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广导向下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22彭殿波
彭殿波
(内蒙古师范大学 图书馆,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高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精神、制度、行为方式等层面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要坚持整体规划,使学校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1]。2015年12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程》在第三条和第四条中明确规定了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指出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规程》在第三十二条中要求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采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2]。
一、图书馆是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
为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教育部党组于2017年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高校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其中对完善“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要求是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品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把高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地[3]。
图书馆在高校一直被誉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不仅是因为其文献信息中心的地位和拥有的丰富文献信息资料,图书馆更重要的是蕴藏当今世界先进文化的第二课堂,是收集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4]。图书馆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图书馆得到了快速发展,图书馆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肩负起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文化育人是图书馆功能得以深度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图书馆应切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助力文化育人,这样才会获得不竭的生命力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在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新时代,图书馆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为读者被动提供资料服务与借阅服务,而更应该主动向多元化阅读、阅读推广、文化传承活动等方向倾斜。图书馆要实现文化育人的功能,需以拥有的资源和空间作为基础,把阅读推广活动当成载体,利用自身各方面优势,从广度和深度上对文化进行拓展,通过持续的阅读推广活动去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动力。图书馆应积极打造阅读推广特色品牌,创新多元阅读形式,多部门协同合作,拓展阅读推广新领域,将阅读推广作为重要抓手,在校园文化育人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图书馆促进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一)利用图书馆空间优势,营造优良育人环境
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物理空间优势,不断改善物理空间条件,调整优化空间布局,为师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研究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文化育人的物质基础。图书馆在空间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现代化图书馆的需求,设立如互动空间、研习室、多媒体体验区、朗读亭等场所。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设施:互动机器人、桌面投影阅报机、自助借还、自助文印、触摸阅读机、电子存包柜等为读者提供安静温馨,富有文化气息、现代体验的学习环境,使图书馆成为学生学习最舒心的场所,利用环境优势,熏陶和感染学生,促成学生良好阅读行为的养成,促进学风建设。
(二)注重红色资源建设,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
各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红色文献资源,红色文献是我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的历史见证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血脉。图书馆应持续推进对红色文献资源的全面收集、整理、保护和传播,使红色文献成为激励青年学子的精神力量源泉。
如何发挥图书馆文化传播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核心价值,是图书馆工作者应积极思考的问题。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内师大图书馆)的做法是围绕红色文献,通过图文展板、文献实物展、馆藏红色文献推介、专题书架等宣传手段,展开一系列文化宣传教育、阅读推广活动,分别举办了纪念列宁诞辰图书图片展、雷锋图片展、鲁迅生平和作品展、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图书图片展、“爱国主义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纪念鸦片战争图片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书展、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主题书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沙龙活动结合组织系列主题书展;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如国际妇女节:“女性:女性实现人生理想”、清明节:“英雄:天地英雄气”、五四青年节:“青春:青春中华”“文化:文化中国”“教师:感恩教师”、国庆:“大国重器”、神舟飞天:“科学探索:宇宙的奥秘”等红色文献展;结合建党百年和学校70年校庆推出“红色文献展览及推介”活动;设立“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九大”主题教育专题书架。[5]红色文献推广这一传播途径有利于引导广大师生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并且增强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自觉性。
(三)打造阅读推广品牌,发挥教育阵地作用
图书馆应该以阅读推广为抓手、打造阅读推广品牌,将文化育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搭建文化育人的体系化建设框架,针对学校不同对象打造不同的阅读推广品牌,推动文化育人从浅层次向深层次,从普通化向品牌化,从自由化向制度化发展,使阅读推广活动深入人心,得到读者长效性的认同。内师大图书馆的做法是分别打造了专家学者层级的“师·书开讲”和“师说·书韵”奶茶学术沙龙,优秀青年教师层级的青椒论坛和“师·书”开讲之西语讲坛,图书馆馆员层级的“我的馆藏”馆员分享推介会,学生层级由大学生图书管理委员会主持的“书生·意气”读书分享会等阅读推广品牌,形成学校、图书馆、图管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文化育人体系。目前举办各种讲座几十场,累计参与师生近万人次。这些学术讲座覆盖文理科,既传播了科学前沿知识,也弘扬了文化传承、文化自信的理念,有科学前沿知识的传播,也有对文化传承、文化自信理念的弘扬,营造了积极的学术研究氛围,对校园文化建设,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推进阅读推广系列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高校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细落实在学校教育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落实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应以“三全育人”为目标,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做一些积极思考和探索,有效推进阅读推广活动,提倡读书新风尚,打造书香校园氛围。图书馆响应学校“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工程,开展了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征文活动;“讲述身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讲故事大赛;“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主题征文活动;“书法为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进五个认同活动;“品味乡土文化”,实践“三全育人”活动;观“两会”,学党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政热点专题学习活动。通过系列活动,从多渠道,多角度展示各民族的风俗、中国传统文化、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创新多元阅读形式,促进校园阅读风尚
“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学生思想活跃、习惯于利用自媒体进行阅读。图书馆要采取多元化阅读形式,创设多维阅读空间,充分利用新媒介开展思想健康向上、内容厚实的活动[6],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营造“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促进校园阅读风尚的形成。应搭建阅读推广平台,通过平台开展多形式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如读书心得、书法、绘画、朗诵、配音、观影、观展、征文、知识竞赛等多维度、多形式,多主题的线上活动。内师大图书馆引进的阅读推广平台在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战“疫”读书打卡活动;众志成城,共同战“疫”——战“疫”绘画作品大赛;穿越千年的凝眸——云冈石窟艺术线上展览;“共读一本书——共读不孤独”活动;“红色观影,有奖答题”活动 ;“践约冬奥,有奖竞答”活动;“寸心许国,共抗疫难”主题征文活动;“我家的故事”主题征文活动;“阅读与美”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书香中国“阅”动校园首届讲书人大赛等贯穿全年,有序开展。这些丰富多彩,形式多元的阅读推广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促进了校园阅读风尚形成。学生通过阅读实践, 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六)提高文化育人深度,拓宽文化育人范围
图书馆应该不断确立和巩固自身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的基础地位,不断提升服务,发挥图书馆阅读主阵地的作用,但只依靠一个部门的资源,势必影响推广的深度和力度,需要更多的部门来关注和参与。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在合作共建中积极探索出来的,通过聘任各学院推荐的优秀学科带头人作为学科馆员,在图书馆与对口院系间架起沟通信息的桥梁,帮助图书馆提升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特邀学科馆员制度可以通过学科馆员的影响力更好地带动全校师生形成良好的科研学习氛围,提高文化育人深度。
图书馆应寻求多部门支持,将学校各部门的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分学校层面和学院层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构建以点带面的阅读推广体系,确立共创共建共筹共享的阅读推广机制,提升阅读推广效益,拓宽文化育人范围,与各部门协同,实现文化育人。
三、结束语
阅读推广活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气质,营造优良的学风校风,建设文明书香校园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应全面建设文化育人体系,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以阅读推广为导向,践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理念,整合、借助学校的教学、科研资源为当代大学生打造尚雅化俗的思想新阵地,充分发挥阅读推广在文化育人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