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雕艺文化背景下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支持*

2022-11-23汪惠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区域传统幼儿园

汪惠玲

(泉州台商投资区第三幼儿园 福建泉州 362123)

引言

传统雕艺文化属于传统文化体系当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并且属于雕艺的范畴,与圆雕、镂空雕和浮雕之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需要借助特殊形式的雕刻技艺,借助精巧化和纤细性的雕刻技巧,发挥出雕艺工艺的艺术特征。将雕艺工艺渗透于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不仅能够帮助幼儿锻炼耐心和细心,还可以在塑造个性作品时,加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获得感。

一、福建省传统雕艺文化的独特审美价值

以影雕艺术为例。一方面,表现力具有丰富性。影雕作品当中所呈现的图案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并且涵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图案元素,能够将世界各地的奇闻趣事充分地展现在有限的石面当中。在塑造影雕工艺作品时,能够彰显出绘画特性,并形成叙事性的特点,可以从题材、构成和空间处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彰显出影雕的优势和价值。将影雕工艺应用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借助有针对性的事件和人物等背景,塑造有针对性的教学情景,使幼儿能够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和内容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不仅能够扩展幼儿的思维和意识,还能够保障幼儿学习视角的自由性和流动性。

另一方面,雕刻技法当中与其他的技术和工艺之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通常情况下,所锻造的雕艺工具具有特殊性质,利用木石、金属或者其他类型的材料,以雕刻和塑造的形式使作品能够形成空间感、可视感和可触感的艺术形象。对于影雕工艺来说,在作画的过程中,需要将针作为笔进行使用,以层次化的雕琢形式确保雕刻环节的精细性,将相应的点组织成完整的画面。金刚钻属于影雕过程中的主要工具类型,实际的工具直径不超过几毫米,将黑胆石作为基本原料,以深浅、虚实、疏密、粗细的结合形式,形成独特的艺术影像[1]。

二、教师应重新认识区域活动本质特征

1.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再认识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通常需要结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成长特点为其创设自由化和自然化的发展环境,使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得到加强,并实现对幼儿园教育组织形式全面创新,确保区域活动内容能够与幼儿的个体经验、发展趋势保持一致。为此,教师需要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特点予以正确认识,打破传统活动形式的局限性,在掌握幼儿园区域活动本质特征的情况下,采取有针对性的融合措施,加强传统雕艺文化与幼儿园区域活动之间的融合力度,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文化支持。

首先,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在落实阶段,需要借助综合性的主题表达形式,顺应幼儿的学习需求,促进幼儿的良性发展。另外,还应以幼儿的发展和成长为主要目标,保障教育内容的综合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将传统雕艺文化资源渗透于区域文化中,保障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启发幼儿的文化意识。教师可以借助播放影像的形式,以实物或者图片等载体展现传统雕艺文化内容,引导幼儿欣赏《家乡的雕刻》这一图片、录像,通过为幼儿讲解雕刻的典故和传说引导幼儿动手实践,并掌握初步的雕刻技艺。

其次,幼儿园区域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站在幼儿的发展视角形成特定的教育组织形式。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水平和发展规律,发挥区域活动的实际价值,满足幼儿的发展诉求。在区域活动的落实阶段,为了帮助幼儿了解传统雕艺文化内容,还应以幼儿的学习视角为主,保障教师指导的实际效用,使幼儿的内在学习需求能够被满足,强化幼儿的学习能力,使幼儿能够主动传承传统文化元素。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基于多样化和丰富性的学习服务,使幼儿能够在传统雕艺文化背景的影响了解传统文化[2]。

2.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落实过程中,需要将主要工作重点放置于区域材料、内部体验、幼儿兴趣、学习经验、环境空间、人物特点和规划方案等几个方面,从传统雕艺文化环境的塑造,到最终的活动评价过程,保障教师指导策略的实效性。在幼儿主动参与传统雕艺文化区域活动时,应保障教师指导具备适宜性的特点,避免教师过度干预,使教师的指导能够成为幼儿的学习支架,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意识,发挥幼儿在传统雕艺文化区域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教师应采取不同方式为幼儿的传统雕艺文化区域活动提供指导,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应发挥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语言指导的方式,以引导性的形式为主,减少直接告知答案的情况。在筛选引导方式时,教师应与幼儿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增进与幼儿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形成平等师生关系,促进幼儿园传统雕艺文化区域活动顺利开展。教师还可以使用语言、游戏或者示范的方式,充分展示传统雕艺文化的工艺工具和图像,帮助幼儿解决实践问题。在教师指导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坚持有效性原则,还应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幼儿树立优良学习品质,逐步强化幼儿的学习能力,加深幼儿对传统雕艺文化的认识与理解[3]。

其次,教师应为幼儿予以积极鼓励,使幼儿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指导主动参与传统雕艺文化区域活动,促进教师和幼儿相互配合,创设有针对性的文化环境。对于区域活动环境来说,包括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其中,与传统雕艺文化区域活动物质环境相关的内容,包括空间设置、文化材料等等,对于心理环境来说,则需要拉近幼儿与传统雕艺文化之间的距离,从而缩短心理方面的距离,形成优良的环境文化氛围。幼儿在参与传统雕艺文化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活动时,有助于强化幼儿对传统雕艺文化区域活动的接收程度,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此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幼儿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经验,筛选出与传统雕艺文化活动主题相关的材料内容和文化形式,根据传统雕艺活动的实践目标,确保环境空间创设的有效性,引导幼儿结合实践材料,保障雕刻方法的完善性,形成个性化的雕艺作品。教师所提供的活动材料需要具备丰富性、层次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引导幼儿对传统雕艺文化进行观察,生成个性化的艺术作品。

最后,教师指导还应具备合理性的特点,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传统雕艺文化区域活动,与其他同伴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形成良性互动优势,塑造完整认知体系。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属于合作类的学习模式,在融入传统雕艺文化内容后,对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应促进幼儿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雕艺作品制作要求。通过强化幼儿的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使传统雕艺文化区域活动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社会性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教师需要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使其能够与其他同伴之间建立良性合作关系,使教师能够正确看待幼儿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的共同进步。在创设传统雕艺文化主题活动时,应设置与之相对应的活动环境,以增强代入感的形式为主。鼓励幼儿进行实践并掌握传统雕刻技艺,提高幼儿的实践水平。

三、传统雕艺文化背景下基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保障教师支持有效性

1.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内容

在开展幼儿园区有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全局化的教学意识,从基本信息、幼儿情况、材料环境、教师行为和幼儿作品等5个方面入手,保障信息涵盖的全面性。同时,还应对教师的观察内容予以扩展,从主体行为、活动环境和活动作品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出发,将主体行为和活动环境作为主要观察内容,明确传统雕艺文化的发展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融合措施,保障幼儿园区域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引导幼儿参与传统雕艺文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辅助性教学资料,从视觉层面入手,为幼儿带来直观冲击,为幼儿的动手实践提供基本参考依据。教师在引导幼儿制作雕艺作品时,应将自我见解融入其中,保障幼儿思维的活跃程度。为了保障幼儿操作材料的可塑性,可以使用泥塑性、土豆、苹果等材料,在幼儿雕刻过程中,引导其将心中所想的图案雕刻成型[4]。

首先,教师需要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对幼儿的行为予以观察,结合幼儿的行为表现等核心内容,根据幼儿在参与传统美术活动阶段所呈现出的兴趣状态,情绪价值、意志品质、思维方式和同伴交往等多方面的内容,有意识、有规划的融入传统雕艺文化资源。根据幼儿的活动结果和发展水平,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幼儿能够循序渐进的接受传统雕艺文化。

其次,教师需要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儿童所塑造的作品。在传统雕艺文化主题活动结束后,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塑造个性化的作品,通过作品充分表达幼儿的心理、情感和思想,属于真实类的反应条件。教师应观察幼儿的作品主题、表现方式和叙述语言,从全方位的作品观察形式入手,找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例如:在打造雕艺文化幼儿园区域活动项目的过程中,可以将“玉雕创意”为实践活动的主要项目主题。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播放以石雕、玉雕、木雕为主的艺术作品,基于多样化的引导素材,并使用安全性实践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刻画,形成个性化的雕艺文化作品。对于部分玉雕生产加工产业园区来说,通常会采用“粗生产、细加工”形式,所以教师也可以将此方面的理念应用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基于精细化的实践原则,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雕艺作品,使幼儿的思想和理念在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

最后,教师还应对区域活动中的环境材料予以观察。在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过程中,结合整体性的活动进程趋势,根据幼儿的总体行为表现,对幼儿园的环境条件和活动主题进行整合,确保所融入的传统雕艺文化资源能够与幼儿的学习兴趣之间相契合,保障文化活动环境的开放性、安全性和丰富性,为幼儿予以积极鼓励,保障传统雕艺文化内容筛选合理性,从功能性和结构性等优势入手,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可以以“文化”为主题,在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时,从“唐雕、宋桥、元港、明回”等文化品牌出发,营造以雕艺文化为主的区域活动氛围,使幼儿能够对传统雕艺文化具备初步认识,通过合理的安排活动时间,引导幼儿完成雕刻实践活动要求。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制作雕艺作品时,以“文化建设”为主要目的,将幼儿的作品放置于展示区域当中,不仅能够保障石雕文化走廊布局的合理,还可以充分彰显出传统雕艺文化的教育功能。

2.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的主要方法

在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时,教师可以采用扫描式、蹲点式和追踪式等观察方法,保障观察内容的全面性、针对性和细致性。

扫描式观察法也可以被称之为全面化观察法,将幼儿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根据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全体幼儿进行观察,教师应结合幼儿在传统雕艺文化区域活动中的整体情况,通过全面把握并对幼儿的交往角色和活动偏向具备基本认知,在后续的传统雕艺文化区域活动当中,对文化活动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为幼儿文化实践活动开展提供支持。

将特定的幼儿作为主要追踪对象,从传统雕艺文化区域活动的开始到结束阶段,对特定儿童予以深入观察,并在后期的指导过程中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避免出现教师个人主观意识较强的情况,保障教师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借助传统雕艺工具帮助幼儿攻克实践难题,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成长。

在使用蹲点式观察法时,应基于全面化的观察结果,对观察内容予以筛选,结合传统雕艺文化区域活动情况,对幼儿的活动过程、行为表现和目标完成程度进行综合考虑,使教师能够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行为特征和深层问题,确保教师判断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提出有效的教师引导措施。

结语

在传统雕艺文化长久化的发展过程中,保障了我国文化体系建设的丰富性,并渗透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为了确保区域活动教师支持的有效性,教师应熟练掌握传统雕艺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其渗透于区域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利用传统雕艺文化的天然优势和教育功能,强化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得以加强。

猜你喜欢

区域传统幼儿园
分割区域
擦桌子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爱“上”幼儿园
区域发展篇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