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探析*

2022-11-2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导向思政

杨 娜

(河套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通识教育必修课,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英语的改革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在国内,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目标。教育部2002 年首次明确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适应时代需要,要依据时代形势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在2019年12 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学英语是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在助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上,也有其重要的使命。

一、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文献综述

产出导向法是基于我国大学英语课程实践得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方法。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团队历时数十年,于2015 年提出的外语教学方法“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其旨在让学生以用促学、以学助用、学以致用、学有所成。因此,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三全育人”的教学目标,符合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截至目前,通过知网检索到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为主题的论文有500 余篇,专门研究的著作并不是很多,但是很多专家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对课程思政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多数学者专家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理念与价值的培育与输送,它是把高校德育教学内容融入包括专业课或公共课在内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将专业课程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总体来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尚处于研究阶段,大部分的研究内容涉及理论研究,对于教学实践的可行性讨论居多,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课程思政”的路径实证性不足,这也是本文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的地方。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所学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英语课程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承载了通过英语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作用。英语课程思政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学生学习全球通用语言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立德教民”,2016 年全国高校政治会议上,教育的中心环节也定义为了“立德树人”。作为教师,就是要培养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并且政治素质过硬、拥有高尚品德的人才。因此,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有知识目标,使学生们能够掌握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同样也包含情感目标、思政目标,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明显,“地球村”的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西方的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展现在大学生面前。大学生在校期间由于课业压力,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文化专业知识,英语课程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各种考试取得证书,对于英语课程思政重视不够,思政意识薄弱。因此,面对国外社会价值多元思想的冲击,缺乏鉴别能力,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融入个人理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三、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局限性

大学英语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作为听众,是被动接受者,学习都依靠教师的讲解。这就造成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方位全身心投入到课程中,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参与度较低。因此,课程思政的效果不能体现。

传统大学英语的教育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在过去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模式多数情况为讲授形式,以应试教育为目的,把课堂教学的大多数时间用在知识点的讲解、语法知识的学习上,实践较少。由于学生毕业的就业压力源于英语四六级证书的获得,因此教师更注重在知识点的讲解上,课堂上学生习惯听讲、记笔记,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低,对于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感兴趣。因此,基于此的思政教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起不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的。

四、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课程思政的优点

产出导向法是基于我国国情,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外语教学理论。它强调输入和产出紧密相结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还要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满足素质教育发展总体要求,从而能够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产出导向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而产出导向法的核心是输出驱动,从而达到输入促成。在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上,产出导向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使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提高。

产出导向法强调学用一体说,认为语言学习和应用应该融为一体。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比较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实践应用。在课程思政方面,主要注重思政理念的传达,而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既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掌握英语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也可以促使学生们将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产出导向法指出要正确处理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关系,通过学习英语语言学习,了解和认识英美国家文化,也要能够用英语向中外友人介绍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在面对西方社会时,教育学生客观地认识和了解西方文化,也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使用英文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意识,推进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进程,既要重视“目的语文化”,也不能忽视和缺失“母语文化”。

五、如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持续16 周,本研究的教学活动以教材《E 英语教程》(外研社),参与学生为艺术系2020 级视觉传达设计1 班全体学生。本文以教材中第一册第八单元为例,阐述使用“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展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活动设计过程。

(二)研究目标

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是以培养复合型技能型英语人才为目标,不仅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要在教学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

(三)教学设计与实践

本文以教材《E 英语教程》(外教社)第八单元“Cultural traditions in China”为例,设计教学过程,以“产出导向法”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以产出导向法的“驱动—促成—评价”为核心设计大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1.驱动

驱动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启动环节,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设置教学任务时也要因人而异,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也要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设计本单元的驱动任务时,不仅要考虑能够使学生提起学习兴趣,又能完成本单元学习目标。因此,本单元的驱动任务为:用英语向外国友人描述一项中国典型的传统节日,在过程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设置可遇到的交际背景、产出任务尝试。这一驱动任务的设立,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途径,也为学生们树立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文化自信提供策略。

2.促成:

促成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脚手架”作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输入,设计有条理性,选择更符合学生的输入材料,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上时间充分利用,真正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学习效率有所提高,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本单元的促成环节,如下设置:

(1)播放BBC 纪录片《中国春节》,鼓励学生用英语讨论中外庆祝新年的不同方式,通过图片展示中国新年中的特殊活动或者物品,如吃团圆饭“family reunion dinner”、拜年“give new year's greetings”、红包“red envelops”、贴春联“put on couplets”、中国结“Chinese knot”、福字“Fu character”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输入材料,使学生对内容产生共鸣,唤起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自豪感,为输出做好准备。

(2)教师选择好相关的听力材料,介绍中国“玉文化”的起源、发展、内涵,对于听力材料给出关键信息的练习,要求学生有选择性地根据听力材料得出玉文化的关键词,使学生掌握玉文化的语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提供一篇“龙文化”的英文文章,设置龙文化的历史发展、特点、原因的相关问题,并且提供相关关键题目的图片,从这一环节,指导学生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掌握学习材料中的语言知识、文化常识等。在阐述“玉文化”和“龙文化”的同时,要求学生查阅中国历史文化中对于这两种文化的介绍,再对照教师所给的听力材料和阅读材料,用英文总结相关内容。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本国文化主体意识,增强本国文化自信心。

(3)完成上面两个任务,学生已经掌握了与“玉文化”和“龙文化”相关的语言知识,进行了相对应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储备,教师设置场景,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给外国友人介绍“玉文化”和“龙文化”。对话要求涉及之前学习的知识点,结合实际,可以应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要求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其他同学和教师,从而实现从之前的输入转化为输出。这一过程,既能使同学们掌握语言知识,又可以树立学生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提升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文化学习过程重吸取知识、感悟人生,从而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

3.评价:

评价环节是对之前任务产出的评价和总结,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学生产出结果进行评价。如在实践中,学生应用英文进行讲解、对话,介绍关于“玉文化”和“龙文化”,教师通过讲解标准,评价对于同学的展示,详细给出评语以及指导建议。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展示作品,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分别阐述优点和缺点,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客观的评分机制,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展示的同学可以通过老师和学生的评价,修改完善产出成果。

结语

在将产出导向法应用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中,由于初次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在关于“龙文化”和“玉文化”的输入和产出任务中,要求用英语总结介绍时,介绍的内容不够全面,多用英语的简单句表达,英汉互译的能力不强,缺乏必要的中华优秀文化知识储备,对于展示中多名同学声音较低,没有自信,不能充分体现展示本国文化的自信心。但是总体来看,将产出导向法应用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中国文化输出和传播能力,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导向思政
《建材发展导向》理事单位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偏向”不是好导向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