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C护理管理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有效性
2022-11-22姜芳杨敬随田勇
姜芳 杨敬随 田勇
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加,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2]。T2DM患者若血糖持续升高,还会引发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意外、神经系统病变及肾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3]。T2DM作为终身性疾病,需要接受长期综合性治疗和护理干预,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障T2DM治疗效果的关键[4]。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通过MMC管家APP为T2DM患者提供糖尿病健康知识、家庭自我管理、标准化诊疗及健康数据分析等服务,有利于医护人员对T2DM患者进行综合管理,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及时性[5]。基于此,本研究探讨MMC护理管理对T2DM患者疾病认知、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6—11月20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6]标准;②年龄18~75岁;③接受随访,且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④思维正常,可配合完成量表调查;⑤签署知情同意书;⑥具备基本的表达、沟通能力。排除条件: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1型糖尿病肾病等非T2DM者;②视听功能损伤者;③精神、认知功能严重损伤者;④肝、肺、心等器官严重损伤者;⑤合并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者;⑥合并酮症酸中毒、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并发症者;⑦临床资料不全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中女43例,男57例;年龄28~70岁,平均51.36±7.87岁;病程2~10年,平均4.02±1.20年;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中专或高中60例,大专及以上26例。对照组中女46例,男54例;年龄32~72岁,平均50.84±8.10岁;病程1~13年,平均3.95±1.16年;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中专或高中62例,大专及以上21例。两组以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建立T2DM住院管理档案;测量血糖、血压、腰围及臀围等指标;检查并发症情况,如神经传导、眼底视网膜情况;出院个性化指导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院后按照MMC护理管理。
(1)成立护理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专科医师、4名糖尿病专科护士、1名护士长,其中护士长负责总体管控,专科医师制订及调整治疗方案,2名专科护士负责患者入院全面评估、资料收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及随访。
(2)小组成员培训:参考《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建设规范及管理指南》[7],每周组内进行MMC目标管理专业培训。
(3)设置T2DM患者管理目标:专科护士评估患者病情,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管理目标。①体重目标,体质指数不超过24;②饮食目标,结合患者体质量、身高、运动情况计算每日所需能量,按照少食多餐、均衡饮食的原则制订饮食方案;③运动目标,每周维持中等强度有氧运动5次,30 min/次;④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FPG)4.4~7.0 mmol/L,餐后2h血糖(2hPG)<10.0 mmol/L。
(4)标准化教育: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下载MMC管家APP,教会患者上传监测数据、查询健康档案、知识库、糖尿病相关知识学习等操作。入院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初始评估,针对问题给予初始指导;每周二糖尿病饮食专项教育;每周三进行胰岛素注射专项教育;每周四并发症防治及药物应用;每周五运动疗法和血糖监测;教会患者监测血糖及低血糖规范化处理;需要院外注射胰岛素患者,护理人员需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注射方法;出院前护士进行用药专项指导。
(5)护理目标落实:护理人员评估患者对健康宣教内容掌握情况,了解患者护理目标完成情况,每2周进行1次小组会议,针对依从性较差的患者进行问题分析,完善护理措施。
(6)患者自我管理:出院后,患者对血压、步数、体质量、血糖等进行自我测量,并将数据上传至MMC管家APP,并于每周日查看健康周报,掌握目标管理完成情况。
(7)追踪目标执行情况:护理人员每天通过MMC医生工作室APP查看患者上传的数据,通过APP预约或电话联系APP中血糖预警患者,了解患者目标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患者的运动、饮食、用药等;对2周不上传监测数据的患者,通过电话随访了解原因,告知上传数据的必要性。
(8)复诊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后3、6个月通过MMC随访管理系统通知患者进行MMC门诊复诊,复诊时护理人员整体评估患者目标管理情况,对于管理情况较差患者进行问题分析,并给予指导;对管理情况较好的患者进行鼓励,确保患者继续进行目标管理。
1.3 观察指标
(1)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采用自制T2DM疾病知识调查量表评估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该量表由运动知识、并发症知识、饮食知识、基础知识4个维度共16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根据不太了解、基本了解、大部分了解、完全了解分别计1~4分,得分越高,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2)自我血糖监测频率:在干预后6个月,统计并比较两组自我血糖监测情况。
(3)血糖控制情况: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FPG、2hPG水平。
(4)生活质量: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以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8]为标准,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由生理(12个项目)、心理(8个项目)、社会关系(4个项目)、治疗(3个项目)4个维度共27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掌握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运动知识、并发症知识、饮食知识、基础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运动知识、并发症知识、饮食知识、基础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掌握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自我血糖监测频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血糖监测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血糖监测频率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bA1c、FPG、2hPG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2.4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治疗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治疗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T2DM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要特征,伴有胰岛素抵抗[9]。T2DM病程较长,患者缺乏自我管理意识,难以养成健康行为,导致血糖控制不佳,治疗难度增加[10]。因此,给予T2DM患者有效的护理管理对改善血糖控制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运动知识、并发症知识、饮食知识、基础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MMC护理管理能改善T2DM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1]。分析原因为:MMC护理管理注重培养患者健康行为意识,通过MMC医生工作室APP定时推送T2DM疾病相关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随时学习疾病知识,有利于提高患者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从而提高疾病认知水平。此外,MMC护理管理通过上传家庭数据,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血糖情况并及时给予干预。
临床研究发现,我国T2DM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并不乐观,多数患者对自我血糖监测的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监测频率较低[12]。本研究发现,观察组自我血糖监测频率高于对照组,表明MMC护理管理能够提高T2DM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T2DM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关键因素是操作技术,故对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患者需要开展相关培训,给予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以提高自我血糖监测能力[13]。MMC护理管理通过多种方式向患者介绍血糖监测方法、血糖监测指标等内容,强化患者对自我血糖监测的认知水平,从而促进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T2DM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糖控制效果较好,但出院后由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或不重视后续治疗,导致血糖控制效果降低[14-15]。本研究中观察组HbA1c、FPG、2hPG低于对照组,说明MMC护理管理能促进T2DM患者有效控制血糖,与庄若等[16]研究结果一致。医护人员可以通过MMC平台动态跟踪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并根据数据进行问题分析,从而及时调整健康宣教内容及后续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居家期间的疾病控制得到保障,最终改善血糖控制情况[17]。MMC管家APP能够将患者上传的数据以直观、清楚的图形进行展示,有利于患者进行自助查询,理解数据变化趋势代表的意义,主动积极参与血糖控制过程,调整自身饮食、运动等情况,最终改善血糖水平,提高T2DM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MMC护理管理能改善T2DM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提高自我血糖监测频率,有效控制血糖,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选取样本数量有限,且均来自同一中心,也未对MMC护理管理长期干预效果进行研究,今后可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同时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探寻MMC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以及对T2DM患者长期血糖管理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