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洛大豆- 玉米间套作主要模式及栽培技术

2022-11-22刘康懿罗彩虹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套作间作株距

南 璐,郑 璐,周 珊,刘康懿,罗彩虹

(商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 商洛 726000)

间作套种可使不同农作物的播期提前或推后,可有效避免自然灾害对作物的影响,为作物播种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有利于作物后期生长。科学合理的间作套种具有延长生长季节、增加光合时间、增大光合面积、改善光照分布、提高复种指数和光能利用率等多重功效,有利于分带轮作、改善土壤微环境和农田生态环境、培肥地力、减轻病虫草害、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1-2]。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纬33°2′30″~34°24′40″、东经 108°34′20″~111°1′25″,总面积19 851 km2。年平均气温12~13.5 ℃,无霜期199~227 d,降水量600~800 mm,年日照时数1 848.1~2 055.8 h。光热水资源充足,但土地资源贫乏,人均耕地不足0.067 hm2,且大多分布在秦岭山区,农民为了增加收入总结出了多种间作套种模式,其中大豆-玉米间作套种较广。玉米为高秆喜温、喜光作物,肥水需求量较大,对氮肥的反应比较敏感,吸收氮、磷、钾的时期比较集中。大豆属于矮秆耐阴、肥水需求量相对较小的作物,其根瘤具有固氮能力,对氮肥的反应迟缓,需氮量相对较少。大豆-玉米间作套种能充分利用土壤肥力与温光条件,获得较高的综合效益。

1 地块选择

选择无污染、土质疏松、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避免作物重茬或迎茬。待土壤温度适宜时,及时旋耕、整理土地,保证土壤“松、碎、平、净”。

2 品种选择

大豆选择高产抗病、耐阴、抗倒伏、株型收敛、生育期110 d 左右的品种。如齐黄34、秦豆2014、中黄39 等。玉米选择半紧凑型耐密高产、中矮秆且在商洛市种植范围较广的品种,春播可选用中金368、登海11、潞玉6号等,夏播可选用万瑞6号、金科2号、陕单 2001 等[3-4]。

3 种子处理

3.1 晒种

播前晒种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提高发芽率。大豆播种前晒种2~3 d 后,将种子摊开散热降温,再装入袋子备用。玉米播前在晴天9—16 时晒种,将种子薄薄地摊在干燥的苇席上,连续晒种2~3 d。避免在水泥地上晾晒,以免烫伤种子。

3.2 拌种

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5 mg 拌种大豆1 kg,可提高大豆的抗旱能力、抗倒伏能力和耐阴性。艾科顿(29%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2 ml+水40~50 g 拌种玉米1 kg,置于通风处晾干即可播种。也可在市场上直接购买药物包衣玉米种子。

4 商洛市大豆-玉米间套作主要模式

4.1 夏大豆-春玉米套作

农户传统的大豆-玉米套作,多采用167 cm 和200 cm 对开带,大豆前茬作物多为冬小麦和地膜马铃薯。少部分为宽窄行种植,但不够规范,为等距种植。生产过程中种植户在良种选用、套作模式、播期、管理技术等方面随意性较大,导致套作经济效益不高,失去了套作的意义。近几年在引进推广玉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品种筛选、探索种植模式、深入大豆主产区调研等工作,大力推广扩行距、缩株距、宽窄行分带种植技术。夏大豆-春玉米套作模式仍以167 cm 和200 cm 带宽为主,按照宽窄行的模式进行播种。春玉米窄行按0.4 m 的行距2 行播种,株距 20~25 cm;宽行 1.27~1.6 m,种植2~3 行大豆,株距 15~18 cm,行距 30~40 cm,玉米与大豆间距50~60 cm。玉米密度4.5 万~5 万株/hm2,播深4~6 cm。大豆每穴2 粒播种,有效株数12.7 万~14.2 万株 /hm2,播深 3~5 cm。

4.1.1 播期 大豆产量与播期密切相关,播种过早,开花期易受高温伏旱影响;播种过晚,收获时阴雨连绵,不利于及时收获,且影响后茬作物种植。要根据立地条件、气候因素及大豆品种等确定播种时间。玉米可在4月中下旬播种,大豆可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套作模式下大豆、玉米共生期不宜过长,播种前要精选种子,把好种子质量关,保证苗全、苗齐、苗壮[5]。

4.1.2 播量 大豆45~75 kg/hm2,玉米16~22 kg/hm2。

4.2 夏大豆-夏玉米间作

夏大豆-夏玉米间作按照宽窄行的模式进行播种,夏玉米窄行按0.4 m 的行距两2 行播种,株距20~25 cm。宽行1.8 m,种植3 行大豆,株距16~18 cm,行距30 cm,玉米与大豆间距60 cm。玉米种植密度4.8 万~5 万株/hm2,播深在4~6 cm。大豆每穴2 粒播种,有效株数13.7 万~14.2 万株/hm2,播深3~5 cm。

4.2.1 播期 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玉米、大豆同时播种。播种过晚影响作物产量,收获期雨量多。播前应精选种子,保证出苗率。

4.2.2 播量 大豆55~75 kg/hm2,玉米18~22 kg/hm2。

4.3 行的走向

间作套种模式下,南北走向种植作物接受光能的效率最高,长势最强,产量最高。

5 田间管理

5.1 查苗补种

玉米、大豆若有缺苗断垄,应立即补种补栽,力争全苗。

5.2 中耕除草

大豆中耕除草在5~6 叶期,可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1 200~1 500 g/hm2在大豆行间定向喷施,或在真叶期至1 片复叶期施用7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10.5~15 g/hm2。大豆2~3 片复叶期对噻吩磺隆敏感,易发生药害,切忌喷施。

玉米苗期(5~6 叶)第一次中耕除草,大喇叭口期(13~15 叶)第二次中耕除草、培土。

5.3 水肥管理

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播前施基肥可满足玉米、大豆生长前期的养分需求,保障作物出苗早、苗齐、苗壮。2 种作物肥料统筹施用,按净作玉米施肥标准施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基肥全田撒施磷酸二铵(N∶P=18∶46)225~300 kg/hm2,缺钾区域可根据当地土壤情况底施K2O 105~135 kg/hm2。玉米苗期结合锄草追施尿素75 kg/hm2,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追施孕穗肥225 kg/hm2。根据降雨和土壤墒情酌情灌水。大豆播种后可不再单独施肥。

6 主要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达到“主次兼顾、病虫害兼治”的目的[6]。

6.1 大豆病虫害防治

大豆的病虫害主要有花叶病毒病、根腐病、霜霉病、炭疽病、大豆食心虫、点蜂缘蝽、豆荚螟、蚜虫和地下害虫等。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洒20%吗啉胍乙酮500 倍液,每隔 10 天喷 1 次,共喷 2~3 次。根腐病的防治要合理密植,及时去除病枝、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喷施生石灰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 倍液。霜霉病的防治要合理轮作、及时清理病株,或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发病较重时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炭疽病防治在大豆花期喷施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大豆食心虫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 000~2 000 倍液叶面喷雾。近些年商洛市大豆点蜂缘蝽为害较严重,结合积肥清除田间枯枝、落叶、杂草,并及时堆沤或焚烧,可消灭部分越冬成虫;花荚期用20%氰戊菊酯2 0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 倍液喷雾1~2 次,或喷雾虫螨腈混合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液[7]。豆荚螟防治要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减少虫源。大豆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 倍液或苦参碱药液喷雾。蛴螬等地下害虫可在大豆苗期用毒死蜱600 倍液或40%的辛硫磷1 500~2 000 倍液灌根。

6.2 春玉米病虫害防治

春玉米的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大斑病、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地下害虫等。纹枯病可喷雾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 倍液喷雾。防治大斑病可在抽雄前期喷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草地贪夜蛾需尽早防治,可在卵孵化初期喷施苦参碱等生物农药,也可在幼虫期喷雾虫螨腈杀虫剂500 倍液等。玉米粘虫用50%辛硫磷乳油 75~100 g/hm2、或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75~100 g/hm2,兑水40 kg/hm2均匀喷雾。玉米心叶末期均匀撒施1.5%辛硫磷颗粒剂7.5~10 kg/hm2混合5 倍细砂,穗期喷雾40%乐果乳油或10%吡虫啉1 000 倍液可防治玉米螟。地下害虫多发地带可通过合理轮作将其杀死,减少虫源[8]。

6.3 夏玉米病虫害防治

夏玉米的病虫害主要有茎腐病、褐斑病、小斑病、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等。茎腐病可通过合理轮作降低发生概率。小斑病的防治可多施磷钾肥增强抗病性,也可喷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500 倍液。叶面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防治褐斑病。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及地下害虫的防治同春玉米。

7 收获

为了便于收获晾晒,大豆可适时喷施乙烯利加速落黄。大豆茎叶开始变黄,豆秆和豆荚变干,并呈褐色时即可收获。玉米根据不同品种的生育期适当晚收[9]。

猜你喜欢

套作间作株距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以2019年浙江高考考场作文为例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套作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分析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
巧解“植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