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细节,优化幼儿的一日生活

2022-11-22

关键词:细化过程幼儿

陈 浩

(苏州科技城锦峰实验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000)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教育教育形式的变化,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教育部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重点强调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促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为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经过实际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幼儿一日生活教育存在“粗放性”特征,对于教育工作中的很多细节部分没有注意到。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对于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而言,教师应当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进行深挖、细耕,对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不断优化,提升幼儿的认知与理解,增强幼儿在学习生活中的感悟与体验,促进幼儿教育工作质量得到更好的突破。下面笔者就自身工作经验进行一些论述,希望能为相关教育界同仁接受与采纳。

一、现阶段我国幼儿一日生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重上课、轻生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性进行了重点指出,但是,由于很多教师存在教育观念落后以及专业水平低下等原因,依然存在“重上课、轻生活”的教育现状。很多幼儿教师存在教育功利化的心理,习惯于采取填鸭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不仅影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造成了教学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教师应当立足于“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将教学工作与幼儿生活实践进行关联,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让幼儿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获得对生活有益的经验[1]。

2.重粗放、轻细节

很多幼儿园教师对幼儿一日生活教学的认识程度不足,甚至将其简单地认为是“看孩子”,错误地认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各方面的能力素养会自然得到相应提升,进而在指导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过程中显得过于粗放。事实上,幼儿的年龄虽小却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教师应从细节方面入手,对其投入更多的关心与耐心,密切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帮助其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重流程、轻自主

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一日生活的过程中,不能将目标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过度注重对其进行流程方面的要求,这样会限制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实践机会,发挥自身的教育教学引导作用,充分体现一日活动的趣味性特点,激发并调动起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让幼儿在亲身投入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感悟与体验,体现出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

二、优化幼儿一日生活应当遵循的原则

首先,整合性原则。幼儿的一日生活安排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实施,体现出活动的知识性以及趣味性的统一,实现语言、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结合,实现自然、有序、高效的整合,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活动作用与效果。其次,主体性原则。教学工作者们应当深刻意识到幼儿是一日生活中的主体,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征,需要结合幼儿的身心需求对其一日生活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促使每一个幼儿在现有的认知及发展基础上获得更好提升。另外,安全性原则。对于幼儿园活动教学而言,安全性始终应当放在首要位置。幼儿年龄小且在认知、意识、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对于危险的判断与辨别能力较差。幼儿教师在优化幼儿一日生活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对安全性的考虑,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以及安全防护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从细节着手优化幼儿一日生活的有效措施

1.细化培养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对于3~6岁的幼儿而言,其年龄小且认知有限,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强的可塑性,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为了向其传授生活性经验,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认识生活并享受生活。科学合理的目标可以为工作指明前进的方向,可以让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同时还可以提升教育工作质量。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幼儿一日生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培养目标的细化,能够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状况,创设出更加合理且有效的目标,对幼儿提供更加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

例如,入园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开端,孩子们入园时候的心情与状态与之一日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的关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以下几种现象:镜头一,小A在幼儿园门前扯着妈妈的衣角哭闹,迟迟不愿踏入园门,妈妈百般哄骗并以买礼物作为交换条件之后,小A才以胜利者的姿态走进校门。镜头二,小B从父母的车上下来之后,慢慢悠悠走向校门,丝毫不顾入园时间,直到在老师的呼唤与引导下,才不情愿地加快一下脚步。镜头三,小C在校门前大声哭闹,甚至抱着父母的腿而不愿进入园内,直到爸爸或妈妈将其送至教室中的座位上才算罢休。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幼儿就是不同的教育对象,其在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与流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应当从细节入手,对不同幼儿的表现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出现的原因,并制定出合理化的培养目标,进而实现对幼儿培养过程的细化。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小A明显是在平时被过度宠爱,父母对其有求必应的溺爱方式造成了其现在的性格特点。教师在一日生活教育中,应当注重向其灌输“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意识;小B则明显是由于平时的懒散生活所致,未能养成自律的好习惯,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应当注重培养其时间观念;小C性格内向且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教师在今后的日常教学环境中应当注重培养其独立能力。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在优化一日生活时应当坚持以幼儿为中心,能够深入考虑到不同幼儿之间的特殊性,能够从不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制定出合适的培养目标,并将其落实到日常教学、区域以及户外等活动中,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能力及素养。

2.细化活动内容,做到寓教于乐

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优化幼儿的一日生活过程中,应当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选择为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其积极参与性,促使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自身的最佳状态,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愉悦、舒适的心情,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例如,午餐时间是很多幼儿教师头疼的时间段。很多孩子在家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用餐习惯,并且会将这些坏习惯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很多幼儿对于集体生活比较陌生,经常会做出一些不遵守餐桌纪律的表现,如吃饭时东张西望、乱走动或者与周围小朋友说话,还有的幼儿有着严重挑食的坏毛病,经常将自己不喜欢的饭菜撒桌子或地上……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沿用原有的“说教式”管理方式,必然会造成幼儿“左耳进,右耳出”,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采取趣味性教学法,将科学饮食以及合理用餐的意识与观念渗透到幼儿的心中,对整个教育环节进行细致性优化,让幼儿在愉悦与欢快的氛围中学习。首先,在上午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先带领孩子做好饭前洗手等准备工作,培养孩子们讲卫生的好习惯。其次,在排队打饭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吟唱“小朋友,排队走,你在前来,我在后,不说话,不回头,老师夸我真优秀”,让幼儿在井然有序的状态下排队打饭。第三,当幼儿打饭完毕并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们一起背诵“白米饭,热腾腾;红烧肉,喷喷香;青青菜,营养高;豆腐汤,味道好;左手拿碗,右手拿勺;看我宝贝真能干,一口饭,一口菜;吃得快,吃得香,比比看谁长得壮!”,也可以让幼儿背诵“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等谚语,将珍惜粮食的理念渗透在幼儿的脑海中……将幼儿用餐的过程划分为用餐前、用餐中、用餐后几个环节,然后通过趣味性方式对每个环节进行细化,在不知不觉中对幼儿进行教育渗透,将讲卫生、将纪律、合理膳食以及珍惜粮食等观念渗透到幼儿的心中。

总之,教师通过细化的方式来指导幼儿一日生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故必须从幼儿的身心年龄及发展特点出发,通过多样化且有趣的形式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育方式远远比直接进行口述教育作用要好得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3.细化过渡衔接,做到循序渐进

学前教育的目的是让孩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以及初步判断对与错的能力;对外部世界和所处环境进行初步认知和探索,进而为其今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即让幼儿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幼儿教师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实现“上课”向“生活”的衔接转变,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知识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能力及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开展“热闹的马路”主题游戏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予幼儿充分的课堂自由时间,让其自主选择“出行方式”……不一会儿,幼儿们会发现区域空间过于狭窄,经常出现交通“堵塞”的现象。此时,教师应当抓住介入时机,通过问题引导幼儿对生活实践进行反思,如“日常生活中出现交通堵塞后,由谁进行处理?”“我们应当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在幼儿的集体商议与讨论中,其开始尝试由不同人承担不同的角色如行人、交警、司机、乘客等,在交通工具上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如增加公交车的数量……在大家的相互配合下,幼儿们实现了对真实马路场景的还原,同时让幼儿们学习到一些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实现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融合。再比如,当教授幼儿学习与花草树木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其走到户外,通过实物演示的方式让幼儿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给予幼儿多重感官刺激,让幼儿在接触过程中知晓一些花草树木的名称、生长习性。接下来,教师可以从“生命树”的角度出发组织幼儿开展一些美术绘画类活动,让幼儿认识到自己与父母或者其他长辈之间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进而达到良好的情感教育效果……整个过程循序渐进且水到渠成,同时完成了对幼儿的智育与德育。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可以得知,在对幼儿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从细节入手,实现教学与生活二者之间的结合,立足于幼儿生活实践,通过教学内容为引导来加深幼儿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此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幼儿在学习生活性知识与经验的同时获得思维与情感上的提升,将幼儿的一日生活质量提升到新的台阶。

4.细化教育措施,做到习惯养成

每一个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对于过程细节的把控会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好坏。幼儿教师在优化幼儿一日生活的过程中,应当从细节处着手,对每一个过程环节进行优化,通过耐心帮助与指导向幼儿提供关爱与关心,促使幼儿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习惯得以养成,幼儿便会主动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很多教育教学工作都会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例如,幼儿园的孩子虽年龄小,其每天的活动量却非常大,培养孩子良好的喝水习惯,能够保证其身体水分的充足,对其身体健康成长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一般而言,幼儿刚开始入园的时候,教师都会选择利用游戏的方式教授幼儿如何进行饮水。但是,结果是很多幼儿只注重体会游戏的娱乐性,在活动结束之后便将其抛之脑后,未能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当对游戏过程进行细化处理,让幼儿对喝水要领做到真正入脑、入心:首先,教师可以先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喝水相关的用具,如茶杯柜、水桶以及水杯等,让幼儿学会如何辨识自己的水杯;其次,教师应当亲自为幼儿进行语言、动作示范,引导幼儿先找到自己的水杯,再到饮水机处接上半杯水,用一只手紧握水杯的把手,另一只手扶住水杯的杯身并坐到自己的位置进行喝水,当孩子喝完水之后,需要将自己的杯子放到茶水柜上……整个过程需要教师为孩子进行多次示范,然后再从幼儿群体中寻找做得比较好的孩子为大家进行演示性练习……通过这种细致化的指导,大部分孩子很快就能实现自主有序喝水了。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点之外,教师还应当关注幼儿的个别化需求。比如,有的幼儿在接水的时候容易让水溢出水杯,甚至会因水温过热而出现烫伤等现象……对此,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喝水过程进行逐个观察、检查,根据幼儿掌握自主喝水的能力着手,明确告知其如何判断水温,接多少水才不至于将其洒出杯外以及什么时候应当为自己补充水分……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坚持,幼儿喝水的习惯才能逐渐形成,在习惯形成后还需不断巩固直至真正内化养成。

结语

综上所述,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优化幼儿一日生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细节开始入手,从当前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保证幼儿在有限的日常生活时间中获得更多的认知与经验,进而实现个人能力素养的不断发展与提升。教师可以从细化培养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细化活动内容,做到寓教于乐;细化过渡衔接,做到循序渐进;细化教育措施,做到习惯养成等方面入手,力求将每一个工作环节进行细致化处理,必定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文中很多观点皆为笔者浅见,关于从细节优化幼儿的一日生活方面,还需要相关教学工作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猜你喜欢

细化过程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在融入乡村振兴中细化文明实践
进程网的细化研究*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细化”市场,赚取百万财富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