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23杨武松
杨武松
(西峡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西峡 474500)
0 引言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其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农业深受小农经济的影响,再加上农业技术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农业产值偏低,导致其生产无法满足市场农产品的需求。但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农业产业化是当前及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虽然农业产业化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和效益,但目前依旧存在不少制约产业化发展的现实问题。
1 农业产业化及其发展模式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概念,这一发展思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相一致。总体上看,农业产业化是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及企业化管理于一体的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其本质上是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面向消费市场,组织引导农户进行专业化种植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在这一产业协作过程中,可通过订单合同、农民合作社、产业协会等不同形式加强产业体系中各主体之间的联系、联合和联盟,力求通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深度融合,共同做大做强产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1.1 “企业+农户”型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可选择的模式相对较多,不少农业地区的产业化发展采用的是“企业+农户”的方式。这一模式下,参与者为企业与农业个体户,二者之间就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方面达成合作意愿,二者通过供销协议确立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也决定了在合作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风险,需二者共同承担,本质上为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1]。合作期间,企业负责在市场上拓展销售业务,农业个体户则根据企业的市场调研情况、客户需求进行产品的生产与初加工,基本可实现分工协作、共同发展。
1.2 “市场+农户”型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采用的是“市场+农户”的模式。这一模式下,每个农户均可直接参与市场运作,虽然中间有企业以不同形式的介入与参与,但仍以农户自主参与市场谈判和加工销售为主,本质上属于自产自销、自负盈亏模式,需农户独自承担风险。这一模式对农户的经济实力、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有一定要求,经营风险相对更大。
1.3 “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型
“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下,从参与主体的角度来看,其涉及的参与主体较多,增加了农业产业化的实施难度,但其带来的好处也显而易见。这种模式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将区域内的土地和资金等资源整合起来统一管理,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和指导服务,提高农户的生产水平,确保农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龙头企业不需与一家一户的小农户直接接触,可大大降低供应链环节的管理成本,有利于集中精力搞好产品研发和加工销售;农户通过加入合作经济组织,不仅可有效提高市场参与能力,还可享受社内交易分红,实现互利共赢。这一模式一举三得,参与各方均可得利,从理论上讲,应作为未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予以大力推广。
1.4 “企业+中介组织+农户”型
“企业+中介组织+农户”合作模式与“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非常相似,但企业参与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是由中介组织介绍的。经由这一模式,也可形成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但总体来讲,在这种模式中,各产业环节之间的联合相对松散,无法形成有效合力,对产业发展的助推力不强。
2 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
2.1 总体投入不足,资金配置不合理
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可发现,农业产业化是适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且应长期坚持的正确道路。为保障农业产业化顺利进行,国家和地方政府需给产业化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以确保产业化发展中所涉及的生态保护、土地改造、广告宣传及功能定位等均有足够的资金保障[2]。但由于很多地区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相应资金支持的问题,严重限制了产业化发展。此外,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也需配套设施的辅助,但由于没有足够的财政配套资金支持,导致产业化落地困难,发展受到限制。
2.2 部门协调不给力,缺乏沟通
农业产业化涉及多方面工作,且各项工作的开展往往都有其对应的参与主体。为保障产业化发展水平,不同部门和参与主体间要保持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在相应部门的统一牵头组织下,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确保产业化进程顺利推进。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虽然政府意识到了产业化的重要性,也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和人才支持,但由于缺乏相应一体化的组织安排,部门之间无法做好协调工作,导致部分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3]。
2.3 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利益机制不规范
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企业是重点参与主体。为确保产业化进程顺利推进,提升产业化效益,需要企业在产业化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龙头带动作用,各企业均需在当前发展条件下注重制度的完善和理念的转变,以推动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但现实中,不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常常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内部治理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或管理不科学等,导致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参差不齐,龙头企业实力差别巨大。总体而言,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带动能力有限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影响其龙头带动作用的充分发挥。此外,对农业产业化而言,重点要关注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农企合作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合同契约方式,市场的变动对效益的影响巨大,再加上部分农民履约意识不强,部分企业因市场波动可能无法很好地保障农民利益等问题,各方利益联结分享等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在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纠纷和矛盾,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2.4 市场研判不准确,盲目生产后患多
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衍生出来的,这就使得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尤其要加强对市场的关注,不仅需密切监测市场的总体变化趋势,更需掌握市场上对农产品的需求变化。但是,当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着市场研判不准确、盲目生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广大农民的知识储备不足,再加上深受传统小农经济理念的影响,农民对市场的把握不足,在市场极端变化的情况下,农民很难应对来自市场的各种风险,甚至很多时候缺乏风险意识,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农作物种植;第二,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把握掌控不到位,所生产加工的产品无法精准满足市场需求,市场推广、营销策略也缺乏专业性,导致生产与消费不匹配,使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2.5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缺乏人才保障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涉及很多的专业性工作,为保障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区域农业产业化实现的过程中,需根据工作内容统筹安排配置专业化人才。但是,很多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人才配备不足的情况。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导致在产业化过程中出现有关的技术问题时,也无技术人员快速处理。对于农业产业化项目而言,很多工作需在农业地区完成,而这些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捷,很多专业人才不愿意到这一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导致人才配置不够。
3 农业产业化的优化对策
3.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资金配套机制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区域农业产业化水平参差不齐,且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资源调配不够的问题,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为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各地方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应根据产业化的实施要求,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补贴,地方政府要合理进行财政资金的配套支持,每年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各金融机构要响应政府号召,给予“三农”项目足够的支持,加大信贷投放规模,解决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资金难题,并有针对性地对一些税收给予减免和优惠[4]。各地方政府要做好相应的资源整合工作,在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时,统筹考虑和安排,促进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农业产业化工作可以高效推进实施。
3.2 以产业链建设为核心,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有了可喜的进步,但从整个产业角度看,产业链体系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协作联合仍不够紧密,产业链条还存在断层空隙,无法做到无缝链接,因此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是要加强产业链建设。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统筹指导下,着重分析、梳理产业链各环节的堵点、痛点及薄弱环节,大力实施各类补短板、延链条、强产业的项目,形成产业链各方协作联动、共同发展的强大合力,促进产业链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不断发展壮大,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3.3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保护各方利益
为保障农业产业化体系中各方利益的共赢,地方政府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完善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对利益分享制度进行合理安排,实现产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必须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农户要增强质量意识,树立品牌观念,注重诚信守约,与企业协作共同提高农产品品质,维护产业整体发展利益。政府相关部门要始终坚持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协调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整合当地有利资源,促进产业创造最大的效益,确保产业稳健发展[5]。
3.4 充分利用产业协会和大数据技术,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市场波动明显,农业供求市场又具有一定的后延性,因此农产品市场供需无法实现及时有效对接,导致农产品市场一直处于周期性的波动之中,这也成为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最大难题。从生产供应端来讲,数量庞大的小农户无法及时感知市场变化动向,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安排种植生产,生产供应的总量无法精准统计;同时,消费市场不断发生的细微变化被龙头销售企业捕获后,无法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千万家小农户。解决这一难题将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目前至少可通过两种手段加以改进。一是建立专业化的农业产业协会,根据最终产品细分产业归属,将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加销各环节的所有参与主体都纳入协会进行指导管理。通过协会联结各环节、各主体,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沟通、协作和交流,准确收集第一手的生产供应信息,及时传达市场变化信息,指导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大数据技术主动收集、获取、分析市场上农产品的供需变化和分布规模,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需求预测,为政府和产业链各参与方提供决策参考。
3.5 组建专业人才团队,发挥人才优势
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时,涉及的专业性环节多,为确保产业化实施进度,地方政府、企业需加强专业人才团队的建设。首先,地方政府应与专业化农业院校合作,每年由这些院校向区域农业产业化输送专业化人才,在校表现优异的学生可参与农业产业化项目。其次,地方政府要适当提高农业产业化人才的薪资待遇,采用全职引进或柔性引进方式,鼓励更多的优质人才参与农业产业化工作中。最后,定期组织农业产业化项目领导、技术骨干等到优秀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学习与交流。
4 结语
现阶段,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很多地区农业发展的重点环节。但由于农业产业化实施的难度较大,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方面的问题。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高效实施,各地区需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力度,解决产业化实施中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