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开展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探究
2022-11-22沈静
沈 静
(宜兴市丁蜀镇东坡中学 江苏无锡 214221)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传授学生相应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教学的改革使得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同时,也对教学作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是双减政策下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的效果有待提高,必须要不断地对有效的数学作业进行探索,使得初中数学作业能够真正地实现减负增效,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发展。
一、对于双减政策的概述
双减政策是《进一步减轻我国特殊义务学校教育发展建设阶段学生完成作业时间负荷和学校训练负荷的意见》的简称,在《意见》中提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潮为指引,全面落实党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基本工作目标任务,坚持以学生利益为本、社会回应广泛关注,依法治理、标本兼治,政府为主、各方互动,统筹推动、稳妥落实,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作用,加强对学校教师训练机构管理,有效减轻家长的不安心态,切实防范损害利益行为,形成学校德育的良性生态,推动中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双减政策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教师需要降低数学作业数量、提升作业品质、完善教师工作、减轻家长负担。国内教育部分相关人员有所表示,双减政策背景下,最为重要也是最为主要的工作便是将学生所背负的作业压力减缓,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健全针对学生作业的管理机制,并明确学生的作业总量,进一步提升学科作业设计的质量。以更为轻松、有效的数学作业,来将学生自身数学知识学习成效提升[1]。
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数学知识重点、难点的巩固与拓展。通过各项数学作业,可以使学生及时对数学知识进行复习与再巩固,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数学作业的实际完成情况,来检验各个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掌握状况,以便对接下来采取的数学教学计划提前进行调整与优化,对实际教学效果进行检验,为之后开展的各项教学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将作业当作一种任务式的程序,应当将其当作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学生认真完成教师所布置下的每一项作业,学生才能对课程中出现的各种知识有着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2]。
三、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的现状分析
1.数学作业设计不合理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性特点,作业大部分都是书面性公式或者文字,或者是实行“题海”战术,学生不仅在“题海”中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还容易陷进去,产生对做作业的消极情绪。教师在作业设计上用心不够,大部分都是“雷同”的作业,每次课堂课程结束就是课后题或者是测试试卷的练习,形式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度不够,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做作业的热情。
2.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作业设计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其特定年龄阶段的特点,也有其独立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学生还处在一个都相对“自由”的阶段,再加上每个同学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上接受度就不一样,有的相对轻松些,有的采用同样的方法都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也要注意因人而异。
3.作业与课堂内容衔接不够
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不能很好地助力于课堂教学,脱离课程内容,在作业选择上没有一定的层次性。“为了留作业而留作业”,针对不同阶段的初中生作业也是要由简到繁的,且作业的布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才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
四、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方法探究
1.教师要整体把握,明确作业设计原则
在“双减”政策的数学作业布置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设计好完成作业的时间,即作业的布置要适宜、适量。有研究表明,完成作业的时间在一定量的范围之内,时间越长完成的效果越好。但是当写作业的时间超过了一个拐点以后,随着做作业的时间加长,反而达成的学习成效越不好。一旦作业留多了,超过预设时间,学生心里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做作业时就会毛躁烦闷,学习效果也会一落千丈。以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为例,在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时,布置的计算题应该不超过5道,把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严格把控在合理的时间范围以内。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由于解方程是学生们在学习数学乃至之后的物理、化学之中都十分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也是解题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因此,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掌握该知识点的程度十分关注。为了有效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如何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答,如何在解题过程中做得又快又准,教师的首个想法就是勤加练习。但是千篇一律的解题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因为枯燥却又烦琐的作业,产生对数学的厌恶心理。所以教师除了通过让学生以课后练习的方式进行巩固知识点,同时也要注意作业的量,合理布置作业,不仅有效帮助学生复习,也能让学生完成的轻松。
2.教师要紧跟课堂内容,提高课业针对性
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以后,就要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作业内容,对作业内容进行精心的涉及,在这个过程当中去除以往重复性高,针对性不够强的作业内容。摒弃机械化的作业形式,抛弃作业量巨大,但是针对性不强,重复率比较高的作业形式。教师要精简自己的作业内容,一道题能验证的结果不让学生重复做第二道题,以次数能解决的问题不用页数来衡量。整个肩负的过程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面对作业不再那么紧张,引导学生意识到作业重在质量而不是数量和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在减负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初中数学涉及的很多几何图形的论证题,大都基于一定的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已经验证的原理判定,题型千姿百态,多种多样,对于这一类作业的设计时,教师就要重视重点的集中题型,引导学生加以联系,而不是题海战术,多重资料上的题目都找出来,进行简单的罗列,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也不能很好的协助学生把握题型。
3.教师要针对学生情况展开作业设计,合理进行分层
双减希望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学习自主权,初中数学教师思考作业的设计和优化,应懂得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看到学生的差异性,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围绕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避免因为时间花费太多影响效果[3]。
例如:为了使学生了解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内容,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生活中的美丽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利用最后几分钟时间对学生展开调查,主要了解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知道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然后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分层,为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高效的训练,避免在消耗了学生的时间之后却无法帮助学生取得学习进步的局面的发生。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之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回答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其中课堂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需要进行图案设计创新,而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需要完成课后练习题,熟悉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作业练习中得到了不同的训练,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背景下得到了进步机会。
4.教师需要重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个性
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都有着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不擅长的领域,因而如果教师向他们布置一样的作业的话,那么学生便不能够较好地进行扬长避短。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结合着数学练习题,针对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的发展,教师可以结合着学生在测验中的表现,向学生布置个性化的题目,让他们能够夯实基础,提高自己的数学综合能力[4]。
例如:在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内容时,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使用,并且能够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自己对等量关系的分析能力。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着教学目标向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能够较好地在回答教师问题的同时,加深对于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理解。在尝试解答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等式计算本身,有着较为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向他们布置一些涉及全方位知识点的,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促使学生能够在作答中,增强自己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把握。然后,教师可以向他们一些与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解答这些问题时,增强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能力,这将帮助学生实现个人能力的提高;部分学生对于有关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解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而教师可以先向他们布置少量一元二次方程题目,确保他们能够全面地掌握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答策略。然后,教师可以给出大量的,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此类题目时,融入相应的情境当中,促使自己能够增强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把握程度;部分学生并不喜欢做题的学习方式,而是喜欢在钻研原理中,增强对于知识的把握。因此,教师可以让他们能够深入思考解答一元二次方程原理的方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由于学生的作业负担不大,他们也能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这同“双减政策”的实施目的是契合的。
5.教师要重视选择适量的作业内容
通过“题海战术”的训练,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机械化地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但是他们也会因为做了过多的题目,而让自己的思维固化,因而他们并不能灵活地处理数学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是较为不利的。为了能够较为有效地改变“题海战术”导致的教学现状,也为了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创新,通过控制作业数量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数学练习题中完成对于知识的回顾,实现知识点的全面覆盖。
例如:在学习《因式分解》的相关内容时,学生需要对在自己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也需要在作答因式分解题目时,对自己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进行提高。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应用考试中的题目,向学生讲解掌握因式分解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增强自己的学习动力。在布置课外作业时,教师可以结合着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将有关因式分解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并且针对每一个知识点,给出一道练习题,然后将其作为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的材料。在作答因式分解题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实现对于教材知识点的回顾,并且能够把握因式分解的具体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有着较大的帮助。接着,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包含因式分解内容且较为复杂的综合题目,让学生能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当然,在解答因式分解题目的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便可以鼓励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梳理,通过找到解决综合题目的解题策略,实现对于问题的解答,这不仅能够减小学生的作业负担,还能提高学生作答数学题的灵活性。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从而实现数学综合提升。在教学中,作为学生的明灯,数学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以及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作业内容,既能够利用趣味的作业方式引起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积极性,又能在高质量的作业练习中提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