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究

2022-11-23

现代农机 2022年4期
关键词:师资农民职业

徐 颖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332000,江西九江)

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我国现阶段农民具有老龄化、文化程度低、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接受缓慢等特点,可见我国农民综合素质水平不高,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方式较为传统,这样不利于新农机、新品种、新生产模式等的推广和应用,从而限制了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也无法为乡村振兴提供素质高、综合实力强的人才。要使传统农民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职业教育是主要实践途径,因此,各地区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特点有计划地培养新型农民。

1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带领乡村脱贫

我国农村扶贫对象的贫困原因,主要是农业生产技能水平较差。我国最新精准扶贫农村对象中,22.4%人员致富技能缺乏,甚至无法就业。农村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农民提供符合社会需求、能促进农村生产力提高的劳动技能培训,即广大农民在接受农村职业教育过程中可以获得科学、专业的职业技能[1]。

1.2 推动乡村城镇化发展

国家现代化评判的指标之一为城乡一体化水平,城乡一体化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现代化水平和发展速度。2020 年,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又有进步,达到63.89%,与城镇现代化指标(70%)还差6.11 百分点,以当前城镇化年提升率(1.2%~1.3%)来看,每年农村仍有许多剩余劳动人口,数量达1 800 万/年,若对这些人口进行专业化的职业教育,使其从“剩余劳动力”向“科技创新力”转变,我国乡村城镇化的实现就近在咫尺。因此,农村职业教育不仅是农民自身就业和生产的需要,也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大推力。

1.3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在三大产业中属“弱势”产业,2020 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7.7%、37.8%、54.5%,由于农业发展水平可影响农村劳动力的配置,且农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在农业人口数量逐渐减少的同时,必须提高劳动力的生产力和现代生产技能,才能做到“科技兴农”,才能保证农业综合产值,为广大群众提供充足的食物,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办学定位模糊

2.1.1 农村职业教育认知偏离 各地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农村职业教育,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未从当地农村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造成不同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千篇一律”,对受教对象所在乡村的实际生产水平欠缺调查,使得教育目标、教学内容都无法支持当地农业种植、养殖等需求,造成农民所学知识“无用武之地”,会逐渐丧失对农村职业教育的信心。

2.1.2 学校办学定位模糊 部分学校管理者为了完成考核指标或迎合村民子女求知升学的欲望,造成农村职业学校办学定位模糊,学校为了保证招生人数,宣传过程中重点强调“升学率”[2]。由于农民对高等学府具有强烈的向往意愿,学生及学生家长可能会忽视职业教育的办校初衷。

2.2 师资力量及其结构不合理

2.2.1 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专业性强,而当前农村职业教师出现了“青黄不接”的问题。即教师人员数量少、现有教师年龄大,许多教师未接受过大学教育而是来源于普通高中或职业技校,尤其是文化课教师的师资力量更加薄弱,这会影响整体教学水平。

2.2.2 师资结构不合理 许多农村职业学校为保障农民就业,开设的课程主要面向二、三产业,所聘用的教师大多为非农业专业教师,严重缩减农业专业教师数量,这样学校办学容易出现“离农”问题,不能为农村产业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3 专业设置同质化,课程内容不合理

2.3.1 专业设置同质化 从农村职业教育的初衷出发,开设专业课程是为了给广大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技能,但是许多农业职业学校所设置的专业,不是和当地农业生产脱轨,就是专业教学内容和现有的产业发展不匹配,尤其是缺乏“互联网+”农业和高精尖专业人才的培养。

2.3.2 理论、实践课程比例失调 农村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实践操作技能,还需要让每个受教对象明白操作原理,这就需要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明白原理才能为农业生产创新奠定基础,提高农村科技创新力。但是当前农村职业学校重实操、轻理论,且基础设施较落后,学生所学的职业技能不仅落后,还不利于产教融合,学生毕业后仍无法适应社会需求,不能真正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

3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

3.1 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办学目标

3.1.1 政府支持,做好正能量宣传工作 首先,各地区政府和教育部门要继续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将农村职业教育纳入到区域教育事业规划,切实重视农村职业教育,保障农村职业教育享有政府和社会多方资源的支持,让其有更广阔的发展和进步空间[3]。其次,做好科学、正能量的宣传工作,利用电视、报纸、农村公布栏、微信、微博等媒介宣传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了解并重视职业教育。

3.1.2 学校明确“富农”办学目标 学校作为职业教育主要场所,要明确办学目标,即不是为了完成年度或者上级安排的考核指标,真正的办学目的是育人,帮助农民懂技术、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为农村富裕提供专业人才。

3.2 壮大师资力量,提升薪资待遇水平

3.2.1 壮大师资力量 政府和教育部门在教师选拔上,首先要发展本土教师,即鼓励当地学有所成的年轻人到农村职业学校从事教育活动,这类人才了解当地农村农民的不足,可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其次,农村职业学校可以和高校合作,聘请高校教师到农村职业学校对教师进行理论知识培养,或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促进职业学校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4]。同时,学校可以优化教师管理方法,通过“专职”和“兼职”两种不同的任职方式确保师资队伍数量及质量。

3.2.2 鼓励社会人才走进农村职业学校 政府为吸纳优秀人才,可以创新农村职业学校教师选聘制度,以政策导向吸引优秀毕业生和社会优秀人才到农村职业学校任职,并平衡农业和非农业专业教师比例,为农村职业教育形成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师资结构奠定基础。

3.2.3 建立物质和精神奖励机制 政府要提升农村职业教师的薪资、福利待遇,定时发放工资,设立“奖励性绩效工资”,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优秀教师”或“最美乡村教师”等评选活动,提高农村职业教师的荣誉感和归属感[5]。

3.3 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提升产教融合程度

3.3.1 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学校应基于学生需求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合理开设专业课程,并逐步完善硬件基础设施,配置多媒体、电子图书等,并根据农业发展需求变化更新课程内容,以符合市场需要[5]。

3.3.2 提升产教融合水平 政府和学校要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校企合作,并对积极参与合作的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水平。

4 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契机,各地区应结合现有农民文化水平、农业生产特点、农村职业教育师资和基础设施等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现有教育体系,除了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外,政府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宣传力度,让每个农村家庭重视职业教育,积极、主动参与各种职业教育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操作技能。

猜你喜欢

师资农民职业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耕牛和农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