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英语师范生培养模式研究

2022-11-23马丽丽

山西青年 2022年6期
关键词:师范师范生英语

马丽丽 张 丽 孙 悦 史 航

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标志着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以社会发展为根本来实现对师范生的有效培养。然而,当前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与专业认证标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真正实现为社会供给优质的英语师范生,高校师范类专业急需解决人才培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及优化路径的探索与研究,以此确保高校英语师范生培养工作的有效落实,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

一、高校英语师范生培养模式在当前阶段内的瓶颈问题

(一)教学定位与社会需求不同

高校英语师范专业主要承担着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英语师范毕业生的艰巨任务。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新的社会要求对师范生也有了新的考验。新形势下,英语师范生的培养应符合学校定位,满足基础教育需求,以此确保师范生的培养具有适用性和应用性,进而实现毕业生走向社会选择职业时具有更好的竞争优势[1]。但是,很多院校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往往只借鉴其他院校的培养模式,并没有找到自身的明确定位,这就导致在师范生培养工作中更偏重于理论指导,从而出现“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这必然会导致师范生在工作后很难游刃有余地应对教学要求。因此,教学定位不准确使得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无法真正满足现实发展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吻合度不高

根据认证标准和指南,普通高校英语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重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学科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能力,并且能够胜任英语教学工作的中学教师。然而,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现有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专业知识课程较多、教师教育课程较少、实践学时学分比例较低的现象。教师教育课程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体系,不能满足提升学生教学和研究能力的目标。在课程教学大纲中也普遍存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不明确、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没有进行有效区分的现象。课程设置如果无法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那么势必难以保证师范生的质量。由于很多院校仍然以培养学术型的英语人才为目标,增加学术研究课程,忽略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从而导致很多学生缺乏从教的基本能力。

(三)实践实习工作重视不足

人才培养工作应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执行,以确保各个环节有效衔接,为人才质量的提升做出保障。但是部分院校在学生实践实习方面更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对实践实习重视不够。部分院校实践实习的课时数达不到18学时。很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很多院校实践工作形式单一,只开展观摩课。对班级管理技巧、师德师风培养等方面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和指导,导致学生在实习时只重视学科知识养成而忽略专业技能的提高,进而导致工作后因缺乏实践经验而难以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求。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提升

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师范生,必须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因此,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必须要重视教师的数量结构、素质能力、实践经历以及持续发展。而且,为了确保师资队伍建设满足师范生培养的需求,需要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教学技能、研究能力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培训。然而,从目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来看,原有师资力量难以保障教学质量,不足以满足对学生培养的需求。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个别学校地处边陲城市,福利待遇相对较低,导致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不高。近几年因疫情原因,外籍教师数量减少,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无半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专任教师深入中学实践的时间有限,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数量不多。

(五)缺少多元的综合评价机制

师范专业认证要求高校师范专业建立内部监控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进。然而,当前很多院校是从同行、学生和教学督导几方面开展教学评价,缺乏社会性评价的反馈,未能达到认证标准。因此,为保证教育的质量,那么就需要通过全面性评价工作的落实来实现指标确认,这样才能确保教育评价工作开展的全面性[2]。师范类人才培养质量的外部评价需要通过社会评价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对师范生培养的实际状况给予积极、准确的反映。个别高校虽已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机制,但评价方法较为单一,只局限于问卷调查法,缺乏多元的外部评价机制。

二、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英语师范生培养模式

(一)以认证标准为指南,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认证标准,充分征求教师、学生、实习基地及用人单位等多方面意见。专业应根据社会需求结合专业特色和特点来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根据反馈结果持续论证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对照认证标准优化目标内涵,最终确定以基础教育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并确立可测量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标准。

(二)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构建全新课程体系

英语师范专业培养的人才势必面向基础一线教育工作,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必须有效突出师范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尤其是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在设置课程时必须根据认证要求调整现有教学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首先,根据学生的从业方向构建岗位,以能力发展为基础,调整课程目标使其与培养目标区分明显,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更为明确,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能够支撑毕业要求达成。教师教育课程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分要求。可以从专业知识教育、实践技能培养以及专业模块课程设置入手,根据课程内容组建教学活动,从而保证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应当合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增设提高教学技能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课程设置均衡化才能使教学体系应用真正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学生在从业时具备合格的从教能力,进而满足现行发展需求。另外,专任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不断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尽早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求。通过提供优秀中学教学案例资源,指导学生在模拟课堂和教育实习中运用优秀案例资源,发挥优秀教学案例的示范作用,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以实践创新为基点,构建全新管理模式

全面的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毕业生的核心素质能力,为此,应当以实践创新为基点构建全新管理模式。因此,对于体系模块的建立来看,必须要以多层次发展为主来实现分层教育。在实践体系应用上,可以通过实践环节的优化设置来满足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必须保证学生18周教育实习实训的时间,并且要通过强化建设实训基地来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加强教育研习内容设置,规范教学实践环节的时长,厘清实习与见习和研习的关系,明确实施过程培养的侧重点。鼓励师生在“一训三习”中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提高研究的深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发展更加均衡。其次,在实践的形式方面,必须通过创新工作的落实来满足发展的需求,通过改变传统的实践模式来使实践课程真正让学生获得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以岗位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来保证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最后,在实践做法方面,在实践平台建设上,则必须要以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为基础来保证各项工作落实的有效性,进而使学生的发展更加完备。值得注意的是,在实习管理模式的应用方面,可以通过校内外导师的共同辅导来实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从而通过合作形式的创立来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有效指导。

(四)以立体培养为目标,构建协同培养机制

针对师范类专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来看,需要通过持续改进以及综合评价来对现实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这样才能在对策应用上,真正实现教学改进,并以此来实现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对于英语师范专业的培养工作开展来看,必须要先针对人才培养的定位进行入手,以此才能通过协同培养机制的建立来满足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2]。对此,师范类专业院校可以通过与当地的行政教育部门进行沟通,以协同发展为基础,建立合作平台,通过全面的、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师范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基地,以便在后续的培养工作中,以师范生的综合发展为基础来进行教育工作的落实。此外,通过实训基地的有效反馈,以追踪为基础来实现针对学生的岗位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就能够依据现实弊端问题进行整改,进而以考察为基础来实现对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进行鉴定,从而以综合化处理来实现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

(五)以质量提升为目的,构建专业师资队伍

根据师范专业认证标准,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必须以稳定规模、逐步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专任教师队伍为宗旨,从师德师风、教学技能、研究能力和信息素养方面对教师进行TRIM(Teaching、Research、Information、Morality)四位一体教师培训,以此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同时,针对师资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

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全力引进博士学位人才,支持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在疫情防控安全的情况下,积极聘请高学历、高水平专业背景的外籍优秀教师来校任教。争取学校的资金扶持,选派专任教师,尤其是教师教育课程教师,赴国外进行半年以上的研修或高访。在协同育人方面,与兼职教师所在单位积极沟通,合理安排兼职教师的来校工作时间,确保兼职教师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对学生的教学指导等工作。在素质能力方面,组建结构合理的教研团队,深入中学调研;利用外研社和外教社等外语培训平台,组织教师参加线上专题讲座,提高专任教师的教研能力,重点反思基础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积极申报各级立项。在协同教研方面,英语师范专业应当将教研活动与中学一线活动有机结合,教研主题与中学问题相关联。鼓励更多专任教师深入中学进行观摩教学、协同教研,及时发现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协同教学研讨分析和解决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基于实践的教学研究成果的数量与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研究能力。

(六)以评价机制为导向,构建多元评价方式

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应持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健全内部评价体系,完善外部跟踪反馈机制,努力构建更加多元的评价方式,为课程体系的持续性改进提供依据。首先,应当强化教育实践的过程性管理,充分发挥“双导师”在教育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定期巡查校内外导师的指导情况。其次,应当探索多种外部评价方式,提高质量监控人员的评价素养,加强教学专项检查的规范化,保证调研数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促进持续改进常态化。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及时反馈结果来建立考试系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反馈机制。此外,应当进一步完善用人单位、毕业生参与课程评价的信息反馈机制。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争取委托第三方机构每年开展一次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依据评价结果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外,通过建立课程评价信息反馈档案库,也可以为课程体系的修订和课程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结语

只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改革,才能保证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在师范生培养工作中,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因此,在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英语师范生的培养工作的开展必须尽快改革,并且实现持续改进,以此才能保证培养的质量。

猜你喜欢

师范师范生英语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师范学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