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导向下产品设计专业智创型人才培养
2022-11-22刘晗露
◇刘晗露
一、“三好”概念的提出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于2013 年设立文创产品工作室,其特色是将现代数字设计与传统手工技艺有机结合,以展示江西地域文化、服务区域经济为主要专业发展目标,主要培养文创及家居日用产品方向的艺术设计人才。“三好”是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的特色而提出的一种教学导向和要求,即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以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产品、传承好特色工艺为育人的目标,结合地域文化、传统技艺以及数字技术,在新文科的推动下打造产品设计专业的新课程群。
“三好”理念对新时代大学生美育具有引领建构作用,可以平衡技术主义道路与传统文科发展的不均衡性,能够有机整合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数字技术。“三好”理念导向下产品设计专业智创型人才的培养正处在摸索阶段,对当下产品设计人才快速融入“智造”新业态,具有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三好”理念能够有效解决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明确的问题,可以有效凸显产品设计专业跨学科融合培养的特色。
二、产品设计专业智创型人才的定义
产品设计专业是一门与时代紧密联系,且服务于日常生活的综合性专业。高端技术的持续下沉,为产品设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要求。早在2005 年,中国知识产权报就刊发了《“智造”燃情中国工业设计》一文,并指出:“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工业设计应该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通过增加科技产品的相关附加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工业产品设计第一次与智造联系在一起,并开启了智能设计与数字制造的发展之路。而“智创设计”概念则是由浙江理工大学在2014 年正式对外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2],但并未给出具体的定义。
智能型产品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标配,从智能门锁到智能家电再到智能出行,智能型产品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的、单一的产品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智能生活的需求,而传统的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及就业的需求。因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产品设计专业针对学科的专业特性和社会服务属性,结合“三好”的教育理念,调整培养方案及培育思路,在新文科的背景下,提出了产品设计专业智创型人才培育模式,并加以实践。具体来说,智创是智能制造与智慧创新的整合,是现代数字技术与传统工艺传承的连接桥梁,是“智造”概念在产品设计领域的衍生,与智造相比,更强调“智”与“创”的融合、延展,其素养维度与能力维度都与传统的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有着一定的区别。
三、“三好”导向下产品设计专业智创型人才的能力维度
首先是技艺能力维度,包括“技术”与“工艺”两个层面。当下,人才培养的基调正在由“学科导向”向“需求导向”过渡,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空前紧密,AI(人工智能) 正在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如何创造智能化的生活,如何使产品服务于智慧型城市,成为新一代产品设计师最大的挑战。新的高端技术不断下沉到制造业,比如智能识别技术、虚拟交互技术、仿真体验以及定位技术等,都大大推动了产品设计的发展进程。在巩固既有的计算机设计能力、艺术造型能力以及设计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该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培养学生智能设计的能力,使其能够服务于智慧型城市。故此,人工智能技术的植入成为产品设计专业亟待完善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随着“传统工艺振兴”策略的持续推动,优秀的传统工艺正在逐渐回归人们的视线,成为文脉和乡土记忆的有效载体。但是传统工艺制品与当代生活之间存在差距,二者发展的步伐并不一致。虽然工艺类产品更具备手作的温度,但是缺乏有效的人机互动体验,在造型、使用功能以及产品结构上都亟待优化。因此,希望通过传授传统手工技艺,使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工艺技能,使其能够结合数字设计和交互体验开展技艺实践,培养“技”“艺”融合的能力,减少技术层面和工艺层面的差异,更好地服务于区域文化。
其次是知识能力维度。着重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思辨能力。传统的单一课程正在向课程群过渡,围绕设计方法和人机互动形成的基础知识课程群能够培养学生多元融合的设计观念,从而为复合型设计奠定基础。基础知识课程群包括设计理论知识、设计基础知识、人工智能知识、设计心理学知识等。在这个前提下,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不仅要能够主动学习课内知识,还要能够充分调动现有课程资源,通过慕课、线上培训等方式,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掌握新材料、新工艺与新结构,学习行业前沿知识,构建更加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纷至沓来的信息流冲击着学生的认知,因此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能够反思所学,培养具备选择性、判断性的思辨学习能力。
最后是实践能力维度。为了响应“双创”与“智慧型城市”的号召,产品设计专业教育不再只是强调单纯的艺术设计实践能力培养,而是更加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养成,包括创新实践能力、创业实践能力、智能技术植入能力、传统技艺实践能力以及产品设计创新能力五个方面。通过了解产品设计的市场需求来制定智创型人才的实践能力维度,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与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创造能力,强化学生的智能技术植入能力,使其专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与此同时,作为传统工艺比较发达的省份,江西省有大量优秀的传统技艺亟待传承,如髹漆技艺、制瓷技艺、染织技艺等。这些具有极强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不仅具备地域辨识度,而且具有良好的技艺传承基础和群众认知基础。培养学生传统技艺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用更加平和亲切的语言进行产品设计,运用综合设计能力使工艺、设计与智能在产品设计中相互融合。
四、“三好”导向下产品设计专业智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随着智造业的飞速发展和国家人文建设的加速,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培养一流的产品设计人才这一问题。随着产品设计过程中“非物质的设计,诸如系统、组织结构、智能化、界面、氛围、交互活动、信息娱乐服务,以及数字艺术”[3]的构成比例逐渐增多,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作出相应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产品设计专业智创型人才的素质维度需要重新调整。“三好”导向下智创型人才的素质维度包括工匠精神素养、人文素养、组织素养以及表达素养四个方面。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内审,关照内心精神追求,然后外放,遵循内心向往而付诸实践的人性化敬业精神”,是产品设计专业智创型人才的核心素养,主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的素养,对他们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思维产生影响,使学生能够深耕于产品设计领域。人文素养培养是指培育产品设计人才的人文底蕴,使学生能够从大历史观的视野去审读地域文化,学习并掌握人文知识,通过正确的造物思维去设计有故事、有情感、有特色的产品,培育学生通过产品进行友好交互的能力,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组织素养培养则倾向于在培养学生系统设计、综合设计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团体协作能力,尤其是在面对复合型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这种组织协调能力、互动能力尤为重要。好的组织素养能够推动跨专业人才的有效交流与共事。表达素养包括设计作品语义表达与逻辑语言表达两个方面。传统的培养过程中,院校会倾向于培养学生逻辑语言的表达素养,但是并未系统地培育学生用作品阐述价值观、讲述故事以及传达文化的素养,只是将培育重点放在美的形式上,而忽略了作品语义的表达。因此,针对产品设计专业智创型人才的培养,要更加注重作品语义表达能力的培育与养成。通过教育手段强化以上四大素养,可实现产品设计专业智创型人才素质维度的综合性提升。
其次,优化现有课程体系,增设材料工程、数字艺术以及人工智能类课程,打造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在基础造型类课程中,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安排,缩短常规化的素描、色彩教学时长,大胆使用数字绘图软件Procreate、建模软件Nomad 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字艺术生成能力、动态展示能力,使学生所学与市场所需接轨。在材料工程方面,将课堂教学地点从学校转移到了创新材料馆,通过实地考察、学习,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性能,为对接生产打好基础。在人工智能方面,根据专业需求与特色制定微智能课程叠加体系,在设计课程的基础上叠加了跨学科课程,来解决智能技术问题,并且针对产品设计过程中内置的系统、界面以及交互等内容,进行微智能植入,使文创工艺产品和家居日用产品具有微智能属性,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智慧型城市。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将各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了系统化、整体化的架构。这样专业叠加、优势互补的课程体系,能够为培养复合型的产品设计人才服务,加速智创型人才的养成。
再次,通过产品设计工作室开展项目式教学,构建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第二课堂,为智创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在课堂教学的间隙,组建产品设计工作室,由任课老师及高年级的学生组织日常训练,包括手绘技法、数字建模、快题设计等内容,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此同时,根据导师科研项目及赛事活动,制定项目攻关小组,通过真实的项目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分析市场、讨论方案、制定设计方向、绘制效果图、建模生成、提案展示等环节来强化学生的专业应对能力,提升他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缩短他们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强化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创业管理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梯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实战经验,使他们的设计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训练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借由校内创新合作平台来积累优势资源,在第二课堂中完成跨专业、跨学科的合作,通过多学科融合、多维度讲解、多方位培养的方式增强产品设计专业智创型人才的专业自信心。
最后,整合江西地域资源,摆脱教学内容特色不明显的困境。在艺术与科技加速融合的背景下,融创新创业教育于实践,纳传统技艺于现代设计,主动担任起传承江西优秀传统工艺的任务,以弘扬髹漆技艺和制瓷技艺为己任,通过“非遗进校园”“内培外引”等方式,由掌握技艺的教师、传承人开展技艺、技法教学,通过学习非遗技艺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语言,使原本枯燥冷漠的产品外立面有了文化的积淀与历史的记忆。在此基础上,强调人与产品的互动关系,尽可能地在产品中植入微智能,使设计出来的产品能够符合大众审美及日常使用需求,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促使其成为技术与知识深度融合与平衡的智创型人才。
综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产品设计专业智创型人才的培育还处在起步阶段,以技术、艺术、智能化的有机整合为专业的发展目标。在人才培育过程中,跨学科的交叉培养已经逐渐常态化。新技术、新思维、新审美、新材料都要求不同学科之间的课程进行叠加,以实现专业优势的整合与互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服务社会的视野,而“三好”导向下的培养模式则要求产品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以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产品、传承好传统工艺为教学育人目标。在此基础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既能够传承特色工艺,又能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品设计智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与结构,以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