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的喜报

2022-11-22文/周

新教育 2022年27期
关键词:主考官金花帖子

文/周 军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但我国最早出现正式的“录取通知书”应该是在宋代。在唐代,已出现了一种考生自己写给家人的报喜通知—泥金帖子。“泥金”手法是中国传统的高档装涂工艺,在古代,人们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一种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

在唐代,进士榜单有许多别名,如“金榜”“春榜”“龙虎榜”。唐代官府只用榜单公布科举成绩,并不给考生和其家人单独报喜。因此,不少学者认为泥金帖子并非真正的“录取通知书”,宋代的金花帖子则被视为正式的科举录取通知书,也叫作“榜帖”。

金花帖子长什么样?古代的“录取通知书”所用材料颇为讲究,质地有绫绸、木、纸等,考试等级越高,用材越讲究。根据史料记载,金花帖子是用当时泼洒金粉的顶级纸张“黄花笺”制成,“长五寸许,阔半之”,凸显金榜题名的隆重和喜庆。

宋代时地方考试录取通知书叫金花榜子,这是州试的“录取通知书”。州试在州府进行,通过了才有资格参加省试、殿试。金花榜子写在一种木板上,这种木板非普通木板,而是经过精细加工的木板。

现代录取通知书一般写的是某同学被某学校某学院某专业录取,于某日报到,而古代的“录取通知书”,书写内容比较复杂。金花帖子除了书写学子考取的功名外,还特别突出地记载了主考官,包括主考官的头衔、出生年月日等详细资料,甚至还有主考官祖父和父亲的名字等。主考官都要在通知书上签下自己的姓名。

到了明代,考生的“录取通知书”被称为“捷报”或“报帖”,民间则称为“喜报”。考生考中乡试或会试,郡县都会送上捷报。我们所熟知的《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送来的就是捷报。

在清代,首次出现了刻板印刷的“录取通知书”。明清时的“录取通知书”比较简单,直接写上考生的姓名、名次等便可。古代的“录取通知书”写好后都要加盖“录取专用章”,称为“过朱”。明清时的报帖规格、尺寸更大,方便送到学子家后在厅堂升挂、张贴。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除了有“录取通知书”,还有专门的“报榜人”送达,并安排热闹非凡的仪式。

据记载,在明清时期,送“录取通知书”比较隆重,各级官府会安排专人将“录取通知书”直接送达学子家中。“报榜人”也叫“报录人”,民间将他们称之为“报子”。报榜人一般不少于三人,他们骑上高头大马,高举旌旗,带上唢呐班子,一路上鸣炮奏乐,吹吹打打,十分热闹。

因此,在古代报榜成了一份好差事,因为报榜时会得到一些“喜钱”。就算是平民老百姓家,也能安排上一桌饭菜,赏些酒喝。报榜人都是俸禄低微或者没有俸禄的衙役,他们靠报榜讨赏,人称“喜虫儿”。

中榜者收到榜帖或喜报后,一般会把它张贴在厅堂中最显眼的位置,以便让来访的客人进门便能看到,以此光耀门庭。一些大户人家还会将“录取通知书”置于本族祠堂里。

猜你喜欢

主考官金花帖子
金花
五朵金花
暴力老妈
考驾照
考驾照
高手是这样拍马屁的
艺术院校的面试题
我是怎样在坛子里堕落的
秀才与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