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喉罩插管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2-11-22黄雷鸣卢加发
黄雷鸣,舒 敏,卢加发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急诊科,广东深圳 518052)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是导致患者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若不及时给予患者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心肺复苏为心搏骤停患者常用的抢救手段,旨在促进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恢复,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细胞死亡。而快速地、有效地建立人工气道,是保障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基础,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2]。既往多采用面罩或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支持,气管插管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且插管过程中需暂停胸外按压,对复苏成功率造成一定影响。双管喉罩插管是介于面罩与气管插管的一种新型的、特殊的人工气道,有操作简单、刺激小等优势。第三代双管喉罩在增强通气量的同时,还可减少误吸、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预后起到积极作用[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双管喉罩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收治的92例心跳呼吸骤停需紧急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按照抢救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54.86±3.21)岁;心搏骤停至接受急救时间2.5~9 min,平均时间(4.72±1.28)min;骤停原因:脑血管疾病18例,心血管疾病16例,创伤性休克7例,一氧化碳中毒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53.82±3.17)岁;心搏骤停至接受急救时间2.6~8 min,平均时间(4.65±1.25)min;骤停原因:脑血管疾病15例,心血管疾病22例,创伤性休克5例,一氧化碳中毒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均为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急诊出车接诊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②急救出车至现场时间低于10 min;③无气管插管禁忌证者。排除标准:①扁桃体重度肥大,上呼吸道损伤等气管插管禁忌证者;②误吸风险高者。
1.2 抢救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心肺复苏。接到120急救电话指令后,立刻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救工作。到达现场后,首先将患者平放于通风处的地面上,调整为心肺复苏体位,行标准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在100~120次/min,按压深度在4.5~5.5 cm,按压与放松比例为1∶1。同时根据患者情况,按医嘱予以肾上腺素、阿托品等急救药品,建立相关静脉通道,清理口腔异物,对其心电进行监护。
对照组患者采用面罩联合气管插管呼吸支持。对口腔异物进行清理,调整头部为鼻吸位,利用球囊面罩加压通气对患者实施辅助呼吸支持,潮气量控制在8~10 mL/kg,氧流量设置为10 L/min。待患者病情稳定30 s后,实施气管插管,选用合适的气管导管,将患者肩部垫高,采取仰卧位,尽量使口腔、咽喉、气管处在同一直线上,插入气管导管,调节深度并固定。若操作不顺利或失败,则立即退出,再次进行操作。观察组患者采用双管喉罩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根据患者体质量选用喉罩,若患者体质量超过60 kg,选用4号喉罩;体质量低于60 kg,选用3号喉罩。检查喉罩,无漏气后将气体排空,并加入润滑剂进行润滑,将患者头轻微向后仰,清除口腔分泌物、异物。面向患者,左手拇指伸入患者的口腔,牵引其下颌,最大限度地使其张口。以持笔的方式,右手将双管喉罩轻柔置入患者口正中或一侧口角,罩口方向朝下颌。然后检查喉罩是否在口腔正中,气囊是否平整,无误后将其沿正中线,向下紧贴硬腭、软腭,沿咽后壁置入,直至不能推进。在插入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罩口方向朝下颌,若罩体出现折叠,应取出并重新置入。3号喉罩充气在15~20 mL,4号喉罩在25~30 mL,牙垫固定,连接呼吸气囊,予以呼吸支持,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监测其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 ①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抢救成功即为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室上性心率或窦性心律恢复,平均动脉压为50~60 mmHg(1 mmHg=0.133 kPa),且维持时间超过20 min。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呼吸道梗阻、反流/误吸。②插管时间、气道有效开放时间及瞳孔回缩时间。③复苏前及恢复自主循环2 h后心率、平均动脉压。④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及恢复自主循环2 h后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84.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9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气道有效开放时间及瞳孔回缩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插管时间、气道有效开放时间及瞳孔回缩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气道有效开放时间及瞳孔回缩时间比较(±s )
表2 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气道有效开放时间及瞳孔回缩时间比较(±s )
组别 例数 插管时间(s)气道有效开放时间(s)瞳孔回缩时间(min)观察组 46 16.58±2.15 8.12±1.26 5.43±1.37对照组 46 45.78±5.42 12.47±2.15 8.46±1.35 t值 33.965 11.839 10.685 P值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 恢复自主循环2 h后,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复苏前增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s )
表3 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s )
注:与同组复苏前对比,P<0.05。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复苏前 恢复自主循环2 h后 复苏前 恢复自主循环2 h后观察组 46 11.56±1.25 67.85±2.75* 13.58±2.15 73.68±2.42*对照组 46 11.46±1.28 57.45±3.02* 13.55±2.17 66.17±2.13*t值 0.379 17.269 0.067 15.780 P值 0.706 <0.001 0.947 <0.001
2.4 两组患者PaO2、PaCO2比较 恢复自主循环2 h后,两组患者PaO2、PaCO2均较复苏前改善,且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PaO2、PaCO2比较(mmHg,±s )
表4 两组患者PaO2、PaCO2比较(mmHg,±s )
注:与同组复苏前对比,P<0.05。PaO2:血氧分压;PaCO2:二氧化碳分压。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PaO2 PaCO2复苏前 恢复自主循环2 h后 复苏前 恢复自主循环2 h后观察组 46 32.52±2.35 75.92±3.42* 68.75±2.42 32.14±2.52*对照组 46 32.42±2.41 65.98±2.72* 68.77±3.25 39.78±2.15*t值 0.202 15.428 0.034 15.643 P值 0.841 <0.001 0.973 <0.001
3 讨论
心肺复苏是心搏骤停患者常用的抢救手段,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及时予以患者肺部充分的氧气,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是保障心肺复苏的关键[4]。心肺复苏过程中,面罩与气管插管是常用的呼吸支持方式。面罩通气效果受急救人员操作、患者脸型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若面罩贴合不佳,出现漏气情况,会影响通气效果,甚至导致低氧血症,增加患者死亡率[5]。传统气管插管,要求抢救人员具备良好的操作技术,且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插管时有可能出现插管困难的情况,导致抢救时间延误,影响心肺复苏效果[6]。
双管喉罩插管是一种新型通气方法,对患者体位要求低,操作相对简单,对患者造成的刺激小,安全性高,最重要的是可维持良好的通气效果[7]。因此,在院前急救中,双管喉罩插管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肺复苏急救中。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84.78%,且插管时间、气道有效开放时间及瞳孔回缩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这与周世辉等[8]学者研究结果相似,表明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双管喉罩插管能大大提高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缩短插管时间,提高心肺复苏效果。分析原因:与气管内插管相比,双管喉罩插管不需要使用喉镜与肌松剂,即可在较短时间内置入喉罩,以早期建立气道,给予患者呼吸支持,且喉罩还可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增加抢救成功率[9];此外,由于喉罩操作相对简单,急诊医护人员更易掌握,可在短时间内建立人工气道;而气管插管操作相对复杂,对体位要求较高,在院前急救此种复杂的环境中,气管插管、面罩通气效果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10]。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恢复自主循环2 h后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PaO2、PaCO2均较复苏前改善,但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表明通过双管喉罩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患者呼吸支持更为稳定、快速,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通气质量、极大改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提高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相关研究也表明,双管喉罩插管可使患者快速有效的获得通气,对其呼吸情况进行改善,且基本不对患者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对于气管插管困难患者更为适合[11]。另外,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总并发症率为4.35%,低于对照组23.91%。这是由于双管喉罩采用的双管结构与普通喉罩相比增加了一条可以与通气道并行的引流管。且双管喉罩有两个有效的密封,通气管与引流管密封,前者通向气道,后者通向食管,因此在加强喉罩通气功能的同时,又能最大程度防止误吸和反流的发生。双管喉罩相比于常规双管喉罩,有合适的硬度、与口咽腔相匹配的弧度;同时,放置时需用器械进行引导,以避免操作不便[12]。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应用双管喉罩插管能有效促进提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提高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