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口裂腹鱼的规模化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2022-11-23孙奉阳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3期
关键词:鱼苗气泡水体

孙奉阳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农业农村局渔政管理站,甘肃 陇南 746400)

1.重口裂腹鱼规模化养殖人工繁育技术

重口裂腹鱼的规模化养殖,人工繁殖其余来源可选择养殖区域周围的野生亲本,采集以后隔离治疗一段时间,将驯养亲本逐渐转入驯养池内,着手开始完成亲鱼的培育。因为亲鱼培育工作大多都是在培育站内完成,需要提前修建设培育池,用水泥材质即可,注意池规格为25m×8m×2m。如果只是常规驯养,控制池内水深1.7m即可。同时,还需要设置进水管,使其处于池前端,数量共2个,还需设置排污孔,位于池末端,数量1个,将污水顺利排入排水沟。此外,出口外侧应使用PVC 管道,对于水位高度加以控制。养殖水温控制,使其保持在15℃~17℃即可,水中pH 介于7.6~8.5 之间,溶氧量在9.0~10.5mg/L。选择野生青鱼展开驯养培育,成活率高于80%。处于人工驯养之条件下,重口裂腹鱼的性腺发育更为成熟。驯养过程亲鱼饲喂,选择浮性饲料,蛋白含量在35%左右,持续此方式培育半年,之后挑选出发育程度良好的亲本鱼,使用流水对其进行刺激,饲料当中添加微量元素,每日早晚分别投喂一次,促进鱼性腺发育。催产之前一周,需要将投喂次数、投喂量等适度减少,并在催产以后妥善护理,帮助亲鱼顺利越冬,不断提高鱼种品质。

在人工繁殖阶段,如果发育程度较好的亲鱼,其在繁殖期内的第二性征明显,特别是雄鱼,其吻端有明显的“珠星”,对其泄殖孔进行轻压,能够看见白色液体流出。在尾柄位置的鳞片为上翘状态,手感相对粗糙,触摸过程可能出现刺痛。此时雌鱼的尾柄处鳞片也有粗糙之感,其腹部膨大,生殖孔出现红润的突出。通过人工繁殖实验,选用性腺发育程度良好,并且体质健康,外表没有损伤作为雌雄亲本鱼。在催产阶段,还需要利用催产剂,这种药剂属于混合物,由DOM、HCG、LHH-A2 等组成,用量分别为10mg/kg、1000IU、8μg。在胸鳍基部的腹腔进行注射,共计注射两次,首次注射剂量为总药物量1/3,二次注射量为药剂总量2/3,注射期间控制水温在15.5℃~16.5℃之间,注意注射时间的间隔超过12 小时,不超过20 小时。雌鱼和雄鱼的注射剂量和次数不同,雄鱼注射一次即可,雌鱼注释两次,雄鱼注射量为雌鱼注射量的1/2。

在人工授精阶段,面对雌雄亲鱼采取麻醉措施,麻醉时间相对较短,将其置于麻醉水箱之内,通过人工排卵、人工取精等措施,注意上述操作在避光条件下完成,将所获取卵子、精子置于室内完成人工授精,待多次脱粘处理之后,置于流水塑料盆内,充分吸水并且膨胀以后,计算数量,向流水孵化设备当中转移。

人工孵化的受精卵需要放置在孵化筛、孵化瓶当中,让受精卵能够平铺于孵化筛之内,一个孵化筛当中约有受精卵1万到2万个,一个孵化瓶内放受精卵4万个,在孵化全程使用微流水孵化,流量控制在0.15~0.25m/s,在孵化的同时随时注意水流的变化。因为孵化阶段,受精卵开始发育,逐渐进入原肠后期,此时可能出现死卵的情况,孵化人员需要及时将没有受精的卵、发育不良受精卵挑出,一直到出膜以前都要持续这项工作。幼苗出膜以前,还需要转移孵化筛,将其置于盆中,采取脱膜处理,对于孵化进水量进行合理控制。

2.重口裂腹鱼规模化养殖苗种培育技术

在育苗前期,需要注意池塘水质的调节,利用生物肥,将其进行发酵之后,均匀撒在培育池底。需要注意,可在池底预留淤泥层,厚度10~20cm 之间,注意水位控制在35cm 左右。同时,培育阶段还需注意鱼池内部水体颜色的变化情况,以便随时采取调节措施,循序渐进将鱼池水位加深,使水深能够达到80~100cm 之间即可。在水体培育完成以后,可将生物饵料撒入其中,重口裂腹鱼幼苗培育适用的饵料包括桡足类、轮虫以及枝角类饵料。前期池塘的清淤和消毒工作必不可少,消毒过程可以选择生石灰,每亩鱼塘用量10kg,全池泼洒。

因为重口裂腹鱼喜爱清洁水质,并且水体底部存在部分砂砾,这样可通过流水将水质环境改善,使水体内部溶氧量不断增加,促进重口裂腹鱼健康成长。重口裂腹鱼的苗种培育工作可在每日早、中、晚巡视池塘,注意水质和水温变化,注意灭鼠工作,并且观察鱼苗的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根据实际需求对于投喂量、养殖管理等措施加以优化。

鱼苗正式下塘之前,对于生物饵料池进行拉网,清除敌害生物,像蜻蜓幼虫这类有害生物。让鱼苗开口进行平游3d,在鱼苗培育池内部饵料数量达高峰状态之时,即可将鱼苗撒入其中。在下塘过程,应该在晴朗天气之下进行,最好在上午进行。将鱼苗下塘之后,对于鱼苗的活动情况、天气变化、水质变化全面观察。撒入10 天以后,即可开始转食,可将活体水蚯蚓添加到饵料台之内,此类饵料蛋白质含量高,还可以加入粉料,注意蛋白含量在50%左右,以上饵料添加持续时间60 天。

鱼苗后期培育可以采取清水养殖模式。当鱼苗处于肥水当中生长,身体长度达到4cm 即可转食,使用浮性饲料,蛋白质含量35%左右,成功转食后,可以将鱼苗转移到清水当中进行锻炼。鱼苗培育阶段,尽可能多观察,必要时采取镜检措施,把握鱼苗生长状况,根据具体规格选择对应的疾病预防措施。如:为了预防细菌病,可全池使用硫酸亚铁合计和硫酸铜,用量1.0~1.5g/m3,共计泼洒2 次,每次间隔3d,对于此类疾病的预防作用显著。

3.重口裂腹鱼规模化养殖鱼苗病虫害成因防治技术

3.1 气泡病成因

重口裂腹鱼幼苗饲养,气泡病是致死率相对较高的疾病类型之一。此类疾病出现会影响重口裂腹鱼养殖效益。具体分析,疾病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使用流水孵化模式,当鱼苗刚刚出膜的时候,养殖场会选择孵化盆、孵化桶等装置,池塘养殖大多数为活水孵化,因此,鱼苗孵化盆的周围会出现大量细小的气泡。随着时间的推移,鱼苗快速生长,孵化盆内部小型气泡能变为“隐形杀手”,对于鱼苗生命造成威胁。

第二,苗繁育阶段,会通过肥水培育模式完成,培育池在鱼苗投放之前15 天左右会施撒充分发酵农家肥,也有可能施撒磷酸二氢钾。如果养殖人员在此阶段操作不当。比如:使用的农家肥没有经过完全发酵,又或者磷酸二氢钾用量过多,会导致培育池底部物质分解,从而导致水中氧气消耗量过大,同时还可能生成硫化氢和甲烷等气体,不利于重口裂腹鱼的健康成长。

第三,部分养殖户由于养殖技术的掌握缺乏,养殖观念落后,在重口裂腹鱼养殖过程,池塘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对于水中植物的培育不当,导致植物的生长状态茂盛,如若不能及时除草,在春夏秋冬季节,气温回暖,并且日照时间逐渐延长,水体内部植物光合作用加快,产生大量氧气,植物生长快速,如果水中氧气含量超过饱和浓度,就会有大量气泡被释放出来,对于重口裂腹鱼健康生长造成影响。

第四,鱼苗运输操作不当。在重口裂腹鱼养殖阶段,鱼苗运输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支持。部分养殖户盲目节约成本,一次性运输大量的鱼苗,鱼苗运输数量增加,在运输途中需要适当增氧,才能保证其成活率。然而,因为部分养殖人员在鱼苗运输过程当中,经验缺乏,错误认为人工增氧量越多,鱼苗的成活效率也就越高,于是出现错误操作,导致运输车辆水体内部氧气饱和,大量气泡出现导致气泡病发生。

以上因素的出现,都是重口裂腹鱼养殖阶段气泡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气泡病,都会导致鱼苗出现倒游,或者在水体内部无力游动,频繁浮头等行为。养殖人员或者运输人员可利用捕捞措施,对于鱼苗全面观察,如若发现其鳃丝位置、鳍条位置、体表存在大量气泡之时,就可利用显微镜对其详细检查,如果在鱼塘内部也发现大量白色气泡存在,就可以判断气泡病发生,需要结合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3.2 气泡病的防治措施

3.2.1 预防措施

如果已经判断重口裂腹鱼患有气泡病,养殖人员需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及时向池塘当中注入清洁、干净活水,并向水体内泼洒葡萄糖,食盐也可以。以上措施的运用能够将水体的渗透压不断提高,让鱼苗身体中的气泡被排出。与此同时,如果外界天气气温快速回升,水体内部植物光合作用强,此时,可由技术人员采集黄泥,并向其中注入清水,经过充分搅拌,制作成黄泥浆,和养殖人员全池泼洒。利用黄泥浆方式治理,主要目的是对水生植物光合作用进行抑制,从而降低水体内部氧气含量过高。与此同时,还可对水生植物全面清理。清理以后对于池塘进行巡检,及时对水温进行调节,使水体渗透压不断提高,控制光合作用,多措并举,改善由于气泡病导致的重口裂腹鱼浮头、倒游等情况。除此之外,养殖户还可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之下,推迟施肥计划,直到观察重口裂腹鱼的气泡病得到好转,才可继续施肥。

3.2.2 治理措施

因为气泡病出现会导致重口裂腹鱼在短暂时间大量爆发同类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所以,在鱼苗培养过程,需要针对此类疾病的发生特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重口裂腹鱼养殖效益,运用预防为主的养殖观念,提早发现气泡病,并采取预防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对于水流进行控制,在重口裂腹鱼孵化过程当中,养殖人员可以选择纱布对于孵化盆进水口进行缠绕,以控制水流产生的气泡问题。如若鱼苗培育场为新建,还需要提前对于养殖水源进行取样,将其向检验机构提交,通过水质检验,注意水体内氢离子、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控制,不可使用以上离子含量过高这类水体作为重口裂腹鱼的孵化水源。

第二,重口裂腹鱼培育过程当中,培育肥水阶段,需要养殖户结合鱼苗培育堂特点,采取定量施肥措施。如果选择农家肥进行肥水,务必要充分发酵,严格消毒杀菌以后,选择熟肥进行培育。同时,养殖户还需要秉承科学的肥水原则,培肥以后水体的颜色需要为黄褐色,水体透明度在20 至30cm 之间。

第三,科学投饵,重口裂腹鱼的鱼苗培育过程当中,考虑气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鱼苗过度饥饿,导致其误将气泡当作饵料,产生吞食行为。为了控制鱼苗出现误食气泡行为概率,应根据育苗池塘真实情况、对于投饵量进行合理把控,确保鱼苗获得饵料数量充足,还需要保证池塘水质状态的清洁性。鱼苗投放之初,养殖人员可以使用煮熟的黄豆,将其磨成熟豆浆,在鱼塘内遍洒,这一措施可有效控制溶氧蛋白质产生气体,从池中溢出,降低池塘内部气泡含量,从而降低气泡病的发生概率。

第四,注意日常做好巡塘管理,重口裂腹鱼苗种培育日常管理十分重要,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决定着鱼苗的健康生长。巡塘管理重点在于落实水质和水温方面监测,并且将每日投饵量全面记录。特别是鱼塘当中最初投放鱼苗之时,若水体内部植物数量较多,就需要及时清理。同样,如果水质变化,也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处理。例如:可使用EM 菌群调节水体,优化水体内部环境。除此之外,外界环境温度骤变的时候,为了防止鱼苗气泡病出现,还需要对其患病原因全面调查,精准施策才能达到防治目标。

3.3 其他病害的防治

3.3.1 车轮虫防控

重口裂腹鱼鱼苗饲养过程当中,经过观察若发现鱼苗在水中进行疯狂游动,或者出现转圈的行为,可以选择鱼苗镜检。在镜检过程,如果发现其尾柄和鳍条等位置有马蹄状的核虫游动,就能判断其出现车轮虫病。此时可选择“轮净”药物0.5mg/L 泼洒,浸泡时间半个小时,连续用药5 天,之后使用二氧化氯,对鱼苗进行浸泡,时间一个小时,之后换水,连续治理三天就能痊愈。

3.3.2 水霉病防控

当鱼苗处于拉网锻炼或者转池阶段,若水温相对较低,十分容易出现水霉菌,患病鱼苗的体表会出现白色丝状的霉菌。此时,可选择增效水霉净(0.5mh/L),泼洒治理,浸泡时间一小时,之后换水,连续治疗5 天,重新使用二氧化氯治疗,同样浸泡一小时后换水,连续治疗三天。

3.3.3 小瓜虫防治

重口裂腹鱼苗种培育阶段,如果观察发现鱼苗出现反应迟钝这一现象,或者在水面上游动,尾柄处和鳍条处存在大量黏液,此时就可以判断鱼苗患有小瓜虫病。治理措施为,选择100 克生姜片和210 克辣椒粉,将其煎成药汁25 千克,泼洒患病鱼塘,每日用药一次,持续用药两天,之后使用二氧化氯治疗,药物浸泡一小时后换水,连续治理三天,可以减轻小瓜虫病症状,逐渐痊愈。此外,还可使用甲醛浸泡,由于此类病虫的行动迟缓,使用福尔马林对于白点位置进行浸泡,经过30min 症状可以改善。

综上分析,重口裂腹鱼的养殖产业发展,离不开人工繁育、苗种培育等技术支持。根据品种特点选择人工繁育技术,注重苗种培育过程各项技术的应用,还需要特别关注病虫害防治工作。因为此类鱼苗的病虫害发生速度快,防治困难,可能导致鱼苗大量死亡。正所谓“三分养七分管”,要做好养殖人工繁育、苗种培育等技术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各类虫害的预防,通过科学管理、精准诊断,为鱼苗营造优良的生长空间,突破传统养殖模式的桎梏,为池塘和溪流养殖模式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鱼苗气泡水体
大密度比双气泡在孔板结构微通道内上升行为的格子Boltzmann 方法模拟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SIAU诗杭便携式气泡水杯
控流优选鱼苗检疫器
冰冻气泡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高原地区青海湖裸鲤鱼苗运输注意事项
黑鱼苗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
奇妙的气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