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综合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实践成效和特点

2022-11-23黄霄羽位焕锦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浙江档案 2022年1期
关键词:惠民档案馆服务

黄霄羽 位焕锦/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2021年实施的新修订《档案法》首次将“档案服务”规定为综合档案馆的法定职责。笔者基于课题研究,已解读了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概念内涵[1],探讨了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还总结了国外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类型、特征和成效[3]。我国综合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有何实践成效和特点?这成为笔者思考的新选题。文献研究发现,相关文献较早的是笔者指导的吴克萍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综合性档案馆亲民利用服务研究》(2008)。从数量上看,相关成果并不充足。从内容上看,除笔者成果使用“文化惠民服务”概念外,其他成果多使用“亲民利用服务”等近义概念,并未集中研究我国综合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类型和特征。鉴于文化惠民是我国特有政策,国外实践缺乏针对性,故予省略。笔者依据政策、文献和网络调研,从理论上梳理我国综合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实践成效,分析其特点,即是本文内容的创新点。

在分析我国综合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类型和特点之前,笔者界定两个基本概念,作为本文的概念基础。“综合档案馆”采用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的规定,是指按照行政区划或历史时期设置的管理规定范围内多种门类档案的具有文化事业机构性质的档案馆[4]。“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采用笔者的已有界定,即档案馆在坚持文化为民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和把握公众的文化需求,依法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主动地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民众[5]。该定义解读了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主体、客体、目的、基本性质和表现形式,但尚未体现服务的特点。本文的研究将为此提供补充。笔者主要选取北京市档案馆、浙江省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等国内服务水平较高的代表性机构进行实地或网络调研,兼采《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资讯网的新闻案例,归纳我国综合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实践成效和特点。

1 我国综合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实践成效

1.1 服务主题多姿多彩,守护利用并行不悖

我国综合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主题丰富多样,包含历史传承、文化保护、人文教育、文化休闲等多种类型。第一,历史文化传承活动。典型案例是湖南省岳阳市档案馆与档案学会联合打造的“兰台讲堂”,以季度为周期,邀请历史、地理、人文、民俗等知名专家讲述岳阳故事[6]。综合档案馆举办历史文化活动,发挥教育功能,逐渐打破自身的严肃刻板形象,建立档案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联系,扩大档案馆文化服务在民众中的影响,实现档案馆文化服务惠及全民。第二,抢救保护文化遗产活动。典型案例是浙江省缙云县档案馆为抢救当地传统文化,开展口述历史建档工作,以录音、录像、照片等形式,保留即将失传的历史[7]。这一举措满足了当地民众的文化情感寄托需求。档案馆留存历史记忆,保护文化遗产,体现文化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要求。第三,人文教育活动。典型案例是上海市档案馆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了解申城历史”暑期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展览、讲座、有奖问答、自助查阅、VOD影视点播等活动中自主探索上海的城市历史[8]。活动接待学生团体近万人次,共有7个街道社区和39所学校参加,表明该馆文化惠民服务的成效显著,既拉近了学生与档案馆的距离,也激发了学生对故土历史的兴趣。第四,文化休闲活动。典型案例是天津市河西区档案馆利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推出“河西历史展”全景VR网上展厅,吸引广大市民点击浏览[9]。活动将360°全景摄影等虚拟现实综合技术融入原汁原味的档案,呈现河西文化,打造实时线上档案文化宣传阵地。民众足不出户即可感受河西文化的魅力。可见,档案馆借助前沿科技,尽心竭力推出文化休闲服务,帮助民众感受文化魅力。

新修订《档案法》规定,国家鼓励档案馆开发利用馆藏档案,创新服务形式,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我国现有各级各类档案馆4233个,其中综合档案馆数量达3341个[10],可以充当文化惠民服务的主力军。

1.2 服务形式五花八门,传统创新兼容并蓄

第一,改进传统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当前,传统的服务形式依然是我国综合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主流。但传统的服务形式随着用户需求和技术革新也在不断创新。有的档案馆借助直播平台推出专题展览,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文化盛宴。典型案例是成都市档案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举办“云观展”直播活动,以情景再现形式方便群众在线重温“成都故事”[11]。该展览吸引近80万用户在线观看,表明综合档案馆顺应时势,“旧酒装新瓶”,利用科技手段将档案展览引入线上,扩大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覆盖面,大大提升了服务能力。有的档案馆推出馆藏档案的在线查阅,让群众轻触屏幕即可获取档案资源。典型案例是上海市档案馆首批上线93万卷档案目录、2.3万件档案全文在线可查[12],优化了查档服务流程,大大节省了用户的查档利用时间。

第二,推出新兴服务形式丰富文化体验。新兴服务形式指近年在文化强国和文化记忆观的指导下,吸收图博机构的优秀实践经验,发展的具有创新性的文化服务形式,如文化实践、开发文创产品、开展记忆项目等。不少地区开展记忆项目,如广东省中山市档案馆基于550幅珍档影像开发《记忆中山》画册,讲述中山故事[13];又如江西省上饶市档案馆制作《上饶记忆》方言专题片助力地方文化传播[14]。我国综合档案馆通过富于创新的服务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惠民服务,优势在于拉近档案与民众的距离,增强档案对于群众文化教育的作用。

1.3 服务方式多元呈现,线上线下参与互动

我国综合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方式兼顾线上与线下,注重用户参与和互动体验。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馆线上服务逐渐盛行;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线上服务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典型案例是福建省泉州市档案馆在开发侨批档案提供文化惠民服务时,不仅举办线下展览,还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辟侨批中的故事专栏,采取“线上与线下同步”的方式,全方位展示泉州侨批文化。线下和线上服务方式结合,有助于更广泛地服务民众,让民众在日常浏览手机时即可享受档案文化服务,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更加注重群众参与和互动,从“看客式”服务逐渐转向“沉浸式”服务,吸引民众参加活动,学习档案知识和感受档案文化。典型案例是江西上饶市档案馆为铁一社区开办“微夜校”讲授家庭档案知识。该馆工作人员综合运用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为社区居民传播家庭档案管理知识,并与他们互动交流。活动过程中社区居民能沉浸于学习之中,而非以看客身份随意一瞥[15]。可见,多种方式助推档案馆更多以用户为中心开展活动,满足民众的体验需求。

1.4 服务态度转被为主,主动服务倍受推崇

当前全国各地综合档案馆的服务态度正在转被动为主动,特别是发达地区的综合档案馆主动作为,依托馆藏资源提供文化惠民服务。典型案例是广东省档案馆2019年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迎接国际档案日,以“新中国的记忆”为主题,不仅有“影像广东70年”照片展、“光影中的广东记忆”影视展,还有家庭档案建档实操展示现场,更有《中国抗战期间的侨批邮史》新书首发仪式等[16]。档案馆的主动服务让群众借助档案触摸历史,重温新中国的记忆。

结合近年实践案例,民众到档案馆通常是寻找凭证,但体验文化活动较少;即使参与档案馆活动,也大多是由单位组织。因此综合档案馆要走入人心,为民众提供文化服务,主动出击即显得尤为重要。坚持主动态度的综合档案馆开展文化惠民服务更受推崇,档案馆主动寻求跨界合作,借助多方影响力和多样资源来提供和推广文化惠民服务;主动运用前沿科技,将历史与现代融合,满足民众的文化期待;主动优化档案馆的人员或人才配置,提升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能力;主动宣传本馆文化活动,扩大活动知名度;主动减少入馆限制,为民众参与提供便利条件。综合档案馆通过主动挖掘档案资源,主动推出文化产品,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文化盛宴,提升文化素养。

1.5 服务层次清晰分明,初中高级各有千秋

基于服务层次,综合档案馆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层次的文化惠民服务满足不同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层次分为初级服务、中级服务和高级服务。第一,初级服务主要指直接将实体档案用于查阅、讲解、展览等文化服务。典型案例是甘肃省银川市档案馆举办银川移民展时,选取图片、文字、音像、实物等珍档举办固定展览[17],并未对档案内容进行加工,而是直接展出原始档案,为群众呈现最真实的移民生活面貌,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起到积极的推动示范作用。第二,中级服务主要指通过创意设计和科学技术加工档案资源进而为民众提供的文化服务,有VR档案展览、档案明信片等。典型案例是天津市河西区档案馆推出的“河西历史展”全景VR网上展厅,借助360°全景摄影等虚拟现实综合技术改进了档案的呈现形式,提升了文化服务的趣味性和获取的便捷性。第三,高级服务则是指对档案内容进行挖掘,整合创作,形成新的作品或成果,如影视制作、文化节目等。典型案例一是重庆市武隆区档案馆协助央视拍摄文献纪录片《解放之战·重庆雾开》[18];二是浙江省档案馆与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联合推出大型文化类专题片《跟着档案去旅行》[19]。以上服务皆是通过对档案资源的内容开发,形成新的文化成果以服务民众。

2 我国综合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特点

2.1 服务主体注重协同合作和馆际联动

我国综合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主体具有协同性和联动性的特点。档案馆一方面积极与非专业的其他机构合作,深度开发馆藏档案资源,为民众提供文化服务,实现共赢;另一方面在国家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档案馆之间的合作交流,借鉴同行的优秀实践经验,共同提供同一主题引领下的文化惠民服务。

第一,协同合作是指综合档案馆基于馆藏主导开展文化惠民服务,辅以档案专业之外的机构参与,共商共建,借助其他机构的物力、财力或影响力,优化文化惠民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综合档案馆的文化服务能力。典型案例是福建省泉州市档案馆与泉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开发69份侨批档案,合作举办“倡导厉行节约 弘扬优秀家风——泉州侨批‘家风’文化巡回展”,发挥侨批档案的宣传教育功能,提供文化惠民服务[20]。综合档案馆凭借丰富资源,发挥主导作用,吸取其他机构的长处,不仅使文化惠民服务的形式更加多元、获得的支持力度更大,而且有助于覆盖更大的服务范围。

第二,馆际联动是指各地综合档案馆在国家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同一时期以多样的形式开展主题一致的文化惠民活动;或者是地方综合档案馆通过业界同行之间的交流借鉴,对成功实践进行有选择性的复现。如国家档案局2020年国际档案日的宣传主题为“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随后武汉市档案馆主持制作了乡村方言档案纪录片《档案见证小康路——武汉乡村美丽蝶变》,直观呈现武汉乡村奔向小康的发展轨迹[21];而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馆举办“档案见证奔小康,而立浦东再出发——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档案史料展”,以线下流动展的形式重温浦东奋斗历程[22]……以上级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为契机,各级档案馆实现联动,共同推进文化惠民服务。

2.2 服务客体突出地域属性和民族特色

我国综合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客体是各级综合档案馆的馆藏资源,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研究档案的形成过程与各级地方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来源可知,地方档案馆的馆藏资源基本上是在本地或与本地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各级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当地民众,所以档案馆提供的文化惠民服务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第一,地域属性是指综合档案馆的馆藏资源具有地方属性,采取的服务形式也为当地人民所喜闻乐见。如四川内江市档案馆开发档案书籍展示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对“川康区食糖专卖制度”等档案的开发利用,形成档案文化产品研究开发,吸引更多人走进档案馆,了解内江文化[23]。可见,档案馆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和本馆特色馆藏进行开发,形式引人入胜,内容贴近民众,符合大众认知,进而实现惠民目的。

第二,民族特色是指综合档案馆会根据区域内的民族特色开发档案,以提供符合民族风尚和需求的文化服务。如广西南宁市档案馆对壮族文化档案进行抢救性保护,收集文字、音像、实物等各种形式的壮族档案,扶持民族节目,并会同南宁市多部门组织“壮族三月三”等民族文化活动,让壮族传统文化再次焕发生机,活跃在本民族生活中[24]。该馆主动作为,以保留壮族文化档案的方式抢救民族文化,向民众展示档案馆在民族文化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体现出档案馆提供文化惠民服务时开发利用的客体具有针对性和民族性。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综合档案馆应当立足馆藏档案,发展本地文化事业。因为各级综合档案馆服务客体本身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为使服务对象能够参与其中,形成良好互动,建立文化认同,档案馆应依托馆藏档案,将服务主题与本地区长远发展相结合,传播历史文化、弘扬民族艺术,发展本地文化事业,丰富本地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结合文化惠民服务过程的特点,应当着眼文化品牌,形成文化系列,打造地域文化名片。

2.3 服务对象呈现群体明确和互动参与

我国综合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对象是人民群众,具有群体明确和互动参与的特点,也体现出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不断精准化的发展趋势。

第一,群体明确是指档案馆文化惠民的服务对象突破以往大众化、粗放式的服务特点,针对不同群体提供特定档案资源,实现精准服务。典型案例之一是浙江省湖州市档案馆着力打造“湖州印迹”中小学生实践体验活动品牌,编制《档案宝典》等漫画宣传册,以档案力量帮助中小学生乐享文化大餐[25]。典型案例之二是新疆昌吉州档案馆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组织邀请哈萨克族小萌娃,开展“我带萌娃逛奇台,博文馆里学历史”联谊活动[26]。无论是档案馆打造的学生体验活动,还是档案馆牵头举办的民族历史联谊活动,都指向了明确的服务对象,使得文化惠民服务更加精准和贴切。

第二,互动参与是指档案用户开始转变被动接受服务的状态,主动参与档案服务过程,实现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主体与对象之间的良性互动。典型案例是上海市奉贤区档案馆推出档案公众互动体验课程“数英雄人物,品四史故事”。其中,该档案馆精心制作“档案里的贤城故事”知识问答卡,鼓励学生在展厅中寻找答案;设计体验馆,使学生在主题课里缅怀家乡英雄;还特别邀请竹编非遗传承人指导学生制作竹编制品[27]。可见,奉贤区档案馆深刻把握文化惠民服务中游客互动参与的重要性,在服务中给予游客探索机会,让游客沉浸于文化体验中。

2.4 服务内容形成品牌系列和多元呈现

案例显示,我国综合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内容是通过开发馆藏资源,或是对同一主题的档案内容持续挖掘形成品牌,或是对档案的同一内容实现多元呈现。

品牌系列是指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活动突破单一、零星的状态,依托同一主题、同一形式或同一内容提供持续服务,形成独特的服务品牌。典型案例是浙江省档案馆与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联合推出大型文化类专题片《跟着档案去旅行》,从档案的视角,以旅行的方式,移步换景,足迹遍及浙江省乡、镇、村,带群众品味浙江文化故事,为群众解读浙江人文精神。截至目前,该专题片已上线92期,成为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档案文化标志性成果,也成为浙江省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亮点和品牌。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形成品牌系列,满足群众的追剧心理,强化群众的档案意识,有助于档案馆持续深入开展文化服务,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贡献档案力量。

多元呈现是指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不拘一格,在延续传统文化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先进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创意开发,提升公众体验满意度。典型案例是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档案馆在开发城隍庙珍贵档案、提供文化服务时,不但编研出《宁波府城隍庙》一书,而且开发出一套以城隍庙为主题的明信片,使得宁波府城隍庙再次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于民众面前。档案编研是档案文化惠民服务中的常见形式,海曙区档案馆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对珍贵档案进行编研,还将其中的珍贵图片进行了二次开发,形成新的文创产品,为民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可见,对档案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多元呈现,能使得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更具吸引力和惊艳感,也让群众获得多层次的文化熏陶。

猜你喜欢

惠民档案馆服务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关于县级档案馆馆藏档案开发利用的思考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when与while档案馆
因地制宜 推惠民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