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军航空医学研究现状和展望

2022-11-22军,余静,刘可,2,李森,杨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陆军直升机医学

严 军,余 静,刘 可,2,李 森,杨 策

1.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部特殊环境战伤防治研究室,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2;2.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 610031

陆军航空兵是陆军编制序列中以直升机为主的一个现代化高技术兵种,在现代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一体化联合作战中不可或缺的新质作战力量[1]。遂行陆航卫勤保障既是提升陆军航空兵战斗力的根本保证,也是陆军航空医学(以下简称陆航医学)研究面临的重要使命。掌握陆航医学研究现状,明确其特点和不足,展望陆航医学未来,对于该学科的布局、定位以及新生长点的挖掘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是倒逼我军陆航建设、促进研究转型的必经途径。

1 陆航医学的概念和性质

陆航医学是研究陆军飞行器、航空环境对飞行人员健康的影响和促进飞行能力的理论体系,并运用多种医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扩展飞行人员的能力。由于陆军航空兵的主要装备是直升机,而外军中的直升机部队并不都隶属于陆军,因此,基于研究内容的一致性考虑,陆航医学也被称为“直升机医学”[2]。

陆航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预防医学、环境医学和军事医学,但研究投入有限,短时间内还难以构成一个系统规范的学科[1]。尽管陆航部队的发展很快,对包括陆航医学在内的航空卫生保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陆航医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并没有明显改变,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强化人机工效研究,优化座舱资源管理;深化基础应用研究,完善对抗防护和医学选拔鉴定研究,提高飞行人员整体身心素质;优化航空航天训练研究,保持和提高飞行作业能力;开展安全控制体系研究,有效预防和降低飞行事故。

2 陆航医学研究现状

2.1外军陆航医学研究 美国空军最先来自隶属陆军的航空部队,朝鲜战争期间再次形成隶属陆军的航空兵部队[3-4]。尽管美国陆航部队1983年才成为真正的独立兵种,但陆航医学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即已开始,其代表性的成果包括:1952年颁布《陆军飞行人员医学标准》;1955年出版《陆军航空医学》;1962年成立美国陆军航空医学研究实验室;1964年成立航空医学教育与训练系,即美国陆军航空医学学校的前身。美国在多年的战争实践中高度重视包括陆航医学在内的军事医学研究。例如,美国陆军医学研究与物资部是陆军专职军事医学研究机构,直属于陆军卫生部。其下属陆航医学研究室的研究重点包括:改善机组人员疲劳和应激状态;提升高空飞行下飞行员的生存力、冲击耐力和易感性;优化坠机生存率的生命支持系统。另外,美国军队陆航医学研究所下辖空勤人员防护研究室、空勤人员健康研究室(含视觉科学研究组、航空医学要素研究组)及研究保障处的任务还包括:对陆航、战术战斗车辆、相关武器系统、空降作战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进行研究,评估这些系统的噪声、加速度、冲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这些系统对视觉的要求,并研究抵消这些危害的措施;评估空勤人员在操作航空系统时的应激和疲劳,并研究对抗措施;帮助制定陆航专业招进和保留人员的标准;评估现用陆航生命支持装备,确定其产生故障的原因。

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军队也积极开展陆航医学/直升机医学(部分国家军队的直升机部队隶属空军)研究[5-7]:俄罗斯军队利用航空航天和军事人类工程学科研中心对飞行员和航空专家的健康、保障技术和现代化水平进行研究。德国军队在陆军飞行旅参谋部、各陆军飞行团、陆航通信与保障大队各编配1名卫勤参谋(航空医学)及若干辅助人员,在陆军航校和德法意联合陆航培训中心各编配4名卫勤参谋(航空医学),维护陆军飞行人员健康,确保陆军飞行部队执勤能力。法国军队陆航训练、研究和保障是由军队航空航天医学研究所完成,主要采用航空环境生理和生物反应揭示飞行人员的疲劳和警觉状态,提出生理学应对措施和身体训练的建议,以促进飞行安全,其人机工效学研究结果可为新装备提供改进建议。另外,以色列军队和日本自卫队也分别依托以色列空军医务救护分队(代号“669部队”)和日本防卫医科大学防卫医学研究中心对其隶属于以色列空军或日本航空自卫队的直升机空勤人员作业能力和培训提供保障。

2.2我军陆航医学研究 我军陆航部队筹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完成运输保障型向攻运结合型的转变,发展成为一支拥有多种机型、具备相当规模和作战能力的空中突击武装[1]。目前陆航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8-9]:直升机飞行环境,包括“人-机-环境”(噪声、振动、温度负荷、有害气体、电磁辐射)、飞行安全控制、空间定向障碍模拟训练系统、陆夜视镜模拟训练系统、航座舱资源管理以及上述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和装备;航空卫生保障,包括水下逃生、高空低氧、特殊环境及高性能直升机航空卫生保障、心理咨询、心理减压、飞行疲劳恢复、飞行员健康教育;飞行人员医学选拔和体检,包括直升机医学选拔方法和体系、飞行人员心理选拔和陆航特许飞行医学鉴定;航空医学训练,包括直升机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方法、手段和标准、陆航飞行员空间定向障碍模拟训练、夜视模拟训练、水下逃生和专项体能等相关航空医学训练。

新近陆航医学研究中,有关陆航飞行人员健康维护的报道较多。例如,于洮等[10]对陆航飞行员睡眠状况与疲劳程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飞行员的睡眠情况受疲劳累积所造成的动力下降影响最大;黄达等[11]发现,暗环境下陆军飞行学院学员的对比度视力程度与日常户外运动种类、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暗环境下使用电子产品情况以及商业护眼产品使用相关;唐俊等[12]则针对直升机飞行人员噪声性听力损失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影响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因素。另外,还有一些研究集中于特殊环境陆航飞行人员的生理指标和心理健康领域[13-14],也有针对飞行学员年度体检标准的探讨[15]。相比之下,关于直升机飞行环境和防护器材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3 陆航医学展望

3.1军事作业能力提升始终是陆航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随着我军军改的逐渐完成,新型陆军航空兵的任务发生了转变,势必要求对该学科的布局和定位进行重新规划。

无论是外军还是我军,针对陆航保障的研究仍大多聚焦在军事作业能力的提升,即通过多种医工手段,改善直升机飞行环境,研发和优化各类防护器材,增强空勤人员执行任务的能力,最终提高陆航部队战斗力[7,16]。这类研究对于改善作业环境、提升陆航飞行人员实战能力的作用显而易见。除此之外,针对影响陆航飞行人员疲劳和心理反应、空间定向障碍等因素的研究一直是陆航医学研究关注的重点[9-10]。

3.2特殊环境战伤救治勤务应成为陆航卫勤保障的重要内容 新型陆军转型对陆航卫勤保障的野战外科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针对不同于常规环境的特殊环境卫勤保障。特殊环境包括高原、海岛、丛林、戈壁、沙漠、极寒、湿热等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以及坑道、密闭舱室等狭小空间,而陆军航空兵执行灾害医学救援和作战任务的地域涵盖了其中大部分特殊环境。然而,目前针对陆航医学与野战外科学交集领域的“特殊环境陆航战伤救治的研究”相对薄弱。作为陆航卫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时救治勤务针对平时和战时直升机卫生力量的配置和伤员后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成功遂行特殊环境作业任务的保障和支撑,已成为陆航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7-19]。

陆军航空兵的主要装备是直升机,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的航空卫勤保障上虽有共性,但由于直升机结构和陆航任务的特点,两者的航空卫勤保障不尽相同。而且,特殊环境在陆航卫勤保障中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直升机本来就是一个特殊环境,可能对作业效能和战伤救治结局有直接影响;二是陆航部队可能会面临特殊环境下的作战或灾害救援,其卫勤保障特点不能不考虑所在环境的干预。因此,开展陆航战伤救治勤务研究必须与直升机本身环境以及直升机所在的特殊环境结合起来。

3.3特殊环境陆航战伤救治技术是陆航医学拓展的有效路径 陆航战伤救治技术和勤务是卫勤保障的两翼,新型陆军转型后针对陆航战伤特点和救治关键技术的需求始终存在,尤其是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技术保障。

陆航飞行人员的战伤特点和救治关键技术与普通环境有所差异,不适合按照通用的《战伤救治规则》来处理特殊环境战伤,同理,常规环境下军事作业能力的提升也不能简单替换到各种具体的特殊环境中。目前,立足特殊环境探讨陆航作业能力和战伤救治的卫勤保障研究非常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陆航医学的拓展[20]。因此,重视特殊环境陆航战伤救治是拓展陆航医学的有效路径,可能成为陆航医学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4 结束语

新型陆军转型后,陆航部队卫勤保障的特点有所变化。立足野战外科研究特色和优势,结合特殊环境因素,深入开展陆航战伤救治理论与实践研究,将有利于理顺陆军特色医学与陆航卫勤保障的关系,拓展陆航医学的研究领域,解决一线陆军航空兵的实际问题,为适应陆军航空兵卫勤保障转型需求、确保打赢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贡献声明:严军:论文设计、撰写和修改;余静:文献检索和论文修改;刘可:文献检索;李森:资料整理;杨策:资料提供

猜你喜欢

陆军直升机医学
直升机?
土耳其T-129攻击直升机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安徽医学》稿约
欢迎使用《安徽医学》在线投稿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中国陆军司令外事“首秀”给了巴基斯坦
命运多舛的俄罗斯陆军总司令部
直升机很热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