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做好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保护工作
2022-11-22杨利贤
杨利贤
(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 兰坪 671400)
兰坪县云岭自然保护区从地理位置上看,属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的云岭山系,北段建有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端建有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不仅完善了云岭山脉自然保护区的合理配置,而且对云岭山脉动植物南上北下的交流和过渡起到了链接的作用。保护区北起石登乡和啦井镇交界的阿元路也一线,南至兰坪龙马山,西不跨澜沧江,东不过雪帮山,总面积75894公顷,其中核心区16553公顷,占全区的21.8% ,缓冲区面积7880公顷,占全区的10.4% ,实验区面积51460.2公顷,占全区的67.8%。区内最高点为雪帮山,海拔4295m,最低海拔为1899m的拉马登水沟,全区相对高差达2396m。保护区境内森林茂密,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以原始的温性寒性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为主的生物有机体与生态环境之间仍保持着完好的生态平衡,是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的绿色屏障,也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理位置和垂直分布的森林植被所具有的独特性为滇金丝猴、须弥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繁衍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
1.滇金丝猴概述
滇金丝猴又被称为黑白仰鼻猴,其是目前世界范围内25种濒临灭绝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我国已经将其划归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国内仅在云南省西北部、西藏东南部地区高山森林区域范围内生存,是中国仅有的两处对滇金丝猴进行保护的自然保护区域。滇金丝猴是我国独有的世界级珍稀濒危物种,总数仅约3000余只,与大熊猫一样被誉为中国的“国宝”,被列为我国I级重点保护物种、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中濒危物种;加入国际野生动植物种贸易公约(CITES)。滇金丝猴赖以生存的高寒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世界进化百万年的结晶,是生态健康和生态安全的象征。同时,滇金丝猴所栖息的横断山脉腹地乃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核心地带,通过对滇金丝猴实施保护行动,其可保护全中国最后仅存原始森林总面积的5%左右,而且还将惠及与之共栖于这些原始森林中的多种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及生物群落。因此,滇金丝猴保护行动极具全球保护战略意义。
2.新时期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保护工作开展现状
在历史上,滇金丝猴曾经有着非常广泛的生存分布区域,如今野外现存的滇金丝猴仅余16群,全部种群数量约为3000只,主要分布于西藏芒康县与云南德钦县、维西县、玉龙县、兰坪县与云龙县范围带。为实现对滇金丝猴等珍稀濒临灭绝动物和部分珍贵野生植物的保护,国家于西藏自治区与云南省部分地区成立了14各自然保护区,主要由部分国家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共同组成。其中,西藏自治区东南部设立4各自然保护区,其中红拉雪山保护区内共有滇金丝猴300余只。云南省西北部设立10各自然保护区,其中德钦县和维西县内设立的白马雪山保护区始建于1983年,是截止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滇金丝猴保护区,在保护区内部生活8群滇金丝猴,总数约为2000只。
为确保我国境内滇金丝猴种群保护,我国于2008年针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最大的响古菁滇金丝猴种群进行了人工干预性分群,以降低较大滇金丝猴种群所面临的生态环境生存压力,以实现最大程度上对滇金丝猴种群延续的保护。但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下造成的生态环境破碎化,滇金丝猴种群生存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1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恶化未得到有效遏制
从当前部分地区自然保护区运用现代无人机航测技术对当地保护区现状的勘察发现,目前部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仍在恶化。尤其很多适宜滇金丝猴生存的区域仍存在生态环境逐渐退化的情况,说明滇金丝猴生存环境仍在不断缩小,破碎化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2.2 资金紧缺且缺乏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
在目前现存的自然保护区中,有部分滇金丝猴种群出现隔离孤立的问题,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较少,甚至已经中断。而在各地自然保护区工作开展中,由于缺乏充足的资金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和设施设备的配备,无法实现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尤其在滇金丝猴保护工作中,无法掌握较为精确的数据和现实情况,保护工作开展缓慢。
2.3 保护意识薄弱,且粗放式旅游严重威胁滇金丝猴生存环境
部分地区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将自然保护区作为旅游产品进行推广,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保护意识薄弱,往往选择较为粗放的方式开展旅游业,很多游客对滇金丝猴的保护意识不足和不具备专业保护知识,使得滇金丝猴生存环境逐渐开始恶化,如游客乱扔垃圾,使滇金丝猴误食垃圾而影响猴群生长发育。
3.从保护角度对外界环境及滇金丝猴自身行为的分析
3.1 外界环境对滇金丝猴保护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般来讲,对于滇金丝猴较为理想的栖息地,需要保证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适应性,但一些环境由于受到人为破坏而造成生态平衡发生失衡的情况,使得滇金丝猴栖息环境遭到一定的影响,而且也容易出现了一些疾病隐患,这些疾病或许是由动物粪便自然产生,也可能使人类活动所引发关于自然产生的疾病。
自然保护区保护人员可定期取走土壤进行化验,原因在于这些土壤当中或许会包含动物粪便样本,通过对这些土壤物质的分析和检验来判断疾病的病因,从而有效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对滇金丝猴的栖息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人类身上所常见的疾病,对于滇金丝猴来讲往往是致命的,因此,需要设立多个监测点来防止人类和滇金丝猴过于亲密接触。虽然外界环境对于滇金丝猴的影响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只要进行适当的防护措施,依然能够降低危害的产生。
3.2 滇金丝猴自身行为与姿势的影响
滇金丝猴的姿势行为主要包括非移动姿势行为和移动姿势行为,其非移动姿势行为主要包括了站、躺、坐、蹲、搭桥、悬吊、挨坐。移动姿势行为则主要包括四足走、四足奔跑、攀爬、爬行、跳跃、滑行、搭桥、悬吊和荡秋千。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和分析以及实际观察,所有的滇金丝猴在进行休息或取食过程中,其主要姿势以坐为主,几乎没有躺、爬或站立等姿势。而在不同的滇金丝猴年龄当中,其姿势也大多都为坐姿,且比例很大,因此,年龄几乎没有对姿势造成影响。
在非移动状态下,滇金丝猴大多采用坐立姿势,而不同性别、年龄组当中坐姿的使用比例并未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在其他姿势的使用当中,未成年组对于悬吊和搭桥的使用率要远远高于成年族,在亚成体与青年猴组织的对比当中,表现为亚成体组队挨坐姿势的使用率要高于青年猴组,这些差异的产生极有可能是由于不同性别、年龄组滇金丝猴在身体方面的不同所引起的。
此外,滇金丝猴所栖息的自然环境中主要为树木,而其中树干的距离对于滇金丝猴的保护有着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讲,公猴和母猴通常是在高树干相对较近的位置,而青年猴经常在靠近树干和树枝中部的位置,小猴则经常在树枝的末端。在各个年龄段当中,每一个滇金丝猴都有着体重的差异,公猴与母猴、年轻的猴子体重相对较重,因此会喜欢待在离树干较近的位置,相对较为稳妥和安全。而小猴在三者之间体重相对较轻,所以经常会去到树枝的中部位置,且由于其喜爱玩耍,体重最轻,所以可以待在树枝的末端而不致产生危险。
对于食物的获取主要是公猴抢夺居多,公猴喜欢吃长松萝,由于其地位较高且最为强壮,而且长松萝是属于人工投放,所以很多公滇金丝猴会抢夺很多长松萝。而母猴儿和青年猴喜欢吃叶子,由于叶子数量极多,而且人工投放的食物基本被公滇金丝猴抢夺殆尽,因此母猴和青年猴儿只能食用叶子。
3.3 滇金丝猴的姿势和食物种类
在保护区内,滇金丝猴的食物来源除树枝上的树叶之外,主要为人为投食,但滇金丝猴仍然更喜欢食用树上的树叶,原因在于叶子大多是生长在树枝上,而滇金丝猴需要用一只手将树叶扯下,而另一只手再将树叶送到嘴中,同时还要保持身体的平衡。这种进食的方式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大多滇金丝猴选择了保持坐姿,在尾巴垂下来时,坐姿可以很好地保持平衡,但也取决于树干的稳固和滇金丝猴的平衡性。
滇金丝猴的姿势和树干粗细有着直接的关系。据相关调查显示,滇金丝猴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进食,而多数的成年滇金丝猴更喜欢待在细枝之上,原因分析为在细的树枝上有很多滇金丝猴喜欢吃的树叶,而且大多保持坐姿是由于树枝相对较细,难以真正支撑金丝猴的体重,而坐姿则能够更好地保持身体的平衡。
另外,滇金丝猴的姿势与树干距离也有一定的关系,成年和亚成年滇金丝猴更喜欢坐在靠近树干的位置,此时其能够随时用手抱住树干,以保持平衡。而小猴与成年滇金丝猴存在明显的不同,小猴更喜欢待在树梢,原因是小猴较为好动,而待在树梢位置更加便于小猴与其他同伴共同玩耍,这也是滇金丝猴小猴保护的重要关注点。
4.新时期如何做好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路
云岭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部云岭山脉中部纵谷区,境内森林茂密,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以原始的温性寒性针叶林及其针阔混交林为主的生物有机体与生态环境之间仍保持着完好的生态平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垂直分布的森林植被,孕育了以滇金丝猴和喜马拉雅红豆杉为代表的动植物资源。
4.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依法保护滇金丝猴种群
当地政府要能够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作用,利用相关政策,结合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以及《自然保护区条例》,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力度,做到依法保护滇金丝猴,不断加大巡护管理效率,严厉打击乱捕偷猎等不法活动,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2 加大现代先进技术应用力度,扩大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与管理范围
大部分滇金丝猴所生活的自然保护区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地域限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面临着很多难题,无法对自然保护区进行设备的更新和全面、及时的巡护与实时监测,在科技研发方面较为落后。为此,社会各界要能够伸出援手,当地政府也要加大支持力度,保护区管理部门要积极向国家与地方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团体寻求帮助,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区设施与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保护区工作的顺利开展,并提高对滇金丝猴保护的技术性支持。
例如,兰坪云岭自然保护区将主要保护对象放在滇金丝猴、喜马拉雅红豆杉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生长环境的保护工作方面,同时也关注着以杜鹃为代表的高山花卉种质资源地、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和县城周边重要水源涵养地。保护区内分布有三个滇金丝猴种群(长岩山种群、拉沙山种群、龙马山种群),数量约为500只左右。从2003年保护区建立至今,始终坚持保护滇金丝猴栖息地和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为根本任务;以拯救滇金丝猴为代表的动物栖息地和喜马拉雅红豆杉为代表的生态环境,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根本目标。通过对三个滇金丝猴种群进行不间断的巡护监测,目前全区共建立了三个巡护监测点,已形成了对全区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活动范围、食性、活动习性、繁殖时间的全面监测,特别是与大理大学共建的拉沙山野外监测基地,已逐步形成大理大学东喜马拉雅研究院的科研孵化基地之一。
4.3 不断进行公共宣传,全面提高社会各界对滇金丝猴保护的意识
各地区政府要加大公共宣传力度,尤其要针对滇金丝猴分布区周边大山深处民众的宣传教育,向保护区周边村民灌输保护生态理念,使其认识到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完善其对相关法律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渠道扩大宣传范围,让社会各界都能够关注对滇金丝猴的保护,提高保护意识,尽最大可能支持自然保护区对滇金丝猴保护工作。
如兰坪云岭自然保护区目前将发展目标定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基础兼顾扶持保护区周边群众经济发展为原则,建立以保护为基础、以合理开发利用推动保护措施提高的模式,将云岭保护区建立成为集科研保护、动植物繁育驯化、森林生态旅游、宣传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保护区。
5.结束语
结合上述文章内容所述,科技文明的快速发展使得自然资源消耗逐渐加剧,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威胁着大自然中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为此,人们必须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尤其要重点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植物,最大程度上为其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在珍稀濒危灭绝动植物的保护中,确保生态环境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的完整性,这也是实现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有效途径。