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对策研究*
2022-11-23李燕
李 燕
(信阳农林学院规划与设计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在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传统村落如何借助得天独厚的景观条件与政策优势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1]。
1 传统村落的概念
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的村落。以信阳丁李村为例,该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因此,传统村落中有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景观,它们是古村落居民的“活化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精髓,是空间记忆的表达[2]。
2 传统村落的价值
2.1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珍贵遗产
传统村落是典型的农业聚落形式,是乡村文明的精髓,是地方文明历史认识的重要支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尊重社会文明传统,对于体现精神文明传统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村落体现了当地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落空间结构,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统村落及其包括在内的所有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明进步过程中的珍贵遗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些村庄经历了漫长的传承,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好见证。
2.2 传统村落是发展乡村旅游、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
现今社会,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乡村旅游得到高速发展,必须有效保护传统村落。通过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直接带动绿色农业副产品的培育和生产,实现畜牧业、养殖业和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的共存,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实现第三产业的进步发展,通过走绿色可持续农村农业发展的新道路,大力提高农民的收入[3]。传统村落可以让农民近距离在当地耕作,并结合当地的气候将当地的土壤、地质和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打造出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产品。例如西湖龙井等数千种地方特产是中国优质农副产品的代表,这些农副产品是由传统村落所积淀的。因此,为农民谋求新的富裕的方法必须以传统村庄为基础,没有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就没有美丽乡村建设,更谈不上乡村振兴。
2.3 传统村落是广大农民社会资本的有效载体
社会资本主要指人们对周围环境、自然和人际关系的熟悉和理解,以及他们的传统技能和知识。某种程度上,社会资本的流失比经济资本和自然资本的流失更严重。例如,在中国农村地区,由于重大项目的建设,被迫离家搬到其他地方的农民,政府部门给予了大量的经济补偿,但周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未知的,在陌生的地方接受新的环境并适应新的环境比较难。因此,传统村落不仅是村里人心中的家,也是他们社会资本的载体,同时还担负着方言、习俗、手工艺、传统节日等无形文化。
2.4 传统村落是当代情感记忆的家园
中华民族追求落叶归根。传统村落的核心是祠堂和族谱,与西方社会以教堂为核心的村庄不同。传统村落往往是维系家族血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村落是许多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祖先的故乡。如果这些传统村落消失的话,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就会大大削弱。
3 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的现状
3.1 传统景观被破坏
传统村落中的建筑大多有数百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风雨的侵蚀,边角被磨砺,雕刻的文字和花纹也失去了原始的姿态。一方面,传统建筑规模大,地理位置特殊,如果随意迁移,不仅无法达到保护目的,而且也有可能加剧损伤速度。另一方面,由于青年群体外出打工,村子里的人口大幅减少,很多房屋没有人住,或者很少人住。留在村子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幼儿,保护传统景观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
3.2 规划布局和特色流失
传统村落在建筑、基础设施、村落结构等各方面很难满足现在年轻人对住宅的需求[4]。近年来,村里人新建的房屋大多结构简单,几乎没有人按照传统房屋结构建造。政府对农村居民新建建筑缺乏统一规划和强制要求,导致建筑风貌完全按照居民的想法随机生成,而且由于审美的独特性,导致在建筑修建过程中,容易对村落传统道路的纹理和村落结构造成破坏。
3.3 乡土景观遗产保护理念缺失
传统村落的村民在地理环境特殊、交通不便等情况下接受教育的机会很少。无法正确意识到传统村落本身所具有的巨大价值和意义,还认为是自己贫困的原因。由于缺乏对历史人文因素价值的认识,村民不仅没有很好地看到重要的人文历史因素,而且故意破坏了很多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因素,严重缺乏保护意识。这种错误的观念破坏了乡土景观遗产,加速了传统村落景观的消失。
3.4 缺少灾害防范措施
传统建筑为了追求建筑整体的和谐和外貌的观赏性,多采用木质结构,在工艺上选择榫接方式,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范措施。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干燥,植被覆盖不足,雨水不足,许多传统建筑长期直接暴露在干燥的环境中,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对于南方地区来说,由于气候条件湿润和雨季长,河水容易上涨,建筑物长期浸水,所以遇到大雨、强台风时容易被冲刷,缺乏对水害隐患的有效防护措施,洼地的建筑会受到流水影响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3.5 传统村落保护亟待加强
在城市化进程中,个别地方政府忽视了对农村传统景观的保护,片面追求高效的经济发展。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措施不全面,保护力不强,造成全民轻视传统村落保护的现象发生。传统村落中存在的历史遗迹种类非常丰富,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也各不相同,但目前的法律条例大多过于模糊,对传统遗迹进行综合管理也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导致某些景观无法被有效保护[5]。
4 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对策
4.1 采取建档立卡管理传统村落
对存在于传统村落时间较长、文化内涵丰富的遗址进行编号记录,通过计算机技术在网络上建立模拟模型,还原原始风貌,深入挖掘其建设年份、具体用途等文化内涵,开发其旅游价值。同时,将传统遗迹的保护落实到个人、集体中,呼吁全体村民保护,形成“全民保护”的良好风尚。对存在形式比较完善的景观,采用工资奖励的方式,安排专人进行巡视工作;对于已经被破坏的建筑物,设立保护村落的基金,通过修复专家结合建筑现状进行保护,防止再次被破坏。
4.2 加强规划管控
对于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科学规划建设高层设计和发展管理机制是极其重要的一步,也是确保景观保护活动效果的前提。一方面,从总体规划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系统化的设计。通过分析传统城镇景观的空间布局、地理特征、人文要素等,提高规划设计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并借鉴新知识、新理念,优化整个村庄发展的景观结构,利用新方法提升对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6]。以新县周河乡毛铺村为例,结合村落内的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民房建筑的生态利用方案和道路系统的美观工程,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景观效果。另一方面,有必要建立全面、定型的传统村庄发展管理机制,并结合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管理机制、政策法规,研究工作效果和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在实际考虑的基础上围绕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监督管理体系、传统村落管理体系、社会参与机制等,建立了动态跟踪和评价机制。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避免碎片化、无序化发展。
4.3 发掘现代价值
所有传统村落里的建筑,都有当地人的记忆,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是历史长期累积的结果。进行村落景观保护和发展,不是无情感文化要素的冰冷景观制造,而是渗透着当地民俗文化与情感记忆的空间重塑与活化,通过特色保护与建设发展相结合,为人们打造出具有温度、具有文化的现代乡村景观空间,实现文化认同、情感归依[7]。遵循“感到乡愁”的原则,传承传统的人居文化思想,以传统村落文化为底色,从乡土文化中汲取灵感,在不歪曲遗产本真的基础上,继续村落形态,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传统的村落文化品牌,构筑多种观光吸引物,用特色文化来重塑村落空间,使之与乡愁相融共生。
4.4 选择适合的开发模式
首先,要因地制宜,适度、科学地发展传统乡村旅游,打造“美丽”品牌。传统村落景观发展模式立足于传统的村落景观区域特色,实行一村一景的景观设计方案,加强区域内不同的村落景观设计联系[8]。探索传统村落“差别化”的发展,引进农家乐、生态观光、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模式,丰富传统乡村旅游业。一方面,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对传统住宅进行改造和装饰,参与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其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空间。由此,有可能改善整个村庄的景观效果,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提高村庄的景观质量,丰富传统的村庄旅游。根据村庄自身的发展优势,对聚落和道路交叉口进行当地植物景观设计、服务设施设计、建筑景观设计、景观改善和重建,构建多维立体景观系统,并结合该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景观,避免均质化。
4.5 因地制宜进行保护
传统村落的景观由于材质的特殊性,大部分都很脆弱,更加容易被自然灾害破坏,对于灾害的承受能力低,更加需要人们因地制宜采取预防措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具体情况研讨制定对公共灾害的综合防灾计划,并且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设立机构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确保措施得到充分实施,保证传统村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全生存。
5 对传统村落景观未来的展望
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和发展规划可分为核心保护区、景观风貌协调区、周围环境控制区设计[9]。以核心保护区为中心,即原始村落群,以传统建筑为重点保护对象,进行保护、修理,其功能可用于旅游、展览、研究等。景观风貌协调区的建设主要是具有明清特色的现代建筑,用于村民居住、旅游区开发、特色民宿建设等。周围环境控制区域从控制周围建筑的高度到控制周围用地计划,都可以用来衬托核心景观[10]。拥有古老历史文化的村落,其生命力也得到了更新,肩负着“振兴”的使命。
6 结语
传统村落是乡风文明传统在现代传承和展示的人文空间。传统村落形态优美,因人民生活而生机盎然。传统村落社会的日常生活,经过百年到千年的世代传承,人们在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的建模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信仰和仪式、道德和规则、礼仪和习惯所构成的和谐生活模式。这样的生活模式成为传统村落乡风文明的核心内容,使传统村落景观具有特色的人文品质,给周边村落带来了影响。以传统村落为载体的乡土文化,不仅集中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和谐共生之美,也是维护中华文明根基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