环境等对该技术的应用无影响;③数据测量的自动化程度高,时效性强,能够及时应对施工现场中存在的各类突发问题,从而为农田水利施工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参考。

同时,通过在农田水利工程监测系统中运用GPS定位技术,能够进一步简化整个监测流程,仅需在施工现场布设好对应的监测点,就可以对相关监测数据进行及时、精确的接收与自动计算[6]。

(四)地理信息技术

在农田水利施工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建立三维立体图,并获得更为直观的相关数据信息,以对项目施工状况进行科学预测,更为恰当地处理地理信息。同时,在具体施工中,可在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有效结合互联网技术、5G技术、无线传感技术等。例如:在正式开展施工前,利用识别技术来充分了解和掌握施工现场的实地布局情况,从而提出更为科学的施工设计方案,再借助传感技术,充分收集相关数据信息,然后借助有线传输技术,把有价值、关键的信息传递至管理控制中心,以便相关负责人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最终提高整个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增强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用。

四、农田水利施工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应用意识不足

就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施工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很多地区的水利建设部门和工作人员都缺乏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正确认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施工理念的影响,忽视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这就严重影响了信息化技术优势在农田水利施工中的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借助先进的信息设备对农田水利施工现场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并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计算,然后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施工方案,强化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若相关人员仅是简单地认为信息化技术就是单纯的应用信息化技术,没有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技术,导致所用信息化技术无法匹配农田水利工程,这就导致信息化技术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相关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不能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与使用方法,无法正确操作信息化系统或是设备,这就导致不能为农田水利施工提供有效、可靠的数据参考,进而对农田水利施工造成很大影响[7]。另外,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施工依然缺乏系统性的经验数据,所以各地在具体信息化技术应用中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在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凭借自身工作经验和主观意识来应用信息化技术,尽管在短期内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然而,从长期的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来看,却存在较大的不利影响。

(二)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

要想确保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施工中得到有效应用,就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现阶段,我国部分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国家财政投资的支持下已经引入了多样化的信息化技术,也配备了相对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和设备,但是许多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水平仍相对较低,存在严重的滞后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只是依靠政府对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显然不够,难以及时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这就影响到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水平,不利于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农田水利施工手段滞后

在以往的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依然选择机械和人工的施工方式,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农田水利施工技术得到进一步创新和改进,需要加强低相关设备的数据分析与处理,结合既往施工经验提出科学可行的施工策略,还需结合智能化的模拟测算来全面推演以往的数据,从而提高施工策略的精准度。然而,就具体实践来看,我国很多地区的农田水利施工手段并没有发生较大改变,没有结合现有的信息化技术进行革新,维护也欠缺主动性。

五、农田水利施工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完善信息化技术创新体系

为确保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有效应用,推动农田水利施工的顺利展开,施工企业必须积极完善农田水利施工信息化技术创新体系,旨在进一步夯实工程施工基础。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作为项目负责人,必须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意义有一个正确、充分的认识,及时了解目前农田水利施工发展趋势,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优化路径,尤其是根据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有效引入适应的信息化技术,实现智能化、高效化的管理目标,最终切实提高农田水利施工水平和效果;②针对农田水利施工工作的创新,应积极探索更加多样化的施工方法,根据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提高整个农田水利施工的效能,确保农田水利施工工作的有序、安全开展[8]。

(二)强化项目施工数据库建设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良好发展,确保所选信息化技术与农田水利工程相匹配,我国各地区水利部门需要加强对农田水利施工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包含多个子模块。维护模块:有助于相关人员对于提示智能施工数据加以分析,完成数据的创建和删除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资源共享的质量;连接和读取模块:有助于数据库和其他数据库的有效衔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查询模块:具有数据与图形的同步查询功能,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调取所需资源信息,这些资源信息能够以报表的形式输出,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在设计农田水利施工数据库中的各个子模块时,必须结合当地农田水利施工的具体需求,合理调整模块中的内容,从而确保所建数据库能够为农田水利施工工作提供可靠、有效的参考。

(三)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在实际的农田水利施工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直接关系到农田水利施工模式的良性发展,也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农田水利工程的可靠、有效运行,所以,水利建设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要点、信息化技术应用要求等专项技能,还包括技术创新意识、职业责任感等;②积极向社会引进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建议水利部门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水利部门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学校则提供专业人才。

(四)加大资金投入,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各级政府部门应充分明确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施工中的必要性,加大相应的资金投入力度,除了给予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以外,还需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获取更多的资金,从而提高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水平,切实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效果。同时,相关部门在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以后,需要结合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具体需求和标准,积极购置信息化设备,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安排专业人才来落实信息化技术,从而确保信息化技术应有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在这一过程中,为避免资金浪费情况的发生,必须加强对水利部门的管理工作,要求其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从而确保配备的信息化系统和设备更加实用。

六、结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农田水利施工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科技为基础,不断革新与发展,在施工环节需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制定科学完善的农田水利施工方案,确保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有效应用,从而切实提高农田水利施工效能。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和对策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