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种植类专业群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2022-11-22许志蕙陈殿元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协同育人

姜 龙,许志蕙,陈殿元,赫 兵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举措已成为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行动主线,也是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1-2]。作为吉林省首批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促进地方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开设了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农业技术等4个涉农本、专科专业,有机整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类专业类群,于2018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立项为吉林省作物学优势特色学科B 类进行建设。本文分析了其种植类专业群进行协同育人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方法,为建立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提供新思路。

1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育人基本概述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的本科院校,其职责与使命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3]。协同育人是在教育界不断地探索如何全面培养优秀人才中总结出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法,是理论创新的实践运用,主要是以大学、政府、科研单位、企业和社会团体为主要核心,实现各类要素、资源的整合与融合,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4]。协同育人模式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符合现代社会服务需要、市场运行需要、品学兼优的人才队伍,其内涵是达到一定教育成效,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实现利益共赢[5]。

2 国家教育现况分析与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性

自2017年以来,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宣传,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并且随着国家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粮食问题也是我国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由此种植类专业人才的资源重要性得以体现,对于此类专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强,且新农科背景下,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相应人才资源,而协同育人、产教融合为其提供了长效培养高质量新时代人才的可靠途径。但如今掌握种植类专业技术的人才有限,大学生相对农村更倾向于在城市就业,如何留住种植类专业大学生助力乡村也是一大难题[6]。通过协同育人机制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协调配合有助于学生更高效精准的掌握知识精髓;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尊农、爱农的思想品格,实现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双重提高,从而使人才资源更合理地分配和利用。

3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育人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贯彻协同育人机制下,高校主体及其他协作单位面对新政策的改革时存在着一些对于政策的困惑和不解的问题,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协同育人改革进行的不彻底、不深入。

3.1 整体实施策略不完善

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需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一些有效的引导,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缺乏对整体实施策略的完善,导致不能完好的规范协同育人过程中各协调主体的行为,不能够有效的维护各方的切身利益[2]。而对各核心主体进行引导则需要完善奖惩制度和利益保障机制等方面来提高各方的积极性。此外,对于确保各方在自己的领域积极工作又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由于以上及其他环节的制度不够完善间接提高了整体策略的实施难度[7]。在探索协同育人机制中,机制的整体发展仍需各方面进行细节的修缮,为能加快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进程,对应的策略与制度需要尽快完善,考虑各方面因素,使协同育人机制具有较稳定的结构。

3.2 院校与企业理念转变困难

应用型本科院校如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目前正处于转型期间,各类教师的教学观念不符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法[3]。教师依旧偏向于“填鸭式”教学,只注重教授内容,忽略了学生“学”的要求。对于企业而言,应届毕业生就业时都没有工作经验,而在没有工作经验的情况下,企业又需要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需求,就需要学生们在学校掌握动手操作能力,尽可能地降低人力成本。在原本就校方和企业对于协同育人观念理解都不顺利的情况下,学校对于人才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很高,但企业对协同育人制度积极性不高,双方的参与度不平衡,而且学校与企业之间仍存在相互理解上的差异[8]。企业参与合作更多的是政策压力,处于被动参与状态,这种不情愿的合作状态对于协同育人的长效发展是一种巨大威胁。如何使学校和企业拥有正确的改进方向,尤其是企业合作态度的引导,是一个重要问题。

3.3 不通畅的管理机制

处于转型期的地方高校越加重视协同育人,加强高质量人才资源的培养。然而地方高校除了受制于经费和场地的资源限制,师资力量的薄弱也是高校不能很好地开展协同育人工作的限制因素之一。由于高校与企业之间结合不紧密,学校人手不足,无法切实跟踪指导学生们的实习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预期有不小的差距,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生即使到了企业,企业也不能提供足够多的相应辅助学生的内部人员,且学生成分的加入带来的人员与时间的消耗,企业未必能做出适宜的调整,于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劣势。各组分之间还对协同育人机制所带来的变化准备不足,不够通畅的管理对于整体战略的实施具体一定的影响力。

4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及成效

4.1 政校企协调育人机制

高校与政府、企业的协同合作是实施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支撑之一[9]。一方面,政府是高校与企业之间协调合作关系调整的有效黏合剂,在协同育人机制中起到了中介的作用,与企业和高校之间进行对话,并将各主体对话反映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在给学校和企业建议的同时为二者的协调给予指导,通过政策的调整,方便双方的理念磨合,建立起各方之间的联系,协助各单位进行信息的交流,合理分配协作主体之际的工作,让学校和企业在共同培养创新人才上有条不紊地发挥最大力量;另一方面,在政府的协调下,可以充分整合协同育人专项资金,资金的提供有利于改善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设施,也可提供更好的师资队伍,大力推广教学改革,且资金也是鼓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基础,可以大幅改善尤其是企业方的参与积极性,推进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协同育人合作。

4.2 党政联动全面管理协同育人机制

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使得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教育教学等作出一些变化,学校坚持党政联动全面管理培养制度,并制定了专门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即党政联动共抓管理、校企互动支持教学、教科融合反哺教学、内外开放合作办学、服务社会输送人才的闭合循环式育人模式。通过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使得在领导层次、教师层次、学生层次、社会层次之间构建完整的组织体系,以保证协同育人顺利进行。

4.3 教科融合产教协作育人机制

教学与科研融合,即协同育人作为支撑是当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点[9]。随着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不断发展,科研项目逐渐增多,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在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引进新型师资人才,丰富与提升课堂中与实时相结合的内容,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时更加从容。同时,要让学生对学习与创新充满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创新创业的竞赛等,也可以和企业方合作开展实践项目让学生更好地学习[10]。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发展期间动员激励学生们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设计,开拓创新。在参赛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规划或实践,既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也更有利于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思考与应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专业,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每次参加竞赛都可以得到历练与提升,可谓是一个有益的循环。

4.4 充分调动协同育人积极性

对于实行协同育人,各方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必不可少的[11]。一方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根据自身的优质资源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思想,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建立扩大与制度相对应的培训基地,改善实践场地的设施器材,引进新型器械等,为学生在协同育人制度下的学习提供更好地物质资源和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合作企业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践及“准就业”平台,为学生学习建立专门的渠系,为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辅导,并将培养拥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积极融入企业,企业在培养时,将学生在学校学得的知识与企业工作相结合,并像学生传导企业实践的意义所在,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自主创新,将企业中的实践与创新精神进行熏陶,助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保证协同育人机制中各方始终保持积极态度参与教学,在提高积极性的同时确保其不衰退。在平时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广播、网站、宣传栏、海报等积极宣传协同育人,通过真人真事将协同育人的理念融入自方理念中;并设立诸如评分机制按劳分配激励资金,通过对优秀的协同育人机制工作者进行表彰宣传,在让优秀教育人员保持积极的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人员,使协同育人机制长效化[12]。

4.5 种植类专业群协同育人的初步效果

近年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种植类专业群通过科学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有力推动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取得了良好成效。近2年与吉林市金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吉林省鸿泽种业有限公司等20 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构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相关协议,显著改善了产业群的实践教学条件。同时,通过不断积累社会服务经验,参加实践技能考核等途径,形成了一支能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种植类专业群协同育人的教师团队。通过政、校、企三方协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能满足种植类专业群协同育人要求的课程体系。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专业能力及就业能力大幅提高。近2年种植类专业群的学生,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及以上级别期刊发表各类科研论文共计48 篇,获得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资助项目35 项,累计到位科研经费近30 万元。在学校及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支持下,有5个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科研团队注册成立了公司,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并受到企、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5 结语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实现协同育人的教育方式,实现转型期目标,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相应种植类人才,不断创新“学校+企业”等合作教育学生新模式,从理论与实践双向拔高,不仅让学生增加了社会经验,减少了对未来职业选择应对的压力,而且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创新创业的能力。协同育人通过将学校与企业、行业、社会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社会知识阅历等方面的短板得到调整增强,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利用知识,又为企业提供了可靠的人才资源渠道。

猜你喜欢

应用型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