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2022-11-2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状况心理健康心理

楚 晰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幼儿园 辽宁沈阳 11000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幼儿阶段的教育非常关键,因为这一阶段的教育效果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智力开发状况。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的教师,都应该充分地提升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找到有效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现如今,在大部分的幼儿园和幼儿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都体现出了对幼儿智力开发的重视,应用了不少的现代化启蒙教育方式,对幼儿的思维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方向,就是幼儿的心理健康引导。幼儿就像一张“白纸”,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对社会、情感与他人有正确的认知,在生活和社交的过程中应用正确的处理方式,让幼儿不仅具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幼儿时期是孩子形成自主思维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幼儿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世间万物,保障幼儿能够健康成长。

一、衡量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具体标准

衡量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较多,我们需要结合幼儿的思维方向、行为体现等进行协同观察,对幼儿的心理进行更加准确的预估,从而充分了解到幼儿当下的心理状况。目前,在衡量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状况的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标准如下:

1.智力发育正常

对于幼儿智力发育状况的考察,并不只是关注其解题能力,而是通过观察幼儿的日常行为,对其日常行为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个人能力进行判断。其中,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注意力集中能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都是综合判定其智力的关键因素。幼儿的智力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智力越高的幼儿越能够做到通过行为体现衍生到思想,也能够完全理解教师与家长对其进行的思维引导,有更良好的判断力,对是非对错能够进行准确的判断,因此,具备正常的智力发育状况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关联因素之一。

2.情绪稳定愉快

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能够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也说明了幼儿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幼儿稳定情绪的能力较弱,倘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立马进行哭闹,则说明幼儿在理性思考、稳定情绪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合理的培养,表现出来的情绪过于急躁。这一心理状况对于幼儿来说,无疑是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要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避免养成幼儿自私的观念,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理心,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事情[1]。

3.人际关系和谐

幼儿在幼儿园中需要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相处,在家中需要与亲人相处,在社会中需要与各式各样的人进行交流。当幼儿能够和谐、融洽地与人沟通交流,友善地进行交往,存在着共情心理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会出现为难他人、强迫他人的行为,则说明幼儿的心理状况较为健康。

4.有良好的自主意识

大部分幼儿都已经初步形成了自主思想,拥有良好的自主意识也说明了幼儿的心理状况较好,并不会因为他人的言论就随波逐流,有着明显的个人思想,能够对自身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并且,在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时候,教师需要先了解幼儿个人的特性和性格,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来提高教育的效果,让幼儿能够更加正确的理解个人思想存在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建立自主思想。

5.行为统一且协调

幼儿的心理状况会通过幼儿的行为进行展现。当幼儿的行为表现得稳定、适当,并且在新事件、新环境中能够更加快速地进行行为思考,采取正确的措施面对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当幼儿在落实行为表现的时候有与思想统一的行为,并且行为体现符合自身的年龄,这说明幼儿自身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避免不合理行为的出现。

二、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现状分析

1.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现状

根据22个城市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抽调数据,可以了解到,13%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另外,根据随机抽调的5000名4至6岁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情况可以知道,有14%的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着自卑的情绪,往往用消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和学习;有10%左右的幼儿出现了不良的行为;有9%的幼儿出现了容易紧张、焦虑的状况。这些情况的发生都说明了当下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值得被重视的问题,较差的社会环境和错误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幼儿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长此以往,会直接导致幼儿出现性格缺陷,不利于其今后的发展。

当下,有不少的幼儿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值过高,给部分幼儿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到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发展。除此之外,社会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都让幼儿教育的方式发生了转变。通过对幼儿园中的幼儿的日常行为进行观察,我们会发现,有部分幼儿由于家人的过度溺爱,个性较为张扬、霸道,无法接受挫折,喜欢用哭闹来换取长辈的退让;有部分幼儿承担了家人的过度期待,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出现内向、不爱说话、抑郁、焦虑的状况。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与幼儿的生长环境有较大的关系。幼儿本身对环境的控制能力较弱,家长和教师为幼儿创设的成长环境和氛围会对幼儿造成较为深远的影响,并且幼儿本就存在着模仿能力较强的特性,会对家长、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家长和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自身的行为状况,给予幼儿正面的心理引导,并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造成负面状况的原因分析

(1)过度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让不少的家长产生了错误的思想,认为幼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日常的教育中,会不断地让幼儿进行智力锻炼和开发,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忽视了幼儿的心理状况变化。家长过度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缺少对幼儿心理需求的关注。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引导地位,如果其对于幼儿关注点存在着偏差,将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2]。

(2)父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不足

现如今,仍旧有不少的父母在幼儿上幼儿园以后,会将教育的任务交托给教师,忽视了自身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参与程度较低。另外,还有部分幼儿家长,属于双职工家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忙于工作,会让幼儿的祖父母或是外祖父母帮忙照顾幼儿,很少亲自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引导,导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榜样指引,也会因为父母角色的空缺造成自卑、压抑的心理状况,非常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3)对幼儿进行过度保护

现如今,幼儿的教育受到了广大家长的重视,尤其是对于一些由祖父母照顾的幼儿来说,有部分祖父母为了让幼儿不哭闹,会一味地满足幼儿的需求,这样的成长环境会造成幼儿自我意识较强的状况,其在进入幼儿园以后,与其他幼儿之间容易出现社交困难。对于任何年龄段的社交来说,都需要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幼儿阶段的社交来说亦不例外,幼儿从小就受到了过度保护,只要通过哭闹就能够得到自身想要的东西,养成了骄纵、自我的性格,在就读幼儿园以后容易与其他幼儿形成矛盾,出现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社交障碍,会造成幼儿被孤立或是被欺凌的结果,非常不利于幼儿健康心理状况的养成。

三、正确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1.根据幼儿年龄段的需求制定科学的心理健康发展方案

(1)加强幼儿入园的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

有不少幼儿在初次入园的时候会表现出紧张、焦虑的情绪,在幼儿园中大哭大闹,对去幼儿园产生严重的排斥心理。对于幼儿出现的这些心理状况,如果不进行及时引导,会对幼儿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还会导致幼儿对父母、教师产生不信任、不喜欢的负面情绪,因此,应该加强幼儿在入园时的心理疏导。首先,在幼儿入园之前,家长可以带着幼儿去到幼儿园中对环境和教师进行熟悉,让幼儿适当地接触绘画、舞蹈、运动等幼儿园开展的教育活动,多让幼儿与同龄的孩子共同进行集体活动,提高幼儿的自主适应能力和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其次,幼儿在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会产生与父母分离的焦虑情绪,家长要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幼儿正视与父母的分离,不能用语言刺激幼儿,让其产生负面的情绪和心理影响,作为教师,需要在幼儿步入幼儿园以后对幼儿的情绪进行正确的疏导,在发现幼儿出现焦虑、哭闹的时候,及时的与幼儿进行沟通,给予幼儿充分的陪伴和理解,让其感受到与父母分离并不可怕,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最后,家长需要辅助幼儿建立自信心,让幼儿充分相信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其也能独立地完成游戏、学习、社交,当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引导和积极的鼓励[3]。

(2)加强对幼儿分享意识培养的重视

幼儿的分享意识培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段需要经过不同方式的心理健康发展引导。幼儿就读于幼儿园的时候,需要与幼儿教师以及其他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具有分享意识能够有助于幼儿与其他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班集体,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可以从幼儿角度出发,从接受分享开始,让幼儿感受到得到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满足,然后再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做出引导,让其通过分享,来传递快乐、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在学习分享的过程中能够引发幼儿的共情心理,从而能够建立良好的分享意识,与他人进行愉快的社交,保障幼儿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3)合理开展幼小衔接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小衔接阶段也是幼儿所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阶段之一。在步入小学以后,幼儿所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学习情况,因此,需要在幼小衔接的阶段就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引导,避免幼儿在步入小学以后难以适应小学的生活而产生心理问题。首先,幼儿园和家长需要就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让其能够自主地进行日常生活。其次,可以组织幼儿走进小学校园,对小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感受小学教育的氛围,提前让其有相应的概念,引导幼儿接受这种全新的生活状态。再次,小学阶段的教学与幼儿阶段的教育差别较大,不仅仅是教育的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教学的内容也截然不同,因此,在进行幼小衔接的时候,需要教给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为幼儿步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2.需要做到正确解读幼儿行为

行为是对情绪、心理状况的表现。在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家长需要做到正确解读幼儿的行为,根据行为表现推测幼儿的心理状况。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家长作为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当幼儿犯错或是表现出需求的时候,不应对幼儿进行制止或是直接批评,而是应该及时了解幼儿的想法,询问其为什么会想要这样做,在了解幼儿意图的情况下,家长根据正确的思维理论决定是否应该满足幼儿的需求,不要对幼儿进行盲目的满足,也不要直接对幼儿进行批评。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幼儿园教师也需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仔细的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目的。相较于幼儿的家庭生活,幼儿在校学习、玩耍中会有更多的行为体现,其有自主游戏的时间、团队游戏的时间等,教师都需要对幼儿的交际行为、游戏行为以及学习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幼儿做出相应行为的具体原因,让幼儿对教师说的话有较高的认同感。

3.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教师在解读幼儿行为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观察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心理健康分析变得更加客观,并通过长时间的行为体现,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估,根据幼儿当下的状况进行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方案的制定。在信息化时代中,教师可以应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如建立数字化的数据库,对幼儿的基础信息进行录入,然后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通过照片、文字、视频等多种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记录,然后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通过了解幼儿的行为目的,并且对沟通内容进行准确记录,利用行为记录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能够更合理地开展心理状况的引导,还能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提供有效的素材。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渗透

(1)学科教学活动渗透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能够让有幼儿具备基础的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达到开发幼儿思维的目的。教师在开展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高度关注幼儿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比如,在开展故事教学的时候,教师会给幼儿进行绘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的讲解。比如,“孔融让梨”是较为常见的幼儿故事,对幼儿有积极的引导意义,教师在讲解这则历史故事的时候,可以不直接将孔融的处理方式告诉幼儿,教师可以向幼儿询问,其自身在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等幼儿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以后,再告诉幼儿孔融的处理方式,然后让幼儿将自身的处理方式与孔融的处理方式进行对比,最后告诉幼儿谦让和分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学科教育内容进行升华,对幼儿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让其有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4]。

(2)游戏活动渗透

游戏活动的举办是幼儿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游戏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举办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游戏的过程中,会有部分幼儿表现出不佳的行为,教师在发现以后需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幼儿常常会玩“过家家”这种扮演类的小游戏,教师可以在幼儿进行扮演的过程中,观察幼儿的行为。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游戏需要团队协作完成,教师还需要引导幼儿进行团队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做到根据幼儿个人的特性进行差异化的心理状态引导。

(3)日常生活渗透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作为教师和家长,需要教会幼儿如何独立完成“穿衣服”“吃饭”“洗手”“刷牙”等行为,在幼儿学会以后,让幼儿独立自主地完成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小事,给予幼儿锻炼的机会,并且通过行为和语言让幼儿了解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于幼儿来说也是一种正向的心理引导。除此之外,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突破困难,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5.建设完善的家园合作机制

(1)开展家长互动交流会

家长和幼儿园需要进行良好的配合,才能保障幼儿接受的教育思想统一,能够共同为幼儿创设具有积极氛围的生活环境。幼儿园会定期举办家长沙龙,邀请所有班级内的幼儿家长到园进行沟通,沟通的内容包括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在家的表现情况以及其中一方发现幼儿的异常行为等,针对幼儿的行为和需求开展沟通交流会,让双方对幼儿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能够对幼儿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正确的引导方案,正确地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在互动交流会中,幼儿园的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人员,还应该告诉幼儿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家长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状态的关注,对幼儿行为的正确解读方式和处理方式进行分享,让家长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指导。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部分家长的不正确教育行为进行劝导,在教育幼儿方面,幼儿教师应该积极的分享正确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改正错误的育儿行为,普及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实现家园共同发力,促使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5]。

不同的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表现情况不同,教师采取的心理健康状况引导方式也不同。家长需要与幼儿教师进行配合,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积极的成长环境。对幼儿的家长根据幼儿的特性进行分层,教师深刻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将幼儿的个人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将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方案进行细化,与家长沟通心理健康引导的细节问题,通过对幼儿和幼儿家长行为的了解,提高方案的可实施性,邀请家长配合园方落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2)拓展线上的家园沟通渠道

在信息化时代中,信息技术是大众在生活中都会应用到的现代化技术,在开展家园合作的时候,也需要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直接应用微信、QQ等线上社交平台,在线上构建与家长的沟通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园内的行为表现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双方还可以沟通正确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式,让幼儿教育变得更加科学有效。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是幼儿心理品质发育的关键时期,家庭、幼儿园都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作为教师应该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密切关注,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聆听幼儿的需求,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发展引导,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让幼儿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况。

猜你喜欢

状况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安全感,你有吗?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状况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