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CEP框架下云南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与驱动策略探究

2022-11-22陶小龙

关键词:区域性螺旋国际化

陶小龙,肖 培

[云南大学,昆明 650091]

一、引 言

2022年1月1日,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互利”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正式生效实施。RCEP涵盖了15个国家约22.7亿人口,GDP总和达26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1)数据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RCEP为全球经济注入正能量,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0/1124/c1004-31941755.html,访问时间:2022-05-27。是目前世界涵盖人口最多、成员国构成最多元、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将成为15个成员国强化区内合作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和扩大全球化成果(2)李新兴、蔡海龙、蔡松锋、谢家琦:《RCEP未来发展前景及潜在影响研究——基于GTAP模型》,《宏观经济研究》2020年第7期。的支撑。

RCEP的达成大力驱动着地区产业发展及价值链融合。(3)李新兴、蔡海龙、蔡松锋、谢家琦:《RCEP未来发展前景及潜在影响研究——基于GTAP模型》,《宏观经济研究》2020年第7期。就农业而言,开放度对农产品的竞争力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拉动作用,(4)孙立芳、陈昭:《“一带一路”背景下经济开放度如何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来自RCEP成员国的证据》,《世界经济研究》2018年第3期。应在RCEP贸易条款的基础上扩大农业对外合作;(5)刘艺卓、赵一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农业技术经济》2017年第6期。刘艺卓、孔维升、王丹:《RCEP对中国农业贸易投资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外资》2021年第1期。就制造业而言,加入RCEP定将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出口增长率;(6)杜运苏、刘艳平:《RCEP对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的影响——基于总值和增加值贸易的视角》,《国际商务研究》2020年第4期。(7)钱学锋、龚联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区域贸易协定与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10期。就服务业而言,开放度对货物贸易效率具有正向影响,(8)王领、陈珊:《服务业开放如何影响货物贸易效率——基于RCEP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需适度扩大服务业开放。(9)刁莉、邰婷婷:《我国应在RCEP的区域服务贸易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更积极作用》,《经济纵横》2015年第8期。在RCEP框架下,区域价值链的合作强化为东盟制造业升级打开了一扇窗,(10)张彦:《RCEP区域价值链重构与中国的政策选择》,《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12期。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注入强劲的发展动能。(11)沈铭辉、李天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进展、影响及展望》,《东北亚论坛》2020年第3期。加速推动国内生产结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成为我国将RCEP新挑战转化为新机遇的重点路径。(12)贺平、沈陈:《RCEP与中国的亚太FTA战略》,《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3期。

2022年1月2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等6部门联合颁布的《关于高质量实施RCEP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号召各地方发展战略应紧密与RCEP发展机遇相对接,明确要协助中西部等地区提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主动服务并融入国家高质量实施RCEP的战略部署对云南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有着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指引云南在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强调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云南作为边境要塞,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是连通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枢纽,同时中老铁路的开通更是全面彰显了云南内引外联的区位优势。现阶段,云南需要充分利用RCEP框架中货物与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人员流动透明化等条款加快区域性国际化发展进程。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连接东南亚及印度洋周边国家的核心桥梁,(13)谢飞:《RCEP背景下云南高质量对外开放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商业经济》2021年第7期。云南区域性国际化相关战略部署需加快进程,全面推进辐射中心建设,(14)杜琼、崔红茶、蒋健:《抢抓RCEP机遇 推进辐射中心建设》,《社会主义论坛》2021年第3期。加快成为连接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的强大战略纽带,集中解决产业短板问题,把握对外贸易发展方向,助力边境贸易转型升级。(15)谢飞:《RCEP背景下云南高质量对外开放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商业经济》2021年第7期。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云南构建新开放格局离不开优质人才。充分利用RCEP中人员流动透明化的相关条款,打造能够高质量实施RCEP的区域性国际化人才队伍,是云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同时,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正加快转化为发展效能,公路、水运、能源等建设项目深入实施,为区域性国际化人才提供了面向南亚东南亚培养和发展的通道基础;与南亚东南亚携手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区域性国际化人才提供了平台基础;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区域性国际化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云南具有培养肩负高质量实施RCEP重任的区域性国际化人才的深厚根基。本文拟基于RCEP框架形成的国际合作背景,明确区域性国际化人才的内涵,引入三螺旋创新理论,构建基于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大主体的协同培养机制,提出强化区域范围内各地区三主体协同的人才培养驱动策略,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人才高地提供参考。

二、三螺旋理论梳理

1995年,Henry Etzkowitz和Loet Leydesdorff在文章中首次介绍了基于政府—企业—大学三大主体螺旋交叠、协同互动、创新融合的三螺旋创新理论。该理论以其功能协同机制及“自反性”为核心,前者是指三大主体同等重要且相互渗透,能够实现主体间的功能调适;后者是指不论以哪一主体为主导力量,都能实现三螺旋主体间的循环调整,最终形成动态的三螺旋结构。(16)温贻芳、苏益南、苏华:《基于“三螺旋”理论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究》,《职业技术教育》2018年第5期。三螺旋创新研究领域主要分为基于定量研究的三螺旋算法研究以及基于定性研究的三螺旋交迭互动机制与实践研究。(17)张艺、陈凯华:《官产学三螺旋创新的国际研究:起源、进展与展望》,《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年第5期。

在三螺旋理论的衍生与发展进程中,学者们基于定性与定量研究不断丰富三螺旋理论的内涵。在国际合作研究方面,可追溯到2009年Leydesdorff和Yuan Sun对日本国内外科技合作运用三螺旋理论展开研究。(18)Loet Leydesdorff,Yuan Su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the Triple Helix in Japan: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versus international coauthorship rel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60(4).国际上部分学者基于不同国家主体展开相关测度研究,Kwon和Park运用韩国三大主体间的国际合作数据,将国际合作纳入三螺旋理论模型中展开测量,探析了韩国国际合作在螺旋结构中的增强作用;(19)Ki-Seok Kwon,Han Woo Park,Minho So,Loet Leydesdorff. Has globalization strengthened South Korea's national research system?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dynamics of the Triple Helix of scientific co-authorship relationships in South Korea. Scientometrics,2012,90(1).Sujin和Joshua等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间合著网络展开网络分析,表明大学部门和政府部门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Sujin Choi. Core-periphery, new clusters, or rising stars?: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among ‘advanced’ countrie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Scientometrics,2012,90(1).国内学者提出我国已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政府—产业—大学—国际合作创新体系,庄涛和吴洪以我国学者国际合作论文数据,建立了囊括国际合作的四维合作模型;(21)庄涛、吴洪:《基于互信息的官产学研三螺旋国际合作测度研究》,《情报杂志》2013年第12期。何枭等以美国和中国的国家实验室作为研究对象,指出产业与国际合作两大主体的协同作用不够明确等问题。(22)何枭、郭丽娜、周群:《基于三螺旋模型的国家实验室协同创新测度及启示》,《中国科技论坛》2020年第7期。

国际科学合作是基于国家研究政策、国内社会经济背景和影响研究议程的特定国家问题,故基于我国国情及国际合作状况,学者们采用三螺旋理论对不同主体展开了研究探索。韩小腾认为,加强国际技术转移合作是高校科研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之一;(23)韩小腾:《三螺旋理论视域下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建设刍议》,《科技管理研究》2021年第16期。杭严勇和严莉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际贸易人才为例,研究发现创新性平台的建设能够为三大主体间的协同创新提供服务。(24)杭言勇、严莉:《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教学实训平台建设探讨——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为例》,《中国高校科技》2016年第8期。此外,学者们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合作背景运用三螺旋理论开展相关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以来华留学生为对象,幸炜提出加强来华留学生的三主体联合培养,能够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而服务;(25)幸炜:《来华留学生促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与创新的机理与路径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年第8期。就职业教育服务企业而言,邵彦和许世建认为,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形成以三大主体分别为主导的三种典型模式,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相关指导政策和机构服务优化的路径。(26)邵彦、许世建:《职业教育服务企业“走出去”协同办学共同体的构建——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解释框架》,《职教论坛》2021年第3期。国内学者运用三螺旋理论以国际视野分析问题,更加丰富了三大主体交融渗透,推动创新的内涵。

三、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内涵

区域性国际化人才需具备跨文化认同、语言知识、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等基础素质,是云南全面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核心力量。跨文化认同包含两个维度,一是我国人才在坚定的政治立场基础上,对他国文化的尊重与包容;二是引进的来华人才对我国文化和社会的理解与认同。(27)梁毅:《中国-东盟语境下的跨文化认同建构》,《青年记者》2018年第2期。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国际化人才,本文提出的区域性国际化人才是强调该类人才的培养要以我国(尤其是云南)为辐射中心,协同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展开,是基于RCEP框架,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中小企业发展和电子商务等(28)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司.《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各章内容概览,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zwgk/bnjg/202011/20201103016080.shtml,访问时间:2022-05-27。领域发挥作用的国际高水平人才。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国际化人才的内涵、培养机制、教育实践等相关议题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学者们纷纷表明我国亟须突破国际化人才培养瓶颈——需要理解“一带一路”的区域性和人才需求,(29)沈鹏熠:《“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31期。考虑战略模式、贸易形态、国情政局和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培养全面、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如国际化资本运作人才、具有创造性的新型国际贸易人才、新型复合型且文化素质高的外向型人才、各类境外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管理人才。(30)文君、蒋先玲:《用系统思维创新高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国际商务》2015年第5期。RCEP协定与“一带一路”倡议都能够推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以及人才之间的创新交流,(31)李慧杰、崔然红:《“一带一路”背景下人力资源国际化培养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12期。学者们对国际化人才理解的方式与思路能够借以参考,故本文尝试以RCEP框架的区域性和人才需求为指向,明晰云南作为重要枢纽所需的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内涵。

区域性:RCEP框架覆盖了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等15国,其中缅甸、老挝和越南为云南省的接壤国,故区域性国际化人才的区域性主要体现为:基于RCEP框架,构建以云南为辐射中心,以南亚东南亚为辐射范围的区域性人才合作交流空间,实现国际化人才区域范围内的流动、投资及资本溢价。

人才需求:从《意见》中可以明晰,肩负高质量实施RCEP重点任务的人才需兼顾RCEP中市场规则、法律条文、手续程序、管理合作、保护措施等协定和既定条款(32)既定条款:意指除RCEP协定外,我国与区域内成员国分别或联合签订的其他贸易协定。(详见表1),主要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中小企业发展和电子商务等(3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司.《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各章内容概览,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zwgk/bnjg/202011/20201103016080.shtml,访问时间:2022-05-27。领域发挥作用。

表1 RCEP框架5项人才需求详细内涵(34)资料来源:作者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各章条款整理得出。

据上述分析,结合RCEP框架下面临更为开放的经济发展进程、激烈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和互为依赖的经济体贸易等新形势,(35)张彦:《RCEP区域价值链重构与中国的政策选择——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基础》,《亚太经济》2020年第5期。我国亟须培养以跨文化认同、语言知识、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创新型研究人才、高水平应用人才和复合型商业人才。

1.创新型研究人才

更为开放的经济发展会更加依赖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呈现创新驱动特征,而创新也是高级要素的关键特性,(36)戴翔:《高质量开放型经济:特征、要素及路径》,《天津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因此,RCEP框架中的区域性国际化人才需具备较为突出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行动力,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能够在深刻理解专业领域相关市场规则、法律条文、手续程序、管理合作和保护措施的基础上为更均衡更充分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高水平应用人才

RCEP框架强调的竞合关系促使我国亟须培养坚定国家意识,能在区域性国际化竞争中把握规律进而创新的高水平人才。将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秉承民族性(37)吴承义:《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高校外语专业转型发展新篇章》,《外语学刊》2018年第6期。是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必备的内涵,是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中明辨竞合关系发展规律的基础。一方面,需要基于上述基础素质的高端技术人才,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形成技术比较优势,提升我国高端制造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需要具备上述素质的跨文化管理人才。

3.复合型商业人才

复合型商业人才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信息处理素养,强调知识体系与实践经验并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规则融通,是能够扩大云南特色优势商品和服务进出口、创新边境贸易形式的人才。该类人才的复合型体现为因其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支撑,使其既能够精准且高效地服务于各行业投资、货物和服务贸易领域,也能够在知识产权、中小企业发展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发挥作用。

四、云南构建区域性国际化 人才培养机制的关键要点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为云南跨越式发展新实践打开了视野、指明了路径。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努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云南必须重视对跨境的科研、应用和商业人才的培养。自2010年来,云南省不断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支持计划”集结大量高端人才;“柔性引才”减缓聚集阻力,建成具有云南特色的“云南省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基地” ;把握契机签订“海外引智工作站”协议,柔性汇聚高端退休人才智力;积极开展“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搭建常态化国际人才交流平台。面对新机遇,云南还需要完善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一)基于三螺旋理论的核心机制构建

以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大主体为基础形成的协同培养机制是建设高质量区域性国际化人才队伍的重要支撑。三大主体相互融汇,协同育人,推动创新,为RCEP框架下云南培养区域性国际化创新型研究人才、高水平应用人才和复合型商业人才构建核心机制。云南需要三大主体共同为人才的引进和留育提供服务,充分发挥三主体的功能协同与“自反性”,构建协同培养机制。

1.三大主体的功能定位

高校(科研院所)作为育才的主力军,应当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突破常规,创新模式,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以跨文化认同、语言知识、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为基本要求展开区域性国际化人才的基础素质培养,加强家国情怀教育的同时,提高人才对区域范围内不同目标国的经济发展、商贸规则、民风民俗等维度的认知;为区域性国际化创新型研究人才、高水平应用人才和复合型商业人才提供专项培养方案,夯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中小企业发展和电子商务(38)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司:《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各章内容概览,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zwgk/bnjg/202011/20201103016080.shtml,访问时间:2022-05-27。等领域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基础,促进各类人才基于RCEP框架下对市场规则、法律条文、手续程序、管理合作、保护措施等条款的深入解读。

企业作为实践育人平台,对区域性国际化人才知识和技术技能的转化起到决定性作用。企业能够为人才提供资源要素及社会关系支撑,是区域性国际化人才施展身手、发挥作用的实践平台,也是该类人才深入并立足市场的机会平台。尤其是国际化经营企业,不仅为各专业领域提供市场导向的实践机遇,还是三类人才专业技术知识转化以及市场运作经验积累的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速人才的储备知识与技术技能转化落地,打造“科技强国”的主力军,培养能够担起国际经济合作大任的区域性国际化人才,有助于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各级政府为区域性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与制度支撑。如通过完善促进要素、资源有序流动的政策体系,全面发挥资源统筹优势;建立健全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引进、激励及服务机制,完善相应信息数据库;引导和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同时,作为RCEP框架范围内我国区域性国际化人才流动及培养的支撑,政府应当为降低人才跨界流动壁垒做出努力,积极与各方成员国合作共建区域范围内人才交流及合作项目,为区域性国际化人才提供更为便利的投资或溢价途径,以期实现人力资本存量大幅提升,形成区域范围内国际友好合作与良性竞争,共促RCEP框架的高质量实施。

2.三大主体联动培养体系构建

(1)协同创新联动培养

高校(科研院所)基于原有的双创课程、讲座和沙龙等基础培养体系,联动企业导师作为相关课程的特聘教师或主讲人,扩充优质师资队伍,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行动力;通过企业获取市场及产业创新相关资讯,促进理论运用于实践、完善于实践,完善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创新知识框架。基于此,将实训与实践融合纳入协同创新培养体系,邀请企业导师作为项目规划及发展前景的评审者,以更有力的经验指导与资金支持进一步提高项目落地的可实施性。政府作为联动机制第三方,对内统筹创新创业各类需求要素的配置,在政策优惠、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为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便利,对外引进高端创新人才。

(2)跨境合作联动培养

一是教学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高校(科研院所)为区域性国际化人才设置国际合作交流的专项计划,培养人才坚定的国家意识和家国情怀,以文化主题内容为依托,结合外语语言教学,通过长期、系统的文化与语言训练培养人才的跨文化认同能力,提供跨入国际合作并切身体验国际竞合关系发展的机遇。二是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与合作,企业是能够让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切实融入市场竞争与合作关系的主体平台。真实的技术转化与市场竞争环境,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高水平应用人才的实操能力,使之能够准确把握国际竞合发展规律。三是政府部门制定跨境育人专项计划,鼓励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制定区域性国际化人才的顶层发展规划,确保高端人才培养体系的国际性和科学性,为国际友好竞合关系提供人才储备。

(3)学科融合联动培养

高校(科研院所)针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中小企业发展和电子商务(39)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司:《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各章内容概览,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zwgk/bnjg/202011/20201103016080.shtml,访问时间:2022-05-27。领域开展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全面围绕RCEP框架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模式,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完善人才的知识体系。不同领域的国际化经营企业为人才提供更为真实的市场环境与资料,形成“产业学院”,同时,从知识储备、专业技能等方面考察并激励复合型商业人才,全面提升人才可塑性。政府积极引导校企合作,为产教融合营造良好环境,综合发挥政策引导、经济杠杆和机制激励作用。

协同创新、跨境合作和学科融合三大培养体系如三螺旋一般相互渗透、相互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从不同的培养维度,发挥不同的效能作用(如图1所示),创新驱动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

图1 协同创新、跨境合作、学科融合培养体系

(二)人才培养环境营造

1.国家战略导向

国家战略的引导能够对云南三主体协同培养机制产生建设性影响,且我国各项战略相互融合并行发展的特点显著,云南应当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协同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具备云南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储备库。自“10+1”自贸区形成、“一带一路”倡议启动,至RCEP生效,我国都将云南视为西向开放的要道。不论是开放型经济的建设,还是科技创新城市的发展,都是云南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努力营造聚集效应促进人才高地建设成型的良好契机,同时也是云南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建立健全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机遇。

2.平台建设辅助

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相连接的交通基础设施逐渐完备,为人才、物资流动创建先行基础,同时,云南省柔性引进人才策略及相应服务激励制度为人才扎根培土,各高校科研基地建设为人才培育施肥,数据和信息资源平台为人才培养机制供能。另外,云南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共计建设824个园区,(40)数据来源:前瞻产业园区,https://y.qianzhan.com/yuanqu/diqu/53/.囊括3个教育园区、4个留学人员园区、1个人才孵化园等,在云南省人才特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中,截至2020年,已有44家企业入园,引进国家级人才25人,省级人才74人,省级创新团队7个,(41)数据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云南日报:《我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激发人才活力动力,汇聚发展势能动能》,http://www.yn.gov.cn/ywdt/bmdt/202006/t20200602_204861.html,访问时间:2022-05-27。可为区域性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园区协同建立健全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是延展人才聚集平台,扩大人才聚集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的可行路径。

3.国际合作背景

RCEP框架不仅为云南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人才队伍带来良机,还为云南后期人才输出创造国际竞合氛围。

RCEP框架落地后,云南迅速部署21项行动计划——《云南省加快对接RCEP行动计划》对接RCEP,推动“大循环、双循环”构建,重点落脚于云南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和贸易市场建设。在关税减免、新增承诺、开放环境、规则体系和聚焦RCEP生效实施等方面,云南做出了全面的部署。面对产业协同发展能力弱、对外贸易方向转移和传统边境贸易方式受冲击等新挑战,构建区域范围内国际合作的协同培养机制是云南培养高质量区域性国际化人才的核心关键。借助RCEP框架中关于人员流动、产业跨境、贸易合作等便利条款,增强对国内外人才的引力。云南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人才队伍应当与时俱进,把握机遇推陈出新,降低人力资本投入成本,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收益。

五、云南省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培养驱动策略

云南肩负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建设重任,是“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高质量实施的重要枢纽,国际化已然成为云南开放型经济发展主旋律。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形势变化莫测,云南应着力推进对外开放、自贸区建设、贸易和投资布局、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对外贸易结构深化,倾力打造适宜云南发展且具备云南区域特点的开放新格局。人才是第一资源,云南亟须联合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明晰国内外形势,从协同创新、跨境合作、学科融合维度,构建三主体协同培养机制,培养区域性国际化人才。这需要云南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握发展机遇, 充分调动政府各部门的力量共同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定战略支撑与发展环境相辅、国内人才与国际人才培养资源相融、人才流动和聚集相宜,以及区域范围“3n”螺旋与“3n”网络相协的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培养驱动策略,以推动云南对外开放和辐射中心建设。

(一)战略支撑与发展环境相辅

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战略性、系统性部署,需要发挥政府、企业和高校主体协同作用,秉承“引才育才并举,用才留才并重”的理念,在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的基础之上,新增包含协同创新、跨境合作、学科融合维度的“区域性国际化人才”专项,吸引国内外人才,规划区域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策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明确不同类型人才协同培养的策略,制定区域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方案,建立三大主体协同培养的机制。策划大力引才和强化育才,建设高质量区域性国际化人才队伍的措施。

云南需明晰RCEP带来的企业转型升级、生产要素流动配置、市场经济革新深化、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自由贸易区域布局组合、国际合作交流协作等形势变化,把握战略制定的关键要点,将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与云南辐射中心建设规划整合部署,使区域性国际化人才高地建设成为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将基于三主体的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协同培养机制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路径。充分融入国家战略部署,从法规、制度、政策、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云南发挥要塞作用;将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到政府各部门、企业各层面、高校(科研院所)各专业,积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并深化产教融合,营造适宜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环境(如图2所示)。

图2 区域性国际化战略支撑与发展环境构成框架图

(二)国内外人才培养资源相融

1.国内外人才培养资源相融的前行条件是基础要道设施完备

与RCEP框架中人员流动条款相呼应,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17—2030年)》《“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三大战略”发挥高速公路支撑引领作用的实施意见》等国家系列交通规划为有效支撑,加快云南构建与周边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进一步推进干道和枢纽建设,使人才的流通与贸易和投资、商品和服务的流通共进,为国内外人才培养资源相融提供基础要道设施完备的前行条件支撑。

2.国内外人才培养资源相通的核心条件是三主体实现多元联动

一是达成国际人才交流合作项目。依托政府人才专项,实现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多元联动,共同推进国际人才交流合作项目建设。项目基于RCEP区域范围内,针对创新型研究人才、高水平应用人才和复合型商业人才展开。他国为我国建设区域性国际化人才队伍提供沉浸式培养环境,我国为他国人才提供高质量教育教学服务,培养通晓他国国情国貌,明确国际合作贸易态势,清楚大国发展内涵的区域性国际化人才。二是共筑国际人才资源服务平台。为提高区域内部人才流动性,鼓励创新、技术和知识的溢出带动作用,各成员国携手构建区域范围内国际化人才市场及服务平台。

3.国内外人才培养资源相融的辅助条件是人才数据库的完善

在数据作为第五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时代,(42)陶小龙、肖培:《数字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价值特点与开发策略》,《信息与管理研究》2021年第6期。建设并完善国际人才数据库,能够推进人才培养资源相融,加速人才专项建设、服务资源共享,有利于各方获取人才资源和服务资源,缓解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人才培养壁垒。

(三)人才流动和聚集效应相宜

人才往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流动。人才流动产生的聚集效应有利于国家或区域乃至全球科技进步。(43)黄海刚:《从人才流失到人才环流:国际高水平人才流动的转换》,《高等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保证人才流动不流失、形成聚集效应、构建区域内良性人才环流,是人才高地建设的关键要领。

其一,保持足够的引力。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主体协同吹响人才集结号,充实队伍建设的领军力量,确保人才培养硬条件与培养机制相适配;完善人才激励和服务制度与政策,倡议人才“结伴而行”相互促进;同时保证投入产出相适配,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避免部分人才流失带来的经济损失。其二,提升培育的动力。充分发挥三主体螺旋驱动作用,建立健全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育人软环境,鼓励并支持人才自主发展,促进发展动力形成聚集效应。其三,把控人才的流动性,保持人才流动不流失,形成稳定且适宜的人才环流是促进各方人才培养的重要步骤,能够使人才适应各方国情环境,促进聚集效应形成,为各方经济发展助力。环流固然能够推进各方积极发展,但各方人才培养模式、能力、环境建设参差不一,难以保证环流的效果,所以,把控人才流动性需要多元化、包容性的制度作为支撑。

(四)“3n”螺旋与“3n”网络相协

“3n”螺旋是区域范围内各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聚合体,三方主体跨界联动但又相互协同辅助(如图3所示)。“3n”网络是区域范围内国内外人才社交和项目连通的网络体系,由三方主体共同打造,囊括创新型研究人才、高水平应用人才和复合型商业人才及其国内外社会关系(如家人、朋友等),以及协同创新、跨境合作、学科交叉维度的区域性国际化合作项目。

图3 区域范围内“3n”螺旋聚合体

“3n”螺旋是区域国际合作背景下地方三螺旋的扩展与衍生,该聚合体是区域成员国各大主体的有机结合,是各主体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多方联动,有助于人才在区域范围内的流动与聚集。对各主体而言,既与内部其他两方主体构成协同培养机制,也与外部各地方主体达成联动,形成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国际协同培养框架。在“3n”螺旋聚合体中,我国三主体借助云南区位及交通便利,以云南作为联动南亚东南亚地区各方主体的辐射中心,在加强人才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同时,聚集三类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将云南打造为区域性国际化人才高地,促进云南开放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n”网络则是以各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核心,能够打破地缘束缚和资源限制,且囊括区域范围内多元主体的跨国资本与网络资源的网络空间体系。各地方三大主体通过国际项目相互联系,为区域性国际化人才确立新的身份、搭建新的平台、拓展新的发展机会,保持人才与祖国的密切联系,强化国内外人才交流及跨境项目合作。

“3n”螺旋与“3n”网络相协,一方面体现于“3n”螺旋是“3n”网络构建的核心条件,三大主体的跨界协同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切实的国际化环境;另一方面体现于“3n”网络是“3n”螺旋维持的支柱,要形成良好的“3n”螺旋聚合体,必然需要加强人才及项目的合作联系,搭建“3n”网络体系是最大限度降低人才流动成本,并共享知识溢价的有效举措。

战略支撑与发展环境相辅、国内外人才培养资源相融、人才流动和聚集相宜,以及区域范围“3n”螺旋与“3n”网络相协是提高区域性国际化人才思想素质和技术能力的驱动策略,也是云南积极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服务并融入国家战略的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区域性螺旋国际化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聚焦港口国际化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旋风“螺旋丸”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通知 国办发〔2017〕11号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