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对策研究①
2022-11-22邓国仙许忠裕黎丽菊林树恒李茜薇虞永泉
邓国仙 许忠裕 黎丽菊 林树恒 李茜薇 虞永泉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7;2 广西防城港市渔业电台 广西 防城港538001;3 广西宾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 南宁 530400)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把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并把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作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具体目标任务。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规模大,农业长期在国民经济中稳定发挥着压舱石作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推进农业领域减排固碳,增强农业在碳汇发展方面的能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低碳的高质量转型将产生深远影响。
1 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绿色转型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以农业绿色发展为主要抓手的农业低碳战略列入了“十四五”时期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了农业减排增汇的重要性。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农业作为一个生态产业,必须重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减排固碳,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新阶段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国家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绿色农业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了农业绿色发展和减排固碳的目标要求,提出了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打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化高值化利用、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支撑等方面的具体任务。
农业鲜明的产业特征,使农业成为碳排放的具体来源之一,也是创造碳汇的重要产业之一。当前,在我国推进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无论是国家顶层设计、中长期规划部署、生态政策制度、产业发展布局,还是科技支撑能力、物质装备条件等层面上,都给以农业绿色发展为主要抓手的农业减排固碳提供了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推进农业减排固碳既要在减排上下足功夫,用一系列农业减排措施来支撑碳达峰,又要在增汇上做足文章,探索一条符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农业增汇路径来服务碳中和。
2 农业绿色发展面临挑战
2.1 绿色低碳技术水平制约农业减排增汇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大力推行农业绿色发展,通过实施绿色替代、循环利用以及投入减量等措施,在农业面源污染有效防治的基础上,初步实现“增产又减污”。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领域化学需氧量比10年前下降19%,总氮排放比10年前下降48%,总磷排放比10年前下降25%[1]。与此同时,我国虽然在农业新品种整体推广速度、农业绿色减排固碳新技术更新等方面的发展较快,但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与农业现代化要求相对照,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农业低碳技术的投入成本效益还亟待进一步优化,低碳技术对农业生产减排的效果还需要更充分论证。总体上看,推动我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在环节构成上较为复杂、涉及技术种类较为繁多,当前技术创新已经进入新一轮瓶颈期,应对现代化要求和产业融合要求的技术深度集成存在一定的困难。从目前沼气、秸秆还田等低碳技术的推广来看,虽然减排效果较为明显,但并不能直接创造收益,目前仍依靠政府补贴、转移支付等手段来调动推广应用的积极性,技术创造收益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
2.2 农业结构调整压缩了农业减排固碳空间
据有关资料数据显示,从行业来看,我国农业碳排放占比中畜牧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中来自种植业的碳排放大约占到农业总碳排放的30%,来自畜牧业的碳排放大约占到农业总碳排放的50%,来自渔业的碳排放占到农业总碳排放的20%。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也会相应持续增长,畜牧业和渔业碳排放也将随之呈现增长态势。另据有关资料数据显示,从类别来看,2018年我国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超过化肥成为农业领域第一大排放源,占农业总碳排放的27.18%。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三产融合速度加快,土地集约化、全产业链机械化、农业信息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和电商销售等环节面临能源消耗碳排放进一步增加的局面,类似这样的农业结构调整将给农业减排固碳带来很大的挑战。
2.3 分散化经营增加了农业绿色低碳转型难度
虽然近年来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爆发式增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产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国情决定了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分散化经营仍是当前阶段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小农户受限于自身较小的生产规模和较弱技术力量,其生产行为表现出不确定性高、风险应对能力差等特征,同时缺乏对低碳生产方式的认识、缺乏使用绿色低碳技术的积极性。小农户分散经营导致碳排放的分散,增加检测、评估和处理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难以对其进行高效地监管干预。碳交易作为以市场化机制推动低碳生产的重要举措,但小农户因其自身特性则很难作为有效主体参与到碳交易市场中,致使缺少有效的市场手段促进小农户发展农业碳汇,从而增加了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难度。
3 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3.1 种植业方面
一是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水平,通过持续推行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措施[2],以及加强稻田水肥管理,减少农田碳排放[3],实现固碳于植物、藏碳于土壤。二是持续加强农业绿色减排固碳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集成和推广应用,把农业减排固碳增汇作为重点科研项目立项领域,支持科研院校、农业科技企业等在“十四五”期间取得一批低碳农业突破性成果,选育一批高产低排放品种,集成一批绿色低碳技术。三是大力推广农业绿色清洁生产,通过氮肥减量深施、稻田施用腐熟有机肥、旱地施用高效肥料、有机肥替代化肥等,促进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与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种植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四是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业减排固碳标准体系,建设一批绿色低碳的农业全产业链标准集成应用基地。五是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种植模式,发展稻渔共生等生态综合种养以及“猪-沼-果”等立体循环模式,推进各类农业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一批绿色低碳农业试点建设项目。六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等农作物综合利用,杜绝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并有效培肥地力,实现减排增汇增产增效多重效益。
3.2 畜牧业方面
一是促进兽药减量提质,建立健全兽药销售使用可追溯体系,健全完善规模养殖用药档案记录,研发并推广低毒低耐药性兽药、高效安全疫苗,确保畜牧业全产业链条的质量安全。二是改进饲料加工工艺,规范限量使用并科学选用有机微量元素类、酶制剂类、益生素类等新型无污染、无害的饲料添加剂[4],在加速畜禽代谢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氮排泄。三是改良和优化养殖畜禽的饮食结构减少碳排放,特别是提高饲料精粗比,改变动物饲料中膳食纤维的含量,从而降低氮的排放量。四是推进养殖场生态化改造,推动规模化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建立粪肥还田计划和粪污处理利用去向台账,探索建设低碳经济畜牧业示范园[5]。五是全面提升畜禽污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可以采用发酵处理法等方式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利用粪污发酵形成沼气清洁能源、利用堆肥发酵技术生产有机肥料等。
3.3 渔业方面
一是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动渔业向低耗能、低污染方向发展和向高附加值转型。一方面要着力升级以养殖、捕捞和产品加工为主要业态的传统型渔业,另一方面要加快集优质水产品和渔业休闲旅游、渔港风情观光、渔家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渔业三产融合发展。二是加大力度发展生态渔业和建设健康养殖场,支持发展陆基生态养殖、标准化池塘生态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特色品种生态养殖等养殖模式,着力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提升生态养殖设施和装备水平,开展养殖用水循环使用和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绿色发展是现代渔业发展的新方向。三是加快构建碳汇渔业全产业链,将养殖与捕捞、水产品加工和水产流通等环节纳入到渔业碳减排责任体系中,营造渔业主管部门和生产经营主体共同重视能耗和碳排放污染问题的发展环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