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大学生对电信诈骗风险防范意识的策略研究

2022-11-23

法制博览 2022年19期
关键词:骗子诈骗大学生

张 欢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晋中 0306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我国网民的数量在逐年攀升。2021年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1]网民年龄的整体结构也越来越倾向于低龄化,其中高校学生占有很大比重。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作案工具,电信诈骗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形式,而大学生成为电信诈骗的主要受害者。自2021年7月以来,山西省晋中市某区大学城内达到立案标准的电信诈骗事件共17起,损失金额高达300494.2元,其中冒充好友诈骗1起,兼职刷单诈骗8起,网络购物诈骗4起,退款理赔诈骗4起,已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

一、高校电信诈骗的特点

(一)作案隐蔽,破案难度大

电信诈骗不需要直接接触,往往只需要手机、电脑和一些具有群呼群拨功能的软件就可以实施作案,犯罪分子使用的往往是没有实名注册的虚拟号码和账号,仅凭这些很难在短时间内定位犯罪分子[2]。而电信诈骗多为团伙作案,内部等级森严,分工明确,成员之间互不了解,可能只能联系到自己的“上级”或“下级”,并且只知道对方的代号。即使进行立案侦查后定位到部分嫌疑人,也很难拼成一条完整的犯罪链,被骗资金更是不可能追回。因此电信诈骗案侦破难度大,一旦发生,损失几乎无法挽回。

(二)大学生报案率低,立案率低

很多大学生被骗后害怕“没面子”而选择沉默,不会在第一时间告诉父母和辅导员,更不会立即报警。另外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平均约为1500元,可自由支配的资金相对较小,因此即使受害者在第一时间选择报警,被骗金额达到立案标准的较少,立案率相对较低。

(三)作案形式灵活多变,极具迷惑性

电信诈骗的方式多样,灵活多变,迷惑性强,高校中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兼职赚钱类。大学生通常刚刚成年,渴望经济独立,赚钱意识强烈,而空闲时间又多,因此通常会寻觅各种赚钱机会。犯罪分子抓住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利用淘宝刷单、视频点赞、打字等一系列相对简单又可以日结工资的“工作”,可以吸引到一大批学生。随后通过发放几次工资博得学生的信任,再以任务做错、补单、操作失误等理由要求学生进行转账,这个时候学生一心想着赚钱,基本会跳进骗子设好的圈套。

2.网购退款类。相对于实体店购物,网购更为便利且价格相对便宜,已成为大学生群体首选。有些犯罪分子会冒充淘宝商家,谎称快递丢失,若要进行退款就必须按照指定的步骤来做,然后发送虚假支付宝链接、盗版APP等引诱学生进入钓鱼网站,或以认证资金信息等理由向指定账户转账。

3.好友求助类。多数大学生在外求学离家较远,一般使用QQ、微信、电话等与家人或亲朋好友联系。由于大学生初入社会,警惕性不高,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短信,或者盗取QQ、微信账号的方式,冒充大学生的亲朋好友,以生病急需交钱等理由让大学生转账。大学生不能及时赶回家,一听到亲友出事儿会十分着急,从而失去理智,按骗子的指示进行转账。

4.帮助考试类。有些大学生临近毕业还没有通过四级考试,或者想出国深造但雅思、托福分数不够,这时学生就开始病急乱投医,轻易相信网上那些“有内部人士,可以提前拿到答案”的说法,为了前途花重金买一份所谓的“答案”,这种交易一般都在网上进行,学生并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当发现端倪时,骗子早已杳无音信。

5.公务人员执法类。在这类诈骗中,犯罪分子会冒充公检法的工作人员,恐吓学生某次网上操作涉嫌犯罪,其银行账户马上会被冻结,需要将账户里所有的钱转至提供账户,或者在某个网站填写个人信息,输入银行卡号或者密码等才能“证明清白”或“洗脱罪名”[3]。学生涉世未深,一听“犯罪”便吓得六神无主,对于骗子“执法人”的身份,往往会深信不疑,极易上当受骗。

6.幸运抽奖类。此类诈骗,犯罪分子通常利用短信、电话或者邮件告知学生手机号或身份证号被抽中成为幸运嘉宾,只需支付极少的手续费即可将大奖拿回家,爱贪便宜的人很容易中招[4]。

二、高校电信诈骗频发原因

(一)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法律知识

虽然现在网络上电信诈骗的案例层出不穷,但部分学生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更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很多时候已经进了犯罪分子的圈套,还毫无察觉。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往往被父母和学校“保护”得很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心性单纯,缺乏社会经验。上大学通常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真正意义上开始独立。但部分大学生认知能力较差,没有是非判断能力,因此在看到一些来钱快的招聘广告、扫码领礼品以及中奖信息时,深信不疑,全然不知“天上掉馅饼,一定是陷阱”,很容易误入歧途。另外,学生通常重情重义,将人性想得过于理想化,警惕性不高,一旦发现亲朋好友的借钱求助信息就立马转账帮忙。同时学生缺乏法律知识,不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与骗子交流时不知道留存证据,对于骗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一一照做,完全不知道有些操作明显不符合法律程序,被骗子牵着鼻子走,甚至最终骗子的行为都可能被“合法化”。

(二)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单一,反诈宣传流于形式

很多高校并不重视安全教育,没有完整、系统的教育框架,没有专业的教师队伍,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简单陈旧、枯燥乏味,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会产生厌烦心理,不愿看、不愿听、不愿学。学校也没有将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相结合,导致学生缺少法律常识与分析思考能力,被骗后出于羞愧不敢告知老师和学校,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当出现诈骗案例时,学校也仅仅将诈骗手段和损失金额进行全校通报,并不会有进一步的行动,学生也只是看后就忘,不会有过多关注。

(三)社会监管缺失,存在漏网之鱼

纵观多个类型的案例,骗子能得逞多是因为他们能准确说出学生的个人信息甚至家人情况,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这一切都是由信息泄露造成的。目前我国公民信息泄露尤为严重,大学生是信息泄露最严重的群体,虽然这里面有一些个人因素,但是往往大规模的信息泄露是由培训机构、物流公司甚至电信运营商为了牟利将学生的个人信息成批出售,此外还有一些机构专门为诈骗罪犯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我国没有专门针对电信诈骗的法律,缺少成套的防范电信诈骗的机制,导致社会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对于这些漏网之鱼惩处力度不够,制裁不到位[5]。

三、大学生电信诈骗风险防范意识培养策略

(一)学生层面

1.擦亮双眼,提高辨别能力

预防电信诈骗根本在学生,可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关注相关动态,多了解新的诈骗手段和诈骗方式,提高警惕。面对亲友的求助信息、淘宝返款或者自称公检法的工作人员的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擦亮双眼细心辨别,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能直接点开对方提供的链接或者拨打对方提供的号码,对于一切非官方渠道的转账行为坚决说不;如果发现有账号被盗的情况,要及时找回并告知周围的人预防亲友被骗。

2.保护个人信息,拒绝贪小便宜

大学生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丢弃快递包装时,撕毁快递单页;面对未知链接,不要随意点开,更不要在陌生网站随意注册账号、填写信息;不使用未知的免费网络;丢失重要的证件后及时挂失补办。要克服贪念,抵制诱惑,保持理性,不要有不劳而获的思想,看到高薪兼职或扫二维码送礼品的活动,不要参与。

3.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作为一名大学生,要了解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不给骗子可乘之机。面对考试或者考证压力,不要投机取巧,有“买真题”、远程作弊等违法行为;要知道公检法等司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联系公民,也不会线上做笔录,更不会要求公民转账。如果不幸上当受骗,不要隐瞒,始终相信警察、司法的力量,及时寻求帮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损失,增加款项被追回的概率[6]。

(二)学校层面

1.优化电信安全教育格局,创新宣传形式

教学生预防诈骗不仅是安全教育课堂的任务,而要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方面,任课教师、辅导员、宿管老师应携手并进,将预防电信诈骗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将有关电信诈骗的知识体现在课程设计、宿舍文化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电信诈骗防范意识。在进行宣传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不定期在B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大学生经常使用的平台上发布关于电信诈骗的视频、漫画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设置一些实践环节,将多种安全教育事件通过真人模拟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如何预防电信诈骗等事件的发生。

2.定期开展教育课堂、主题班会

学校应定期开设安全教育课和心理健康课将电信诈骗与多项安全教育专项工作连接起来,系统整治。针对被骗学生要设置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配置专职电信诈骗心理辅导老师。同时也要定期开展学生心理教育主题班会,避免学生出现猎奇心理、虚荣心理、侥幸心理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

3.关注学生动态,在关键时间点进行强化教育

辅导员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详细了解掌握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判断识别异常信息,让学生早发现、早汇报、早解决。另外要在一些特定的时间点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告知学生常见的诈骗手段及应对方法。如新生刚入学时,辅导员应提前在新生微信群强调树立电信诈骗防范意识,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家长提高警惕;天猫618,双11等大促活动期间,辅导员应提醒学生,遇到快递问题一定要亲自通过官网上的客服、电话进行核实确认;寒暑假期间,辅导员应该告知学生注意辨别招聘信息的真伪,避免进入刷单陷阱。

(三)社会层面

1.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学生重视

电信诈骗并没有引起大学生的重视,多是因为他们认为电信诈骗离自己很遥远,从而电信诈骗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因此,对于已经发生的且具有代表性的电信诈骗案件,社会有关部门不仅要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公之于众,还要在公交站台、火车站等公共场合利用液晶显示屏滚动播出电信诈骗宣传标语,通过展板宣传电信诈骗手段及预防方法。高校周边的银行网点要在营业窗口、自助平台、ATM取款机的显著位置张贴防范电信诈骗的警示标语,在大厅内循环播出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片,发放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手册。电信运营商可利用短信群发的方式定期将新型诈骗方式发送给大学生,切实提醒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从而引导大学生提高警惕,树立电信诈骗风险防范意识。

2.增强警、校合作,发挥社会教育的导向作用

公安局每年会经手大量的电信诈骗案件,也会最先接触到新型诈骗手段并找到应对方法,对骗子的花样了如指掌,警察在预防电信诈骗方面绝对是权威人士。因此,高校所属片区派出所应与当地高校保持密切联系,出现新型诈骗后及时将第一手资料反馈到学校,并定期派有经验的民警进入当地高校为学生讲解相关案例以及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这比学校的安全教育课更有吸引力。通过与大学生交流互动,让其从真实案例中意识到电信诈骗的严重性,从而能够自觉地学习预防电信诈骗的知识,有效地提高电信诈骗防范意识和水平。

四、结语

在信息时代下,电信诈骗方式五花八门,只有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学习一些预防诈骗的知识,高校和社会联合发力,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大学生电信诈骗风险防范意识,才能减少电信诈骗的发生,为学生营造一个清朗的学习生活环境。

猜你喜欢

骗子诈骗大学生
骗子?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骗子鸟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