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

2022-11-23宋彦会

南方农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工程技术树苗造林

宋彦会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三乡分场,河北承德 06845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造林绿化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为更好地改善自然环境,促进造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林业工程技术应用水平刻不容缓。在实际的造林工作开展中,需要充分将林业工程技术应用于造林绿化中,才能更好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促进林业资源的长效开发利用,保障生态系统的良性平衡发展,促进实现造林绿化工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1 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现状

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加快,但以往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现阶段我国林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转变为了科学保护和利用,在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号召下,推进了林业发展的进步与优化。在此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结合其所在地区的林业生态发展状况,制定出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辅助林业工程技术变革。在造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到非常多的设备,这些设备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机械化的属性愈加明显,大大提高了林业工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1]。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林业工程机械化水平并不突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查阅相关调查资料发现,我国的很多院校取消了林业专业,致使林业专业的办学规模不断缩小,林业专业方面的人才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此外,很多造林绿化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并不高,但是工作量却非常大,工资与劳动量不成正比,对造林绿化行业的人才建设与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基于此,想要提高森林绿化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就需要结合这些实际问题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同时落实相关的政策,以此为林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和造林绿化工程的科学开展保驾护航。

2 造林绿化中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

2.1 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适树原则是因地制宜原则在林业工程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主要体现形式。在适地适树原则的要求下,管理部门需要对区域性的地理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实地调查的内容包括与树木生长相关的土壤环境特点、气候环境特点及影响树木生长状态的温度和湿度因素等,管理部门需要将调查结果信息与树木生长习性结合起来,选择具体的树种及具体的栽培方式[2]。与此同时,管理部门需要对区域内以往的林业工程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将此类问题与区域内树木生长的适应性问题结合起来,优化实际的工程技术应用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种适应性的技术应用过程往往具有较强的经验性特点,但在应用此类经验时,也需要结合实际的地理条件,不能单纯地从经验的角度选择树种及树木的培育形式,进而避免出现技术应用流程性的问题。

2.2 生态保护原则

生态保护原则是基础的技术应用原则,在此原则的要求下,在针对某一区域选择树种种植方式时,应根据区域内原有树种的生长情况,合理选择不会对原有树种的长势产生影响的介入型树种类型。实际上,在新树种出现在绿化区之后,原有树种的生长空间势必会受到影响,但从植物生长竞争的角度分析,良好的竞争态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并且可为造林绿化空间利用率的提升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3]。但是如果介入型树种的空间竞争态势不能被有效控制,则会导致原有树种的生长状态受到威胁,进而影响区域内树种的整体生长效果。一般而言,在造林绿化区域内,会形成简单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动物和植物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的持续性往往较好,但是如果一旦被打破,则会导致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也被破坏,从而影响区域内植物的生长质量。这也是生态保护原则的核心理念所在。

2.3 蓄水调节原则

坚持蓄水调节原则的根本目的是确保造林绿化区域的蓄水能力可满足区域内植物的生长需求,并为区域内土壤肥力的保持提供有效支持,不能出现明显的水土流失情况。在经济发展新时期,造林绿化的功能性需求逐渐凸显,这种功能性需求与城市的发展建设要求相关,即需要创造适宜居住的环境,而此类环境中的重点即为绿化环境。绿化环境需要具备美化环境的功能需求的同时,更需要能够起到良好的区域环境调节作用[4]。良好的蓄水调节能力可直接提升园林植物生长持续性,并且可促使园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获得更为有效的生长资源,并获得更好的生长状态。另外,从土壤肥力质量的角度分析,现阶段相关管理部门在应用林业工程技术时,应对区域内的土壤土质和结构进行检测分析,从而可明确土壤肥力存在的问题,进而可对土壤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最终提升造林绿化工作的整体质量。

3 林业工程技术应用方法

3.1 林木种苗培养和栽培

一般情况下,树苗在生长过程中会被移栽到目标区域,并且这种移栽过程的目的性较强,对树苗成活率的要求也较高。1)为了确保树苗的成活率,管理人员需要明确不同类型树苗的培育和移栽要求。针对高度较矮、直径较小的树苗,在移栽过程中,需要保证此类树苗的根部不会受到影响,具体的做法应为使用更多的泥土进行根部防护。在栽培此类树苗时,除了要选择深度合适的栽种坑之外,还应注意栽植培土的选择。在此期间,不能影响原有根部的生长形态,并且需要针对具体的根部状态采取保护措施,例如加装支护骨架等,以此确保此类树苗不会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歪斜和断裂等情况。2)一些苗木对水分的需求较大,此类苗木在转移完成之后,需要持续进行浇水灌溉,但是浇水灌溉的频率也不能太高,以免出现树苗根部腐烂的问题。为此,管理部门可选择滴灌或者喷灌的形式,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确保树苗供水充足。需要注意的是,季节性因素对树苗栽种效果的影响也比较明显。一般情况下,应在秋季进行树苗的移栽[5]。此时,树苗本身的保水能力较强,并且秋季适宜的温度也比较适合树苗的生长,可提高树苗的移栽成活率。

3.2 环境及气候状态调查

做好环境及气候状态调查工作可为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提供有效的基础条件支持,此类基础条件往往包括环境土壤的肥力及含水量、气候变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等。在此基础上,管理人员需要将此类信息与树苗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要求联系起来,促使不同类型的树苗均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条件。1)管理部门需要组建专门化的调查队伍,要求队伍中的工作人员深入造林绿化的实际环境中,对环境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使用专业仪器设备分析土壤环境的特点。工作人员应借助专业的检测仪器,对土壤的肥力和含水量进行检测,确保其可满足树苗的生长需求。如果发现环境的实际情况不能达到具体的树苗栽种和移栽要求,则需要在移栽之前对环境进行一定的改造。2)从气候的角度分析,降水、气温及风力等均会对树苗的生长状态产生影响,且气温的影响最为明显。在秋季移栽树苗的过程中,早晚温差较大,为了做好树苗根茎的保护工作,工作人员在移栽树苗之后,可为树苗包裹草席进行保暖,从而为树苗的正常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3.3 园林维护及管理

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不仅包括造林绿化的实施阶段,也包括后续的园林维护及管理阶段,并且园林维护及管理工作对造林绿化实际效果的影响更为深远。在针对造林绿化区域进行维护及管理工作时,管理部门需要明确维护及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具体包括修剪、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1)从植物修剪的角度分析,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具体的修剪周期,并合理选择具体的修剪方式。例如,工作人员需要对树木的枯枝及时进行修剪,如果修剪的树枝直径较大,则需要对修剪截面进行防护处理,避免出现修剪截面腐烂的情况。在对树木进行修剪时,工作人员还需要留意树苗上的病虫害问题。一些害虫往往会将虫卵产在树叶或者树枝上,在修剪时,如果此类树枝属于可以修剪的类型,则应及时进行修剪,并将此类带有虫卵的树枝统一进行焚烧处理,这也是防治病虫害的基础手段之一。2)针对灌溉和施肥工作,一般情况,树木的生长过程并不需要多次施肥。在良好的栽种间距及较好的土壤湿度环境下,树苗的生长态势会相对良好。如果出现了极端的干旱天气,则需要对树苗进行灌溉,但是一次灌溉的用水量不能过大。3)针对树木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工作人员应合理选择防治方法。一般常见的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其中,化学防治的效果往往比较直接,但是在应用化学药剂之后,工作人员应在树木上悬挂“已喷洒农药”的标示,避免产生安全隐患。树木修剪是物理防治的一种,还可以使用包裹法对聚集的虫卵进行处理,破坏害虫的生长环境,以此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生物防治多为引进病虫害的天敌,但是需要确保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并且这种防治手段的持续周期较长,工作人员应依据具体的防治需求合理选择病虫害防治方法。

4 提升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实践效果的途径

4.1 采取有效的森林管理措施

想要我国的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于造林绿化来说,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提高造林过程中的树木存活率,而想要进一步提升种植效果,仍需要对造林绿化科学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提升造林绿化项目的质量。在管理方面,应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以此为新种植的林木提供更佳的生长环境。在林业工程技术综合发展的背景下,林业管理不仅包含适当的合理经营,还包含林业树种结构的优化及对特定林木的改造,比如在对残次林进行改造时不仅要注意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补种新的树苗,以此进一步提高林分的价值。在开展森林砍伐工作时,要科学合理地制订开发计划,做好森林砍伐范围及砍伐程度的监测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关的措施,提高森林再生的质量[6]。同时,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森林保护纳入法律的范围,以法律保障森林环境的保护工作有效开展,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

4.2 拓宽思路,创新组织实施模式

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运用系统思想做好国土绿化的顶层设计,将造林绿化与治山、治水、治沟统筹考虑,采取优先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将人工植树种草与绿化美化相结合,林草工程与其他措施相结合,整体规划布局。以规划为引领,系统平衡好国土空间规划、区域规划、流域规划、专项规划等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多规合一”,合理布局。对生态功能重要和脆弱地区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造林绿化为辅,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整体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5 结语

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过程具有细节化的特点,无论是环境的调查工作,还是树木移栽过程选择合适的移栽时间、移栽区域及对土壤环境和区域气候环境进行分析,均应符合造林绿化的区域性要求,包括适地适树原则、生态保护原则等。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需要对造林绿化中的病虫害问题进行重点处理,选用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阻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消除病虫害对树木生长质量的影响。工作人员应积极积累工作经验,并将此类经验应用到后续的园林维护及管理过程中,提升造林绿化工程的整体质量。

猜你喜欢

工程技术树苗造林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试析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外墙防渗工程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关于工程创优与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探讨
数字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合影
三棵桃树苗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