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2022-11-23王语嫣
朱 明 王语嫣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4)
0 引言
近年来,数字经济在我国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与不同行业的融合发展助推我国形成了“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数字经济主要是指将数字化的技术和知识作为生产中的重要因素,同时借助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作为发展载体,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驱动力。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看,截至2018年底,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3万亿元,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了55%。农村数字经济建设赋予了乡村经济振兴新思路和新机遇,也是建设智慧社会、数字中国、网络强国的“最后一公里”,意义重大且关乎全局。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显得尤为迫切[1]。
1 数字经济对于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
1.1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
现在我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阶段,这对乡村农业产业链的建设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数字经济有效降低了政府在此方面的运营成本、投入成本,营造了较为良好的竞争发展环境,奠定了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政府也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对待农村经济发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库和大数据等各种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相关单位培育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农业上下游企业资源共建、共享,释放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的运用给农村农业经济带来的活力。在此基础上,数字经济能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使其逐渐规模化和大众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1.2 有效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乡村的地理位置、布局和产业结构对乡村发展的基本格局有很大影响[2]。积极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开发一体化。在数字经济的影响下,优化配置农村资源要素,有效提高农村社会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使农民在家即可享受信息服务。同时,通过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万物互联,也能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产品下乡”,由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链接形成的城乡一体化电子商务模式反作用于农村地区的基础建设和农民生活,实现城乡平衡、协调发展。
1.3 释放乡村巨大经济活力
乡村的地理环境和区域位置带来了社会资源流动性较低、信息较闭塞等问题。数字经济的创新运用打破了这样的尴尬境地,为农村创业者、就业者提供了低门槛、低投入的双创机会,拓宽了乡村创新发展路径。各地淘宝村、淘宝县、淘宝镇、乡村电商和乡村直播等迅速兴起,乡村旅游搭上信息时代的快车,数字经济在农村的发展也成为农村扶贫的重要动力。2019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度贫困县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已全部获批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商服务站点覆盖了示范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3.5万, 帮助其增创收益2.87亿元[3]。随着乡村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业不断扩张,产业链不断延伸,带来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2 数字经济融入农村发展的障碍
2.1 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信息碎片化和数据收集困难难以避免,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较高。当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传统企业注重实体经营,电商发展意识薄弱,且对电子商务的运作和管理缺乏足够经验。同时,各地企业与政府对于农村农业数据的收集不全面,标准不统一,信息不一致,并未形成一个高效互通的数据共享体系,难以进行整合,使用率较低,需要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2.2 基础建设较为薄弱
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尤其缺乏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成熟度低,无法为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持。此外,教育、医疗、公共娱乐服务等机构设施不完善,有关的劳动保障制度也不健全,导致农村不易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总的来说,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缺乏,给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3 规划较为僵化
由于行政区域和地理位置的划分标准不同,导致各个乡村之间的联系比较弱。迫于各地财政收入的压力,各地利用自身不同的优势来发展村集体,在此过程中并未形成协调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这些乡村的资源也局限于自身的独特发展需要,各村并未实现资源流动互通。而为了促进城镇化发展,相互竞争,争抢资源,争创优秀城镇,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乡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2.4 数字化专业人才缺乏
在当前我国城乡绝大多数居民群体均可实现互联网接入的背景下,农民数字技能匮乏是制约农村互联网普及、分享数字经济红利的核心因素[4]。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乡村空心化,无法留住人力资源。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发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部分有能力的年轻人投入到农村数字经济建设,但是现阶段需要的人才数量庞大,而选择投身农村发展建设的人才远远不够。一方面,大部分人才是农村青年人,虽然他们熟悉农村环境且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对专业知识难以把控,支撑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干部不具备相应的数字素养,农村数字化人才缺乏。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缺乏专业性人才的指导与配合进而导致出现很多问题。
2.5 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完善
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数据,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有力载体。虽然我国现阶段已经出台相关法律来规范数字经济发展,但是其市场运作依然存在需要加强和提升的地方。例如,数据采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泄露风险,一旦泄露,其后果不容小觑。在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过程中,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不容忽视。
2.6 科技创新不足
第一,虽然我国出台了有关乡村数字化建设的一系列政策,但在人才培养、科技投入、财政补贴等方面设计仍旧存在不足,缺乏整体考虑,因此创新的项目难以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推进。第二,我国数字经济研究基础较弱,农村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基础研发滞后,物联网、智慧流通体系应用力度不强,且可靠性及稳定性较低。第三,产需不匹配。有些技术成果与乡村实际脱离,理论化较强,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真正应用到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中来,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3 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突破路径
3.1 健全防风险体系,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加强农村的防风险体系建设,实现抗风险能力的增强和赋能发展,成为推进农业农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数字经济在农村地区的嵌入融合,相关的数据泄露和操作风险逐渐增加。对此,需进一步规范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利益分享、知识产权等权利义务关系,减少发展过程中不同主体的利益冲突,更大程度上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每一个参与主体的权益。促进每一个主体发挥创造力,确保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在安全、高效、稳定的轨道上稳定前进。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物流配送
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能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一是可以在农村建立科学安全的物流网络,加强地方物流和中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二是增加冷链发展投资。由于农村地区大多售卖农产品和手工食品,冷链的作用不言而喻。三是物流企业应积极带头参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流网络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四是当地政府应优化道路交通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物流网络;构建物流运输队伍,由村里人自主负责物流运输,与乡一级的物流服务网点对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5]。
3.3 落实战略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必须植根于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特色。依据地区特色进行规划,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产业,以点带面,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一是制订标准,提升信息的透明度和对称性,提高数据共享能力,实现发展目标。二是大力推动经济发展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相融合,根据需求进行创新发展,探索科学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同时,当地政府应提供相应的帮扶政策,制订信息数字化普及的计划和方针策略,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建立长期有效的保护和支持机制。三是对农村电商的发展进行整体把控,将不同规模的电商整合成富有地区特色的综合性电商平台,既能减少运营成本,还能提升平台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同时,加速农村数字经济标准制定,重点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因此,想要加强顶层设计,各农村地区之间必须建立具有创新活力的数字产业生态系统,根据自身特点发挥长板优势,填补短板,提升战略设计的适用性。
3.4 加快人才培养和引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培养出一批能掌握农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二是乡村应积极聘用、引进一批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好的人才,积极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提高农村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要为引进的人才提供较为丰厚的薪酬待遇,并优化农村地区人才晋升机制,提升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效率。三是应加强对基层工作者的综合考评,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及学习,内容包括数字经济新知识、运用技巧等,以帮助基层工作者更好地适应与农村数字经济有关的相关工作和业务活动。四是农户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动力,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电子商务培训等方式对农民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具备基础的网络技能,推动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深度融合。
3.5 完善相关制度,提升农民群体安全意识
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是乡村发展数字经济的必经之路,可为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保驾护航。为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应该基于现有的农业经济法律法规,补充、修订有关数字经济的诸多法律制度,保障数字经济真正与农村经济实现深度融合。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和使用的立法,优化涉农数据的权责归属,明确相应的服务标准和制度规范,制定健全的利润分配方式、知识产权保护等标准。
此外,应转变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一方面,邀请业内能人、专家学者通过网络向农民群众举行防控风险技术、业务实操技能等指导培训,增强农民群众、从业工作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国家要对农民群众、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大力提升农村地区网络安全的科学治理能力。
3.6 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
为提升乡村数字经济中数字工具的落地性、实用性,需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引入含金量较高的科技成果。例如,加快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领域的应用,使农村地区具备利用金融服务的能力。同时,积极推进不同规模的互联网企业加入惠农经济发展队伍,建设多方合作的长效机制。
例如,实施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农业保险决策管理模式,物联网技术在网络连接的基础上使信息传递更加迅速、方便,并且利用可视化技术提升信息和数据的经济价值;实施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农业农村全产业链模式,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利用“互联网+ 农村电子商务”的模式,通过标准化生产及运输翠冠梨,在节省冷冻成本费用的基础上解决中间商赚取大量差价的问题,让农民获得75%以上利润。总之,需构建并协调数字工具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尽可能释放技术创新给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4 结语
在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下,农村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机会,但是,农村固有的劣势导致其在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基础建设、发展规划、专业人才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需从农村实际入手,寻求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立足农村数字经济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落实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物流配送、加快人才培养和引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对策,推动农村数字经济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