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育苗视角下林业种苗培育技术研究

2022-11-23焦文月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3期
关键词:苗圃种苗幼苗

焦文月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山西 大同 037000)

科学应用种苗培育技术对林业生产的意义重大,要想确保学科育苗和提高育苗的成活率,推动现代林业发展,还需对种苗培育技术有着充分和明确的认识。但我国林业种苗培育技术的应用,仍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值得深入研究。

1.科学育苗视角下林业种苗培育技术的优化

1.1 把控种苗培育要点

首先,从种子方面入手分析。在种子的收集与处理及保存等环节中引入先进技术手段,确保种子质量符合科学育苗的标准要求。在种子收集环节,加强对种子育种特性和遗传特性等品质的把控,根据当地的气候与地理条件等情况合理选择种子。在种子的处理与保存环节,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同类型种子的特性不同,在处理保存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水分含量少的种子,需做好防潮与防水等方面的处理,保证保存后种子的活性。其次,从培育方式的角度分析。种苗培育的环境不同,选择的培育方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科学育苗的导向下,综合分析苗圃环境条件等情况,合理选择种苗的培育方式,规范落实施肥与浇水等工作。加强对苗圃种苗生长情况的关注,在各生长阶段差异性的落实施肥等管理工作,选取功能不同的肥料,以达到改善种苗生存环境与提高种苗生存土壤肥力等目的。最后,从育苗技术的角度分析,种苗育苗的过程复杂繁琐,涉及到种子播种与种苗移植等环节,需加强对种苗选择的把控,确保种苗的存活率与育苗质量。在种子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工作,及时发现与处理存在病虫害问题的种子。在育苗早期加强对种苗存活情况的关注,种子繁殖操作可采用器官培育的方法、插条方法及嫁接方法等,以达到提高种苗存活率与种苗质量等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育苗效果。

1.2 种苗培育技术

科学育苗视角下的林业种苗培育技术,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种子选择技术。正确收集种子,确保种子具备良好的遗传品质,综合地方气候条件与种植土壤环境条件等情况,围绕科学育苗的视角要求,合理选用种子。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与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差异较大,需差异性地选择种子,如北部地区的环境干燥且温度较低,建议选择具备寒冷特性与抵抗干旱等品质的种子。南方地区的环境湿润且温度较高,建议选择具备预防涝灾与虫害等品质的种子。在对种子进行调拨时,建议选用与当地地理环境相近的区域的种子。在调拨时合理选择保鲜方法,确保种子的温度与湿度值达标。经过检验检疫合格后,对种子进行环保包装处理,保证种子的质量。二是各环境下的种苗培育技术。要想达到科学育苗的标准,还需根据环境要求合理选择培育技术,以达到理想的种苗培育效果。种苗培育苗圃涉及固定苗圃与临时苗圃两类,不同苗圃在环境方面的差异较大。前者的环境条件相对理想,水源充足且面积较大,通常用于培育生长周期长的种苗,培育方式的要求相对宽松。后者的环境条件存在诸多的限制,有面积小等特征,通常用于培育单一品种的种苗。种苗在生长时,会逐渐吸收环境土壤中的养分,需不断补充环境土壤的肥力含量,确保环境中所含的肥料养分充足。加强对环境土壤施肥类型和频率等影响要素的控制,以确保种苗的培育质量。在种苗培育的过程中,根据差异性的环境条件,合理选择培育形式,确保种苗培育达标。种苗在各生长阶段的培育工作不能忽视,规范施加土壤肥力,确保环境土壤中的养分充足,满足种苗健康生长对养分的需要。三是育苗方式。种子的种类不同,育苗方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育苗方式涉及到营养繁殖育苗与移植育苗及容器育苗等各种类型。按照时间进行分类,育苗过程分为出苗阶段与幼苗阶段和生长阶段及生长后期等环节。为确保种子的发芽率,需做好种子在发芽与幼苗等各生长阶段的消毒操作,加强对病虫害影响因素的预防,确保种苗得以正常生长。采用科学合理的育苗方式培育种子,确保种苗品质与科学育苗要求相切合。同时育苗方式的合理选择,可降低种苗遗传变异的几率,有效改善种苗品。育苗方式的选择不能一蹴而就,要求所选用的种苗培育技术,能够确保树种优良性能的延续,降低遗传变异的可能,优化种苗品种等。在其基础上,利用嫁接与插条等手段,达到培育出优质种苗的目的。根据苗圃的实际情况,采取裸根移植与土坨移植等种苗移植方法,控制种苗培育株间距和行间距及培育的温度,以切实提高种苗的成活率。施行无性繁殖育苗技术时,根据树种类型合理选用各种育苗方式。针对于乔灌类树木,有遗传力较强与品质好等特征,可采取埋条或嫁接及压条等培育方式。针对于苹果与大扁杏等树种的培育,建议采取嫁接技术。针对于较多垂枝的树种培育,建议采取插条培育技术。四是出圃运输。在出圃运输质量合格的苗木时,需贯彻执行科学育苗的标准和原则,建议在休眠期挖出苗木与出圃运输。苗木挖出的一周前,规范落实苗木浇水工作,为苗木顺利挖出及出圃做准备。容器苗木挖出且出圃前一天需用水打湿,避免除掉容器后的苗木土壤散落。在苗木出圃运输的过程中,控制苗木搬运的动作力度,防止苗木根部受损,从而影响苗木的成活率与正常生长。做好苗木出圃前的级别划分及扎牢等工作,为避免苗木出现大幅度蒸腾失水的情况,需携带根处部分土壤,确保其存活率。尤其是在苗木运输的过程中,可用袋子包住根部的土壤,避免出现土壤散落的现象。在苗木包装上标记信息,避免苗木在移植时,因包装反复拆开等操作引起的苗木受损情况。在种子运输过程中,需合理采取保护技术,有效维持种子水分,确保种子的温湿度平衡,以此提高种子的质量和活性,同时有减少环境污染等积极意义。

1.3 培育注意事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强育苗品种的把控。根据各地区的土壤质地与气候条件等环境方面的差异性,为达到科学育苗的要求,需合理选择育苗品种。根据当地的丘陵地区与高地势等情况,加强对育苗品种的把控,确保所选的育苗品种能够在各当地环境条件下存活。

二是合理选择苗圃。苗圃范围越广泛,更利于种苗培育的多样性,从而降低育苗风险,可满足各区域的实际需求。通常在距离水源地较近与林地周围和日照条件少的地区建苗圃,检测土壤成分,检验土壤的黏性与碱性,确保土壤的养料充足,并在轻黏和弱碱的土质中育苗,确保苗木正常生长。但苗圃积水后,会引起苗木根部腐烂等情况,降低苗木的存活率,因此,需远离易积水的区域建苗圃。在选择苗圃时,加强对排水性能和地下水位的关注,地下水匮乏,将无法为幼苗提供充足的水分。较高的地下水位,需加强对苗圃的排水性能的改善,避免出现强降水,促使幼苗根部长期浸泡而腐烂。苗圃是幼苗的培育基地,不仅需合理选择苗圃,还需加强后期的管理工作,保证幼苗的成活率。

三是掌握林业育苗特点。由于林业种苗培育的面积较大,需选择苗龄相对较小的林业育苗,苗龄较大树苗的存活率低,同时具有管理难度大及投入成本多等问题。因此,通常选择苗龄为1-2年的小树苗进行培育。林业育苗培育工作相对系统,涉及到播种与浇水及施肥等操作,需明确培育操作流程和管理要求,以确保种苗的存活情况。加大对林业育苗的保护力度,包括病虫害预防和苗木运输的根部保护等方面,减少各种操作对苗木正常生长的影响。在林业生产技术发展的带动下,育苗培育方式越发多样性,包括组培苗培育方式与扦插苗培育方式及移植苗培育方式等。但苗木的类型不同,所选择的育苗方式也不同,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四是了解造林育苗要求。通过造林育苗的方式,有提高苗木存活率与促使育苗健康生长等作用。施行造林育苗的操作,能够促使苗木与林地间相互联合和互相适应,减少彼此间的排斥和脱节等情况。加强对造林育苗要求的了解,各林地的条件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需合理选择育苗方式去改善造林工作。如针对于干旱区域,造林育苗通常采用茎较小且根发达的苗木,以达到良好的造林育苗效果。做好人工除草工作,尤其是当苗木生长到指定高度后,合理选用化学除草剂,加强喷施或毒土等方式除草。喷施方式适用于苗木较大且一定株行距的苗地,可通过遮盖方法定向喷施除草剂。毒土方式适用于排布较密的苗地。

五是做好灌溉工作。灌溉对幼苗成长的影响较大,要求培育者加强对灌溉量与灌溉方法及灌溉时机等影响因素的把控,科学合理地展开灌溉工作。幼苗各成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成长初期所需的水分较少,发育阶段的水分要求大,需根据水分需求合理掌握灌溉量。根据苗圃的环境情况,对新幼苗灌溉采取浇灌和漫灌的方式,灌溉时不能直接对准树根,易出现根部腐烂等现象。加强对灌溉时机的把控,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降水量较小时,需增加灌溉的次数。气温较高时,需适当增加水量。

六是做好排水工作。为了防止树苗的根部腐烂,需规范落实排水工作。尤其是在自然降水量较多的情况下,土壤水分超出树苗成长需求,需及时展开检查与排水等工作,避免出现积水的情况。降水量不大时,可采取引流排水的方式。降水量过大时,建议采取挖沟渠的排水方式。

2.林业种苗管理工作的优化

2.1 加强人才培养

基层单位林业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学历低与不专业及管理弱等问题。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林业科学育苗提供专业的管理人才支撑。一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等主体,需转变思想观念和职责理念,紧抓住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机遇,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通过信息化思维分析与处理问题。组织工作人员展开培训教育工作,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使其能够得心应手的展开岗位工作。二是完善林业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训考核和激励等机制。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招聘门槛,要求其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薪资待遇,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完善奖惩机制,激发其工作潜能与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在工作中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为林业种苗培育工作体系的完善献计献策。

2.2 搭建信息管理平台

基层单位需加大优化植树造林技术和流程及制度的力度,推动工作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及科学化水平,加速林业生产的转型升级。首先,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为林业的种植与管理工作展开,提供价值的数据参照,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林业管理人员在决策等方面的作用价值。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充分掌握林业生产的林木需求量,确保种植方案制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信息化管理平台可实现林业管理数据化,帮助管理人员充分掌握管理现状,及时发现与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尤其是数据科学预算技术的运用,更利于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的效率。其次,管理人员依托平台加强沟通交流。依托信息技术与外界种植专家进行沟通交流,采纳专家的建设性意见,获取先进的经验和优秀的做法,以此促使种苗管理工作得以规范展开。

2.3 完善育苗质量评价机制

在林业种苗培育的工作中,需加强对林业育苗的质量评价。通过系统性的质量评价工作,充分掌握幼苗的生长情况,推动育苗质量的持续改进。加强对评价结果的转化,以此作为种苗培育技术和方法调整的依据,从而保证林业育苗的成活率。完善育苗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涉及育苗的大小与幼苗实际发育情况及幼苗的叶片生长等指标,全面评价分析幼苗的各方面,得出完整性育苗生长结论。在育苗质量评价工作前,需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广泛收集育苗各种生长数据,准备判断育苗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与解决育苗中的问题,为后续的林业育苗工作规范展开提供价值参照。

2.4 优化种植设备

植树造林的育苗需求量较大,在林业育苗工作中,通常采取规模化种植的方式。但基层单位对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的能力不足,同时在技术与资金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在种植设备的改造与更新等方面的投入不足,无法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还需采取以下的措施,加强对种植管理设备的改造。首先,加强现有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达到节约成本等管理目的。其次,增大对先进设备引进和配置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利用智能化与先进化的种植设备,切实解决批量种植中的问题,推动幼苗种植与管理等工作效率的稳定提升。

总结

在林业生产发展中合理选用种苗培育技术,对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与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因此,相关林业部门在开展林业生产工作时,需站在科学育苗的角度,深入研究各种种苗培育技术的应用价值,规范展开种子管理与培育苗圃及施肥和出圃运输等环节的工作,加强对环境控制与苗木捆扎运输等各种细节问题的把控,以此实现林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促使现代林业工程的建设进程加速。

猜你喜欢

苗圃种苗幼苗
假日与婆母村郊栽苗
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分析
希望
林木种苗行业发展现状及管理措施探讨
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苗木信息
林业种苗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车顶苗圃
苗圃
苗圃,做演员不是我生活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