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路径*
2022-11-23吕若南
吕若南 , 孙 鹏
(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党校行政学院,新疆 五家渠 831300)
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乡村优秀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字技术进行挖掘和发展赋予乡村文化新的活力与生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是近年来新兴的文化发展趋势,对于乡村优秀文化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对于提高乡村文化的文明程度、提高乡村文化服务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1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乡村文化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1]。而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在内的数字技术则为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助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1 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拥有众多乡村人口和多样的乡村社区,因此,乡村文明程度的提升,关乎我国整体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封建迷信文化残存、小农意识依旧存在、年轻人倾向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文化等问题。但是,随着数字技术在乡村的逐步融入,这些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越来越多的科普内容开始跃入乡村居民的眼帘,更多的正能量的文章、视频内容深受乡村百姓喜爱,而互联网上的优秀文化作品也使乡村居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2]。同时,相关司法机关也通过多种数字手段打击暗藏在乡村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居民之间也通过数字技术互相监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执法行动。例如,公安部门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普法视频,积极科普法律知识和常识,鼓励村民知法、守法、用法,畅通线上举报渠道,每一位村民都是乡村治安的“摄像头”。此外,城乡文化上的差距,正通过数字技术逐步弥补,城市中的优秀文化产品,也正通过互联网和数字媒体传递到乡村的千家万户,让乡村居民也能享受到数字红利和优秀的文化产品,更能助推乡村的思想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1.2 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由于社会更多地关注于经济建设从而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关注度不足,因此,在较多乡村中对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更是微乎其微[3]。与此同时,一些乡村中出现了干群关系紧张的状况。而当下丰富的数字技术手段,恰好能够改善这样的状况。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不断提升乡村居民参与程度,改变以往政府自主处理乡村文化建设方面有关事务的现象,可以集中政府、乡村居民及社会各个组织的全部力量与优势进行文化建设、参与文化治理、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通过数字技术推动乡村管理和建设的信息化,让村干部、乡村普通居民、拥有特殊技艺的乡村文化能人、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的乡村网民,甚至是在外务工的游子等主体,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一边了解家乡文化发展情况,一边因地制宜建言献策。另一方面,互联网和各网络平台的兴起,以及在乡村生活和乡村治理中的积极应用,也让越来越优质的文化产品进入乡村当中,特别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可通过互联网平台更加广泛地传播。而相关的官方媒体也通过互联网平台,通过大数据精准推送,来为乡村居民提供红色经典、红色文化。同时,数字技术也为乡村带来了越来越畅通的交流平台,乡村居民可以和乡村政府的工作人员以及干部们通过平台进行沟通交流,甚至是分享心得。特别是青年群体,他们更擅长使用手机、电脑等数字设备,更喜欢在网络上交流,也更容易通过互联网学习,更容易接触到更多的优秀青年,更容易学习到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从而弥补过去对乡村青年思想教育的不足,有利于培养有信仰、有理想的乡村青年,进而更好地建设乡村。
1.3 助力乡村优秀文化发展
乡村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发展,恰当地运用数字技术,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与竞争力,而且可以不断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4]。其一,通过互联网、影视作品、游戏、直播以及短视频等多种途径,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内容产品化、个性化、规范化等,能够通过更加有效的形式提供给村民,从而增加乡村优秀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当下,有许多乡村通过熟练应用多种网络平台,以直播、视频投稿等方式充分展现了乡村的优秀文化,既使乡村居民进一步了解了本村的优秀文化,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学者等群体,为乡村居民增加了收入,也使得一些优秀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5]。其二,数字技术赋能带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富有历史内涵的地方特色文化、极具纪念意义和学习意义的红色革命文化以及乡村居民独有的传统技艺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下进行促进式发展。特别是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乡村的优秀文化能够更方便快捷地同一、二产业相融合,深化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这些文化产品也会通过互联网这个巨大的平台呈现给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
2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
尽管近年来数字技术与各产业的融合发展逐步深入,特别是乡村的文化建设也借着数字技术的“东风”走上了快车道,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2.1 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农村网民3.09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0%[6]。乡村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明显不足,与城市有较大差距,数字资源分配不均,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更没有形成相应的文化发展平台,缺少与之配套的数字设备,无法实现数字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因此,无法对逐渐消匿的乡村优秀文化进行更加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并且在许多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上未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而缺少相应的技术储备,也无法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优质的文化资源进行包装、推广和销售。
2.2 乡村数字素养不足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需要一大批专业技术过硬且具有较高数字专业素质的人才组建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利用数字技术与各种平台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找出一条符合乡村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据悉,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差距达37.5%,农民群体的数字素养得分仅为18.6分,明显低于其他职业类型群体,比全体人群平均值(43.6分)低57%[7]。一方面,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拥有更多优质资源的城市吸引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年离开乡村,从而使乡村拥有一定数字素养的群体减少。而乡村的留守人员,大多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乡村的老年人的数字素养普遍较低,而未成年人对数字设备的使用也大多停留在娱乐上。乡村留守的其他人群对电脑、手机等设备的使用也仅停留在网络购物和娱乐消遣上,很难使用数字平台和技术来发掘乡村优秀文化,推动乡村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许多乡村无法引进拥有优秀数字素养的青年人才,而引进的部分人才也因为缺少资金和相应的设备而无法开展工作。有些人才也因为当地缺乏相应的顶层设计而无法发挥其优势,数字素养被埋没。
2.3 文化内容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虽然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能够赋能乡村文化建设,但是,产出的作品和相应的产品却无法深入人心。一方面,部分产品对当地优质文化资源的发掘只停留在表面,对其内涵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仅通过网络流行的方式发布。因此,无法触动居民的内心,无法满足居民对优质文化的需求,更无法达到推动乡村文化发展、思想教化、文化传承的目的。另一方面,文化产品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情况。因为网络平台的大发展,乡村中出现了诸多本土的短视频博主、直播网红等,这些人群中存在着不少通过低
俗、恶搞等方式赚取流量的“乡村网红”。其传播的内容也是故意歪曲、恶搞乡村的生产生活和乡村文化,对乡村的文化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不仅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触及了法律的底线。
3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全新模式和发展机遇,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8]。为此,要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3.1 强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是有效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农村搭建好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不断加强有关“三农”信息进村入户提升工程的实施力度,不断增强对“三农”相关基础信息的保障能力,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推进国家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5G一体化发展,分类采集梳理文化遗产数据,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9]。注重乡村书屋和乡村电子图书室等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工作,逐步完善乡村博物馆、文化馆设施,针对乡村居民文化需求精准对接,精准施策。更要通过互联网平台,促进“互联网+文化”的落地生根,不断引进优质的城市文化,促进城乡的多元化交流。
3.2 完善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支撑体系
人才是乡村文化建设有力支撑,是动力之源。建设一支拥有较高数字素养的人才队伍,是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也是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注重加强对乡村数字人才的挖掘并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不断引进相关方面的人才。一方面,要从基础教育做起,加强乡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化教育工作,增设信息教育课程,提升学生对电脑等设备的使用熟练度,培养学生对数字技术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的热情。另一方面,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制定并出台相应的人才激励政策,促进优质人才的引进。为人才提供相应的保障,满足人才的物质精神需求,做到“引进来,留得住”。引进人才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引进,有侧重性地用好人才,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和人才技能特点,差异化分配任务,细化工作内容和岗位,做到精准匹配,提高人才利用效率。
3.3 优化乡村文化产品的内容和传播空间
通过数字平台深度发掘乡村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图文、直播、短视频等为载体,使乡村的优质文化得以展现。与此同时,更要注重文化产品的内核,既要充分反映当地优质的乡村传统文化,更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农村的美好[10]。并且,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当地融入到乡村文化产品建设中,让乡村居民能够通过这些文化产品,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文化的内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汲取养分,通过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在制度层面,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以多层次的网络监管体系进行基层监管,畅通监督举报渠道,防止不良内容在网络上扩散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