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启示
——以班本课程《“榴”住秋天》为例
2022-11-23文朱洁
文 朱 洁
幼儿在初步认识世界时,从接触具体形象的事物开始,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为他们探索未知世界提供了无穷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增进幼儿知识经验、培养幼儿良好情感的作用,不断丰富和拓展幼儿教育资源,让他们在拥抱大自然的过程中,感悟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各种体验,在探索欲望中加深并得到全面发展。
一、以自然为师,丰富幼儿认知体验
大自然是培养幼儿观察力的广阔天地,它可以带来无穷的知识和乐趣。幼儿在自然中吸取经验,在体验自然事物中加深自身感受,感悟世界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大自然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源泉,通过将自然界绚丽多姿的景色以千变万化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以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幼儿在探索和感悟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在班本课程《“榴”住秋天》中,幼儿对园里的石榴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到户外活动时,幼儿总是不由自主地聚在石榴树下。利用幼儿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究对象是教师一直遵循的教学理念。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幼儿对石榴树上红灯笼似的果实非常熟悉。在这丰收时节,教师要顺应幼儿兴趣,引导他们亲近大自然,探索石榴的秘密,丰富与石榴有关的经验。因此,教师将石榴作为幼儿的操作材料,通过观察、触摸、品尝,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灵活创造作品,以写生、泥塑等方式呈现幼儿心目中石榴的样子。在探索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激发幼儿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大自然是一本书,教师的作用即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丰富认知。
二、以自然为法,顺应幼儿天性发展
幼儿的天性主要指人类身上固有的自然本性和生长发展规律。在成长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幼儿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教师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发现大自然的奥妙,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感受自然中蕴含的情趣,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关注幼儿的天性发展,让幼儿在细雨中奔跑,感受雨露;让幼儿在与动物的和谐共处中,感受爱意;让幼儿在阳光下肆意玩耍,感受汗水。在班本课程《“榴”住秋天》中,有一个活动是让幼儿用粘土来制作石榴,幼儿通过观察石榴,对石榴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教师给幼儿留出充足的自由发挥时间,让幼儿自主创作自己心目中的石榴,在尽情的创作中,展示自己对石榴的理解。
三、以自然为体,专注幼儿能力提升
大自然是幼儿美育的宝库,是幼儿进步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园内或本地的自然资源,引导他们自己去看、去听、去触摸,在自然主题探究中积累有益经验,在亲历观察记录中实现自然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在相关植物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支持幼儿开展探究、实验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相关的知识经验。针对“如何打开石榴”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类探究工具,让幼儿研究打开石榴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主发现其中的奥秘并做好相关记录,在自主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以教师视角开展自然教育的传统方式,已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始终遵循儿童的发展观,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幼儿开展自然教育,让幼儿回归大自然,体验和感悟自然中的生命万物,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感悟自然知识,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