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背景下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探究

2022-11-23张瑞萍

黑龙江粮食 2022年4期
关键词:城镇化培育农民

□ 张瑞萍

(四川省武胜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广安 638400)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就业岗位逐渐增多。但在当前新时期的社会形势和国家政策下出现了诸多问题急需解决,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现代城市转型升级,抓住人口流动带来巨大机遇,已成为当下关注的重点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以人为本,以提高农业素质为核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概述

(一)概念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是指掌握相关农业专业知识、技能,以农业为职业,且主要收入来自农业生产经营的农业从业者。和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的首要特点在于其从业者是主动选择以农业生产、经营为职业,而不是受到出生背景、文化程度影响而被动成为农民。

(二)背景

目前,存在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拉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为了解决当前社会背景下新职业化建设中遇到的这一系列制约和问题,急需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能满足现代农业需要、能有效促进新时期社会生产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专业人才。

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具有专业性强、知识密集和技术含量高等特点。目前,我国农村职业农民在教育层次上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国家应积极推进“三农”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实施方案设计,通过一系列举措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同时,还需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加强教育方式方法,研究并完善相应保障措施。因此,应积极推进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改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到培训中来。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农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改革现有的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提高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化专业人员素质,促进农业科技应用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型发展。最后,还要重视培育专业化、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性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

政府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在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城乡居民养老水平较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法律保障

在现代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任何政策的实施都需要建立在一套完善的法规制度的基础之上。同样,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也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要建立健全基本保障制度,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为相关企业提供资金援助;其次,应制定适合农村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社会救助政策,以保证其落实到位;最后,应对农民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并提高他们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意识,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此外,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当广大农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通过有效途径得到保护,从而让他们可以更好地享受到现代社会带来的福利。

(三)坚持需求向导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进入到新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相关人才就业问题的必然手段。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需要坚持以需求为向导,遵循市场、社会的发展规律,确保培育工作取得良好的结果。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科学合理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根据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以及经济条件等现实状况来确定适合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结合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对策,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以当地特色产业为依托和保障建立新型农业产业链,建立健全符合本地区特色行业标准体系。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问题。在新时代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城镇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职业化教育理念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我国特殊发展历史背景下的产物,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将相关专业理论研究及科技发展的成果切实反馈到农业,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处于起步阶段,业界尚未形成一套足够成熟可靠的职业化教育理念,相关主管及服务单位也没有思考清楚如何做好对大学毕业生和传统农民的针对性教育。另外,一些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采用的教育理念相对单一,无法有效解决农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导致大量教育资源浪费。

(二)科技教育水平不高

显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技术化教育是重中之重,其关键在于要让新型职业农民能够在农业生产、经营及服务中用到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理论。然而,在实际培育工作中,涉及的科技教育内容占比不高,多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实践应用。例如,一些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片面追求机械化作业,而忽略了农业种植多个环节的科技应用,导致种植活动的实践效果不理想。

(三)信息化教育不到位

信息化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影响深远,但是受到信息基础建设、传统理念方法的限制,部分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大量依靠政府相关人员到农村或高校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进行宣传或服务,二是在教学中过度依赖现场教学和指导的方式。这不仅导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影响力不足,还导致在实际教学中的效率和效果达不到理想目标。另外,在针对传统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忽略了对其信息化素质的培养,导致其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信息化意识不足,从业效果不佳。

(四)教育沟通及资源协调不到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需要充分融合政府、社会、高校等多个领域的资源。但是,在目前部分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尚未建立起一套足够完善可靠的教育沟通机制,很多地区的教育宣传工作都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沟通渠道。同时,在教育工作中缺少各方面资源的优化协调,导致相关工作长期处于成本高、难度高、效率低的状态。

四、加快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讨

(一)以城镇化建设为背景

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需要做到:①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规范耕地保护制度;③建立健全失地补偿机制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农民在城镇化建设中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我学习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培训,增强对农业生产知识的了解。通过城镇化建设,农民的素质得到提高,对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有了全新认识,同时也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在农村地区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到一些相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制定一系列措施,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使其真正融入城镇化建设。

(二)以职业教育为常态

职业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性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对农民的技能水平和文化素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偏见,社会不够重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因此,需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全社会的参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促进培养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所以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培训工作,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人在技能、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同时,有必要加强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提高教育工作效率和质量,积极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以满足农民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需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质量和水平。鼓励高校为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并给予一定的补贴政策,以提高职业技能为目的开展学习型课程,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从而提高职业农民的整体素质。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应该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培训内容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在课程结构上要体现出针对性和实用化。首先是在职业技能方面进行教育和培训;其次是对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教育,确保农民能够了解和掌握;再次,还需要加强农民对于新型经营理念意识等非农就业思想观念方面的培养,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城镇生活当中去,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三)以农民科技教育机构为主体

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教育,只有把农民培养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农村劳动力技术指导服务机构,或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技能竞赛,以提高广大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应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民的职业教育,通过建立专业的农民科技教育机构,更好地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

发挥农业科技人才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政府为主导,为农技人员提供平台,让他们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中来。把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使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将市场竞争机制和现代管理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其成为农民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在实践活动中有所体现。培养农业管理人才,使其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能力。完善激励机制与考核制度,对农业科技人员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中所取得成绩与存在问题进行综合考量,从而确定其在岗培训水平,使他们能够切实感受到自身价值,提高其积极性。

(四)将信息化平台作为有效传播途径

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信息平台,将信息化建设与农村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网络媒体、手机通信等现代媒体手段进行传播。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公众号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推广和发布新政策、新闻动态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重要的信息资源平台,从而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服务。加快构建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平台和信息共享系统,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的反应速度。

(五)以社会各界力量为辅助

在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强农村教育资源建设,建立相应的合理配置机制,确保新型农业生产活动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各级有关部门应及时做好调查工作,深入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特点,并针对其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将农业技术推广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计划中,提高对农技人员的补贴,加大他们参加新媒体、网络学习机会等方面政策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和帮助相关企业、农民合作社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加大对现有农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投身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来。

要建立健全农技人员职业培训机制,可以采取与高校、企事业单位共建的模式。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针对性强、实效高的专业教学活动和技能比赛,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中去,为新型农村社会培养一支优秀合格的农民队伍。在培训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和开展农业科技比赛,提高农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村民互帮互助互学互教” 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理念。通过发展“村干部进校园”“学校+社区”“企业+家庭”等形式,培养适合城镇化建设需要的农村专业人才。

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农业现代化、农村全面建设、和谐城乡等方面都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在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过程中,要以新型职业农民为核心,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加快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以及人才队伍培训体系,提高政府职能意识与服务水平,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创新发展方式,提高培育效率。

猜你喜欢

城镇化培育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农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