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探析

2022-11-22

关键词:卫生

张 悦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习近平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从维护全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角度出发,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进行一系列重要部署,铺设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当前,人民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尚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与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较突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既是对人民健康的重大威胁,也是对国家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疫情爆发以来,习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始终强调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权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对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形成基础

健康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习近平从维护人民健康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深入思考和审视人类共同面临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卫生健康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一)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卫生健康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并未直接提出“人民健康”这一概念,但是他们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批判中形成了对健康问题的思考和认识。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对工人健康权利的剥夺,指出“劳动力所有者今天进行了劳动,他必须明天也能够在同样的精力和健康条件下重复同样的过程。”[2]资本主义社会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通过“浪费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压低工人的生存条件”[3]的方式节约不变资本的使用,所以工人靠少量救济粮维持生活时,“他们的健康状况实际上却改进了,因为由于棉荒,他们暂时停止了在棉织工厂做工”[4]。因此,把改善工人健康状况作为工人生存环境斗争的首要目标。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虱子、斑疹和伤寒这“第三种灾难”时,把对健康的认识提升到关乎国家政权稳定的高度,提出“或者是虱子战胜社会主义,或者是社会主义战胜虱子!”[5]同时,列宁还提出要根据每个城市传染病的情况,“决定采取哪些城市防疫卫生措施和其他防疫措施”[6]。保障人民健康权益、维持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稳定,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也是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

(二)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人的卫生健康思想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历任领导人都十分注重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权益,将人民健康事业融入到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的伟业之中。早在土地革命时期,针对苏区的卫生健康状况,毛泽东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革命力量……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7]新中国成立以后,针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医疗卫生工作部署向城市倾斜的问题,毛泽东强调,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8]因为,农民占我国人口大多数,农民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针对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经济发展与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比例失调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非要大力增加教科文卫的费用不可……否则现代化就化不了。”[9]同时,他还强调“爱国卫生运动就要长期坚持下去。”[10]江泽民提出,“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一个创造……这一优良传统,要继承和发扬下去”[11],“要在群众中继续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和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11]胡锦涛强调,“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12]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13]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既是对上述中国共产党人卫生健康思想的传承,又是立足新时代、结合时代特征的创新发展。

(三)现实依据:维护人民健康面对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健康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健康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但是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不能完全满足人民对健康生活的需要。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我们既面对着发达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面对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14](P371)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其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加速到来,造成了劳动人口持续下降,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老年人口健康需求的激增对医疗服务等健康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二,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14](P371),人民健康服务供给总量与人民健康多元化、差异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在城乡、地区、人群之间的健康不公平仍然严重,医疗卫生体系效率不够高、健康服务种类仍较为单一[15],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对人民健康仍然产生较大影响。

新时代,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国家安全的地位愈加凸显。如果人民健康事业的短板不能及时补齐,不能充分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势必会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不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因此,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才能不断提升,中华民族才能获得创造美好未来的发展之基,国家才能获得永续发展的力量之源。着眼于当前人民健康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是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依据。

(四)时代条件:应对人类面临的公共卫生安全共同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发密切。经济全球化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重大传染病流行和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可谓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各国共同携手应对。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使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4.9%,并在2020—2021年给全球造成累计约12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一损失的严重性超出了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5N1流感、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总和的6.7倍[16]。在各国普遍遭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之际,中国用最短的时间切断了疫情的传播链,有效阻止了疫情蔓延,第一时间恢复了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为其他国家疫情防控提供了中国经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习近平强调,“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17],应对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挑战、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主题,这就需要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全球健康治理体系,这是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生成的时代条件。

二、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主要包括战略定位、核心理念、发展道路、全球视野等方面。

(一)战略定位: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2016年8月20日,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4](P370)。2020年9月23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实现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18]2021年3月7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再次强调,“要……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19]

健康是个人美好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必须促进健康事业发展,创造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健康财富。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在健康领域,就是由摆脱死亡和疾病困扰,到追求健康内容的转变及层次的提升,具体来说,就是人民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预防性医疗资源和健康服务。习近平多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4](P370)可见,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因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作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二)核心理念: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

习近平提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14](P372)。

“大卫生”观的核心在于“大”,具体来说,就是强调人人享有、人人参与,运用预防、医疗、保健等方式,以延年益寿和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为目标的卫生健康观。“大健康”观是对传统健康理念的升华,强调关注生老病死和衣食住行等一切卫生问题,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消除影响健康的多方面因素。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健康的内涵日益扩展,身体上、心理上、精神上是否具有完好的状态也成为是否健康的判断标准。这就要求既要“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14](P372),又要“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20](P110)。同时,还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0](P108),因为影响健康的因素当中,自身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占到百分之六十。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为保障人民健康确立了成熟的健康理念,体现了新时代党对维护人民健康的科学态度。

(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习近平指出,“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14](P371)。

1.坚持公益性导向

“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14](P371)坚持公益性导向是促进人民健康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最大程度彰显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人民健康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求以满足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最大程度发挥人民健康事业对健康公平的保障作用,实现人民共建共享。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必须“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20](P102),任何时候,都不能全盘市场化、商业化,要坚持国家主导,政府责任的运行机制,更好地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

2.不断健全全民医保制度

“全民医保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20](P113)长期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全覆盖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为坚守健康保障底线,与人民共担健康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实现了“病有所医”。但同时,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我国公共医疗保障基金等“筹资机制尚不完善,保障水平有待提高,支付方式改革相对滞后,对医疗行为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形成。”[20](P113)因此,要充分挖掘公共卫生资源的利用潜力,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

3.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2019年10月25日,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21]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在河南调研时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22]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再次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23]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创造。中医药文化既蕴含着天人合一、辨证施治的理论智慧,又有着“治未病”的养身理念,更有着几千年疫病防治积淀的宝贵实践经验。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有效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在控制病情进展、减轻症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再次证明,中医药屡经考验,好用、管用,且经济易行,是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对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并强调要“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22]。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四)全球视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0年3月21日,习近平在致电法国总统时首次提出了“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2020年5月,习近平在世界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再次作出了“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24]的呼吁。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全球,暴露出全球健康治理的短板,为世界各国共同携手、构建全球性的卫生健康体系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在严峻的全球健康问题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国际社会只有齐心协力、加强合作,才能“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25]。习近平提出,“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26]同时,中国希望世界各国能够不甩锅、不建墙,“坚决反对各种政治化、标签化、污名化的企图”[27],希望各国能够求同存异,促进卫生合作,“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28],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完善全球健康治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提出,着眼于人类卫生健康事业的长远发展,为人类发展谋福祉,体现了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全球视野。

三、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是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着眼于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健康诉求,阐释和明确了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化改革: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习近平强调,“要加快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落到实处。”[14](P372)这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合理调整卫生资源结构的必然要求。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尚存在“两张皮”的问题,全科团队、家庭医生签约和双向转诊等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同时,随着市场取向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公立医院以药补医、以药养医机制尚未有效破除,医疗卫生支出已经成为家庭开销中继食品、教育之后的第三大支出。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关键在于加强和完善医疗、医药、医保体制机制建设。其中,医药体制是医疗体系的物资根基,医疗体制是人民健康体系的基本框架,医保体制是重要支柱。要通过构建“三医联动”机制,推动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要做好基层首诊和有序转诊,以家庭签约服务为突破口,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20](P111);要从药品生产到流通、使用全程发力,“彻底解决医药领域乱象”[20](P114);发挥好全民医保的兜底作用,建立起完善的健康“守门人”制度,推动核心机制和谐有序运转,提高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服务的能力,使“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14](P371)

(二)凝心聚力:整合协调社会健康资源

1.强化政府引导 落实健康责任

习近平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摆上重要日程,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推动落实。”[14](P373)在基本医疗服务领域,要坚持政府主导,有所作为,落实政府的领导、保障、管理、监督责任,在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服务范围,不断提高服务标准,把健康中国战略落实到具体公共政策中去。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要保障市场活力,“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20](P104)注意协调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保证政府在基础医疗服务领域有所作为,又要保证非基本医疗领域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2.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习近平指出,要“着力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14](P373)同时,医务人员是疾病预防治疗的主力军,为人民健康福祉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当前,医学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省份本科医学类毕业生供给不足,医学类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两院院士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医疗事业的创新发展和人民卫生健康事业需求。因此,一是要加大医疗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要深化医教协同,深入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加大全国专科、全科医疗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完善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持续不断为县级以下有需求地区培养输送人才,与此同时,“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14](P373)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二是必须加大对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保护力度,“严厉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14](P373),为发挥医务人员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打响了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29]因此,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注意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习近平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14](P371)并特别强调,“要重视重大疾病防控,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14](P371);同时,要加强体育健身,“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30]。要鼓励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倡导全新的全民健身理念,促进人民群众科学健身,文明健身,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三)补齐短板:保障重点领域的健康供给

解决好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健康问题,是保障健康公平、缩小健康差距,人人享有公平的健康服务的必然要求。

1.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供给

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人群,由于健康影响因素和健康保障条件不同,健康问题也有所差异。习近平强调:“要重视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妇幼健康,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14](P372)。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期,且健康意识缺乏,要“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20](P105),特别是要重视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有针对性地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或营养包行动,保障生长发育”[14](P372)。孕产妇健康与否,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要保障好妇幼健康,加强产科、托幼等健康服务供给,倡导优生优育,“解决好出生缺陷、营养性疾病、危急重症等威胁妇女和婴幼儿健康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20](P107)。伴随老龄人口的增加,社会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尤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14](P372)。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残障人士创造社会价值提供合适的途径。同时,不断丰富健康、亚健康人群的运动健身形式,推动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文娱事业的共同发展,努力解决好健康事业发展的均衡性问题。

2.深入实施健康扶贫

贫困地区基础医疗设施落后,卫生服务差,贫困严重影响着这些地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疾病往往成为贫困反复的诱因。因此,“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20](P108),要“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对口支援等形式提高当地卫生服务能力”[20](P108);要深入开展精准健康扶贫,“做到精确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20](P108)补齐短板,守住人民健康底线,促进健康公平,增进人民福祉。

(四)加强合作:参与全球健康治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健康问题已经跨越国界,成为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应对的问题。2020年3月26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峰会上强调:“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31]

要深化国际医疗合作,在传染病疫情通报和防控、医疗救援、传统医药等领域加强合作,坚持同舟共济,“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32],“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33]为此,我国在自身产能有限、需求量巨大的情况下,积极提供国际援助,承诺“向80多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27],“‘中国援助’与‘中国制造’正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34],为战胜疫情、助力世界经济增长,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展现了中国担当。同时,我国要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深入参与相关国际标准、指南的制定,“提升我国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35],努力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共同价值基础的卫生健康共同体。

猜你喜欢

卫生
知识快餐店 卫生日里讲卫生
饮食卫生
智取红领巾
卫生筷与牙签
延津县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陷害
卫生歌
方便卫生的酱料刷
讲卫生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