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种植中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路径探析

2022-11-23李军强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农膜面源化肥

李军强

(湖南省临湘市农业农村局,湖南 临湘 414300)

现阶段,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其农业污染主要来源于种植农作物时使用的农药、化肥等。与此同时,在农民缺乏环保意识时,也加大了农药、化肥过度使用的现象。因此,为避免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稻种植带来的影响,当地部门应合理进行水稻种植,应以水稻绿色生产基地为基础,积极开展机插秧、有机肥、绿色防控等试验示范,大幅度减少水稻种植化肥、化学农药使用量,提升有机肥替代化肥比率。

1.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分析

1.1 容易出现镉大米及镉大米危害性

几年前,“镉大米”问题的出现,让人们“谈镉色变”。首先,产生镉大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农业环境受到了污染,水稻种植离不开水和土地,所以如果水质和土地受到污染的话,就会出现这种问题。例如,在当地种植水稻时,其土壤是被污染过的耕地,或临近土壤被重金属污染。例如,产生肥料污染主要是源于不合格的化肥,大多数化肥来自自制农家肥,这些农家肥会进行二次发酵,导致作物根系温度较高,并产生有害气体,且发酵时间长也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其次,镉大米对于人体的危害较大,其镉的摄入主要是慢性的,相对来说对于肾脏的毒性会比较强,同时还会影响骨骼中钙的释放,增加氧化应激的反应,对于细胞有致突变的效果,新研究显示镉还可能影响内分泌。另外婴幼儿因为各种器官都没有发育成熟比较娇嫩,有一些研究显示如果食用了用毒大米制作的产品如米粉,可能重金属的量会达到一定的危险剂量。

1.2 水稻绝产

在当地种植环境受到污染后,会出现灌溉水氯化物超标的现象。首先,水稻种植中若使用了未经过处理的污水,不仅无法满足水稻所需要的养分,还会含有有毒成分,并对土壤造成破坏,损害人体健康。例如,我国研究表明其灌溉水的氯化物的含量应小于250mg/L,若当地氯化物严重超标,水稻则会出现绝产的现象。针对此,当地农业部门应定期组织对受工业废水、城镇污水污染的灌溉水、耕地以及农产品进行监测和评价,开展污染耕地修复,防止农业环境污染造成水稻绝产现象,应重点整治有害物质超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水稻种植中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现状分析

2.1 当地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

首先,由于我国水稻种植中需要尿素、复合肥,这些化肥若配比不合理,或使用不合理都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并且,还会加快土壤污染在肥料流失后,土壤会出现板结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发展。其次,由于水稻生产水量较大,在化肥中部分的氮、磷都会导致水稻失去养分,再加上农药的残留影响地表径流渗透效果,导致农业面污染源排放量逐渐上涨。

2.2 农膜被大量使用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由于农膜含有大量的塑料材质,并且不易腐烂,在使用后会将残留的污染物遗留在土壤中。

例如,在农膜被大量使用后,所产生的残留农膜会对土壤性状带来严重的破坏,如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生长发育并且容易造成农作物减产的现象,影响当地农业种植环境。例如,在在农膜被大量使用后,会造成水稻土壤渗透功能下降,土壤板结现象发生等严重的污染问题。并且,在当地使用农膜后,会将废旧农膜、包装袋以及肥料包装袋随意乱扔,这些都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现象。

2.3 农村畜禽粪便污染

在农村有大量的畜禽养殖场所,在这些养殖场所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时,会出现畜禽粪便随意排放的情况。这些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出现当地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的情况。不仅破坏了当地生产生态环境,也影响了水稻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以合理的水稻种植减少农业面污染的有效对策

3.1 推广环境保护技术,以土肥管理降低农业污染

3.1.1 测土配方施肥

在当地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时,应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并依据水稻实际种植情况利用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了解到实际水稻所需要的养分。在充分依据水稻种植习惯后,应遵循水稻生长规律、施肥规律、当地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补充水稻肥料。以此,不断提高水稻产量,满足水稻种植需求,并改良了当地土壤肥力,确保以合理的施肥降低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在根据水稻土壤所具备的供肥能力、供肥效果以及农作物实际需要的肥力时,应合理依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按照用肥时间、用肥量等进行施肥。以此最大程度上提高肥料施肥效果与作用,促进水稻具有充足的养分,达到高质量、高产量的效果。

3.1.2 生物肥以及有机肥的施用

首先,在使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水稻对养分的吸收率,并降低水稻空心率。在不断促进水稻植株生长时,可确保水稻达到高产量、高品质的要求。其次,在施用生物肥、有机肥后可减少对当地土壤的污染,并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实现当地生态经济的良好发展。例如,磷肥主要被用于基肥,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应针对有机肥含量充足的土壤施加磷肥,进而确保水稻在生长后期对于钾肥的需要。同时钾肥主要被用于追肥,在一般情况下水稻在生长后期中会需要一定的磷酸二氢钾,工作人员应利用磷酸二氢钾进行喷洒田块,进而发挥节水灌浆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水稻抽穗开花时,应使用每140g的磷酸二氢钾进行使用,并注意加入适量的水分,保持水稻营养均衡。

3.1.3 利用天然矿物肥,减少土壤污染现象

首先,化肥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发挥的作用是较大,但由于水稻种植相较于其他农作物来说,其水稻的生长期存在雨水偏多的情况,并且在施加化肥后,会加速雨水的流失率。这种情况不仅浪费了化肥,也导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为此,在水稻种植中,应合理补充养分,但在补充养分时应注意,不得过多进行追肥,其过多的追肥不仅无法补充养分,还容易出现稻米生产后口感偏硬的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在化肥领域研究中提出了3种新型复合肥,这3种新型复合肥可有效为水稻补充所需养分,并达到减少土壤污染的现象。根据调查,在利用3种新型复合肥后,其人力成本也有所降低,并且在使用该化肥后,可有效提升粮食产量,其增产幅度明显提升。由此可见,其新型化肥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减少后期人力投入,这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紧张的情况下,对实现粮食增产很有意义。

3.2 减少农药的使用,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首先,作为水稻的“癌症”,稻瘟病会造成水稻的减产甚至绝产,稻瘟病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生,有可能会引起大幅度减产。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年因稻瘟病造成的损失高达水稻总产量的10%,中国不同稻区均是稻瘟病的易发区。导致水稻癌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过多使用化学农药,对土壤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应合理减少农药的使用,例如,水稻可不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害虫,当地可积极培育有机水稻,守护舌尖上安全。例如,当地可积极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进高效低风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例如,当地应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确保配方肥可占据粮食作物施用总量的70%以上,并以此加快推广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先进节肥技术。例如,当地应以专业化的服务提升施肥用药效率,科学合理地把控好农药的使用情况,如当地可以根据肥料统配统施、病虫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出专业化的服务,减少个人施肥打药跑冒滴漏,以此将化肥农药减量化作为当地水稻种植常态化工作,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例如,可采用“水稻、绿肥轮作”,进行休耕,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其次,在不断推行水稻标准化生产工作时,应当全程把控农业污染情况,并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工作相结合,进而在确保水稻正常生产时也可以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3.3 水肥调控技术

首先,在进行水稻种植时应利用水肥调控技术减少对土壤的伤害。该技术主要特点是,可以在酸性土壤在淹水条件下,使镉活性降低,从而减少水稻对镉的吸收。硅、硒等微量元素能降低水稻对于重金属的吸收和转移。因此,合理的调控水肥能有效降低稻谷对镉的吸收。例如,可在水稻的盛蘖期(水稻封行前一周开始至封行后一周)和水稻抽穗灌浆期(水稻开始抽穗至全部勾头成熟)淹水,淹水方法可采取在农田排水口垫土,将其高度固定在比田面高3-5cm水平上;例如。在水稻分蘖期施用铁肥、硒肥、锌肥或硅肥,可有效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以此合理保障水稻健康生长,降低因农业污染对水稻种植的影响。

3.4 种植新水稻品种,解决镉大米现象

现阶段,为减少农业污染对于水稻种植造成的影响,当地应积极引进水稻品种,如“籽粒镉低积累水稻品种”技术,该技术主要是依据基因组技术与水稻杂种优势研发出,在集成技术创新中,可有效解决镉大米现象,该技术在不断发展下,可培育出低镉新型杂交水稻组合产品。

在湖南省研究中心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创新后,在国际上也建立了亲本去隔技术,该技术属于行业创新也为我国水稻种植带来了革新。首先,该技术主要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并以改变基因突变将主栽杂稻形成吸收镉的效果,其该技术主要适用于重度镉污染地区,在重度镉污染地区中,可利用该技术种植出低镉水稻,并以高产、优质的效果,为当地增收经济效益。其次,在种植后可以看出,该品种所产生的糙米镉含量较为稳定,处于0.06mg/kg以下,远低于0.2mg/kg的国家标准和0.4mg/kg的国际标准。由此可见,该品种在依据农艺性状优势后,其自身不仅可以降低镉含量,还不会影响原品种产量,在相同情况下对比其他品种显示出,该品种镉含量明显处于降低形态。因此,在当地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应积极引进该品种,以此解决镉大米这一迫切待需解决的问题,在合理建立好高效培育低镉杂交稻的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后,不仅可以突破常规的“应急性低镉品种”还不会影响到高隔稻田种植稻米出现的镉超标现象,并且该技术均不会影响实际水稻产量以及品质们,对于研究成果来说,该成果在我国发展潜力巨大,可真正从“根”上解决“镉大米”问题。

3.5 加强农业管理,推进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概念在2002年被我国计量认证检验机构所提出,无公害产品与农产产品生产结合发展后,可依据新概念特性,使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无污染环境的标准,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人为技术、栽培技术等最大限度限制不健康的外源物质进入农业产品生产环节中。因此,为推进无公害产品,当地应合理探索出适宜的肥料制度,并确保农业生产用肥安全性。其次,应当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应通过宣传让当地人们认识到农业污染的严重性,并从农民自身做起减少农业污染问题。在农民充分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对于水稻种植以及自身的危害后,可减少化肥、农膜等使用程度,并配合相关人员完成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与此同时,当地还应大力推广田间堆肥、半堆半沤肥及直接还田等处理技术,通过发动宣传,动员农户积极参与农田环境整治环境中。最后,当地应积极探索出实行轮作进行水稻种植,应要求农民以合理的轮作模式,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益与经济效益,轮作的作用有利于防治病虫害。以此大力发展出无公害的农产品,提高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现象蔓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水稻种植中应合理使用农药与化肥,当地应针对农药、化肥使用超量问题进行制约,并以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现象,以提高环境质量确保水稻正常生长,避免出现“镉大米”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农膜面源化肥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泰国批准化肥涨价
农膜造成的耕地污染分析和防治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不可忽视
潮汐水网区水环境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选购农膜时的注意事项
山西: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
农业面源污染的减控措施与监控体系建设对策
史上最难的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