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丹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产业效益的实践做法
——以山丹县伟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

2022-11-22王海春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种养贫困户农户

王海春

(甘肃省山丹县农村经营指导站,甘肃 山丹 734100)

近年来,山丹县伟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紧抓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项目机遇,以合作社规范提升为抓手,以服务带动能力为重点,结合政府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合作社种养规模,经过不断探索与研究、实践,多方面不同层次创新发展模式,带领当地群众加快致富步伐。2012年,为了让当地群众摆脱贫困落后的现状,合作社负责人通过不断地学习、外出观摩、实地考察,认识到本村可发展养殖业,以充分利用当地土地资源。村委会召开群众大会,共同商议养殖业的发展对策,经过反复酝酿讨论,由100 多户党员群众共同组建成立了山丹县伟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注册资金200 万元,占地面积55 620 m2,建筑面积32 000 m2,引进种羊200 只,繁育基础母羊2 000 只,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合作共赢为宗旨,带领群众发展壮大草畜产业,形成了集引种、繁殖、育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格局。合作社经济效益逐年提升,发展理念随着社会的变化开始发生变化,由养殖业拓展为种养结合的产业链。同时,创新自己的发展模式,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土地入股”合作模式、“投母还羔”养殖模式等3 种模式,有力地带动群众走上了“以养带种、种养结合”的增收致富路,2020年合作社经济效益达到800 多万元。

1 主要模式

1.1 “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

为将本村养殖户及闲散劳动力动员起来,合作社法人积极参与县上组织开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培训班,认真学习、虚心求教,将好的经验做法带到本村,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在搞好养殖的基础上,整合村集体土地,建立了苜蓿、燕麦等饲草种植基地,吸引本村农户到种植基地以承包方式种植饲草,收获后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合作社,既为合作社解决了饲草供应问题,又为合作社增加了经济效益,还解决了村级劳动力闲散问题,达到了“三赢”的效果。同时,合作社以培训基地为依托,整合养殖繁育经验丰富的社员,成立了饲料配备、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和销售服务4个技术服务队,为全村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配套服务,实实在在地将草畜产业发展成了全乡助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也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1.2 “土地入股”合作模式

合作社为拓展种植基地,积极响应政府“三变”改革政策,吸引当地农户积极参与“耕地入股”模式,成为合作社社员,土地由过去的土地流转承包变成土地股份,从收取地租变成分红利,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的改革,让农户有了产业增值收益的幸福感、获得感。一是农户成为合作社社员后,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的所有环节,不仅增强了农户对管理经营上的责任意识,而且对于提高农户组织化、增强大局意识有很大帮助。二是在合作社经营效益及收益分配上,产量提升与社员的红利息息相关,社员想获得更多、做得更大,就会想办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做到提产增收,合作社效益好,社员的分红相对就高,直接调动了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三是农户成为合作社股东后,闲散劳动力就会主动到合作社务工,开启“为自己打工”新模式,充分利用空闲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合作社经济效益,农户的人均纯收入也会随之增加。

1.3 “投母还羔”养殖模式

合作社为了使养殖户看到发展羊养殖的前景,经过充分探索调研、外出观摩,吸取好的经验做法,结合本村实际,极力推广“投母还羔”养殖模式。合作社为了带动本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首先为贫困户投放基础母羊1 只,与贫困户签订养殖发展协议,贫困户负责羊的饲养工作,合作社定期查看羊养殖情况,免费提供饲料配置、疫病防控、科学养殖等方面的技术指导,督促贫困户认真学习技术、搞好养殖。1年后贫困户向合作社归还健康的羔羊1 只,其他羔羊贫困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养殖或者自己出售,也可以通过合作社的销售渠道出售或直接卖给合作社。此模式不仅降低了贫困户对市场风险的担心,还逐步调动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提高了贫困户搞好养殖的信心,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同时,使贫困户掌握了一项脱贫致富的本领。

2 做法及成效

2.1 创新养殖模式,增强发展能力

山丹县伟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2年建成并投产,开始发展养殖业,吸纳本村养殖户参与技术养殖。在后续发展过程中,逐步发现单一发展养殖业费时又费力,富余劳动力集聚,养殖收入增长缓慢,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为了改变老套的养殖方式及农户根深蒂固的守旧思想,创新养殖模式,提升经济效益,增加合作社养殖收入,必须创新发展模式。经过多方研究与探索,决定采取“种养结合、养殖为主”的方式,优化合作社原有养殖模式,拓展出“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土地入股”合作模式、“投母还羔”养殖模式等3 种模式,同时加强农民养殖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科学养殖意识,为后续加大种养规模打好基础。2014年合作社引进多胎母羊500 只,把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的种植面积扩大到80 多hm2,大力发展舍饲养殖,有利于粪污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科学养殖技术充分运用,走上了以草养畜、草畜结合的致富路子,年均产羔1 250只。经过几年的磨合发展,合作社的经济效益逐年增加,社会效益逐步凸显。

2.2 转变经营理念,用活优惠政策

2015年合作社充分运用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规模养殖的优惠政策,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响应社会发展趋势,转变经营理念,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经过不懈努力,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多方式、多渠道筹资1 500 多万元,按照“圈舍标准化、养殖规模化、品种优良化、饲养科学化”的要求,在合作社原址上建成高标准单列式暖棚羊舍8座,占地面积9 000 m2,双列式暖棚羊舍5座,占地面积6 000 m2,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做好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配套地下排污排粪设施、上顶旋转通风设施、颗粒饲料加工车间。进一步提高了养殖精细化程度,降低了养殖管理费用,提升了养殖效益,同时抗风险能力也明显提高。

2.3 发展经济基础,带动群众增收

合作社在不断发展壮大养殖规模、加大种植基地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号召,助力精准扶贫,带动本村贫困户共同致富,与本村28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产业带动协议,每年给贫困户产业分红4 000 元。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吸纳本村126 户农户以233.33 hm2集体土地的15年承包经营权入股参与合作社经济基础建设,以资源性资产入股,股份份额按照1 亩1 股的方式分配,每年每股可分红利100 元,既增加了农户户均年收入,又提升了农户以“地”入“股”参与率,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 打造特色品牌,延伸产业链条

合作社不断扩大种养规模,从科学技术上下足工夫,在扩量和提质上精益求精,合作社负责人上下协调,积极与市场对接,拓展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链条,并于2016年注册商标“汉明硖口”,该社为了保证“汉明硖口”羊肉品质,经过调查研究,决定在养殖方式和饲草配备上调整完善,向周边行政村流转土地300 hm2,建成以苜蓿、燕麦为主的饲草种植基地。此外,与相邻村庄的种植大户共同协商,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有机肥料、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培训,种植户则为合作社提供优质饲草,不仅有效带动了周边村社群众增加收入,还确保了村社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合作社在稳定订单销售的同时,在延伸产业链条、二次增效上做文章下工夫,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硖口古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提升小农户组织化、抗风险能力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有利于开发观光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汉明硖口”羊肉直接上餐桌,实现效益最大化。合作社负责人紧抓当前乡村振兴的重大机遇,以便利群众为目的,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注册成立了富翔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为当地农户提供化肥贩运,农作物种植、销售等服务,逐步辐射至周边群众。

2.5 加强教育培训,助推产业拓展

通过不断探索调研,合作社坚持以“科学化养殖、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在提高草畜品质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种养规模,从质上得到提升,在量上要求突破,向科技寻求支撑,促使合作社经营效益逐年增加。以县、乡、村3 级培训体系为依托,为更好更快地完善合作社经济基础建设和加强合作社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合作社建成技术人才培训基地,针对农户在种植、养殖方面出现的问题举办培训班,邀请养殖专家、农技师对农户进行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科学养殖、粪污处理、生态保护等技术培训或现场指导,不断增强农户在草畜种养方面“养在于防、防重于治”的意识,提高养殖户对科学养殖技能的认识,促使养殖户逐步采用科学喂养技术。

3 发展建议

3.1 坚持产业特色化发展

合作社要加强自身基础建设,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好硖口古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积极引导农户将合作社产业、产品及服务不具一格、因地制宜地的发展成为地方特色。在合作社内部股权及经营管理上,鼓励农户多形式、多方式投资入股,既可以是货币、实物,也可以是技术。同时,逐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层次,实行三大“统一”,即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和产品质量标准统一,使运作方式企业化、规范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3.2 坚持产业多元化发展

统筹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合作社带头人和合作社社员的培训力度,提升服务团队整体素质,提高合作社带头人管理合作社规范化运营的能力。鼓励当地农户积极融入社会发展趋势,接受新事物、新形势的发展理念,参与合作社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并吸纳富余劳动力到产业基地务工,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在引导贫困户向标准化种养方式发展的同时,合作社与贫困户之间建立起比较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收购订单、技术指导等方式,降低农产品在市场变化中存在的风险,带动贫困户发展更多的产业,包括养殖业、种植业、农业生产经营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藏、农产品销售、信息服务等,使合作社呈现出过硬的素质、齐全的类别、广泛的专业、多元化发展的状态。

3.3 坚持产业规模化发展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规模化发展成为合作社前进的指引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坚持产业规模化发展成为伟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必经之路,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合作社自己的品牌(“汉明硖口”羊肉),提升品牌质量,有效利用硖口古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自己的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强化规模发展意识,提高农民对合作社规模化建设的积极性,结合合作社自身实际,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扩大养殖规模和饲草种植基地规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种养贫困户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粮食日 访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