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及其应用
2022-11-22许祯达
□许祯达
(许祯达/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随着中国音乐艺术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现代音乐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有机融合。中国艺术歌曲在结合中国审美的基础上,对西方艺术形式进行了创新,在内容上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被应用于高校声乐教学中。艺术歌曲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艺术歌曲的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对于艺术歌曲,部分高校在唱法上不断进行去西化处理,更注重汉语言发音,在作词编曲上引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如诗词歌赋,配合传统乐器的使用,使艺术歌曲更富有中国文化底蕴。高校通过在声乐教学中渗透艺术歌曲,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理论知识和表演技巧的兴趣。因此,本文将着重对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路径进行探究。
一、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虽然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起步较晚,但其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包容的特点。中国艺术歌曲吸收了西方艺术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在歌词和曲目编排上基于中国大众审美,对艺术歌曲内容进行创新。中国艺术家在艺术歌曲内容中渗透了深厚的爱国情感,在演唱艺术歌曲过程中,怀揣着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期待,深刻体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高校在声乐教学中应用艺术歌曲,如黄自艺术歌曲作品《花非花》,采用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F 宫的曲调,将古诗词与五声调式巧妙结合,可以使学生在传唱中国艺术歌曲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优秀文化,并发掘其中蕴含的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将其深刻烙印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塑造健全人格,树立文化自信。
(二)丰富声乐教学内容
中国艺术歌曲在借鉴、吸收西方音乐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历经萧友梅等一批又一批中国艺术家坚持不懈的努力,其艺术歌曲形式和内容最终得以革新,并逐渐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音乐艺术,是承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将中国艺术歌曲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可以使中国艺术歌曲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音乐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声乐教学内容,使其更富感染力,牵动学生内心情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思想境界。
二、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一)江定仙艺术歌曲
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江定仙艺术歌曲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较为常见。以《浪》这首艺术歌曲的声乐教学为例,在作品思想内涵方面,声乐教师先向学生讲述了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浪》这部作品通过对白浪进行描写,表达了白浪这一事物具有两面性,虽然白浪是一种美好的自然景物,但也会带来灾难,因此,人们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单从一种角度去分析,而应实事求是,用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在换气处理方面,长乐句的换气处理是江定仙艺术歌曲的重难点,声乐教师对《浪》这首艺术歌曲的长乐句进行了拆分,将整首曲子中的62 个小节拆分为11 句,每一句为8 拍。唱第一段时,根据气口划分为3 句,每一句为10 拍。有些学生在歌唱时气息支撑不足,声乐教师要让学生在语义通顺时保持歌唱情绪,在乐句中进行换气。例如,在唱“爱”字后进行一次呼吸,“那”字时值为半拍,在歌唱完这一字后换气会比较仓促,节奏难以把握。在歌唱到“它”字前,有半拍休止符能用来换气。歌唱到“更”字前,利用半拍休止符时间吸气,然后在“折”字时换气。在节奏把握方面,声乐教师将歌曲前23 小节划为2/4 拍,24 小节至结尾部分采用两种不同的节奏,声乐声部为3/8 拍,钢琴伴奏为2/4 拍。2/4 的节奏较为舒缓,体现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者对白浪这一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3/8 的节奏极富动感,表达了作者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徘徊的复杂情感,以此对白浪的两面性进行透彻分析。声乐教师将江定仙艺术歌曲运用到声乐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演唱艺术歌曲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换气,掌握节奏的变换,将歌曲中表现的情感予以充分体现。
(二)陆在易艺术歌曲
陆在易艺术歌曲在音乐旋律写作上对西方歌剧的宣叙调进行了革新,使其具有汉语言特色,在中国声乐艺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被应用于高校声乐教学中。以《我爱这土地》这首艺术歌曲的声乐教学为例,在感情基调方面,声乐教师向学生阐述从降G 大调开始,9 小节的前奏音乐奠定了整首曲子的感情基调,冲击力的旋律部分与民族风格中的六连音相配合,升华了主基调。如演唱“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句时,声乐教师用陈述语气将自己虚化为鸟的形象,歌词中“嘶哑的喉咙”,将鸟儿拟人化,用嘶哑一词表明了鸟儿饱受磨难,使学生也跟着用这种陈述语气来演绎这首歌曲,而不是通过嘶喊的方式。在情感表达方面,歌词“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啊”是整首曲子中第一次旋律高潮,声乐教师将钢琴伴奏中六连音密集音与抒情旋律相结合,通过钢琴伴奏的节点一步步增强,使歌曲中“激怒的风”更具生命力,其饱含的愤慨之情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歌唱者的情感表达带动了听众情绪上的共鸣。
在音乐旋律写作上,这首艺术歌曲与西方歌剧中的宣叙调有些相似。声乐教师演唱该曲时,在A大调上使整首歌曲的旋律得以再现,但没有持续很长时间,随后在演唱完曲中两个乐句后,旋律回归原调。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声乐教师反复咏唱歌词,将歌曲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抒发出来,如“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使艺术歌曲的咏叹性得到增强,从而升华了作品情感。
(三)黄自艺术歌曲
黄自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大致可总结为含蓄内敛、简短精致,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饱含爱国主义精神,为许多声乐爱好者所推崇。高校将黄自艺术歌曲应用于声乐教学中,丰富了声乐教学的风格特点,使其更为多变。以《春思曲》这首艺术歌曲的教学为例,在气息支持与控制方面,声乐教师教授学生运用力度记号这一特点表现作品情感,如歌曲中“潇潇夜雨滴阶前”这一句,第一个音为小字二组的f,力度为p,采用高音弱唱的歌唱方法来控制气息,使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得以展现。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气息控制的教学,让学生在气息练习中掌握气息控制的技巧,自由变化声音力度,从而提升自身歌唱技巧。在歌曲旋律方面,黄自艺术歌曲的旋律较为平稳舒缓,大多是中声区。声乐教师让学生多加练习黄自艺术歌曲,能够稳定学生的喉部发音,使学生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丰富演唱技巧。
此外,黄自艺术歌曲是西方艺术歌曲创作方法与我国民族语言相融合的重要体现,学生在歌唱黄自艺术歌曲时,能够学习我国民族语言的四声调,掌握我国古诗词中抑扬顿挫的音律特点。以《玫瑰三愿》这首歌曲为例,这首歌曲每一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花”“下”“花”“下”采用的创作技法,十分经典。在教学中,声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歌唱这首歌曲,领会歌词中的押韵技巧,并学会举一反三,用这种创作手法进行歌词改编。这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的基础上,学会创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
三、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挖掘艺术歌曲教学资源
在声乐教学中,高校要转变思维方式,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挖掘艺术歌曲教学资源,以革新声乐教学内容。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声乐校本开发。高校要利用信息技术对网络上的艺术歌曲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将这些资源进行整理、分析,从唱法、创作者、曲目和歌唱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分类,形成声乐教学资源库。然后,根据声乐教学课程大纲规划,高校可以从资源库中调取相应的声乐教学内容,结合流行歌曲、民间歌曲的特点,在传统声乐教材的基础上制作具有本校特色的声乐校本。此外,高校也可以聘请国内专业的艺术歌曲表演家和作曲家进行声乐校本的开发制作,使声乐校本更加专业化。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基于新媒体平台加大对本地民间艺术歌曲资源的挖掘。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收集本地民间艺术歌曲资源,如在学校官方微博号、抖音号中开展民间艺术歌曲的征集活动,配合线下校内活动,对本地民间艺术歌曲资源进行收集。同时,高校也可以与本地其他院校合作,实现各高校声乐教师的资源互补,充分发挥其创作优势,在已有艺术歌曲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现代声乐教学注入经久不衰的文化生命力。
(二)基于学生需求合理编排艺术歌曲教学内容
高校在挖掘艺术歌曲教学资源后,要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合理编排艺术歌曲教学内容,使其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声乐教学实际效果。首先,在艺术歌曲教材编排和选取方面,声乐教师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使教材内容更具“中国化”,将中国艺术歌曲的理论知识、歌唱技巧、发音技巧融入声乐教学内容中,满足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需要。同时,教师还要增加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和民俗学等多样化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丰富艺术歌曲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国艺术歌曲的过程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深刻情感。其次,教师要合理设置声乐教学内容。声乐教师在规划教学内容时,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艺术歌曲的歌唱能力,还应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文学修养、语言学修养等方面的培养,如增加中国艺术歌曲赏析等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选择相应的中国艺术歌曲教学内容。声乐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在选择声乐教学内容时,不仅要符合教学目标,还应结合学生个性化需求,选择适合学生音色、音域的艺术歌曲,使学生能够在驾驭该类曲目的基础上增强自信心,逐渐递增难度,有效提高学生歌唱能力,增强声乐教学实效性。
总之,高校要重视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入挖掘艺术歌曲教学资源,建立声乐教学资源库,并注重对本地民间艺术歌曲资源的开发,与本地其他院校进行合作,实现在声乐教学方面的资源互补,使艺术歌曲内容得以创新。同时,高校还要在教学中融入现代化元素,赋予其时代特征,使其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生差异化需求,合理编排艺术歌曲教学内容,在重视学生演唱技能提高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