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巍山县立足优势突出特色推动“一县一业” 发展

2022-11-23吉文祥郭丽红刘成良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一业肉牛养殖

吉文祥 郭丽红 刘成良

(1.云南省巍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大理 672400;2.云南省巍山县综合检验检测院,云南大理 672400;3.云南省巍山县畜牧工作站,云南大理 672400)

巍山县是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县之一,县境内澜沧江和红河两大流域海拔2000m 以上,草山草坡较多,青绿饲草资源充足,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多,种养资源十分丰富,肉牛产业历来是县域产业发展中的一个传统优势产业,广大群众养牛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目前肉牛存栏达10 万头,出栏和牛肉产量居大理州第一,是巍山发展基础最好、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近年来,巍山县确立“1+3+N” 的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肉牛养殖规模优势,大力推动肉牛主导产业发展,形成了以市场和政府为主导、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一县一业” 产业发展良好局面,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力推进乡村振兴。

1 “一县一业”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特色

1.1 发展现状

巍山县在2018 年脱贫摘帽后,围绕“1+3+N”(即全县以大力发展肉牛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红大特色烟叶、泡核桃、巍山红雪梨3 个产业,因地制宜培植N 个地域特色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构建“123N”(即打造1 个百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做强核桃、肉牛2 个五十亿级产业,发展红雪梨、中药材、矿电产业3 个十亿级产业,培育优质烤烟、绿色建材、小吃产业、热区水果、现代物流等若干个亿级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50 亿级肉牛产业发展,把发展优质肉牛产业作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繁荣县域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民收入的大事来抓。采取规模化养殖和分户饲养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增加肉牛养殖数量和扩大养殖群体规模,打造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肉牛全产业链,书写巍山的“牛文章”,积极争创全省“一县一业” 肉牛示范县。全县肉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肉牛产业由传统分散饲养逐步向规模养殖发展,由低质、低效向高质、高效、生态环保方向发展,已成为发展基础较好、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巩固了肉牛特色县成果,扎实推进肉牛示范县争创,有力助推肉牛产业健康发展。2019 年巍山县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命名为“一县一业” 肉牛特色县,2021 年肉牛存栏10.9 万头、出栏7.46 万头,牛肉产量9329t,建成省级肉牛示范场2 个、州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1 个,存栏100 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养殖场17 个、50~99 头的22 个、10~49 头的645 个,其中创建省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4 个,肉牛产值达14.9 亿元。

1.2 优势特色

1.2.1 养殖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

巍山各民族群众饲养牛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特别是广大回民尤其擅长短期快速育肥,全县总户籍数9.98 万户中有养牛户2.39 万户(占23.94%),肉牛养殖已成为农村经济稳定增收点。地处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草山草坡较多,青绿饲草资源充足,自然资源禀赋明显,县域内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加上青贮饲料的广泛推广,发展肉牛产业有良好资源基础。随着科技推广深入,饲养技术管理水平提高,有效降低肉牛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收益,肉牛养殖成为在家务农群众的首选。

1.2.2 牛冻精改良成效明显

巍山县自1978 年开展肉牛冻精改良工作以来,已累计改良肉牛超过42 万头,特别是2004 年至今,冻精改良数年年保持在2 万头以上,改良的杂交肉牛平均初生重35kg 以上,周岁杂交肉牛平均体重320kg,3 周岁成年杂交肉牛平均体重700kg以上,肉牛个体产肉量300kg,改良牛质量稳定,成效明显。2021 年冻精改良肉牛2.5 万头以上,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其中云岭牛冻精改良扩繁数量为0.3 万头,位居全省前列。

1.2.3 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巍山县畜牧兽医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健全。拥有县、乡(镇)畜牧兽医科技人员122 名,村级防疫员126 名,其中高、中级职称科技人员有101 名,科技人员服务覆盖了全县10 个乡镇,83 个村。建立了乡镇改良站和个体私营改良站以异地输精流动定点约时输精为主的农村肉牛改良体系,建立了一支由县到村全覆盖的防疫队伍,同时还完善了肉牛生产重点乡镇的防疫冷链设备体系,配套了冷柜、冷藏包、疫苗运输箱和兽医器械等设备。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2.4 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巍山县有史以来就是滇西商品牛羊的集散地,广大群众有饲养和贩运牛羊的传统习俗。全县共有17 个大小牲畜交易市场,涵盖10 个乡镇,辐射周边县市,有贩运户450 户490 人,年贩运肉牛5000 头以上2 户,肉牛远销上海、浙江、江西等地。

1.2.5 专业养殖雏形显现

通过政府扶持,养殖基地、青贮饲料加工产业得到有效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初见成效,涌现出一批肉牛专业村、养殖场和肉牛贩运大户,初步形成以“党支部+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养殖户” 的肉牛养殖产业发展模式,全县拥有肉牛养殖销售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84 个,省级肉牛示范场4个、州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2 个、“一村一品” 肉牛专业村14个、存栏100 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7 个、50~99 头规模养殖场22 个、10~49 头规模养殖场645 个;组建了以肉牛养殖、销售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70 个,全县肉牛养殖规模化程度高达15%以上。合作社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增强,促进了肉牛饲养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2 主要措施

2.1 抓机制创新,提升肉牛产业发展活力

巍山县立足特色,以市场为导向,编制落实了《巍山县“一县一业” 肉牛示范县创建方案》 《巍山县肉牛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 《巍山县金融支持“一县一业” 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组建了“一县一业” 肉牛产业发展专班,成立肉牛产业专家技术领导组,建立“党支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 的利益联结机制,整合扶贫专项、财政涉农、沪滇协作等资金,采取“资金变资产、资产变股金、股金变收益” 的资产收益模式,深入推进肉牛产业发展。

2.2 抓基础设施,提升肉牛产业发展硬实力

大仓镇甸中滇西大牲畜交易市场正在升级改造,将建成一个面向滇西、辐射整个云南省的最大、最标准的商品牛羊市场。目前全县已新建、扩建牛舍12 万m2,建成省级肉牛示范场4 个、州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2 个、“一村一品” 肉牛专业村15 个。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品牌”,推动巍山高原特色肉牛产业发展。近年来共投入9120 万元,组织实施了千头肉牛场、百头肉牛场、基础母牛扩群、青贮饲料制作、肉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31 个项目,有力的推动了“一县一业” 肉牛产业发展。

2.3 抓技术服务,提升肉牛产业发展软实力

(1)大力发展基层工作站建设,巍山县畜牧工作站被认定为云南省第四批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由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王安奎” 研究员驻站指导。县饲草饲料工作站、县畜牧工作站先后被全国畜牧总站命名为“全国基层畜牧(草原)技术推广示范站”。

(2)明确肉牛改良技术路线,优化牛冻精改良站点布局,建成65 个改良站点。完善站点仪器设备配置,年冻精改良肉牛突破3 万头大关,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

(3)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的应急处置能力。认真开展疫病防治工作,配套肉牛养殖重点片区的防疫冷链体系设备,聘请120 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定期对肉牛进行免疫,本着应免尽免的原则,使得肉牛免疫保护率达70%以上。

(4)抓实“粮改饲” 技术,实施“粮改饲” 7 万亩,全县推广全株玉米青贮18 万t 以上,建设青贮池2.5 万m3,配套秸秆加工机械120 台,每年制作青贮饲料10 万t 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8%。抓实人工牧草种植,提高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的利用率,人工种植牧草13.8 万亩。

(5)切实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2020 年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7.36%,超年度目标12.36 个百分点。

2.4 抓品牌创建,提升市场竞争力

注重提升肉牛产业市场竞争力。加大巍山县5 万头肉牛屠宰精深加工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引入大理滇牧肉牛发展有限公司。从肉牛养殖、大牲畜交易市场建设、肉牛精深加工3 个环节进行深度合作,打造全产业链的肉牛产业。抓品牌建设,争创名牌农产品商标,全县通过无公害肉牛认证2 个,有机认证1 个,永建清真肉牛食品加工厂“回辉” 牌牛干巴商标拥有外观设计专利4 个(牛干巴、牛肉脯、油淋牛干巴、乳扇),已被认定为大理州知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

3 存在的问题

3.1 精深加工滞后,产业链短

长期以来,我县肉牛产业以活牛销售为主,缺少精深加工企业,本土加工企业(例如永建牛干巴厂)产能低、工艺落后、产品种类少,特色品牌打造不足,竞争能力弱。肉牛养殖产业融合度低,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加工环节产值较低,成为畜牧产业由大县向强县跨越的瓶颈。

3.2 组织化、规模化水平低,发展动能不足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 “空壳社” 和“僵尸社”,养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农民合作组织实质性推动肉牛产业作用弱,加上缺乏肉牛生产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加工企业尚未能发挥牵市场、带基地、联农户的龙头作用,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肉牛养殖投入大、周期长、效益低,肉牛存栏数增长缓慢,养殖户收益与外出务工相比,收入较低。市场销售网络不健全,现有的市场销售、牛肉加工企业、合作组织与基地、农户之间没有建立市场信息共享机制,缺少畜牧产品供求信息,合作社、企业与养殖场(户)的利益连接机制不健全,未形成真正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的经营利益连接机制,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肉牛产业动能总体不足。

3.3 产业发展制约要素突破难

资金和土地是制约肉牛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财政扶持资金投入有限,资金保障不足,政策引导作用不明显。肉牛产业发展周期长,固定资产投入大,流动资金需求大,但金融部门贷款门槛高,受担保抵押物所限,企业或养殖大户贷款难,难以筹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突出。在养殖用地上,一方面,可利用农地、林地较少,畜牧业用地问题突出,养殖场(大户)难以扩大规模。另一方面,部分养殖户对养殖用地的办理程序和政策知晓度不高,在投资建场前,政府相关部门对肉牛养殖场的提前介入不够,缺少事前沟通咨询和事中监督指导服务,形成不必要的投资反复或浪费。因此,肉牛产业要突破资金和土地的制约比较困难。

3.4 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现有科技服务体系与快速推进肉牛产业不相适应。一是科技服务队伍人员老化、弱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目前,全县畜牧系列核定编制134 个,在编122 人,在岗82 人,在岗率为67.2%。其中,乡镇畜牧系列核定编制63 个,在编58 人,在岗42 人,在岗率为72.4%。人员结构断层隐患突出,在职在编122 人,其中30~40 岁17 人、40~50 岁70 人、50 岁以上35 人。二是基层队伍不稳定,专业技术人员行政化现象突出。乡镇科技服务人员存在被长期抽调的情况,在编不在岗,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组工作人员只有1~2 人,科技服务工作难以开展。三是村级防疫员待遇低,技术服务能力弱,管理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全县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4 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高位统筹推进,增强发展动能

当前,国内牛肉消费不断增长,肉牛养殖市场前景较好。巍山县具备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以创建全省示范县为近期目标,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推动肉牛产业,尽快由大县转变为强县。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一县一业” 示范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的指导意见》 《巍山县“一县一业” 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和《巍山县创建“一县一业” 肉牛产业发展示范县方案》,突出重点,突破瓶颈,重点加大对存栏在50~200 头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户)的扶持,加快肉牛产业转型发展,争取在1~2 年内创建为“一县一业” 肉牛产业发展示范县。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整合种植业、养殖业、饲草饲料、观光农业和工业等行业,完善肉牛产业链和提高附加值,不断提高巍山县肉牛存栏数、出栏率,促进肉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肉牛产业产值达到50 亿的目标。

4.2 强化要素保障,破解发展瓶颈

加强政策扶持引导是前提。要充分利用低息贷款、贴息贷款、小额信贷、创业贷款等贷款措施,促进肉牛产业的发展。县级财政每年筹集一定财政资金,作为“一县一业” 肉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扶持肉牛冻精改良、改厩、无害化粪池、基础设施建设等;强化规划和用地保障是关键。结合十四五规划,进一步修订完善巍山肉牛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根据产业布局,规划和用好农业设施用地,积极为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户)、龙头企业提供养殖用地;探索多渠道融资解决企业困难是力举。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肉牛产业发展的特色金融产品,如云牛贷项目,解决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开展创新合作模式,引导企业与农民形成新型肉牛养殖合作模式,发展订单农业,解决养殖户资金困难的问题,稳定畜产品销路,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当的利益共同体。

4.3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打造特色品牌

加快推动肉牛产业转型,以政策引导本地肉牛加工企业开展技改升级、扩大产能、发展精深加工、开发新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全产业链招商的思路,明晰招商引资的条件、目标和政策措施,加快推进肉牛万头场、千头场、肉牛养殖示范专业村建设,提升肉牛养殖存栏规模。引进国内知名肉牛深加工企业,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肉牛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拉动肉牛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强化品种改良,加快“云岭牛” 等优质品种的推广,加强绿色饲草饲料建设,提高肉牛产品品质。充分利用大数据管理,开展可溯源的养殖过程信息化,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肉牛特色品牌,促进肉牛产业的提质增效。

4.4 创新管理,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加强管理,围绕肉牛特色县建设,加强特色肉牛基地建设,发展肉牛专业合作社,加强政策激励,清理或激活“空壳社” 和“僵尸社”,使其发挥作用,完善“党支部+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养殖户” 的经营模式,努力提高肉牛产业化、规模化程度。建设牲畜交易市场,搭建市场销售平台,大力发展山区大牲畜交易市场,升级改造永建、大仓大牲畜交易市场,加快肉牛销售体系建设,从而满足肉牛产业发展需要。制定奖励政策,促进贩运组织、经纪人组织与养殖企业合作,形成肉牛订单产业,共享信息资源,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

4.5 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产业快速、持续发展科技是保障,肉牛产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科技服务体系。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制定县、乡(镇)畜牧兽医专技人员从事专业工作的具体措施,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科研及农技推广等工作。采取多形式解决人员老化问题,进一步促进科技队伍合理配置。建立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利益激励机制,适当提高其待遇,稳定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加大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服务水平。要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县乡村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防疫工作条件,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提高对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的能力,抓实产地检疫,严防输入性疫情,保障肉牛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一业肉牛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肉牛口炎咋防治
华柴公司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部协议签订工作
华柴公司完成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部协议签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