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南京霍乱疫情与政府应对
2022-11-22张翰林
张翰林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0 引言
1932年霍乱是民国时期传播范围最广的一场疫情,几乎遍及全国。时任卫生署署长刘瑞恒称:“本年各地霍乱,先后发现,北自平津,南至福州、广州,东自上海,西迄潼关。而长江流域,江浙、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重要交通地方,流行尤为剧烈”[1]。足见霍乱的传播范围之广。关于此次霍乱,目前学界已有初步研究。刘炳涛研究了陕西省防疫的成效[2]; 黄华平等介绍了铁路当局防控霍乱疫情的情况[3]; 周星宇介绍了城市防疫情况以及乡村因缺乏卫生防疫资源而造成的大面积恐慌[4]; 崔占龙等介绍了广州防治霍乱的情况[5]。目前尚无学者对1932年霍乱在南京的流行情况及政府应对作专门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国民政府卫生署和南京市政府应对1932年南京霍乱的举措及效果,以期为当今的疫情防治提供历史的借鉴。
1 南京市的霍乱疫情
1932年,中国发生了全国性的霍乱疫情,“本年霍乱,流行之广,传染之烈,为近年来所未有”[6]。1932年4月26日,上海发现霍乱患者[7]。不久之后,与上海相隔不远的南京也发现霍乱患者。“霍乱病人之第一次发生地点在中正街西城旅社,时间为五月六日”[8]1094。此后霍乱在南京迅猛发展。据《中央日报》载:“本市自五月间发生霍乱后,势成燎原,染者甚速,死者亦多,诚为十余年来所仅见”[9]。6月9日,南京已经发现霍乱患者42人,其中死亡14人[10]。截至6月20日,南京共发现霍乱患者197人,其中死亡36人,仅6月20日一天,南京就发现霍乱患者29人,死亡4人[11]。据《新民报》6月27日报道:“自五月十八日截至本月二十五日止,南京发生霍乱病者、共计三百零一人,因霍乱而死者共七十七人”[12]。
南京是国民政府首都,地位重要。南京霍乱疫情不仅被国内媒体追踪报道,也受到外国媒体的高度关注。《北华捷报》《上海泰晤士报》《字林西报》都对南京霍乱疫情进行了报道。《北华捷报》6月7日报道:“在过去几天中, 5名霍乱患者在当地医院得到了治疗,卫生部门正采取严厉措施阻止霍乱的蔓延”[13]。《上海泰晤士报》6月15日报道:“截至6月14日,霍乱患者达到了100人,其中绝大多数在中央医院治疗”[14]; 《字林西报》在6月22日的报道中称:“霍乱正在南京蔓延,截至目前,共有197名霍乱患者,其中36人死亡。在过去的两周里,南京共有68 ̄ ̄064人注射了防霍乱疫苗”[15]。
霍乱不仅在南京城区肆虐,城外的八卦洲也难逃厄运。《新民报》在7月12日的报道中称:“本京八卦洲离京数十里、此次市内发生霍乱、该洲亦被延及、七八两日死亡三十余人、洲民恐慌异常”[16]。8月份,霍乱在南京继续蔓延,截至8月16日,全市霍乱患者1186人,其中死亡305人[9]。霍乱的蔓延造成了社会恐慌,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9月份,霍乱基本得到控制,《新民报》在9月11日的报道中称:“本京自入秋以来、气候温和、致虎烈拉一疫,患者已日渐减少……故上周患者有一百另四人之多、而此周仅五十九人、较上周亦减去约半数”[17]。据南京市政府统计,从5月15日到9月16日,霍乱患者共计1558人,死亡386人[18]。
2 政府应对措施
为防治霍乱,稳定社会秩序。国民政府卫生署与南京市政府多措并举,积极应对霍乱疫情。5月13日卫生署联合南京市政府、首都警察厅、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卫生防疫组等机关,召开第一次首都预防霍乱联席会议,决定成立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19]。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设在南京市卫生事务所内,设正副主任各1人,聘医师2人,护士15人,稽查29人,事务员1人[8]1093。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成立后迅速投入到紧张的防疫工作中。
南京市的霍乱防疫工作主要由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承担,同时国民政府卫生署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霍乱防疫工作主要分为预防、宣传、检验、消毒以及治疗工作。
2.1 预防霍乱
2.1.1 预防注射
预防注射是一种有效预防霍乱的方法。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在成立之初就决定从5月23日开始进行预防注射[20]。全市分为东西南北四区,每区组织一支注射队一队,前往各学校机关等对市民注射霍乱疫苗[8]1094。后为便利市民注射预防针,全城设立7处预防针注射点[21]。由于缺乏卫生知识,部分市民迟疑观望,甚至拒绝打针。为此,南京市政府发布布告,用通俗语言,号召市民迅速注射霍乱预防针[22]。
除政府积极号召外,报纸也号召市民注射防疫针。《新民报》6月5日的报道标题为《霍乱可怕 本京市民应打预防针 将全市划区先后注射》[23]。《新民报》6月8日的报道标题为《欲免霍乱传染 速打预防针 全城设立七处专司预防注射》[21]。报纸采用醒目的标题号召市民注射预防针。
在号召市民积极注射预防针的同时,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也对重点人群进行强制注射。其一是旅馆饭店职工,首都警察厅和南京市政府联合发布布告对旅馆饭店职工进行强制注射,并要求6月10日前结束[24]; 其二是发现霍乱较多地点的市民,必须沿家强迫注射[12]。据南京市政府统计,注射霍乱疫苗人数为136 ̄ ̄421人[18]。
2.1.2 禁止售卖生冷食品
霍乱流行与食品卫生状况有很大关系,生冷食品是霍乱传播的重要媒介,因此禁售生冷食品势在必行。“凡患霍乱病者,多半由食生冷瓜果所致”[25]。为了阻断霍乱的传染渠道,南京市政府、首都警察厅联合通告各商店及摊贩禁止售卖生冷食物。同时派出卫生警察,严密调查取缔售卖生冷食物的商店及摊贩,并允许市民就近举报[26]。
2.2 防疫宣传
霍乱疫情发生后,政府迅速采取了行动。但普通市民因为缺乏卫生常识,面对疫情反应迟缓,对于预防注射,不愿问津[27]。据《中央日报》6月13日报道称:“况近来疫病,来自四处,致首都预防霍乱办事处,工作较前紧张数倍,而打防疫针者,仍不踊跃”[28]。针对这一情况,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为扩大宣传,提醒民众注意霍乱,采取了多项措施。
(1)分发标语
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为提醒市民注意霍乱危险,重视卫生,准备了大批宣传标语进行分发。标语内容如下:“一、不喝生水,口渴必要时喝开水。二、不要用生冷水去洗杯盘碗筷,用开水最稳当。三、不吃生冷东西和生水做的冰淇淋和饮料,所有食物,必须煮熟,趁热就吃。四、不要使苍蝇停落在食物和碗上面。五、水果必须削皮,立刻就吃,不要使苍蝇停过,亦不要用生冷水去洗。六、遇有霍乱病人或患霍乱死的,必须报告本处或附近的警察和派出所。七、井水必须消毒”[29]。
(2)广播演讲
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与中央广播无线电台商定,每天下午3时,由卫生署派员在该台演讲霍乱之危险[21]。以6月7日演讲为例,首先大体介绍了霍乱的危险性、霍乱的病原以及霍乱的传染媒介。其次用通俗的语言分别介绍了生水、生冷食物、苍蝇和接触病人是霍乱的四种传染媒介[30]。广播演讲通过无线电的途径,向市民传授基本卫生知识,提高了市民对霍乱的认识。
(3)播放卫生电影
针对“市民不明霍乱预防之利弊,对于预防打针,不愿问津”的情况,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请卫生署汇集各种卫生宣传品,制成电影,分托各戏院,于每场加映卫生影片[29]。影片将霍乱的危险性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市民面前,有利于提高市民的防范意识。
(4)分发传单
分发传单意在提醒市民勿食生冷物、勿接近病人、勿狂饮暴食、勿遭暖受凉[31]。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采取多种方法分发传单。一是由各区警察散发[12]; 二是在各区办理公民宣誓时,随时分发[23]; 三是向航空署借用飞机散发传单[8]1098。采取多种方式分发传单,可以增加传单的受众,起到扩大宣传的效果。
2.3 检验
“检验工作由卫生署细菌室办理,分检验井水和大便二种类,以决定有无霍乱病菌”[8]1097。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自6月7日起,分区检验井水,如果发现霍乱弧菌,就进行井水消毒[32]。6月17日卫生署井水消毒队检验井水,“发现下街口四十八号旁之公井,及评事街二百二十二号住户之私井,皆有霍乱弧菌多”[33]。卫生署一面通知井户注意,同时特派井水消毒队,前往消毒。
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对重点人群大便进行集中检验。首都警察厅、南京市政府联合发布布告称:“至旅馆饭店内厨役管理烹调,尤关重要,为防止有带菌人起见,于注射外,并规定由该所办事处工作人员,分日前往收取各该厨役排泄粪便,逐一检验,以便预防,而遏疫萌”[24]。“如验有病菌、亦加以隔离、以杜传染云”[34]。除此之外,医院的霍乱病人,必须检验大便无霍乱菌后,才能出院[8]1097。
2.4 消毒工作
在自来水尚未普及前,井水是南京市民饮用水的主要来源,井水中如含有霍乱弧菌,会造成霍乱疫情迅速传播。为此卫生署派专员调查市内水井并进行消毒[35]。经调查发现,“有娃娃桥徐姓、下街口十八号、评事街一二二号、西方庵两口、承恩寺、衙缺街、小粉桥、东八府塘、细柳巷、油市街等处公私井,检验结果,皆发现霍乱弧菌”[36]。为此,卫生署“调齐清道夫三十名,卫生督察员二人,由卫生署工程师率领,前往市内各井,普遍消毒,预计每十天可以周流一次”[31]。卫生署“将全市公井,悉数消毒,惟私家水井,因调查困难,不易办理,希望有井人家,前往该署接洽消毒办法”[35]。
针对“近日各处有私井住户,亦纷纷投函卫生署请求井水消毒,日必数起”[37]的情况,卫生署专门制定了私井请求消毒法,具体办法如下:“(一)接洽、有井之家,来函或直接请求消毒,本署即派专员携带消毒药水,来至井家,依其井数,并测井之容量,为每井留药水七瓶,足敷一星期之用,并将消毒法详为说明[38]。(二)进行、每过一星期之久,本署仍派专员携带药水至井家,再留适宜之药水七瓶,而将上星期之七空瓶收回。(三)缴费期、一日之消毒费,每一井大洋一元,必须当日付清”[39]。据统计共有2812口井进行了消毒,累计消毒55162次[8]1098。
2.5 治疗
治疗霍乱的主要措施是建立传染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对于霍乱疫情的防治至关重要,将患者隔离治疗可以有效减少霍乱疫情的传播。霍乱疫情爆发时,南京并无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患者主要依靠中央医院治疗,后因中央医院收治能力有限,南京市政府着手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在防治疫情期间,南京市内主要由中央医院、南京市立传染病院和下关防疫医院治疗霍乱患者。
关于治疗工作,最初由中央医院办理,后因病人日增,卫生事务所筹设传染病院,收治中央医院已愈而未痊愈之病人[8]1097。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成立后,则负责派出注射队、注射预防针,并把霍乱患者送入中央医院隔离诊治。除此之外,还派工作人员在车站码头给来往旅客注射预防针,并将查出的霍乱患者送入中央医院诊治[29]。针对贫苦霍乱患者,中央医院采取免费治疗[40]。据统计,中央医院共收治霍乱患者1011人[8]1097。
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在中央医院设立的隔离病室,只能容纳40名患者,“不数日即告人满,而患是病者,复源源送往,现已无处可容”[37]。面对这一问题,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与中央医院协商,将女护士宿舍改作隔离室,可以容纳40名患者[34]。扩充隔离病房虽能缓解一时的困难,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医院的收治能力问题,建立新的传染病院刻不容缓。
因古林寺房屋宽敞,附近人烟稀少,适合作为传染病院,南京市政府选定古林寺作为院址[40]。开办经费由卫生局从传染病院年度概算中划拨[41]。据《南京市立传染病院暂行组织规则》规定:“本院置主任一人,医师一人至二人,调剂员兼事务员一人,护士六人至八人,处理一切事务”[42]。该院配备70张病床,自6月20日起开始收容霍乱病人。与中央医院相同,该院对贫苦患者实行免费治疗[43]。
市立传染病院建立后,在治疗霍乱方面与中央医院进行了良好的互动,该院与中央医院商定,凡是霍乱患者,先送中央医院治疗,有救治希望,再转送传染病院疗养[44]。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中央医院将患者转入传染病院后可以收治新的患者,而传染病院则可以负责患者的疗养工作,各司其职,一举两得。
针对下关车站码头来往旅客较多,容易发生疫情,且离城较远、治疗不便的情况,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会同下关商人景季治、陈汉清等人,筹备下关防疫医院。院内设事务、医务两科,事务科分运输、总务、会计、劝募等四股,由商人负责办理; 医务科分宣传、预防、诊察、调查、消毒、救急、检查等七股,由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办理。7月10日下关防疫医院开始收容霍乱患者[45]。该院设立60张病床,必要时可随时增加[33]。据统计下关防疫医院7月份门诊病人180名,住院病人33名,死亡7名,痊愈者56名[46]。
霍乱疫情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容易造成社会恐慌。一般市民“每遇染患时疫,不事医疗,妄请理发匠或江湖郎中,以针刺挑,或竟迷信神权,前向道堂庵庙,祈求佛水仙方等类,骗令病者吞服,以致坐失时机,艰于医治,甚至即以此故,误丧生命”[47]。为此下关防疫医院请求各警察局严格取缔这种迷信活动,并将感染霍乱患者,立即送往防疫医院治疗。
3 结论
面对霍乱疫情的蔓延,国民政府卫生署及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采取预防注射疫苗、禁售生冷食品、防疫宣传、检验、井水消毒、建立隔离医院等,多措并举应对霍乱疫情。政府对南京疫情的重视,加上防控措施得力,为最终控制霍乱提供了保障。当然,国民政府卫生署和南京市政府在应对南京霍乱时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霍乱患者死亡率偏高。南京共发现霍乱患者1558人,死亡386人,死亡率为24.8%; 上海霍乱患者死亡率仅为6.4%[48]。两地死亡率差距明显。其次,预防注射工作存在不足。南京市注射霍乱疫苗为136 ̄ ̄421人[18],而上海注射霍乱疫苗人数则为30余万[49]。深入分析1932年南京霍乱疫情中政府的应对举措,总结经验教训,对当今的疫情防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