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与探索
——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1-23王君君朱晓培
王君君,朱晓培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443000,湖北宜昌)
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2019 年2 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旨在推动产业与职业教育由“融入”向“融合”深化,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生发展。产教融合是我国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方针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出口,产教融合战略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线和特色,是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1]。
1 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
1.1 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
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发挥的主体作用,也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更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密不可分。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促进新旧动能的转换,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知道,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在于人才和创新,而人才市场的供给则是决定转型升级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当前企业所急需的工匠型技能人才必须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合作下才能有效培养。因此,地方政府要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在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相关制度中融入产教融合理念,通过政策的制定激发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参与产教融合的动力,实现资源、信息、技术、人才的集聚,推动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新格局。
1.2 推动产教融合对接地方产业发展
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所需的人才支撑。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主动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对接,同时,地方政府要大力促进本地重点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校企双方共同谋划,实现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地方产业布局相匹配,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有效促进地方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地方政府应全面系统地做好地区产教融合规划,开展产教融合治理机制改革,促进校企人才流动,实现产教资产融合等。将职业教育融入地方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进程,同时,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动地方产教融合走向深入。
1.3 推动校企合作建设产业学院
学校和企业在前期人才培养合作中,合作不够紧密的重要原因是合作模式和治理体制的限制,责权利无法明确且难以落实。对此,国家加大了对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于2019 年印发了 《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明确提出对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2]。地方政府要鼓励行业、企业、学校通过产业学院等新型载体的建设,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促进多元利益主体的参与,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让企业带动学校以产业为引领、以项目为连接点,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精准培养人才。
1.4 推动高职院校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从学校教学实施来看,实现产业与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要以学校专业(群)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根据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集群的特点,对接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打造具有特色的优质专业群,实现职业教育专业群从标准化向区域“定制化”转型。同时,要根据地方产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多个方面实现教育与产业、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专业群应建在产业链、产业群上,根据产业链、产业群完成专业群的重构和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专业交叉、整合。在这种专业群建设逻辑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出了“以群建院” “以院建群”等专业群建设新思路。
2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的探索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文件精神,根据有关措施的推进要求,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也在大力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牵头建设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
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的宜昌三峡职教集团是宜昌市区域性综合职教集团,于2013 年10 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集团现有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124 家成员单位,设有文化旅游、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工、医药卫生、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农业、土木水电、创新创业、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11 个专业产学合作委员会。职教集团成立以来,在构建特色职教体系、服务地方人才培养、推动校企合作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宜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职教力量。2020 年10 月,宜昌三峡职教集团入选首批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当前,学校围绕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共建共享共育为引领、以高水平师资建设为保障的建设思路,全力推动国家级示范职教集团的建设工作。
2.2 积极推动特色产业学院建设
学校积极探索建设产业学院,依托现有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加强与本地重点企业深度合作,推动每个教学单位与1 家企业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学院。目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和兴发集团、正大集团在实施“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共同组建了“兴发化工学院”“正大农牧食品学院”等2 所特色产业学院,构建了“校企双主体育人”办学模式。产业学院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扁平化现代化治理,实行“双岗、双聘、双责、双薪”运行机制,实现资源混合、人员混合、教学场所混合、教学标准混合,共育高水平高素质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
2.3 加强对接本地重点产业的专业群建设
为更好地服务宜昌行业产业,学校正在大力推动建设绿色化工智能制造专业群、健康服务与促进专业群、畜牧兽医专业群等3 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在此,重点介绍绿色化工智能制造专业群的有关情况。宜昌是全国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为响应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化工绿色转型升级,宜昌化工产业亟须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化工智能制造专业群对应现代化工产业中的生产过程,重点针对绿色化工智能制造。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技术为特色,服务宜昌地区磷、煤、盐等化工产业,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安全生产意识、绿色发展理念,掌握工业互联网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工匠型技能人才。同时,学校牵头成立“宜昌化工职教联盟”,建成化工产业政-校-企交流合作平台,联盟计划投资约1.35 亿元,实施联盟产教融合项目,企业投资2 100 万元建设由校企共建共享的化工生产型实训基地。
2.4 加强学校产教融合制度建设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真正落实国家深化产教融合发展要求的关键在于内部治理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近年来,学校按照有关政策精神,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推动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为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学校重新修订了《专业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教材管理办法》《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等制度,按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需要新制定了《特聘实训教师管理办法》,还优化了教学委员会成员结构,新成立了教材工作委员会。通过全面构建校内产教融合制度体系,有效解决了以往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限制,为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铺平了道路。
3 结语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推动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应积极全面深入贯彻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创新举措,精准对接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