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自我革命的生成逻辑、思维向度与价值创生
2022-11-22梁杰皓
梁杰皓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2021年11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其中将“坚持自我革命”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勇于自我革命,保证了中国共产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起到“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的作用”,也是中国共产党回答好“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1]”这一“时代考卷”的正确答案。
一 新时代自我革命的生成逻辑
进行自我革命是一个“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时代课题和政治命题。从逻辑向度上考察,“自我革命”具有独特的学理脉络和现实指向,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涵养于中华优秀文化,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具体实践之中,并借鉴西方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准确把握和正确理解新时代自我革命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实质,对于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一)逻辑基色:理论品质和革命批判精神的交相融合
就思想力和影响力而言,马克思主义学说“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它摒弃一切唯心主义和宗教伦理的杂质并吸收文明中有价值的“养分”,给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完备而严密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革命精神赋予了党自我革命的精神,而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性和它的力量”的必然体现。
第一,自我革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一个成熟先进的政党首要的是对自己的错误持有一种正确科学的态度,坚持“把自己的一切缺点都让公众知道”[2],决不能文过饰非。列宁认为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是重大而严肃的任务,应该把工人党打造成富有思想性的、坚毅的、大胆的批判范例[3],他强调,对于先进的、战斗的无产阶级政党而言,要善于“从错误中学习”,“要通过自我批评来学会办事”[4]。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在百年壮阔的历史发展之中,必然要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的弱点,并能努力克服弱点。自我革命这一命题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包含直面错误的勇气,承认错误的底气,纠正错误的信心。
第二,自我革命赓续和传承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和革命品格。马克思主义学说具有革命性和斗争性的理论品格,这必然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产生持久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将斗争看作自己的生命要素,并“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自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伊始,他们便开始了同一切形形色色的“封建势力和僧侣主义”“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斗争历程。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斗争史,在斗争中保持“理论之树常青”。无产阶级政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也必然承袭和遵循了在革命中寻发展,在斗争中谋进步的客观规律,在革命和斗争中,保持活力和生机。此外,进行“自我革命”与共产主义革命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实现人类解放,建立新社会的科学。建立新社会就必须要靠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并领导彻底的革命,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要同一切陈旧落后的现实和思想作最坚决的斗争,并从中将自己锻造成为最有革命精神的先锋队,才能成为领导革命和实现最高任务的主力和支柱。在此基础上,他们认为要经常自己批评自己。只有批评好自己“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5],更好地进行共产主义革命斗争。自我革命延续了马克思主义革命品格和斗争精神。
第三,自我革命遵循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学说以“批判性反思”的理论形态出场,通过批判性的反思,“使我们成了自己注意的主人”[6],突破了“日常意识”带来的局限性和限制性,来揭示事物的现实性和规律性。“自我革命”是主体对自身现状在高阶意识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能动性活动,贯彻以问题为导向,遵循“自觉发现问题—自主揭露问题—自为解决问题”的逻辑理路,为实现自身的发展找到应然路径。同时,马克思主义学说并非把批判性反思活动仅仅作为“诉诸感性的直观”,而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当作实践去理解,远离了纯粹的经院哲学的思辨。从本质上来说,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要素,是一种“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自然的、历史的和辩证的否定正是一切发展的推动力。”[7]自我革命遵循了“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规律,是对党内突出的问题进行自我揭露与改正,每次自我革命必将能“在既得经验的基础上,重新达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达到。”[8]因此,自我革命遵循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批判革命的反思性思维方式。
(二)逻辑基调: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交相耦合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自我革命”论的出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奠定了文化根基。自我革命是对人文精神的传承,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其特征可概括为:凝结心正身修,身修家齐,家齐治国的价值追觅;形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发展哲学;蕴含诚信、友善、廉洁、公正的道德追求;养成见贤思齐、知过必改的行为秉性。此外,中华文化还倡导“仁义并重、内外兼修、修身为本、立世为人”的君子文化,这些都为自我革命的出场奠定了文化根基与底色。“自我革命”论与“自重、自律、自警、自励”的文化精神相匹配,与“为仁由己、修身为本”的德性情操相一致,与“为政以德,仁政爱民”的政治哲学相契合。
自我革命是对中华传统修身方法的时代发展。“精神自律、慎独践行是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目标”[9]。传统文化强调个体的自重和自律,并认为“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祸”。为了避免“不加提省之力,则沦于亡而不自觉”,还逐渐形成了一套自我反思和自我修身的方法,修身方法虽有差异,但在本质上都强调“反躬自省、三省吾身”是个人“存养之要法”,提倡“省察克治、克己自律”的自我改造,努力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和发展。这些方法都为中国共产党开展自我革命提供了思想构建和方法指引。
(三)逻辑基石:赓续自身传统和借鉴国外经验的交相联动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从“任何政治的或宗教的呓语”来考察,只能从生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理解。进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优良传统。自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自我革命。在硝烟四起的革命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在不断思考并探索如何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0]。为此,毛泽东提出了要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依靠实行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11],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开展整风运动,促进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组织、思想、制度等方面走向成熟。在艰苦奋斗的革命年代,发扬优良传统,又进一步结合形势的变化,继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建设。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总结并提出更加严格的自身建设举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党提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思想和新观点,紧抓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并将其作为自身建设的中心环节。新时代提出自我革命既是对党当前面临形势的总体回应,也是党重视自身建设优良传统的赓续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也是汲取了国外政党建设基本经验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政党政治历史悠久,但政党内部有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多次遭受分裂危机,如德国社会民主党、英国工党、印度国大党等,这些政党曾有辉煌的历史,但是最后都不免陷入严重的政党危机和难以克服的挑战,从而削弱了政党力量。再如历史上的苏联共产党思想固化、体制僵化尤其是党内腐败问题层出不穷,最后成为“历史过客”。中国共产党是百年大党,但时代的转化不意味着自我革命的终结,在新时代提出自我革命正是汲取了国外大党命运的兴衰沉浮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必然结论。
二 新时代自我革命的思维向度
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必然“一刻不能离开理论思维”。习近平关于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蕴含高瞻远瞩、立足全局的战略思维,统筹兼顾、全面把握的辩证思维,问题导向、靶向治疗的精准思维,未雨绸缪、严明纪律的底线思维。科学谋划、动态关照,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历程。
(一)坚持了高瞻远瞩、立足全局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要求我们要从总体和全局的高度想问题和办事情。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正是运用战略思维进行通盘考虑和全局思考得出的必然结论。
自我革命的战略思维体现在:一是运用战略思维明确其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跟时代的发展和自身建设的需要,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把“全面从严治党”写入党章,这就更加坚定地明确了自我革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二是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厘定其价值。从根本上来说,推进自我革命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新时代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变化更加迅速,“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12],持续深化改革面临许多“娄山关”“腊子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跨越许多“雪山”和“草地”,这些问题与挑战推动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战略定力。三是运用战略思维确立自我革命的总目标。以战略思维抓住党的建设的中心主题,并贯穿于党的各项具体建设之中,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的“总纲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再一次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为“如何自我革命”确定原则并指明方向,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与时俱进地开辟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四是运用战略思维,加强统筹谋划,强化顶层设计。自我革命涉及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各方面,因此,既要在总目标的指导下推进各方面的自我革命,同时也要对具体建设领域进行安排和部署。
(二)坚持了统筹兼顾、全面把握的辩证思维
一方面,自我革命坚持了联系的观点。自我革命与党的命运前途有着紧密的联系。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13]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处在执政地位,掌握执政资源,如果不进行自我革命,革除自身病症,那么最终就有可能丧失执政资格和地位。自我革命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有通过自我革命将党建设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力量,才能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继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另一方面,“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14]矛盾分析法是辩证法的核心内容,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几对关系:一是成绩和问题。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取得了伟大成就,执政能力得到新的提高,但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问题仍旧存在,新情况新问题还不断出现。为此,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取得成绩和存在不足之间的关系,不掩盖矛盾、得过且过。二是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全面从严治党“要注重把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15]。换言之,既要对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长期坚持的原则底线与价值立场进行继承和发扬,又要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以新的理念和新思想,对内容、形式、载体、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三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自我革命是党内一次全方面、深层次的变革,必须兼顾各方面,对重点领域、重点对象、重点内容,着力解决突出难题、紧迫问题,以重点推动整体的发展。
(三)坚持了问题导向、靶向治疗的精准思维
精准思维就是在想问题和办事的过程中要精准分析问题,精准定位问题和精准解决问题的务实思维,突出“细”“深”“准”,反对大而化之,简单满足于一般性的简约主义态度。在推进自我革命中,既要有精准的问题意识也要有精准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对准穴位,精准下药”,从而在党推进自我革命的过程中赋能增效。
问题导向、精准把脉是前提。问题是矛盾的突出表现,精准地发现问题是为了精准发力和精准施策,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推动自我革命务实有效。因此,自我革命中应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不因问题小而姑息,落实“什么问题突出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对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不断排查问题、揭露问题,无论多么细小的问题都要一一回应、具体解决,不能文过饰非、回避问题、粉饰矛盾。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待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党内长期反复出现的问题,要厘清问题症结,精准把脉,研判态势走向,才能“做到掌握情况不迟钝、解决问题不拖延、化解矛盾不积压”[16]。从精准的问题意识出发,把脉问诊,为党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深入地而不是浅层地解决问题提供先决条件。
锁定靶向、精准施策是关键。精准施策是推进自我革命的关键一环,贯穿于自我革命的各方面。矛盾具有特殊性,因此,解决问题需要分类指导、精准区分,做到精准施策。譬如在干部管理上,要精准管好“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对普通党员提出普遍性要求,同时又对高级领导干部提出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做到精准管理和差异化管理相结合。在干部使用上,要对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进行精准区分。对待作风问题要精准区别,掌握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外在表现,以便精准施策、有的放矢。在作风建设上强调环环相扣、环环紧抓,重点抓细节,等等。这些都是对具体问题进行细致分析的具体方法,从而为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
(四)坚持了未雨绸缪、严明纪律的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强调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是明确边界,把控底线的思维,也是一种积极主动,驾驭风险的能力。习近平关于自我革命的论述包含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坚定的原则意识,增强了对自我革命的必然性认识和主动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
其一,强烈的忧患意识。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政党如果不进行自我革命就必然会失去存在的资格,被历史淘汰。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过去先进不代表现在先进,现在拥有不代表以后拥有,因此就必然要增强忧患意识,保持“赶考精神”,清醒地认识到党内还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难题,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要进行分析和研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其二,坚定的原则意识。“原则”一词是习近平在论述自我革命中出现的高频词语,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能模糊不清,毫无底线,否则就会出现颠覆性错误,乃至亡党亡国。习近平尤为注重确立原则,坚守原则,并将原则意识贯穿于自我革命的全过程。首先,坚守政治底线。讲政治是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任何人在政治问题上不能越过红线,必须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原则、政治站位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其次,坚守思想底线。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17]这一论断深刻地指明了作为统一集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须臾都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必须旗帜鲜明地亮出底色、守根固魂,增强思想觉悟,守牢思想底线。再次,坚守纪律底线,严明纪律规矩,把纪律挺在前面。纪律规矩是最大的原则和不可逾越的底线,毛泽东曾把铁一般的纪律比喻成“霸道”,因此,要将守纪律和讲规矩作为最根本的遵循和原则。最后,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推进自我革命就是为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提高群众对党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三 新时代自我革命的价值创生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也意味着只有将党建设得愈加坚强,愈加有力,成为一个持续保持朝气蓬勃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可以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加强党的自我革命具有内在的耦合性和紧密的关联性。新时代继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进行的时代构建和表达,也在价值立场、价值选择、价值取向和价值态度上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应有特质,彰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
(一)构建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
自我革命作为新时代具有特色性和标志性的话语符号,形成了“由自成系统的话题、陈述或言语组成的语言符号体系,”[18]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性思维和理智选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风貌、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
自我革命的话语构建了新时代党建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19]无论是语言、话语还是文字,都是应需要而产生,但是任何一种话语不单纯是语言和文本,而是独特性的陈述、术语、范畴和信仰之结构,是塑造世界的另一种方式[20]。话语具有独特的价值特性,一方面它因现实需要而产生,同时它又是可以塑性主体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根据形势的发展,提出党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自觉,既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思索“为何自我革命”“如何革命”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必然结果,是对党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现实回应。同时,“自我革命”这一话语又是从新的理论高度“对新时代治党管党模式的整体性诠释”[21],规范了党建话语,解决了党建话语一度“失声、失语、失踪”的困境,为构建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增添了新的话语资源。
自我革命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中,“革命”是高频词汇、核心命题和经典话语。在经典文本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通常将革命作为推翻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现实路径,具有特定内涵。但任何话语都不能仅存在于过去的某个时代,存在于浩瀚如烟的文本之中,中国共产党将“革命”一词运用到自身建设之中,意指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和管理。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革命话语在新时代得到了充分发展,马克思提倡“不断进行革命”的精神在政党治理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运用,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经典革命话语注入了新的内容,拓宽了基本内涵,丰富了精神实质,实现了话语境界的跃升。“自我革命”作为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政治话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话语供给能力。
(二)维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
执政资源对于执政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指执政党在其执政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政治、经济、思想、组织、人才、文化等有利因素的总和,积累和掌握丰富的执政资源对于执政党地位的巩固,执政能力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处在执政地位、掌握执政资源,很容易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22]。“四大危险”会无形中损耗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弱化党的先进性。为此,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如何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防止执政资源的流失,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作用。
自我革命有助于维护党的合法性资源。这是因为,民众对政党合法性的认同和信赖,是一个系统持续存在的先决条件,执政党必须拥有民众所认可和信赖的资源,否则“就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合法性危机,进而失去政治合法性基础[23]”。苏联共产党由于没有及时纠正党内自身的问题,使得大量的执政资源流失、变异和萎缩,产生了信任危机,最终失去了执政的地位和资格。合法性的前提就是信任,新时代继续推进自我革命就是刀刃向内深挖问题,革除一切有违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因素,防止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的滥用和变质,解决因腐败而失信于民、失去民心的问题,避免丧失政权、丢失资格的危险,从而提升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任和认同,守住民心,扩大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自我革命为党的形象铸牢健康底色。保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就必然要树立起良好的政党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好的执政形象就是中国共产党“无形的资源”,它“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24]”,只有建设好和管理好自身形象,才能进一步扩充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因此,正如上文所述,自我革命是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进行的一场深层次变革。自我革命就是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努力修复和维护党的形象,抵挡俗气、财气、瘴气的侵蚀和危害,营造出朗朗乾坤、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三)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治理的水平和能力
在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视域中,执政党居于主体性地位。如果说,人类的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催生政党政治,那么,在多数情况下,“处于现代化之中的政治体系,其稳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25]。也就是说,在现实的政治图景中,“政党—国家—社会”三者相互影响和制约,其中执政党内嵌于国家与社会,其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如果一个政党能够优化和创新内在的机理,灵活主动地适应和回应社会的总体性变迁,有效地激活和引领国家系统的动力因子,“对于现代化国家建设具有动力性、考量性价值。”[26]
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提升自我革命的水平和能力,将党建设成为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强大执政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依托与保障,也是实现国家治理集成性效应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要求有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和社会条件,这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要有高度的引领力、适应性,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事业的坚强力量。加强党的自我革命有助于提高党的引领力、号召力和适应性,否则就会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最终制约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
同时,以自我革命促进党的建设和发展,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这是特色,也是优势。自我革命是全面性和自主性的革命,加强党的自我革命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譬如加强政治建设,关系到国家机关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加强思想建设,不仅在党内统一了思想认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地位,也在国家和社会中确立了根本的指导思想,牢牢掌握思想领域中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为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起到思想引领和价值规范的重要作用。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在党内建立起科学完备的法规制度,同时也推动国家法治建设,为社会遵从法律及维护法律立起“风向标”。自我革命不仅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政党治理形态,从总体上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也是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