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县乡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
2022-11-23任喜玲侯晓燕
任喜玲,侯晓燕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延安 717400)
1 县乡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1 机构设置与人员结构
目前,延安市共有县区农技中心和乡镇农综站(区域站)138个,编制数为2 076人,实有2 237人。专业技术人员共计1 042人。延安市13个县区农技推广站现已全部改为农技推广中心,中心多数合并了土肥、种子、能源等单位或加挂其牌子,如:吴起、安塞、子长、延川、延长、宜川、富县、洛川、黄陵、黄龙等县,另有宜川、黄龙、黄陵三县与蔬菜站合并在一起,安塞和宜川还合并了植保站。
乡镇农技站机构改革以后,将农技、农机、农综、果树、蔬菜、能源、信息等机构全部整合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同时加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牌子。由于各县区撤乡并镇工作还未结束,人员尚不稳定。13个县区乡镇农综站除黄龙县无行政级别、黄陵县为正科级外,其余县区均为副科级建制,实行双重管理,以乡镇管理为主,县区农业局及农技推广中心只在业务上进行指导,人、财、物都由乡镇政府统一安排调配。黄龙县乡镇农综站实行县乡双重管理,以县管为主,县农业局统管各乡镇农综站的人事与劳资。目前,全市13个县区共设置乡镇农综站(区域站)125个,编制数为1 777人。
1.2 办公设施与经费状况
县区农技中心都是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多数都只有人头经费,而无业务经费,靠争取项目来开展业务工作。各中心除宝塔区、甘泉县外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而且办公条件比本世纪初有明显改善。如富县农技中心有固定办公场所280 m2,其中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化验室122 m2,化验仪器50多台(件),但无办公车用,也是唯一没有办公用车的一个中心;志丹县农技中心2011年建成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化验室,设备齐全;延川县农技中心有办公室6间,化验室7间,电脑8台,测量化验仪器40余台(件),办公用车1辆;延长县农技中心建有高标准的土壤化验室,有办公用车2辆。宝塔区和甘泉县农技中心因政府规划修建经济适用房而租借其他办公用房,甘泉县农技中心预计今年后半年可望搬入新的办公大楼,办公条件将有较大改观。
各乡镇农综站(区域站)也全部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除黄龙县外各乡镇农综站都没有自己独立的账户。多数农综站有独立的办公设施,有些还有化验室和一些简单的仪器设备;有些化验仪器设备正在采购当中;有些农综站还配备了办公用车,如吴起和志丹两县的乡镇农综站多数都配备了办公用车。各乡镇农综站除人头经费外,有些还有农技推广项目补助资金,但人财物除黄龙外都是由乡镇政府统一调配使用。
2 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主要工作和成效
2.1 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健全,人员充实,工作运行基本正常
经过机构改革之后,多数县区农技中心合并了种子、土肥、能源等单位,业务范围扩大,人员编制增加,专业技术队伍壮大,很多中心甚至出现超编现象,如吴起县、安塞县、黄陵县超编均在20人以上,宝塔区超编也在10人以上。经过整合之后的乡镇农综站工作职能增加,业务范围也扩大了很多,涉及到农技、农机、果业、蔬菜、能源和信息等方面,人员也很充实,扩展到1 864人,而且都比较年轻,学历也比较高。35岁以下有980人,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有409人,占总人数的1/5以上。如黄陵县田庄镇农综站17人中就有7位是本科生,虽然其中有5位是非农专业,但是这些人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之后上岗工作能力还是比较强的。目前,县乡农技推广机构都能正常开展业务工作,虽然县乡之间在管理、衔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协调解决,但工作运行情况还基本正常。
2.2 服务粮食生产及苹果、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开发成效显著
县乡农技推广人员在全市粮食生产及苹果、蔬菜等主导产业开发工作中,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新技术和新品种,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扎实开展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工作,认真实施玉米和马铃薯高产创建、陕北百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及渭北百万亩春玉米高产示范等项目工程,通过抓点示范、典型带动及项目推动等形式来推进延安市粮食生产及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在县乡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延安市粮食生产及苹果、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2.3 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服务于乡镇其它工作
乡镇农综站人员既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中坚力量,也是参与乡镇工作的主力军。因乡镇农综站除黄龙县外都实行双重管理,以乡镇管理为主,其工作职责除承担本职工作外,还要服从乡镇政府管理,参与乡镇其他工作。如参加乡镇政府开展的计划生育、碘盐发放、社会救助、农村合疗以及植树造林、森林防火、环境卫生整治等一系列工作。乡镇工作量大面宽、事务繁杂、费时费力。农综站人员参与乡镇其他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本职工作。
2.4 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农技推广方式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各县区和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利用电视、网络和报刊等媒体,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开展“需求服务”,为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服务对象提供农业信息服务,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新机具等,解决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难的瓶颈制约问题。如安塞县构建的“十百千万”和“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有效技术服务。宝塔区川口乡农综站利用微信平台在农业生产的各个关键环节,及时发布苹果、蔬菜和粮食作物等的相应管理技术要点,为农民提供便捷的技术服务。
3 县乡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体制不顺,县乡衔接不畅
13个县区乡镇农综站除黄龙县外全部实行县区农业局和乡镇政府双重管理,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即乡镇农综站的人、财、物全部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人员的调配、考核和晋升要充分听取县区农业局的意见。实际上,乡镇农综站工作及人员基本融入乡镇的日常工作,很少独立开展业务。这种运行机制,有违基层农技体系建设与改革的初衷,造成基层农技人员混杂、业务技术水平低、提升困难等众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黄龙县实行县乡双重管理,以县管为主,各乡镇农综站的人事、劳资和资产统一由县农业局管理。从调研情况看,这种运行形式,较好地解决了县乡农技机构间的协调、衔接和业务联系,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2 人员素质低下,结构不尽合理
县区农技中心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乡镇农综站更是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程度不高,业务水平低下,业务工作开展较为困难。各县区农技推广中心目前存在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知识老化陈旧和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13个县区农技中心373名职工,中级以上职称有183人,占总人数的49.1%,但45岁以上职工就有134人,占到总人数的35.9%,50岁以上有70人,总人数的18.8%,这些人员中有一部分已赋闲在家,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用不足。
3.3 部分设备闲置,作用发挥不够
各县区农技中心除宝塔区、甘泉县外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多数都有化验室和一些仪器设备,如富县、洛川、宜川、延川、延长、黄陵等,但受业务人员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等因素的影响,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作用发挥不够。乡镇农综站也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有些也有化验室和一些简单的仪器设备,但多数乡镇农综站办公设施简陋,没有办公用车,也没有检测、化验设备,即使有些乡镇配备了一些仪器设备,也多数没有人员会使用,仪器设备也成了摆设,不能真正用到农技推广工作中去。另外,各县区农技中心和乡镇农综站的办公设施配备还较差,电脑拥有量少,检测、化验设备少,桌椅配备差,办公用车不到位,如富县农技中心至今还没有交通工具[1]。
3.4 业务经费短缺,工作开展困难
县区农技推广中心多数只有人头经费,无业务经费,即使有也只是很少一点,使得一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等基本业务工作难以开展,只能走争取项目的路子,依靠项目经费来开展业务工作。如多数农技中心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农村能源沼气池建设项目、玉米和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陕北百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渭北百万亩春玉米高产示范工程等。乡镇农综站除人头经费外,有些还有农技推广项目补助资金,但人、财、物除黄龙县外都是由乡镇政府统一调配使用。农综站的职工多数都身兼数职,主要从事的是乡镇行政事务工作,业务工作难以开展。
4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4.1 理顺乡镇农综站的管理机制
应改变目前乡镇农综站的管理机制,变双重管理以乡镇管理为主为以县区农业局管理为主,实行三权归县的管理机制。乡镇农综站应为县区农业局或农技中心的派出机构,其人员选派、工资发放、资产管理、业务指导、工作考核等应由县区农业局或农技中心统一管理,并使其拥有自己独立的编制、账户和办公场所,独立发挥自己的工作职能,同时与乡镇政府保持经常联系,从而便于更好地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工作[2]。
4.2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工作水平
通过各种教育平台和多种培训方式将县乡农技人员包括市级农技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服务三农的能力。一要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按照“干什么、学什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现代高效农业生产急需和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主,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有所侧重,进行系统培训。
4.3 改善基础设施,配备必要的检测、化验等仪器设备
县区农技推广中心和乡镇农综站都应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电脑、照相机、传真机、投影仪、便携式农残快速检测器、土壤养分测定仪和病畜禽化验检测等仪器设备。同时,要培养专业检测、化验人员,熟练掌握检测、化验技能,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
4.4 改变服务理念,创新推广手段
实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技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要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合作,依托其技术和人才优势,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推广形式要多样化。积极探索科技示范场、技物结合的连锁经营、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等推广形式。推广内容要全程化,既要搞好产前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和农资供应,又要搞好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加工、营销服务,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3]。
4.5 创新用人机制,引进激励机制
建立双向选择、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用人机制,奖勤罚懒,末位淘汰的激励机制和工资与绩效挂钩的分配制度。要改革与完善农技推广人员的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标准应向实际绩效倾斜,实行“评聘分开”,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完善市县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办法,对在农技推广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对于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且对农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