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层培养的策略*

2022-11-23韦柳春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层级分层中职

韦柳春

(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 广西百色 533000)

随着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的不断优化,教师个人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的需求日益主动的时候,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推进策略则显得尤为重要[1]。笔者任教学校虽然每年都定期开展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班2-3期,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仍无法满足教育信息化的需求,且“学用脱节”现象日益凸显。由此,如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推学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职学校急需解决的教师培养问题。

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层培养的必要性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

每年参训教师多由教研组推荐,推荐依据多以骨干教师、职称申报需求等为主,未能很好地根据教师现有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分层分批推荐参训,出现骨干教师多次参加培训,青年教师或非骨干教师到推荐参加培训的机会极少,导致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但部分教师处于只会简单的文字排版和课件制作阶段,课程教学仍以传统的PPT授课为主,线上建课只会借助教学平台开展资源库建设、发布作业或是阶段测试等简单的应用,无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前导学、课中线上线下互动教学、课后线上督学等,难以满足当今信息化教育的需求。

2.教师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学校每年组织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集中培训与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常用内容重复或相近,且多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相关政策与发展趋势、教育教学理念等相关理论知识培训为主,实操应用环节的培训内容较少,甚至缺失。教师培训课程未能根据不同批次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情况开展有针对性、渐进性、系统性的设置,导致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难以体现培训内容个性化和实用性。

3.教师培训形式单一

以往的教师培训形式多以校内、外集中培训和线上专题培训形式为主,主要以理论知识讲座培训为主,实践应用环节安排较少,有些培训甚至缺乏实操环节。培训形式多倾向于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和理论知识方面的专题讲座,忽略了教师个性化成长和团队共同成长的需要,难以激发教师的培训兴趣,多表现为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要求,却未能真正表现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师培训可视化成效难以体现。

4.教师培训考核形式化

培训考核多以培训期间的考勤、上交“学习心得”和举行培训汇报会的形式开展,参训教师上交的“学习心得”主要包含培训期间的学习情况及将来打算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愿景为主;培训汇报会上则由参训学员推荐3-5位教师代表上台总结汇报培训期间的学习情况和对学校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所提的一些建议,无法考核教师参加培训之后,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帮助学生提升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可见,这样的教师培训考核只是形式化,无针对性的,难以体现教师参加培训后的成就感和优越感。教师对此类的培训期望值不高,多数以能开阔眼界,获得集中培训学分为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否得以提升则难以确定。

二、教师分层培养的策略

多年来,由于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缺乏良好的培养策略,教师培养呈现“零敲碎打”“临时随机”的情况较为普遍。针对当前中职学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的“内容重复”“培训形式单一”“考核形式化”等问题,提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层培养策略,基于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现状进行分层培养,从培养形式、内容、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升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效果[2]。

1.分层培养的原则

(1)按需培养,注重实效

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实际,遵循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律和教师需求设计培训项目,组织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确保培养实效。

(2)应用为本,学以致用

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导向,以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抓手,提高全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高学科教学水平的能力。

(3)立足常态,考核驱动

建立培训、应用、考核相互促进的机制,使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中成为常态,形成广大教师勤学习、善应用、重创新的新局面。

2.培养对象分层化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深入课堂听评课等形式全面了解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综合整理分析,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人为地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级是不会使用office等办公软件、使用电子邮件与他人交流和传送文件,该层级多为新入职教师或老教师;第二层级是不会灵活使用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编辑软件制作教学素材,该层级多为入职1-3年的年轻教师和平常不注重优化课件、少制作微课的教师;第三层级是不会编辑在线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绘制图表,该层级分布在各年龄段的教师,人数较多;第四层级是不会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该层级人数覆盖全校教师。第四层级的情况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一是有部分教师不会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课程;二是有部分教师会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建课,通过线上发布作业、测试题和期末考试题;三是有部分教师能比较熟练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通过网络教学开展充分的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中灵活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堂互动教学,课后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督学功能督促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和测评;另外,在第四层级中,还要根据教师选择的微能力点进行分类分批培养。

3.培养内容个性化

基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维度考虑,以全面提升中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为目标,以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重点[3]。再根据教师当前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设置培养内容,实现培训内容个性化,避免不同水平层次教师参与培训内容重复和统一化;同时也满足了该层级教师的个性化设计需求,帮助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个性化发展。

4.培养形式多样化

为提升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师信息化应用技术能力,培训形式要改变传统的集中理论培训形式,根据教师教学实际情况,分为专业组培训、小组化校本研修、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师带徒“一对一”培养、培训与比赛相结合等形式开展集体培训和小团队研修等培养形式,鼓励同能力层级教师形成互助共生,高能力层级的教师带领低能力层级教师依次开展校本培训、研修。最终形成以专家引领,自培、自修为主,集中培训为辅,真正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让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技能,并自觉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步伐,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能力,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推动学校教育实现现代化。

三、分层培养的优势

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层培养,相比之前传统的培养模式,其优势尤为凸显。

1.易于实现个性化培养

教师分层培养,使得各层级的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实操性;培训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不易受到时间、空间限制,更适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我提升的需求,易于实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个性化培养。

2.易于实现学以致用

培训考核更直接、更全面、可操作性强,易于全面考核各能力层级教师参加培训的成效,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培养理念。这不仅有效解决了“学用脱节”问题,还便于学校辨别教师参与培训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层级情况,为推荐参加高一层级培训对象提供依据。

3.易于实现教师“抱团”成长

因分层培养可以使得同能力层级教师之间、不同能力层级教师之间形成不同的培训学习共同体,助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易于满足当下中职学校教师“抱团成长”的需求。

4.易于实现教师梯队建设

通过分层培养,逐层培训、考核,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层级明显,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以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主线的教师梯队。由此,可以打造学科骨干教师和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结合的信息化培训团队,开展引领性培训;引导教师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智能化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助推教师教育,提升教师面向未来教育发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为实现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培养成效

1.实现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员培训

形成了以混合式培训为主要方式,以培训者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为突破口,分年度、分层次、分类别地组织开展全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全员培训,帮助教师解决了信息化教学实际问题,实现学用结合。

2.构建了中职教师校本化常态研修体系

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推行分层、混合式培训,促进了专家讲座与互动研讨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个人学习相结合、团队指导与个人研修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现场评课与操作体验相结合,案例剖析与经验分享相结合,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形成了层级研修团队——校本研修小团队——个人空间一体化的校本化常态研修体系。强化了全体教师信息化教学情境体验环节,确保了实践成效;促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确保了教师分层培养质量。

3.形成了教师校本研修资源库

依托学校购买的网络教学平台,借力培训专家指导,引入职业教育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智能化教学相关资源,以及一线优秀教师参与研发的微课、慕课、直播课等视频培训课程资源。开发了适合我校教师分层培养校本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库,汇聚具有校本特色的在线、离线培训课程和配套资源,构建教师校本分层培养的课程资源库,满足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个性化教研和学习的需求。

4.建立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机制

学校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掘和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信息技术应用氛围;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课题研究,不断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创新。同时,学校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作为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引领教师主动地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

结语

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层培养是在标准引领下,充分考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和学习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不仅关注培训前和培训中,还注重培训后的知识、技术迁移,有效解决了困惑学中职校多年的教师培训“学用脱节”问题,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由培训场所到真实课堂的有效迁移[4]。同时,也满足了当下中职学校教师个性化成长和抱团成长的“双需求”,助推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层级分层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层级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2014—2016贵州英语学考、高考学生认知水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