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
2022-11-23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庞爱平田金明徐子晟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庞爱平 田金明 徐子晟 刘 璐
北京市平谷区园林绿化局 杜 友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指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户为其他农业生产者提供的机耕、机播、机收、排灌、植保、烘干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以及相关的农机维修、供应、中介、租赁等有偿服务的总称。实践证明,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先锋队,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擎和载体作用。
一、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
国家历来重视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在培育农机服务市场、发展服务组织、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给予财政补助、税费减免等一系列支持,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了以作业服务为主,以技术推广、销售维修、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等为支撑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稳步发展。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总量稳定增长,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发展迅速。截至2020 年底,全国农机服务组织达19.48 万个,其中拥有农机原值50 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达5.92 万个,占农机服务组织总数的30.39%;农机合作社达7.54 万个,占农机服务组织总数的38.7%,入社成员数达到145.8 万人。农机户规模保持稳定,户数和年末人数分别达3995万户、4751 万人。农机维修厂及维修点15.5 万个,维修人员90 万人。
二是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成效明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作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农机、农艺、农事融合,开展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及市场化经营,逐渐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排头兵、领头雁。2021 年参加“三夏”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达到6 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3.2 万个,作业服务机手近200 万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有力保障夏收夏种顺利进行。
三是经营规模与经营效益显著增加。2020 年,全国农机服务收入4781.48 亿元,其中农机作业服务收入3615 亿元,农机服务组织托管面积1.2 亿亩。
二、农机社会化服务主要模式
为推动农机合作社组织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农业农村部连续三年共组织遴选了134 家“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各级各地农业部门也相应开展了遴选和建设工作。本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出如下主要模式。
1.优化产品结构型。以扩大有效供给为主,在优化产品结构上发挥引领作用。为适应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需求调优、调高、调精,增加适销对路的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产品。注重农机服务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大力推进农机服务标准化生产,做大让人信得过的品牌。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焦魁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成立早、规模大的传统农机合作社典型,在大规模组织跨区作业的优势基础上,紧跟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开展农机托管服务和综合农事服务,累计年服务对象超45 万人,年服务面积100 多万亩,收入5200 余万元,最终转型升级为大规模开展土地托管并提供综合农事服务,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顺杰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绿色生产、品牌管理,摸索出了顺杰水稻全产业链经营的模式,适应消费结构,创立了“潮顺”“新顺杰”大米品牌,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产业链价值,成为了广东省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重要建设主体之一。
2.优化产业结构型。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发挥引领作用。大力拓宽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发展农机化服务新产品,向农产品初加工业延伸,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提高经营效益。抓住我国旅游消费持续升温的良好契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并带动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
江苏省溧阳市松林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机作业服务的利润空间收窄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烘干、稻米加工等设备,开展粮食烘干,粮食初加工服务,延伸产业链提升盈利空间。吉林省农安县顺民心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全程机械化”服务为依托,坚持走市场化发展路子,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坚持“种养结合”,探索创新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索创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逐步实现规范化运营、标准化管理、品牌化服务。
3.生产方式提升型。以科技创新、节本增效为重点,在优化生产方式上发挥引领作用。在农机作业服务竞争加剧,作业服务和农产品价格下滑的背景下,节本就是增效。合作社强化科技创新,大力研发、应用先进农机具和农业生产新技术,实现农机智能化、种业现代化、服务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生产方式重点是应用节本增效技术,从装备、设施、加工、服务等方面着力,集成节肥、节药、节水、节种、节油等适用技术,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清洁生产,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山西省怀仁县潘杨和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机械化蛋鸡养殖、饲料加工、有机肥还田,做到粮→饲→鸡→粪→肥→地的良性循环,确保粪便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探索出一条以全程机械化为基础,种养结合,循环绿色发展的生态农业新路子。青岛西寨农机专业合作社重点推广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水肥一体化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土地产能和种肥使用效率,减少秸秆焚烧污染、农药污染等;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不同肥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肥效试验、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抗旱减灾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带动周边村镇村民接受并运用新技术,亩增收节支300 元以上;在作业机具上安装作业监控终端,借助农机作业物联网监控平台采集作业数据,实时查看作业情况,调度机具和人员,统筹安排作业计划。通过开展农机全程机械化服务和智慧农机建设,提高了粮食种管收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
4.经营方式改善型。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增收为重点,在改善经营方式上发挥引领作用。合作社通过与用户签订生产服务合同,确立产品收购、生产资料供应、农机农技服务等交易关系,使小规模经营农户与社会化服务大市场紧密联结起来。随着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各类规模经营主体介入土地流转和服务,尤其是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方式,让分散农户搭上规模经营的“快车”。
山东省高密市咸家工业园区,企业密布,许多青壮年农民到企业打工,大范围出现了农民既不愿意流转土地,又没工夫耕种的现象。山东省高密市宏基农机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整建制村庄土地托管调研工作,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将农机合作社与村两委和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紧密连接起来,实施整村联片托管。农户选择什么样的“服务包”,合作社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种组合式套餐服务,平均每亩一年可为农户节省作业支出260 元。合作社还尊重农民意愿,采取“土地入股+分红”的办法,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内蒙古察右后旗胜 利农机专业合作社坚持以“合作社+企业+农户”为主线,在全程机械化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发展订单农业,集中流转土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依托建成的马铃薯贮窖、农资和农产品储存库房、农产品交易市场、电商交易平台等基础设施,为农资供应、马铃薯和其他农副产品交易、储藏以延长农产品供应周期,实现农产品反季节销售,为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质量增加农牧民收入做出了贡献。
三、进一步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
农业生产对“机器换人”、作业服务的智能化、服务方式的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加快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央有明确要求、农民有旺盛需求、装备能力有扎实基础、政策支持有新加强,今后将是黄金发展的机遇期。
1.加强农艺技术研究,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方面,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做好现有服务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应用土地深翻、秸秆综合利用、精准变量喷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种养结合,在保护中耕作、在耕作中保护,既实现了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又深入挖掘了农机农艺融合的节本增产效应。另一方面,应探索建立农作物产量的超产分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制度,激发服务组织研究技术、提高产量的积极性。
2.加快智能化技术应用,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效率。深度挖掘农机作业大数据,引导大中型农业机械配备导航定位、作业监测、自动驾驶等装备,配套完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既可以帮助机手实现作业精准化、轻便化,同时又可以为相关政策实施提供远程监管手段,还将有助于解决农机租赁、农机信贷、二手机交易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相关服务发展。
3.强化服务模式创新,拓宽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推广机农合一、农机互助合作、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互联网+供需对接”等新型农机服务方式,提高机具利用率,增强生产经营活力。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向特色优势产业、畜禽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环境治理、农资购销储运、农机租赁交易等延伸,充分发挥农机装备效能,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4.注重规范化建设,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农民群众自愿联合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其生命力关键取决于能否让农民持续受益。农机合作社只有健全规章制度,严格依法办社,依章办事,才能维护好成员权益,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服务,紧密联结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各主体,不断提高合作社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切实增强合作社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