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探析
2022-11-23李俏琴
李俏琴
(重庆市勘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重庆欣荣土地房屋勘测技术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1121)
1.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
1.1 对土壤资源的危害
土地资源开发的首要危害是土壤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严重破坏了土壤原有的整体结构。不科学的资源开发破坏了土地结构,降低了土壤肥力。此外,土地资源的开发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的粘度,从而缩短土壤的使用寿命。有些地区注重土壤的产出率,因此不加控制的荒地开垦最终会使土壤质量越来越差。过度开垦荒地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其相应的生产力持续下降。为了提高土壤的经济效益,一些地区选择连作。土壤养分含量越来越低,作物产量将逐年下降。连作造成的土壤损害是不可逆转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由此可见,土地资源的开发造成严重的土壤破坏。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必须考虑承载因素,实现适度开发,及时补充土地流失的营养元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
1.2 土壤污染不容乐观
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土地资源受到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必须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土地资源受到污染,主要分为以下类型:(1)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过高,最终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重金属污染主要通过采矿、重金属在大气中的沉积、污水灌溉、塑料薄膜等农业投入物的使用以及一些固体废物的农业生产进入土壤。此外,重金属污染在土壤中呈垂直递减分布。随着时间推移,污染程度将越来越深,难以从根本上控制。据统计,我国10%以上的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直接导致粮食年产量减少1000万吨左右,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民健康构成极大威胁。(2)化学污染。化学污染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使用农业肥料和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一是化工企业的污水排放,导致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增加。这两种情况都会改变土壤的pH 值,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3 污水排放严重破坏土地
近年来,土壤污染形势较为严重,主要来自工业、农牧业、生活和公共交通等多个方面。在城市工业企业的工作发展趋势中,企业选址不集中,资金匮乏,机械、设备、技术落后,导致企业发展缓慢。此外,乡镇企业的三废将排入河流和农田,严重污染土壤资源。我国每年排放污水200 多亿吨,固定垃圾总面积5万平方公里,总量近66 亿,还有一部分生活垃圾,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的严重消耗。
1.4 对气候状态的危害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危及周边环境,而且直接影响气候状况。关键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地表气候;第二,天然气气候。对于地表气候而言,会导致土壤环境破坏和水体减少。从气体气候的角度来看,它会增加空气中固体颗粒的组成,最终导致极端气候变化。气候状态的变化将干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限制经济发展趋势。土地资源的专业开发利用不仅可以稳定气候状态,还可以改善大城市的环境质量,从根本上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利润最大化,防止土层病害的发生,最终提高日常生活环境质量,确保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2.土地资源开发对生态和经济的正效应
2.1 农村土地开发带来的正效应
(1)花园和林地开发。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是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主要内容。将原有的低稳定性未开发土地转化为高稳定性园地,极大地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土地生态系统发展,有利于增加生产用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园地、林地属于农业废弃地的开发利用,其中天然草地、灌木林地、疏林地等未开发土地也属于农业废弃地。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林地和园林资源,有利于水土保持、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促进生态健康循环,有效丰富生物多样性。此外,林产品本身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价值,可以促进就业,提高经济效益,刺激经济发展。(2)合理开发耕地。在土地资源开发中,许多宜农荒地和农业低效地被转化为耕地。通过一些工程技术手段改造荒地和低效地,提高土地肥力,平衡水土系统,成为利用率高的耕地资源。加大投入,建设相应的耕地基础设施,促进耕地自然生态平衡和开发利用效果的提高。这不仅提高了耕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改善了耕地总面积,增加了粮食总量。(3)合理开发草地。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中,草原面积占到整个土地面积的一半,因此草原资源的开发十分重要。由于我国西北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产生了草地类型,这种土地类型的稳定性较差。因此,草原土地资源的开发措施包括在植被稀疏的地表种草,提高土地承载力,建立草原生态系统。这有利于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空气净化和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它有助于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开发西北草原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它不仅可以繁荣畜牧业,促进生态良性循环,还可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2 城市土地开发带来的正效应
(1)新城区的开发。从源头上看,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企业的平均城市商业用地变小。迫切需要开发新的城市商业用地,以确保城市发展。从土地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城市土地开发是指将统筹使用的农业用地及其未开发商业用地更新改造为可供人们生产、制造和生活使用的土地,主要包括工业用地、商业和住宅用地,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土地面积的改善和可供人们使用的土地范围的扩大,对于推动城市经济、文化艺术、高科技和教学的发展趋势,改变我们的生活水平,促进每个人的观念转变,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2)城市土地开发总量。目前,城市内部结构的更新改造大多集中在老城区的开发利用上。没有城市用地,只有过去老化的工程用地可以重新开发。利用城市总用地进行开发,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改善城市内部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城市一致性,促进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同时,依托现代主义施工技术对原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改进和更新,可以合理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全面发展。对于老城区的自然环境,根据人们观念的转变和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将相应的城市自然环境绿化核心理念融入老城区的基础建设中,建设绿色生态环境,翡翠绿色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
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保护措施
3.1 重视资源开发的科学性
目前,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已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来看,必须高度重视管理方法理念,完成土地的科学开发和设计,确保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首先,主要使用的管理方法尤为重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要实施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完善土地空间规划设计方案,保证耕地的日常耕种任务,尽可能限制土地特性的变化,彻底避免农用地转为农村建设用地的局面,真正实现耕地的有效利用。此外,合理保护土地,与农民签订土地总体规划,必要时成立土地保护委员会,确保土地资源的保护。第二,土地整理迫在眉睫。地表暴露是导致土地疏松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必须依靠谷物秸秆覆盖表面,减少灰尘。在大风期,粮食作物秸秆可以保护土层,实现利润最大化,减少水分外流。第三,提高农民耕地保护意识。有关部门要做好农业保护的新闻宣传,使农民掌握农业的必要性。例如,在校园内进行科学种田核心概念的解读;以横幅形式在农村开展科学的种植宣传和规划;向农民传达农业法律法规,多方面保护土地资源。
3.2 树立完整的生态和经济发展观
土地规划、开发和利用对社会经济和生态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危害,既有利又有害。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生态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相关土地资源开发商必须形成详细合理的生态经济发展观。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全过程中,将生态指标值(资源维护、环境污染、生态状况等)与经济发展指标值相结合,促进二者协调发展,避免因放弃自然环境而导致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这就要求一些重工业企业加快转变经营方式,提高生态效益。此外,在绩效评估中,要兼顾生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从各个层面、各个方向对各部门进行评估,确保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生态性,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实际工作安排中,要求员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理念,将整体利益与现阶段权益结合起来。
3.3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子孙后代必须不断努力。一是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理念,让大家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主动维护生态环境,督促他人不得从事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活动。二是综合采取生物、农业、工程等对策进行生态环境治理,使我国可利用土地面积不减少。三是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实时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发现高风险环境风险,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抵御风险。最后,要依法治理恶劣的自然环境,个人污染环境的行为不能原谅,违法犯罪嫌疑人不能逃脱法律法规的制裁。
3.4 加强政府对土地资源的管理
一些工作人员因自身权益过度开发土地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资源破坏,危及该地区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身心健康发展趋势。因此,必须加强政府部门和宏观经济政策,强化土地资源的强制性管理方式,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政府部门要按照生态环境和绿色生态循环体系,把人民的生存与城市化发展结合起来,根据行政部门、法律法规和财政政策工具,对土地资源开发进行更高层次的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认真贯彻落实。
3.5 重视生态功能和多样性保护
土地整治的重点是维护生态功能和保护生态多样性。它不仅需要土地资源的自我恢复,还需要资源的利用,使整个植被能够正常生长。在土地整治前,应根据年龄结构或资源特点对当地植被物种进行分类,并根据其自身特点采取不同保护措施。植被的组成和分类不是任意的。它需要考虑土壤学和生态学的相关知识,以尽可能实现生态稳定。在重建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植被的多样性,为植被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在植被重建中,应选择当地的植被物种,尤其是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物种。固氮植物通常是最先被考虑的物种。此外,高保水性植物也是重要的重建植物品种之一,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最后,在植被重建过程中,科学规划空间格局是重中之重。其最大的优点是改善植物景观,尤其是大型植物需要合理规划,否则将失去植被重建的意义。
3.6 加大资金投入,扶持造林种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绿色覆盖率被转化为城市面积,植被覆盖率大大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我国绿色生态循环系统的整体有效性,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降低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观。因此,政府部门应设立项目资金,用于山区绿化、植树造林的基础建设,提高土地承载力。在保持土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只需投入少量更新改造资金,就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实际效果,促进社会发展、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被视为智能国土资源开发设计的核心理念。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部门可以实行集约化管理,节约土地面积,进行持续循环利用,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设计利用率。在持续循环利用的核心理念下,将土地开发设计与耕地形成紧密结合,将土地利用与更新改造紧密结合,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趋势充分融合,完成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趋势。虽然农业用地的减少和人口的增加在一定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更好地融入人口改善,将进一步建设可储存的土地资源,但人口和土地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有目的地调控人口、快速改进和加强农地管理等对策,不仅可以合理提高土地承载能力,而且可以保证土地资源能够满足人口生存的需要,促进环境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3.7 强调修建排水系统
由于区域间地形条件不同,不同区域的需水量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降水较多的地区,应考虑排水。总之,大量的降水会导致盐碱化。如果降水不能及时消除,也会导致植物死亡。因此,排水系统的科学性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区域环境的特点进行建设。当降水发生时,应采用水平排水方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明沟暗渠,基本实现了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向一致,从而降低地下水位,清除土壤中多余的盐分,可谓一举两得。此外,常见的排水方式是竖井排水,它有三个最大的优点:一是占地面积小;第二是充足的水;第三,维护简单。综上所述,排水系统的建设对土地的科学管理非常重要,需要加快实施。
4.结论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最终目标是改变现有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可利用土地面积持续下降,土地资源的专业化开发利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未来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实施中,要高度重视环境与土地资源的平衡,在应对农业问题前提下做好环境维护工作,最终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