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地区中小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研究

2022-04-22郁璟贻谭庆全刘英华王玉婷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烈度北京地区仪器

郁璟贻, 谭庆全, 刘英华, 赵 光, 王玉婷, 薄 涛

(北京市地震局, 北京 100080)

0 引言

北京处于华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和张家口-渤海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地质环境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块体和活动断裂发育,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1-2]。1679年三河-平谷8级大地震、1720年沙城6级强震、1966年邢台7.2级和1976年唐山7.8级等破坏性地震,均给北京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近年来,北京及周边地区虽未发生强烈地震但小震和有感地震频发,社会影响广泛,公众反应强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震应急作为震后有效减轻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平定地震谣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多次地震应对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4]。地震应急信息服务是地震应急指挥的关键因素,是震后政府、新闻媒体、军队和其他救灾力量以及社会公众最迫切需要的信息,直接体现着地震部门对社会的服务水平[5]。对于可能发生的中小地震或破坏性地震,及时、精准、全面的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将有效提高地震部门震后应急处置的能力,提升地震部门的公信力和社会服务水平[3,6]。

经过多年实践,地震部门形成了基本能满足政府、社会和公众需求的地震应急信息与服务,为领导决策和社会公众应对地震灾害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撑[5]。但是,针对北京地区地震事件高效、精准应急应对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在面对北京及周边地区长期以来未发生破坏性地震、但有感地震较多的情形,如何使中小地震的应对更加精准、及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震概况

近年来,北京及周边地区有感地震频发。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统计[7],2018年至2021年10月,北京圈(包括北京、天津、唐山、张家口、承德、保定、沧州、廊坊)共发生1.0≤M<4.5地震113次,M≥4.5地震2次(图 1)。截至2021年10月,北京市地震局启动应急的天然地震事件总计20次(表 1),地震对北京地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图 1 2018—2021年北京及周边地区有感地震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of felt earthquakes in Beijing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from 2018 to 2021

表 1 2018—2021年北京市地震局启动地震应急事件Tab.1 Statistics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launched by Beijing Earthquake Agency from 2018 to 2021

中小地震相比破坏性地震来说基本不会导致建筑物破坏和人员伤亡,但其震感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地震震感取决于地震烈度的大小,对于同一地震而言,不同地区的烈度有很大不同,通常距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震感越强。此外,烈度还受场地条件、震源深度等因素影响。地震烈度有宏观调查烈度和仪器烈度之分。宏观调查烈度是基于震后现场调查和评估房屋损毁、人员伤亡、生命线工程破坏等数据分析处理得到的烈度结果,趋向于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平均或延伸。仪器烈度是指由仪器观测记录的地震动数据计算得出的烈度值,一般为烈度速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震害情况,可为快速应急救援决策提供依据。由于两者的产出方式及所受影响因素不同,无法完全吻合[8]。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MS5.1地震,唐山地区烈度最高可达Ⅴ度(宏观调查烈度),总面积约为437km2,唐山市中心震感强烈。地震造成北京地区Ⅲ度(仪器烈度)影响,大部分地区有感,东部的平谷、顺义、通州等地区震感较为强烈,引起高度的社会关注。2020年5月26日北京门头沟MS3.6地震,北京地区最高仪器烈度同样为Ⅲ度,北京大部分地区有感,公众反应较强。2019年4月7日北京海淀MS2.9地震,北京地区最高仪器烈度为Ⅱ度,造成海淀区、昌平区普遍有感,其他区域个别有感,公众反应一般。真实地震事件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烈度的地震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不同,社会关注度也不同,因此需要的应急处置方式、应对策略、应急信息产出和服务也不尽相同。针对中小地震更应注重社会舆论引导和稳定公众情绪,并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

2 地震应急信息与产出服务概况

本文提及的地震事件应急应对主要是指震后由地震专业部门提供给政府及社会公众的相关地震应急信息、产品与服务。地震应急信息是指一切反映与地震应急有关的诸要素、诸物质和诸过程的数量、质量、性质、运动状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图形、影音等资料和知识的总称,具有复杂性、实效性、等级性和层次性的特征[9]。地震应急信息的服务对象包括政府部门、行业用户、社会公众三类。政府部门以综合管理为目标,需要丰富的应急信息和科技产品支持,进行决策分析,达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行业用户对地震应急信息内容和精度有较高的要求,信息要素要尽量全面详尽,数据精度也要较高,方可满足其知识储备和行为驱动的需求。社会公众主要关注灾情信息、应急行动、救援情况,信息需要实时性强、权威性高、内容全面、查找便捷,同时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稳定[10-11]。

2.1 北京市地震局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

《北京市地震应急预案(2021年修订)》主要针对本市发生4.0级及以上地震和邻近省(区、市)发生对本市造成Ⅴ度(仪器烈度)以上影响的地震,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响应,侧重于规范地震发生后,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级人民政府和部门协同应急的工作程序和内容,对4.0级以下有感地震规定较少,且未明确地震局震后应急信息和服务产出的时间。中国地震局发布的《震后12h中国地局地震应急服务响应行动清单》中,对震后12个小时划分为震后30min内、30min~1h、1~2h、2~4h、4~8h和8~12h 6个阶段,并提出动作清单、工作要求和责任司室。在《北京市地震应急预案(2021年修订)》和《震后12h中国地局地震应急服务响应行动清单》的指导下,北京市地震局修订了《北京市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2021年修订)》,并形成新版《北京市地震局地震应急服务响应工作手册》(以下简称《应急服务响应工作手册》),继续细化启动震级及发震范围,对北京市行政区范围内≥1.5级、周边30km范围内≥3.0级的地震分为五级响应及非天然地震事件服务响应,同时规定了震后12h的行动清单、工作要求和责任主体。对于非天然地震应急服务响应,除不进行会商研判外,其他应急服务响应按上述响应级别执行。以北京市地震局启动Ⅲ级地震应急响应为例(北京市行政区内发生3.0≤M<4.0级地震/北京以外北京圈内发生4.0≤M<5.0级地震),震后产出一系列地震应急信息、产品与服务。

(1)速报信息。地震发生后30~40s,北京市地震台网产出超快速报信息, 8min内产生正式速报信息。

(2)值班信息。接到正式速报结果10min内,值班员电话报告市应急办值班室、市委办公厅及中国地震局值班室; 编写第1期值班信息,报市应急办,市委办公厅、中国地震局值班室、市消防总队值班室、市长热线12345; 根据应急处置进程,陆续报送多期值班续报、市委专报等。

(3)地震应急报告。震后30min内产出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报告、震后趋势快速研判报告、震情灾情报告,跟踪分析舆情信息,产出第1期舆情监测报告; 震后30min~1h,产出仪器烈度速报简报,滚动产出震情灾情报告,陆续产出舆情监测续报; 震后1~2h,产出震情趋势意见,滚动产出舆情监测报告,继续产出震情灾情报告; 震后至12h陆续产出舆情监测报告和震情灾情报告。

(4)视频会议调度。值班员接到速报短信后立即启动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根据实际需要等待连接中国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和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在随后的应急进程中不定期参与中国地震局和北京市视频调度会。视地震情况连通现场指挥部进行视频调度。

(5)现场工作队。震后30min~1h,派出第一批现场工作队员, 1~2h视情况派出后续现场工作队员。

(6)应急专题图件。震后30min内产出震中位置图、地震影响估计范围分布图、遥感影像图、烈度分布图、100km范围历史地震分布图; 30min~1h陆续产出震区交通、学校、医院、危险源分布图,震中与主要城镇距离图,震区地质图,震前震中周边20km范围影像图,公里网格GDP分布图,公里网格建筑物面积分布图,公里网格人口分布图等图件。

(7)媒体应对及宣传。震后1~2h,根据地震收集信息及报告形成新闻通稿,通过官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 震后2~4h,确定接受采访人员及采访场所,视情况接受媒体采访; 震后12h内,持续开展应急宣传,网络发布科普宣传作品,现场发放科普宣传资料。

2.2 存在问题

《地震应急服务响应工作手册》对不同响应级别内的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做了相关规定,在多次真实地震应急中,产出内容基本能满足政府部门、行业用户和社会公众的需求,但针对中小地震高效、精准的应急应对还存在一定差距。

(1)部分信息与服务产出不够精细化。《地震应急服务响应工作手册》是以地震达到的震级作为标准划分响应级别的,但同一震级的地震可能在震中距离、场地条件、震源深度等因素影响下烈度存在较大差异,极可能造成完全不同的社会反响。以2018年2月12日河北永清MS4.3地震和2021年4月16日河北滦州MS4.3地震为例,两次地震有着相同的震级和启动应急响应级别,但是在北京地区造成的烈度影响截然不同,分别为Ⅴ度(仪器烈度)和Ⅰ度(仪器烈度)。在震感范围调查时也有明显区别,永清地震造成北京全市有感,且东部地区震感强烈,社会舆论较强。滦州地震时只有几个区有震感,社会舆论一般。针对不同的社会舆论反响应急应对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由此可见,《应急服务响应工作手册》并没有明确在同一级别地震但北京地区不同烈度影响下应急信息与服务的产出区别,如是否要进行专家应对,是否要派出现场工作队等。

(2)部分信息与服务产出时效性差。《应急服务响应工作手册》对震后12个小时划分为震后30min内、30min~1h、1~2h、2~4h、4~8h和8~12h 6个阶段,并提出了相应的信息与服务产出需求。由于地震应急信息通常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必须在尽可短的时间内产出才能有效服务于地震应急处置决策[9],这就要求在实际地震应急响应时一系列地震应急信息产出需要更加明确的时间限制,才能有效提高中小地震应急应对的时效性。

(3)产出内容不够模块化。由于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震频度较低,地震应急应对的实战经验不足。在面对真实地震时,各部门信息、服务及产品的产出无序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震后缺乏对应某一烈度明确的地震应急信息与服务产出模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表 2 北京地区仪器烈度与震感范围对应表Tab.2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rument intensity and earthquake felt area in Beijing

3 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模版设计与实现

3.1 分类方法

为解决中小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的精准性、时效性、模块化等问题,本文收集了2018年以来京津冀地区显著有感地震事件20次,应急产出资料240余份,包括速报信息、值班报告(续报)、快速评估报告及应急专题图件、强震动观测报告、快速研判意见、震后趋势意见、舆情报告、媒体应对、现场工作、视频连线、震感范围等。将历次地震应急产出资料按时间轴进行统计分析,以北京地区达到的最高仪器烈度为震后快速分类依据,在《应急服务响应工作手册》的框架下,剔除产出时间差异过大的资料,分类归纳不同烈度下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形成应急处置对策模版。

3.2 模版设计与实现

在近年的地震事件中,北京及周边地区以中小地震为主,对北京地区的烈度(仪器烈度)影响在Ⅴ度以内,当基本以人体的感觉为主,无环境改变和建筑物破坏。对历次地震震感范围统计分析,得到北京地区仪器烈度值和地震影响范围的基本对应关系(表 2)。

仪器烈度作为震后通过计算能快速产出的烈度值,对前期地震应急决策有重要意义。根据应急产出资料提炼震后各类重点应急信息、报告和服务产出的关键时间节点,并以北京地区达到的最高仪器烈度为分类依据,区分北京市内、市外地震,在满足地震应急服务响应工作手册规定的响应级别框架下,得出烈度(仪器烈度)Ⅰ~Ⅴ度影响下的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模版(表 3~表 7)。

表 3 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模版(北京地区最高仪器烈度Ⅰ度)Tab.3 Earthquake emergency information output and service template under maximum instrument intensity I in Beijing

综合以上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模版,统计得出较为简化的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表(表 8)。

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模版设计完成后需要对其时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检验,并补充完善。检验方法包括真实地震事件应对和演练[12-13]。桌面演练是锻炼应急产出、决策和处置过程的有效方式。模版使用时首先地震震级应满足应急服务响应工作手册中启动应急的条件,其次在烈度速报结果产生后匹配对应模版再进行精细化应急应对。2021年9~10月共进行了两次全流程应急桌面演练,针对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模版进行了初步检验。结果表明,现有应急信息、产品及服务产出流程更清晰,进一步明确了哪些信息和服务需要产出。产出时间更规范,不同信息和服务的产出有了明确的时间限制,此前应急中出现过舆情等报告产出超出时间范围或产出1~2期后就不再产出的情况。工作职责更明确,规定了信息与服务产出的责任主体。应急应对针对性更强,在震后根据北京地区到达的最高仪器烈度进行进一步的舆情引导和社会应对。以最高仪器烈度达到 Ⅳ 度为例, 那么就需要及时准备专家应对媒体采访。从整体上规范了应急流程,强化了应急意识,提升了应急处置效率,验证了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表 4 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模版(北京地区最高仪器烈度Ⅱ度)Tab.4 Earthquake emergency information output and service template under maximum instrument intensity Ⅱ in Beijing

表 5 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模版(北京地区最高仪器烈度Ⅲ度)Tab.5 Earthquake emergency information output and service template under maximum instrument intensity Ⅲ in Beijing

表 6 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模版(北京地区最高仪器烈度Ⅳ度)Tab.6 Earthquake emergency information output and service template under maximum instrument intensity Ⅳ in Beijing

表 7 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模版(北京地区最高仪器烈度Ⅴ度)Tab.7 Earthquake emergency information output and service template under maximum instrument intensity Ⅴ in Beijing

表 8 北京地区地震烈度与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简表Tab.8 Summary of emergency information output and service under different maximum instrument intensity in Beijing

4 结论

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是地震应急应对的重要工作之一,不断提高应急应对的能力水平对超大城市地震应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4]。基于2018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地震应急应对资料,以北京地区最高仪器烈度为划分依据,在《北京市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2021年修订)》和《北京市地震局应急服务响应工作手册》的综合框架下,按震后重点应急信息和服务产出时间分类,归纳为不同应对场景,设计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模版。该模版作为《地震应急服务响应工作手册》的补充,在北京地区中小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中表现更精准、更及时,提升了地震部门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效率,为后续地震应急处置提供了决策参考。随着后续地震应急产出资料继续丰富,地震应急信息产出与服务模版将进一步提升、完善,使地震事件应急应对更加精准、高效。

猜你喜欢

烈度北京地区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北京地区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发展及人才培养分析
烈度速报子系统在2021年云南漾濞MS6.4地震中的应用
2021年云南漾濞MS6.4地震仪器地震烈度与宏观地震烈度对比分析
高烈度区域深基坑基坑支护设计
歌华发布
基于技术输送与合同类型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